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估。2周为1个疗程,至少治护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神经内科药物及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8例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以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对照组用肩周封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单纯肩周封闭组(P<0.05),而且治疗组在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对改善症状、促进卒中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疗程28d。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物理及康复疗法,观察组加用针刺疗法和中药内服、外敷,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针、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体针、水针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偏瘫侧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体针、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总共治疗5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MBI评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对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SD)的疗效。方法:68例脑卒中后RS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应用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MFS)和偏瘫上肢功能评分量表(MAS)对2组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价。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予疗效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MFS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FS和MA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RSD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薰蒸结合电针对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每周5次,两组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上肢疼痛程度、运动功能评定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上肢Fugl-Meyer记分以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上肢Fugl-Meyer记分以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薰蒸结合电针明显减少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痛程度,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肿、疼痛等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P0.01),疼痛程度(MPQ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上肢水肿构成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SHS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缓解水肿、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月英  葛芳   《护理与康复》2018,17(9):74-76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联合青鹏软膏外涂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青鹏组、扶他林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功能锻炼,青鹏软膏组在基础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涂擦联合青鹏软膏外涂,扶他林组在基础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涂。治疗前后采用手部水肿程度测量、视觉模拟评分法、肩关节活动度量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肩手综合征综合疗效评定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中药青鹏组、扶他林组及对照组患者疼痛、水肿、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青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扶他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涂擦联合青鹏软膏外涂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32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为33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艾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4周。2组在治疗前后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偏瘫侧肩痛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在减轻偏瘫侧疼痛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艾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手三阴经穴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手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8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针刺手三阴经穴,对照组予针刺手阳明经穴,疗程30d,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愈显率72.09%,有效率93.02%,对照组愈显率39.53%,有效率74.42%,治疗组愈显率和有效率分别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手三阴经穴能改善软瘫期患者手的运动功能,疗效优于手阳明大肠经,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和手阳明大肠经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康复组40例和康复组(对照组)40例。电针康复组采用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康复组单纯采用作业疗法;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手功能(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定、ADL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定、ADL评定均显著改善;但电针康复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仅用作业疗法组。  相似文献   

14.
赵成飞  彭东生  让敏 《中国康复》2012,27(4):291-292
目的:观察中药祛湿止痛液湿热敷联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冻结肩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祛湿止痛液湿热敷治疗。治疗前后给予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0d后,2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90.0%、70.0%,P<0.01)。结论:祛湿止痛液湿热敷结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较好,适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患肢Fugl-Meyer(FMA)、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定,观察患侧肩手综合征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结论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偏瘫上肢功能评分量表(manual function score,MFS)和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研究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化湿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MFS和MAS的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许燕飞  林燕  石凯圆   《护理与康复》2017,16(6):675-67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采用疗效评定标准、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70.83%;治疗2周、6周观察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均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湿热敷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痛症状,提高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作业疗法训练,红花醇并红外线照射患肢的要穴。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训练。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患手Fugl-Meyer的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结合红花醇并红外线照射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和观察组(采取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各56例,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恢复(FMA)评分和水肿分级以及治疗前后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肿分级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好,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减轻手指、腕部水肿,减轻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20.
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上加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结果:2组间总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积分改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善、手肿程度改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P<0.05)。结论: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比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