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临床对羟氯喹引起的皮肤等不良反应的认识,减少误诊率,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或随访。方法:对1例使用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后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不良反应进行描述和分析;同时对羟氯喹所致的皮肤及其他系统不良反应进行文献复习和小结。结果:羟氯喹所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的表现呈多样性,既可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色素沉着,重者也可出现重症药疹、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此外,羟氯喹还可引起眼部病变,视网膜病变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羟氯喹是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由其引起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羟氯喹是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并在临床医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自1995年羟氯喹首次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以来,随着对其疗效等多方面知识的深入研究,羟氯喹的医学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展。本文将结合羟氯喹在临床医学应用中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深入探索羟氯喹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例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服用硫酸羟氯喹片后,出现室内传导阻滞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同时对硫酸羟氯喹片引起室内传导阻滞不良反应进行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对羟氯喹引起的室内传导阻滞不良反应的认识,密切关注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羟氯喹作为风湿免疫科的常用药,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眼部方面及神经系统方面,在心血管方面,发生率低,此例病例旨在介绍羟氯喹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不良反应,提醒在临床工作中若有服用此类药物的时候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应想到此药引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氯喹及羟氯喹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推荐试用治疗药物,但存在较多安全性问题。研究利用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和综合评价分析氯喹及羟氯喹相关事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安全用药信息。方法:从FAERS数据库中提取氯喹及羟氯喹相关不良事件个案报告,对患者基本信息、报告者信息、报告时间、常见不良事件等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综合标准法(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两种比值失衡分析法检测氯喹及羟氯喹相关信号,进而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报道对ROR法和MHRA法均有检出的信号进行药品相关性评估分析。结果: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FAERS数据库中以氯喹和羟氯喹为主要和次要怀疑药物的初次上报报告分别为383例和11 169例,其中导致死亡的报告51例(13.3%)和310例(2.8%),致死事件包括药物中毒、自杀、胎儿死亡、心脏骤停等。ROR法和MHRA法分别检出氯喹相关信号105个和100个,羟氯喹相关728个和650个。经筛选,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视网膜病变、感音神经性耳聋、肌病、药物性精神病、转氨酶异常和溶血等。其中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肥大、视神经萎缩、反射消失、肌无力综合征、血脂异常等和尖端扭转型室速、长QT综合征、限制性心肌病、颅神经损伤、低血糖等分别未在氯喹和羟氯喹说明书中提及。结论:在氯喹和羟氯喹的临床应用中,应关注心脏毒性、视网膜毒性和耳毒性等不良反应,并加强反射消失、肌无力综合征、血脂异常(氯喹),及低血糖(羟氯喹)等新的不良反应信号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羟氯喹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酶及其代谢特点和参数。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测定孵育液中羟氯喹的方法,观察9种CYP酶特异性抑制剂对羟氯喹代谢的影响,计算羟氯喹的酶促动力学参数如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药物的内在清除率(CLint)。结果:9种酶抑制剂中孟鲁司特(CYP2CB抑制剂)、酮康唑(CYP3A4抑制剂)、噻氯匹定(CYP2B6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羟氯喹的代谢(P < 0.05)。羟氯喹在人肝微粒体中Vmax为233.6 ng·mL-1·h-1·mgprotein-1,Km为14.5 ng·mL-1,CLint为16.2 h-1·mgprotein-1。结论:羟氯喹主要通过CYP2C8、CYP3A4和CYP2B6代谢,药物在体内清除速率慢,药物相互作用和蓄积是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最初为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随着人们对其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已广泛地应用于风湿性疾病、皮肤病等疾病,其有效性、安全性也得到医师的认同。羟氯喹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损害、眼部毒性等,而精神障碍临床较少见。本研究将所遇1例患者因羟氯喹治疗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不良反应进行报道,同时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已发表的羟氯喹导致的精神障碍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情况.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4月我院确诊的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硫酸羟氯喹)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每组55例,观察记录围治疗期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8.18%vs87.27%),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1.82%vs7.28%),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例63岁女性患者因干燥综合征服用硫酸羟氯喹致面部红肿的不良反应。方法:结合患者临床诊治过程及相关文献报道,对该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结果:该患者面部红肿是由硫酸羟氯喹所致。停用硫酸羟氯喹后面部红肿症状消失。结论:患者用药期间,一旦出现皮肤红肿症状,可以考虑硫酸羟氯喹引起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监测患者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及营养支持,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如低中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口服抗组胺剂。同时,谨慎与其他可能导致皮肤样症状的药物合用。  相似文献   

10.
