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探究针刺风池穴对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针灸科住院治疗并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风池穴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治疗前后TNF-α水平;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82.31%,观察组有效率91.0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风池穴可显著提高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降压作用,同时还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不同波形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迟缓期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9例脑卒中迟缓期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断续波组23例,疏密波组23例,连续波组23例。3组患者均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在生命体征平稳,不造成病情恶化的前提下,给予电针和康复训练。电针患侧上肢取肩、肩、臂、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连续波组采用连续波,频率15 Hz;疏密波组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5 Hz;断续波组采用断续波,频率15 Hz;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通电治疗30 min,1次/d,6次/周。3周后评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断续波组疗效明显优于疏密波组、连续波组(P0.01),疏密波组优于连续波组(P0.05)。治疗后3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且断续波组优于疏密波组(P0.05),优于连续波组(P0.01)。结论电针断续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迟缓期上肢功能障碍效果优于电针疏密波、电针连续波,可以有助于早期诱发迟缓期上肢肌张力的出现,缩短迟缓期,显著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卒中后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予巨刺疗法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采用 MESSS 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FMA、MBI 及 MESSS 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MBI 评分升高,MESSS 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可以明显促进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疗效确切,二者联合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康复组40例和康复组(对照组)40例。电针康复组采用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康复组单纯采用作业疗法;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手功能(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定、ADL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定、ADL评定均显著改善;但电针康复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仅用作业疗法组。  相似文献   
5.
尤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68-5669
晕针是针灸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属于反射性晕厥中较为常见的血管抑制性晕厥。1995-09~2006—12我们在为飞行人员进行针灸治疗过程中,共发现60例晕针情况,进行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尤阳  陶珍  于新为 《四川中医》2022,(5):201-204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麦角胺咖啡因+尼莫地平片),观察组接受针刺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8天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近期临床症状评分、脑血流速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24%>6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症状评分中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发作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少阳头项部经穴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脑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贫血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糖代谢改变的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经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贫血的51例患者的脑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35例,年龄21~60(41.13±9.78)岁。根据WHO和相关文献中的贫血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90 g/L~正常下限)、中度贫血(60~90 g/L)、重度贫血(30~60 g/L)3组。将56名同期行全身PET/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名、女性27名,年龄19~58(41.96±9.27)岁。采用统计参数图(SPM)8软件对贫血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PET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分别将贫血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间的脑PET图像进行体素对体素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各自组间的脑葡萄糖代谢差异分布图,同时利用xjView软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进行立体定位分析及体素值定量分析,得出各异常区域的t值。 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贫血患者脑PET图像表现为区域性大脑静息葡萄糖代谢减低,累及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上、中、下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未见明显代谢增高脑区,总体素数为3705个(t=5.01~5.85,均P<0.05)。与轻度贫血患者比较,中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双侧额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832个(t=5.22~5.86,均P<0.05);重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下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1834个(t=5.42~6.05, 均P<0.05)。与中度贫血患者比较,重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1598个(t=5.72~6.48,均P<0.05)。 结论 贫血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糖代谢改变以区域性葡萄糖代谢减低为主,代谢减低区多涉及情感、认知等相关的脑区,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脑代谢减低区的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8.
尤阳 《人民军医》2006,49(1):53-54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火针配合毫针治疗背肌筋膜炎5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运用耳穴贴压治疗急性咽炎110例,皆为门诊患者。其中男62例,女48例,年龄4-72岁。病程最短0.5-7d。治疗方法:选耳穴咽喉、内分泌、肺、肾上腺。用75%乙醇消毒耳廓皮肤,用左手固定患者耳廓,右手用镊子夹持粘有王不留行子的胶布,贴敷于患侧耳穴的皮肤上。嘱患者自行按压4-5次/d,每次每穴按压1-2min,换压1次/3d。1个疗程3d。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口咽及鼻咽黏膜充血消退,腭弓及悬雍垂水肿消退;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口咽及鼻黏膜充血减轻,腭弓及悬雍垂水肿减轻;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口咽及鼻黏膜充血无改善或加重,腭弓及悬雍垂水肿无改善或加重。结果,本组110例中,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68例,有效40例,无效2例。对于有效、无效者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38例。总治愈率96.4%。  相似文献   
10.
综合疗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曙峰  张文广  王晶  尤阳 《新中医》2006,38(5):36-37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为主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0例,采用疏肝排石汤(处方:柴胡、郁金、枳壳、金钱草、海金沙、成灵仙、虎杖、鸡内金、大黄、田基黄、垂盆草、香附、白芍、白术、茯苓、木香)及溶石胶囊(处方:鳖甲、土鳖虫、芒硝、沉香、明矾)口服,配合耳穴贴压(穴位:神门、肝、胆、胰腺、交感、耳迷根等)、肌肉注射黄体酮等综合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口服肝胆结石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0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排石情况。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23.64%、82.73%,对照组分别为6.67%、75.56%,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疗法为主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