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或其汇入部微切开行胆道镜检查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施行经胆囊管或其汇入部切开约2mm后进行胆道镜检查和取石,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结扎或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施行经胆囊管胆道镜检查22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检查34例,成功53例。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8.6d,无一例胆漏发生。47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月~4.5年,平均32月,无一例结石复发或胆道狭窄表现。结论:与传统的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相比,经胆囊管或其汇入部微切开胆道镜检查具有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术后住院时间短,免除了术后带T管的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等优点,适应于大部分胆道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2.
胆道“T”型管引流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T”型管引流是临床应用最多的胆道引流方式。我们结合实践对置管的适应证,“T”管的选择、置管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置管后的观察、并发症及其意外情况的处理,同时就置管与不置管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胆道引流术中,处理好“T”型管引流术后诸多问题是防止并发症治愈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胆道手术后,留置胆道“T”管由于病因及治疗目的不同,胆道“T”管留置时间各异。如果置放“T”管不当或不加强护理,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通过分析病例,并结台自己的临床实践与探索,总结归纳了胆道“T”管引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CO2胆道造影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管CO2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外科胆道术后留置T管患者40例。拔管前先行经T管CO2胆道造影,同时行T管泛影葡胺胆道造影对照。结果40例中36例造影示肝内外胆管无扩张,造影剂顺利进入十二指肠,拔除T管。其中2例发生胆漏,予介入7F猪尾巴导管留置2周。1例发现残余结石,予以胆道碎石,保留T管2周。1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保留T管1周。CO2胆道造影摄片甲级片率67.5%(27/40)。未发生与CO2及泛影葡胺造影有关的并发症。结论CO2胆道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常规T管造影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肝内外胆管结石76例,采用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结果76例患者手术均取石成功。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胆漏2例,均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7个月,经B超或“T”管造影检查,未发现结石复发、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取石率高、残石率低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并处理胆管狭窄。  相似文献   

6.
牛自强 《人民军医》2007,50(12):752
1995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共行胆总管探查术中T管引流治疗胆道疾病443例,其中术中T管处理不当26例,经重新处理后,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6月-2013年9月所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235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胆道镜在其应用中的技巧。结果在本研究中,胆总管结石阳性探查192例,经腹腔镜取出胆总管结石176例,结石嵌顿胆总管下端,取石未果中转开腹16例;43例阴性探查者术毕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167例腹腔镜术毕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其余病例术毕均安置T管引流;术后随访无胆道损伤、腹腔感染、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胆道镜应用技巧,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术中胆道造影和“T”管胆道造影是肝胆外科重要组成部分 ,是胆系手术术中和术后质量评估的重要检测手段。本文收集了近 3年来经术中胆道造影并术后“T”管胆道造影 55例 ,从造影的技术和影像学诊断的角度 ,对它们进行回顾和分析 ,探讨提高术中胆道造影质量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收集自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期间 ,经术中胆道造影并术后“T”管胆道造影的胆系手术病例55人次 ,其中男 2 5例 ,女 30例 ,年龄 32~ 70岁 ,平均年龄 47.5岁。备电容充电移动式 X线机一台 (最大千伏 1 2 5KVp,40 0 MA) ,暗盒的屏片组合系高感光率的 X线…  相似文献   

9.