袁国龙  徐亮  牛林  李兴  岳璟  孙红丽  李双一  马斌  齐姗 《安徽医药》2019,23(11):2291-2293
目的观察大剂量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 9月 13日收住阜阳市人民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病人 1例,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应用大剂量羟氯喹(硫酸羟氯喹 0.6 g/d)联合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 20 m/d)治疗。结果大剂量羟氯喹联合激素对此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以长期维持血小板数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羟氯喹成功治疗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挖掘和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加入的药物"磷酸氯喹"和《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中推荐加入的"硫酸羟氯喹"上市后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以"氯喹"及"羟氯喹"为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报告,提取排名前200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进行指定医疗事件(designated medical event,DME)筛选,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检测ADR信号,重点评估和比较出现DME的系统器官分类(SOC)中的安全信号,并对DME进行分析。结果: 提取FAERS数据库得到氯喹与羟氯喹ADEs报告数量分别为1 128例和29 639例;氯喹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占比57.89%,羟氯喹占比26.60%。经DME筛选,共涉及7种SOC,其中眼部疾病与呼吸系统相关ADR中,羟氯喹检出的信号较多;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2种药物信号检出数量大致相等;心脏、血液及肝胆系统相关ADR中,信号主要集中在氯喹;耳部系统相关ADR中,信号检出较少。另外,氯喹检出的7种DME中尖端扭转型室速信号值最高,羟氯喹检出的4种DME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信号值最高。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ADR信号检测有助于新冠疫情中氯喹与羟氯喹的安全性评价,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羟氯喹在风湿病治疗中眼部不良反应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羟氯喹在风湿病治疗中出现的眼部不良反应。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83例使用羟氯喹的风湿病患者所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83例患者所使用羟氯喹的初始剂量为200~400mg/d,之后按病情减量为100~200mg/d。83例中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眼部反应5例(6.0%),神经系统反应为3例(3.6%),消化道反应2例(2.4%),皮疹1例(1.2%),以及水肿1例(1.2%)。在接受视野检查的14例患者中,1例视野缺损很可能与羟氯喹有关,另1例可能有关。结论:羟氯喹治疗风湿病可引起眼部不良反应,反应程度较轻,停药或减少剂量后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并流行,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寻找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在COVID-19患者中进行的初步临床治疗表明,氯喹和羟氯喹显示一定疗效,由此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以测试它们治疗COVID-19的有效性。由于氯喹和羟氯喹有很大的表观分布容积和很长的半衰期,长期较大剂量应用有导致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需要临床注意。为了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本文简要概括它们的临床应用发展史,重点介绍其药动学特征、不良反应及最近COVID-19治疗应用和潜在的药理作用机制,希望有助于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联合治疗皮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在其基础上予以羟氯喹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研究组为95.2%,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不良反应及第4周时糖皮质类激素用量和研究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联合治疗皮肌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口服羟氯喹片治疗扁平苔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4例扁平苔癣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同时口服羟氯喹片;吡美莫司组单纯给予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羟氯喹组单纯给予口服羟氯喹片: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吡美莫司组、羟氯喹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71.1%、63.2%,其中,联合治疗效果最好,单纯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及单纯口服羟氯喹片也有一定的疗效.各组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口服羟氯喹片治疗扁平苔癣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9,(9):1251-1255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细胞色素P_(450)(CYP)酶的亚型CYP3A4、CYP2C8和CYP3A5的基因多态性与羟氯喹不良反应、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为羟氯喹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病例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因长期(>6个月)服用羟氯喹(日剂量为200~400 mg)出现不良反应的77例AID患者,收集患者信息、血样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分为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眼部正常组和眼部异常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羟氯喹全血药物浓度,MassARRAY系统检测患者CYP3A4、CYP2C8和CYP3A5的基因型,通过χ~2检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羟氯喹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羟氯喹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CYP3A5 rs4646453位点在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异常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异常组患者中CC基因型较AA+AC基因型的发生率高;CYP2C8 rs10882526位点在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患者中等位基因G较等位基因A的发生率高,AG基因型较AA基因型的发生率高。77例AID患者CYP3A4、CYP2C8和CYP3A5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无显著相关性。在亚组分析时,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CYP2C8 rs10882521的GT、GG和TT基因型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514.1、735.3、785.9 ng/mL,其中GG和TT基因型明显高于GT基因型(P<0.05)。结论:AID患者携带CYP3A5 rs4646453 CC基因型服用羟氯喹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更高,携带CYP2C8 rs10882526位点的等位基因G和AG基因型服用羟氯喹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更高。SLE患者服用相同剂量羟氯喹,携带CYP2C8 rs10882521 GT基因型较其他基因型患者血药浓度低。  相似文献   

17.
近日,欧洲药品监督管理局(EMA)发布消息,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在审查了所有可用数据后,确认氯喹或羟氯喹的使用与精神障碍和自杀行为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建议更新所有含氯喹或羟氯喹药品的产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羟氯喹的眼科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羟氯喹在眼科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方法 :选择较长期 (疗程≥ 6mo)服用羟氯喹的病人 39例 ,进行眼科检查包括一些特殊的眼功能检查。结果 :39例中 3例 (8% )出现视野范围缩小 ,其中 1例伴有视敏度降低。这 3例服用羟氧喹累积剂量均大于 10 0g。结论 :本观察显示羟氯喹眼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累积剂量有关 ,表现为视野改变和视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羟氯喹(HCQ)因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疗效,包括对一些并发症(糖尿病、血栓、血脂异常等)的缓解,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然而,羟氯喹用药个体差异较大,临床治疗中约有高达39%的患者对该药物无响应。已有文献报道指出,羟氯喹疗效与血药浓度存在相关性,而血药浓度的差异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本文就羟氯喹血药浓度测定与SLE患者治疗个体差异间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为4-氨基喹啉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1])。目前推荐的有效剂量为400 mg·d-1,可达最高有效浓度~([2])。羟氯喹常见不良反应有眼底黄斑病变、神经精神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3]),引发肝功能损伤少见。多项研究报道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4,5])。本研究介绍1例低蛋白血症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为临床治疗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