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估Burnet研究所自制的IgA快速检测试剂(POC)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性能。方法利用性病中心参比实验室库存的455份血清标本进行梅毒IgA-POC应用性评估,标本根据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M-ELISA)结果分为未感染组、既往感染组和早期现症组。对3组标本进行IgA—POC盲样检测,评估其对现症梅毒的诊断能力。结果IgA—POC对早期现症组的诊断灵敏度为92.6%(147/163),对既往感染组的排除诊断特异性为72.22%(104/144);对未感染的排除诊断特异性为97.97%(145/148),总特异性为85.27%,达到了WHO对梅毒快速诊断试剂的最低要求。IgA—POC对早期现症梅毒诊断灵敏度高于IgM—ELISA(59.51%)(Z=6.88,P〈0.05),但其对既往感染的排除诊断特异性低于lgM-ELISA(98.61%)(Z=6.18,P〈0.05),两种方法对未感染的排除诊断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P=0.25)。结论IgA—POC对早期现症梅毒的发现能力较IgM—ELISA强,可以应用于早期现症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和肌钙蛋白T(cTnT)动态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8例自杀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性别、年龄、临床情况匹配的两组。常规组(接受洗胃,导泻,静脉注射阿托品和复方氯解磷注射液,输液、补充维生素、肌苷和电解质,疗程7d),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以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患者血清中CK—MB和cTnT变化和黄芪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中毒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K—MB和c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黄芪注射液治疗组血清中CK—MB和cTnT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8.1%,P〈0.01)。中毒患者CK—MB浓度6h升高,2d达到高峰,4d后下降,7d接近正常水平;cTnT浓度6h升高,1d达到高峰,4d后下降。7d接近正常水平。各时相比较,在2d和3d时间点,黄芪注射液治疗组CK—MB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在1、2、3、4、5d时点,黄芪注射液治疗组cTnT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损害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脏钝性挫伤的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3例心脏钝性挫伤患者(11例伴心力衰竭,42例心功能正常,47例患单纯心脏损伤,6例并发瓣膜和/或房室间隔损伤)接受连续床边心电监护,并检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53例患者中发现心电图异常者43例(81.13%),包括ST—T段上升(27例,29.03%,主要发生于前、侧壁导连),ST段下降(14例,15.03%),束支传导阻滞(11例),T波改变(10例)、新出现的异常Q波(5例,5.37%),以及房室传导阻滞(5例,5.37%)。心力衰竭组的心电图改变率为100%,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73.86%,P〈0.05)。心脏损伤并发瓣膜和/或房室间隔损伤患者的严重心电图改变率为66.7%,显著高于单纯心脏损伤组(21.2%,P〈0.01)。心电罔正常者的病死率为0,显著低于心电图异常者(18.60%,P〈0.05)。ST段上升高出基线0.1mV以上耆和出现异常Q波者的血清CK—MB值为正常的3倍以上。结论心电图改变,特别是卯段上升和异常Q波,可用以帮助早期诊断心肌挫伤和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直接免疫荧光(DFA)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分别采用CT抗原DFA和ELISA法检测泌尿生殖道CT,两法结果不一致时采用荧光定量PCR确证。以DFA和ELISA法均阳性或经PCR确证阳性的结果作为真阳性,分别计算DFA和ELISA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共检测222份女性宫颈拭子和69份男性尿道拭子,真阳性66例,真阴性225例,其中DFA和ELISA检测结果均阳性63例,另10例两法结果不符的样本经PCR检测阳性3例。ELISA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98.7%、95.5%和99.1%,而DFA分别为98.5%,98.2%,94.2%,99.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6%。结论:ELISA和DFA法检测CT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可为临床治疗和性病监测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保护接受心肺复苏患者的重要脏器中的作用。方法131例CP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1),在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8次);B组(n=46),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9次);C组(n=44),在心肺复苏时和以后均不用乌司他丁。观察各组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发生率。存活≥24h的患者于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血液内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3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以及CK、AST、AIJrr、和Cr值均明显低于B,C组(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C组(均P〈0.05)。A组的SIRS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B和C组(47%和68%,均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10.60±6.67)d,显著短于B和C组f(15.62±9.47)d和(2t.33±9.77)d,均P〈0.05),A组患者的24h后死亡率为12%,显著低于B和C组(28%和47%,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24h内死亡率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诊心电图ST段抬高病因,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117名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病因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总结动态复查心电图、CK—MB、胸痛胸闷症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117名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病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76例,占64.9%,早复极综合征9例,占7.7%,变异性心绞痛8例,占6.8%,病毒性心肌炎6例,占5.1%,肥厚性心肌病5例,占4.3%,急性胆囊炎、胆石症4例,占3.4%,急性心包炎3例,占2.6%,左心室肥厚2例,占1.7%室壁瘤2例,占1.7%,脑出血1例,占0.8%、急性胰腺炎1例,占0.8%。