自1987年五月~1996年12月共收治胆道再次手术41例,占同期胆道手术的6.34%。对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重点对再次手术的过程进行了讨论,现报道如下。至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1例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15~72岁,平均43岁。再次手术原因(详见附表)。结石复发指距初次手术5年以上;胆道手术并发症为:医源性胆管损伤、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肝下脓肿。41例共行再次手术49次。1.2手术方法主要手术方式为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28次,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8例,肝营空肠Roux-y吻合术3例,T…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94年至今共做胆道手术99例,其中术后留置T管引流3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147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0年5月-2006年5月,我们共开展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147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诊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介入手段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分析移植术后T管留置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介入诊治资料,分析有无T管所需采取的介入治疗方式.结果 保留T管的28例患者经造影证实胆道并发症存在后需进行介入治疗的17例,仅需通过原T管引流治疗的11例,而仅需进行球囊扩张后仍以T管引流的3例,需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治疗(和辅以球囊扩张)的14例;无T管的27例患者全部进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诊断发现梗阻病变并予以介入治疗.共发现8例同时存在血管并发症并予以相应处理.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黄疸均明显消退,技术成功率100%,短期(1个月)缓解率100%.结论 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术后留置T管可为部分患者提供针对胆道梗阻进行造影诊断与引流治疗的途径,但大部分患者仍需介入手段干预,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对7例LC引起的胆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胆道损伤病例中,术中钛夹误夹闭胆总管1例;3例Mirizzi综合征致胆总管损伤;右肝管损伤2例,其中1例是由于胆囊管变异所致;1例因胆囊颈部粘连严重,分离中在肝门处断离左肝管,并损伤右肝管。所有病例均行胆总管修补或端端吻合术,T管引流获得成功。结论LC引发的胆道损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术者经验、局部粘连严重和胆道变异是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可采用胆总管修补成形、端端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4.
刘敬益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4(4):191-192,T030
本文观察了112例静脉滴注胆系造影的病例,除发现肝管先于胆总管显影对判断胆道阻塞确有价值外,尚发现肝管第三级分支显影也是判断胆道阻塞的一个重要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内胆肠吻合术后肝内胆管复发结石的治疗。方法 287例肝内胆道结石病人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将引出T管的输出袢肠壁缝合在T管腹壁戳孔处的腹膜下。其中25例发生术后复发结石,切开T管腹壁戳孔下空肠输出袢肠壁,使用电子胆道镜经腹壁下空肠输出袢进入胆道取石。结果本组25例均通过电子胆道镜取石成功,手术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经T管造瘘口下输出袢切开胆道镜取石术是一种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结石的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传统的T管胆道造影方法。方法:使用两种加入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的不同浓度的造影剂,取不同体位给病人造影.另取一传统方法造影组对照。结果改良型T管造影显像优秀率100%,术中患者不适率5%.诊断符合率86%;传统法T管造影显像优秀率70%,术中患者不适率27%,诊断符合率57%。结论:改良型T管造影可明显提高显像优秀率、诊断符合率,降低术中患者不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导丝调整异常T管的位置并二次置入胆道引流管治疗肝胆手术术后胆汁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在DSA引导下经T管调管并二次置入胆道引流管治疗肝胆术后胆汁漏的4例患者资料。经T管引入导丝导管,导丝导管配合,调整异常的T管并进入肝内胆管内,经导丝引入8.5F COOK胆道外引流管置于肝内胆管,行胆道负压外引流。总结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4例患者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胆汁漏逐渐停止,腹腔内感染得到控制。术后1个月复查造影,见引流管位置正常,无造影剂外溢至腹腔,2个月拔除T管及胆道引流管后,患者无特殊不适。随访1年,患者病情未再反复。 结论DSA引导下经T管调管并二次置入胆道引流管是治疗肝胆手术术后胆汁漏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再次外科手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技术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2009年1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的有12例。12例微创手术成功,1例术中转开腹,T管术后14~19d拔管,平均住院时间10d,并发胆漏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无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且创伤小,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9.
胆道假性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手术后,由于种种因素而再次手术,其中以残余结石为最多见,分别占68%-75.4%(1,2),术后“T”形管造影(以下简称“T”管造影)仍是目前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和主要根据,因而正确分析术后“T”管造影的各种X线表现,对临床决定治疗方针极为重要。如对造影的各种改变不加识别,则可引起误诊甚至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道T管造影术中采用不同对比剂注入方式对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变化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163例胆道术后患者行胆道T管造影,随机分为两组,即推注组和输注组.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胆道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输注组明显减少(P<0.01),其中腹痛、发热两组有显著差别;胆道基础压力两组无差别,而推注组胆道内最高压力明显高于输注组(P<0.01);输注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注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1),术后两组周围血内毒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注法胆道T型管造影同样可以成功进行胆道造影,胆道内压力波动小,对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影响小,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