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工肝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ISS)治疗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方法24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给予ALSS(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结果ALSS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上升(P〈0.05);有效率(治愈或好转)为79.2%。不良反应较轻。结论ALSS治疗药物性肝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物理型 (血液灌流吸附 )及中间型 (血浆置换 )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方法 :4 1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灌流吸附 (2 4例 5 2例次 )和血浆置换 (17例 3 6例次 )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PT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血浆置换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1或P >0 2 5 )。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物理型、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中间型人工肝的支持效果与物理型人工肝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贺永  熊碧君  张勇 《西南军医》2004,6(3):78-79
重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尤其是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 ,PE)其对有害物质的消除范围广,同时还补充了肝功能不全病人缺乏的凝血因子、调理素、白蛋白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代偿肝脏的部份代谢功能,减轻了肝脏负担,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方法[1~3] 。我科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2 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 8例,诊断标准符合2 0 0 0年制定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 ] ,其中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A)、总胆红素(TBIL)、重型肝炎分期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48例入院时AFP、TBIL、CHE、PA的水平,分析其与预后和肝炎分期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31.8%。治愈好转组与无效组入院时AFP、PA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重型肝炎早期患者与晚期患者入院时AFP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FP、PA、重型肝炎分期是判断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及可靠指标,且AFP、PA的信息反应较早,更有助于进行早期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维持较高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提高存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预后。  相似文献   

6.
全程护理对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玲莉  陈畅  陆彤  黄祝青 《武警医学》2004,15(3):232-233
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大部分肝细胞发生了严重的变性、坏死,现有的病因疗法和对症支持治疗多不能代偿肝细胞功能,致使患者的病死率高达60%~80%。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为重型肝炎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但人工肝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治疗中及治疗后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因此,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全程全面的护理对于减少或及时发现并发症尤为关键。我院自2001年6月-2002年10月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病房合作期间,对8例重型肝炎患者实施了血浆置换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德江 《西南军医》2009,11(5):822-82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8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16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患者有效率93.3%,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60.8%、10.8%。结论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表明,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不良反应轻,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肝肾功能生理指标变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68例有效存活,存活率为68%;治疗后无效死亡的有32例,死亡率为32%.结论 年龄≥50岁、胆酶分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脏萎缩等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这为以后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患者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且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康惠忠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083-1085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重症指标及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SPSS及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自2004—01~2009—01收治的5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重症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着HGF、AST/ALT比值、TBil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随着门A及TC的不断下降患者存活率不断下降,酶胆分离现象的有无存活率分别为17.9%和53.1%,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HGF)、血清AST/ALT比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总胆固醇等是早期慢性重型肝炎重要指标。动态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可及时掌握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宁波产HP-200型血液净化仪对3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69例次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组重型肝炎治愈率为64%,明显高于对照组(37%),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TSB、ALT、AST、TBA、G明显下降,CHE显著上升。人工肝的并发症在处理后均能好转。结论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安全的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急性黄疽型肝炎(下称急黄肝)临床非常多见。目前超声对急黄肝胆囊的声像图特征及胆囊声像图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关系已有报道,但胆囊声像图改变与血清胆红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则未见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茵黄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茵黄胶囊治疗组和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各100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乙型肝炎血清阴转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88.0%,6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黄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重型肝炎肝脏移植术前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通过股静脉内单针双腔导管置管建立血管通道 ,将P1S血分离器、HA血液灌流器安装在血液净化装置上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每次血浆置换量 30 0 0~40 0 0ml,平均为 32 0 0ml,白蛋白 2 0g。体外循环时 ,肝素平均剂量为 2 5mg,鱼精蛋白平均剂量为 2 5mg。置换血流量在 10 0~ 15 0ml/min,分离血浆速度平均 2 6ml/min ,每次治疗时间平均 12 0min。结果 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TB、DB、ALT、AST、NH3 等肝功能指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能纠正术前患者内环境失衡 ,有效排除体内毒性物质的积聚 ,为等待供肝及移植手术创造最佳时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贺普丁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贺普丁,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并发症与病死率,以及对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阴转率及HbcAg/HbcAb血清转换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时间短,改善程度明显。治疗前,治疗组有不同程度腹水10例,治疗后消退7例,腹水消退率为70.0%,对照组有不同程度腹水12例,治疗后消退5例,腹水消退率为41.7%。结论:应用贺普丁治疗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存活率,是一种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并发低血压原因及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个体外机械和理化装置,能暂时性辅助或替代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有害物质,代偿肝脏功能,使肝细胞再生至自体肝脏功能恢复或等到肝移植的机会,该系统简称人工肝。该技术以体外循环为基础,对患者的心血管有直接影响。同时重型肝炎患者常常存在血容量不足、内毒素血症、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和神经体液调节功能障碍.因此,低血压是人工肝治疗中重型肝炎患者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现将1998年以来,我院在开展人工肝治疗时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有关情况及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分为抗病毒组63例(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和非抗病毒组93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HBV-DNA阳性率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抗病毒组总有效率(54.0%)显著高于非抗病毒组(38.7%);病死率(33.3%)显著小于非抗病毒组(52.7%);HBV-DNA阳性率(26.5%)小于非抗病毒组(50.0%);TB、ALT、AST、PT均显著低于非抗病毒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组有效率、病死率、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75例临床预后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方法 :从临床分型、实验室资料、并发症及舌象等因素对7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 85 .7% ,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3 8.5 % ,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 73 .8% ;凝血酶原活动度 <3 0 % ,血清胆红素 >3 42 μmol/L者 ,病死率 92 % ;合并 2种或 2种以上并发症者 ,病死率 87.5 % ;并发肝肾综合征者 ,病死率 10 0 % ;绛红舌有裂纹舌苔干燥或伴黑腻苔者病死率 92 .9%。结论 :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恶劣 ;凝血机制差、血清胆红素高者预后高度不良 ;并发症越多 ,预后越差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肝肾综合征 ;舌象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预后判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耐药后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危害,以提高对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耐药及其危害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9月我院9例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耐药后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总胆红素为(372.34±93.87)mmol/L,谷丙转氨酶为(457.54±108.91)IU/L,凝血酶原活动度均<40%,HBV DNA定量升高均>2 log10(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检测最低水平比较).给予保肝、退黄、口服无交叉耐药的其它核苷类似物等对症治疗后3个月,6例肝功等指标恢复正常(66.67%),3例死亡(33.33%).结论:口服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致病毒耐药危害严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合理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减少耐药变异的发生机率;通过监测乙肝病毒耐药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乙肝病毒耐药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血浆置换治疗各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各期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治疗组82例,对照组94例,2组病人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转换治疗,共211人次。观察2组病人在症状体征、存活率及肝脏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及中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脏功能有所恢复,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晚期患者存活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有助于提高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而晚期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葡萄籽提取物(GSE)对化学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用小鼠建造四氯化碳肝损伤和乙醇肝损伤模型,观察乙醇灌胃前预先给予复方GSE及乙醇或四氯化碳灌胃后再给予复方GSE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肝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GSH)、丙二醛(MDA)。结果:预先给予GSE可增强SOD活性,防止乙醇导致的肝GSH减少,有效降低小鼠血清ALT和肝细胞MDA上升程度,在乙醇或四氯化碳灌胃后再给予复方GSE,也可降低小鼠血清中ALT和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结论:复方GSE对乙醇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四氯化碳肝损伤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