结论急诊心电图ST段抬高主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复查心电图、CK—MB、胸痛胸闷症状三者的联合诊断,是除冠状动脉造影以外诊断急诊心肌梗死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的I临床特征与应急治疗策略。方法136例发生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采取了“分区救治、遏制重症、抓重看轻、阶梯回归”的应急救治策略,评价处置效果,数据由EpiDate V3.1软件录入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组患者为明确聚集性发病,平均潜伏期2d,发病急、传播快,患者以青年为主,平均年龄(20.3±2.6)岁,18~23岁的患者占82.4%。主要症状体征包括发热(90.4%)、咽痛(69.8%)、咳嗽(51.5%)、咳痰(20.6%)、头痛(27.9%)、鼻塞(18.4%)、流涕(8.8%)、肌肉酸痛(33.1%)、胸闷(6.6%)、咽部充血(86.0%)、扁桃体肿大(60.3%),其中22.8%的病例出现扁桃体化脓性病变。疫情控制迅速,患者预后良好,平均住院日(5.1±2.5)d,中位数5d。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集体生活环境内传播迅速,早期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策略,可及时控制疫情治愈患者。  相似文献   

8.
免疫组织化学和PCR在早期麻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CR、免疫组化应用于早期麻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PCR、免疫组化(PGL-1)和常规病理(HE、Fite抗酸染色)3种方法并用于临床诊断麻风病,用病理检查呈轻度非特异性炎症,查菌阴性的46例石蜡组织块,重新连续切片作对比观察。结果:3种检查结果比较,PCR阳性率(58.7%)>PGL-1(36.9%)>抗酸染色查菌AFB(15.2%),P<0.05。结论:PCR、免疫组化两种检测技术,用于早期少菌型麻风的诊断比常规病理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溶栓后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方法对108例发病〈12h临床诊断AMI的患者进行急诊溶栓治疗,以同期58例临床诊断为AM/但因年龄〉70岁或发病时间〉12h而未行溶栓治疗。另取临床诊断冠心病而无AMI者82例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在就诊时或溶栓时(DO组)及就诊或溶栓后24h(D1组)、第5天(D5组)行心电图检查,测量QTd;以心脏复苏或心脏猝死为研究终点,分为1年内猝死组、存活超过1年组。结果AMI未溶栓组的QTd为(87.5±14.2)ms,显著长于对照组[(36.4±15.3)ms,P〈0.01)]。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组的QTd为(62.3±13.6)ms,显著短于未溶栓组(P〈0.05);溶栓后血管未开通组的QTd为(71.3±17.8)ms,与未溶栓组无显著差异(P〉0.05)。AMI未溶栓组早期(〈5d)频发室早、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0%,显著高于行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组(17%,P〈0.01)。AMI溶栓治疗再通后一年内猝死发生率1.4%,显著低于未溶栓组(8.6%,P〈0.01)与对照组(1.7%)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AMI后QTd显著延长,急诊溶栓后QTd显著缩短。QTd可以作为预测AMI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 BDG)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336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分别进行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对比分析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BDG检测阳性171例,阳性率为50.89%(171/336);真菌培养阳性141例,阳性率为41.96%(141/336)。真菌培养阳性组血清BDG含量为(131.18±102.91)pg/mL,真菌培养阴性组血清 BDG 含量为(45.06±33.64)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 P<0.01)。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BDG检测的敏感性为54.61%(77/141),特异性51.79%(101/1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03%(77/171)和61.21%(101/165)。真菌培养显示白念珠菌仍然是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BDG检测可实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但对(1-3)-β-D-葡聚糖阳性结果需辅以真菌培养鉴定,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对于辅助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效果。方法内科急诊确诊的37例DIC患者,男31例,女6例;年龄38~79岁,分别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200ml(11例),400ml(16例),或600ml(10例),观察血浆输入前后患者D-二聚体(D-D)值的变化。结果3组于输入FFP后12hD-D值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0ml组的D-D值下降率为100.00%,显著高于400ml组和200ml组(分别为75.00%和72.73%,均P〈0.05),但200ml组和400ml组间的D-D值下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DIC过程中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有助于降低D-D值,且足量补充比少量输入新鲜冰冻血浆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QT离散度(QTd)与心肌酶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QT离散度、心肌酶,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间QTd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死亡组QTd与心肌酶亦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心肌酶与QTd在百草枯中毒24h内均明显增高和延长的病人,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动态监测QTd和心肌酶能客观评估病情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心肌酶学(cTnI、CK-MB)与心功能(NT-proBNP、心脏射血分值)的变化,探讨心肌功能障碍在重症肺炎中的诊断作用和预测疾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收住的106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患者血清的cTnI值分为cTnI阳性组(cTnI≥0.1ng/ml)和cTnI阴性组(cTnI〈0.1ng/m1),测定两组的CK-MB、NT-proBNP、LVEF值,观察两组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cTnI阳性组的cTnI、NT-PROBNP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P〈0.01);CK-MB、LVEF值无显著性差异,前者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后者(P〈0.05)。