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髁)螺钉(DHS/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9例,应用动力髋(髁)螺钉(DHS/DCS)患者62例,分别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HS组手术方式出血量显著高于PFNA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DHS/DCS组(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DHS/DCS组(P<0.05)。[结论]多数情况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较动力髋(髁)螺钉(DHS/DCS)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Gamma钉及PFNA治疗。比较3种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 162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引流量:PFNA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DHS组最高(P〈0.05);术后疗效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Gamma钉比较,PFNA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微创动力髋螺钉的应力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初步应用明确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尸体10根股骨标本,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随机分为MTDHS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进行骨折固定。标本在WE-5型万能试验机上加载不同级别载荷,以检测载荷-应变变化、载荷-位移变化、股骨的强度和刚度,试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组间对比。临床应用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按Harris标准评分,确定疗效。结果:MTDHS组股骨张力侧应变变化比DHS组小14%,压力侧应变小11%;下沉位移比DHS组小19%,水平位移小22%;外侧应力强度比DHS组高12%,内侧应力强度高11%;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比DHS组分别高19%和37%;MTDHS组最大破坏扭矩比DHS组高15%,而扭角变形小18%,最大平均扭转刚度比DHS组高15%;在1800N的作用下,MTDHS组骨折断面张开角为2.28°,而DHS组达到3.60°,相差37%。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经MTDHS固定,平均得分91分,优良率为92.7%,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MTDHS结构合理,能实现小切口微创植入固定,有效对抗骨折端旋转、剪切和内翻应力,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4.
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及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2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4组在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患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35°角钢板组最差,PFNA组最好,DHS、Gamma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首选为PFNA,其次为Gamma钉或DHS,135°角钢板一般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6例采用DHS治疗,B组34例采用PFNA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依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PFNA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较满意,但PFNA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张东升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72-173
目的:探讨DHS、DCS、Gamma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DHS组、DCS组、Gamma钉组各60例后进行上述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术后患者康复出院。不过Gamma钉组髋内翻、深部感染、髋关节脱位、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Gamma钉组的术后卧床时间少于其他两组,同时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 s评分及脊髓神经损伤分级情况也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应首选内固定治疗,Gamma钉固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46例)和DHS组(3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螺钉(DHS)及Gamma钉三种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Evars分型Ⅲ、Ⅳ型的1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47例,动力髋螺钉(DHS)19例,Gamma钉42例.结果:EvansⅢ、Ⅳ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骨折粉碎程度、稳定性及骨质疏松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对于粉碎性、不稳定性患者Gamma钉疗效明显优于DHS,不应首选DHS.同时粉碎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全髋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amma钉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8例,随机采用Gamma钉与DHS各治疗49例。将手术前后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8例除了骨折一项外,其余指标2种方法治疗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Gamma钉组较DHS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微创、固定牢靠的特点,特别适合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
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钉板系统内固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A1、A2型骨折36例;动力髁螺钉(DCS)治疗A3型骨折22例。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对比了解骨折愈合、颈干角改变及内固定并发症情况;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58例均获随访,时间4-26(11.5±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颈干角维持良好,无钢板松动、断裂。按Harris评分标准:优52例,良5例,差1例。结论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必须严格把握DHS及DCS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Gamma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分别进行Gamma钉以及DHS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Gamma钉组分别为(12.4±2.3)d、(63.8±4.9)d、(9.8±1.3)d;DHS组分别为(15.6±1.4)d、(84.7±3.9)d、(13.2±2.9)d;两组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ahin et al法评定疗效:Gamma钉组优35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94%;DHS组优13例,良27例,差10例,优良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Gamma钉组切口感染2例,股骨骨折4例,髋内翻2例,发生率16%;DHS组切口感染3例,股骨骨折3例,髋内翻8例,发生率28%;Gamma钉组髋内翻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结论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明显优越于DHS治疗。  相似文献   

12.
动力髋螺钉与Gamma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G amm a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75±3.7)岁。根据T ron-zo-Evans分型系统,6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交替分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30例及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30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 arris评分标准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P〈0.05);b)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并发髋内翻2例,伤肢短缩1例。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未出现内固定物切出股骨头或断裂等内固定失效现象。c)髋关节H arris功能评分显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优2 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0%;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力髋螺钉、G amm 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G amm a钉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对于稳定性骨折,两种内固定装置均可选择;对于不稳定性骨折,G amm a钉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Gamma钉与DHS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闭合复位的基础上,分别予以Gamma钉与DHS钉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Gamma钉组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而Kuderna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要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Gamma钉在治疗上较DHS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骨折固定牢固、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51例,DHS组4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5(9.6±3.2)个月,骨折均愈合。手术时间:PFNA组为(60.2±15.4)min,DHS组为(117.8±3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1,P〈0.05)。下地活动时间:PFNA组为(3.6±0.6)d,DHS组为(7.1±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9,P〈0.05)。并发症:DHS组螺钉切出股骨颈6例、髋内翻6例,PFNA组1例因术后心功能衰竭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1,P〈0.05)。结论 PFNA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INTERTAN髓内钉与滑动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性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20例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患者分别行INTERTAN髓内钉或DHS固定治疗,其中INTERTAN组67例,DHS组5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进行术后疼痛评估、Harris髋骨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估;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中共有111例(INTERTAN组64例、DHS组4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DHS组的平均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大,与INTERTAN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VAS疼痛评分中,INTERTAN组术后3 d的VAS评分要优于DHS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中无明显差异。在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INTERTAN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术后疼痛、功能、并发症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DHS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HS与PFNA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PFNA组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DHS组优良率78.1%(P〈0.05)。PFNA组各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等均优于DHS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的差异。结果 PFNA组较其他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方面优势明显(P<0.05);LPFP组优于DHS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PFNA组(17.77±5.30)d;LPFP组(19.90±6.58)d;DHS组(25.72±10.85)d;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PFNA组84.62%;LPFP组85.00%;DHS组78.57%。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PFNA、LPFP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DHS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 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两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间对9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DHS组45例与PFNA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数据。结果 PFNA组和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有显著差异,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组。结论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系统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