结论cTnI、NT-PROBNP可以作为重症肺炎患者心肌功能障碍的重要检测指标,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异常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13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56例有胸闷、心悸等症状,75例无症状)和70例正常人于空腹状态抽取外周静脉血,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TnI,并检测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进行12导联心电图(EKG)、二维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同时记录血压、临床症状。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组的cTnI水平为(0.103±0.451)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16±0.062)ng/ml,P〈0.05]。慢性肾衰患有症状组的cTnI水平为(0.382±1.610)ng/ml,显著高于无症状组[(0.073±0.158)ng/ml,P〈0.05]。有症状组cTnI异常率分别为33.9%,显著高于无症状组(8.0%,P〈0.05);有症状组、EKG、UCG异常率分别为87.5%和69.64,与无症状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76.0%和56.0%,均P〉0.05)。cTnI升高与肌酐水平、血压、血糖、透析方式均无相关性。结论CRF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心肌损伤发生率极高,cTnI可作为心肌损伤的更特异的预测指标并用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大鼠创伤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4只、创伤模型组(T)24只、长托宁干预组(P)24只。检测各组动物血气、乳酸;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创伤后0.5h、2h、4h、8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用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创伤后TNF—α 0.5h表达开始升高,2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长托宁治疗后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P〈0.01,P〈0.05),明显改善创伤性急性肺损伤动物的血气及乳酸值(P〈0.051,减少肺W/D(P〈0.01)和髓过氧化物酶值(P〈0.05),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长托宁防治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与其调节炎性介质TNF—α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PR实时信息反馈对急救人员进行CPR操作情况的影响。方法10名急诊医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常规进行CPR操作,另一组在按压时借助AED的信息反馈功能观察急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CPR的质量。结果借助AED信息反馈进行CPR操作组胸外按压频率、按压深度的准确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实时CPR监测反馈功能可以改善胸外按压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水平对心脏性猝死(SC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2006—07—01开始对有完整查体资料的预测价值,煤矿职工75788例(男59874例,女15914例,年龄18~86岁)进行3年的观察。发现SCD患者80例。从研究队列健康人群中为每一例入选患者匹配2例对照(共160例)。比较两组间基线1RHR水平,分析RHR水平与SCD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结果SCD患者基线RHR水平为(76.8±10.6)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72.4±8.4)次/min,P〈0.01]。RHR与SCD事件的发生风险相关,RHR水平〉80次/min者发生SCD事件的风险是RHR水平〈80次/min者的2.603倍(95%CI1.195~5.67,P〈0.05)。结论基线RHR对SCD事件风险有预测价值,基线RHR水平较高者(〉80次,min]发生SCD的风除明昂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脓毒血症时肾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CP~1含量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等量的两组,一组接受盲肠结扎及贯穿以建立大鼠脓毒血症模型,分别在致伤后1h、3h、6h、12h、24h、48h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时间点的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随即将大鼠处死,取出肾脏,用碘化丙啶膜联蛋白V双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ELISA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上清中的TNF—α、MCP-1含量。对照组24只只行假手术,分别在1h、3h、6h、12h、24h、48h后采血,并随即处死,取出肾脏。结果CLP致伤组各时间点肾组织匀浆中TNF-α、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于致伤后3h达高峰。CLP致伤后1~3h肾组织匀浆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于致伤后3h达高峰,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均P〈0.01)。CLP组6h后各时间点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脓毒血症早期TNF-α和MCP-1即被激活,脓毒症引起的肾功能改变与细胞因子大量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