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伟教授认为正虚为本、邪盛为标是冠心病的发病特点。诊断上注重观察舌象,舌象能客观的反映冠心病的症情急缓、病性虚实、病变脏腑、病理因素等;治疗上强调结合舌象辨证遣方,施药后据舌象变化明辨疾病之转化,临证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郑桂玲 《新中医》2007,39(3):77-77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之一。观察舌象变化,可知病邪之浅深、脏腑之虚实。尤其在治疗中风昏迷患者,因其言语不利,病情不易观察,通过审舌辨证,可察寒热虚实,处方用药有的放矢。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舌诊在中风昏迷急性期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之一。观察舌象变化,可知病邪之浅深,脏腑之虚实。特别是在中风昏迷急性期治疗中,因病人言语不利,病情不易测清,通过审舌辨证,虚实寒热可察,遣方用药有的放矢。笔者观察35例中风昏迷急性期病人的舌象变化,依此辨证施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医舌诊在更年期综合征辨证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从舌象变化的量化分析中客观评估中药二仙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70例,分为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型,观察二仙汤治疗前后舌象及症状的变化情况.应用计算机舌象识别方法进行舌象颜色定量化分析与统计。结果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舌象颜色较正常人偏红、偏暗、偏深,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舌色均由红变淡、变亮的趋势;不同证型组间治疗前后舌象颜色改善程度方面疗效一致。结论 中医舌诊的量化分析可为判断更年期综合征病情的变化及评价中药二仙汤疗效提供一定客的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程中的中医证候变化规律及其辨证施治方法。方法 根据激素使用的不同阶段、剂量及反应,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辨证施治。结果 激素结合中药治疗肾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减少副作用,提高肾病疗效。结论 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过程中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是肾综的有效治疗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00例中风舌象临床观察与分析黄永回,甘永荣(广西省邕宁县中医院530200)关键词中风,病机,舌象,分析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舌象在中医辨证治疗中风时有重要的作用[1][2][3]。为探讨中风不同时期舌象变化的规律,以...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证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舌象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辨证治疗中舌象变化的趋势.[方法]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心阴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两组,在采用中药汤剂结合西医常规用药辨证治疗1周后,观察舌体、舌象特征变化.[结果]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取效后,构成舌象的可量化因素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患者舌尖部血流灌注率均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舌体色度比均发生改变,气虚血瘀组舌津液水平降低,心阴不足组舌津液水平升高,组间差距缩小(P<0.01).[结论] 舌体、舌象信息,能反映出疾病的不同病理性质、病理阶段,并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医骨伤科疾病舌象表现,分析其与病证之关系,探讨舌诊应用之价值.方法 统计施杞教授门诊348例病例,按舌象之舌质、舌苔、舌体及舌下静脉等类别观察,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舌象与临床证候、患者个体有密切关系.结论:舌诊是中医骨伤科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较为客观的诊断方法,利用现代的光学分析技术能客观地反映出舌象的变化特点,能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胃癌患者证型以及体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于舌,通过更加客观化、微观化、智能化的舌象研究方法,可以探寻胃癌证型变化过程中舌象的诊断意义。本文概述了胃癌患者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研究、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舌象特征比较、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舌象研究、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象临床观察、胃癌患者舌象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胃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进展,以期为胃癌与舌象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舌与内脏有着密切联系,如脾肾系于舌本,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舌面附着之苔为胃气所化生等。《灵枢·脉度》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舌象的变化反映了人整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观察舌象有助于临证及时准确地把握病机演变,在治疗上取得主动。本院柴松岩老师妇科临证近60年,一向重  相似文献   

11.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之一。观察舌象变化,可知病邪之浅深,脏腑之虚实。特别在对中风昏迷患者治疗中,因其言语不利,病情不易测清,通过审舌辨证,寒热虚实可察,遣方用药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生活方式性疾病,近年来对人民健康和医疗条件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时着重在于肺、胃、肾3脏,以肾为主。舌诊,是观察舌象从而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是中医分部望诊审苗窍的重点内容,中医学早就有“凡病俱见于舌”的认识。因此糖尿病舌象特征的研究能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为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控制疾病进展,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查舌质可验疾病的阴阳虚实、审舌苔可知受邪之深浅。舌诊能较为直观和客观地反映脏腑变化,有形可循,肿瘤的研究也多以舌象作为客观指标。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对于大肠癌患者舌象的文献发现,通过观察舌象,可对某些恶性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判断邪正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观察舌象,可辨体质察禀赋,辨证分型,指导用药;观察舌象变化,可观测进展,判断预后,评估疗效。另外对于舌下脉络、舌象与病程相关性以及诸多学者从微观方面对舌象进行研究亦有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78例临床舌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常见舌象特征及其规律在HLD患者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所收集的HLD流行病学观察资料,将其中较常见的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HLD舌象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HLD中医证候的舌象可为HLD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舌象与食护     
李艳 《河南中医》2004,24(12):86-87
舌象是中医诊断的传统经验和特点,是探证病因。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我在15a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观察到患者的舌象与饮食关系甚密,倘若能观舌之象而进适当之食,则能收到事半功倍之疗效。  相似文献   

16.
舌象为中医望诊内容之首,亦为中医辨证依据之要,舌象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人体气血之盛衰,五脏之虚实,六淫之浅,病邪之性质,危急疑难之征兆,病情进退以及疾病转归与预后。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36-2538
目的:评价痰瘀舌象在高脂血症中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1例高脂血症患者按中医舌象辨证分为痰浊舌象组、血瘀舌象组、气血不足舌象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脂四项、颈动脉超声的变化;另对83例门诊具有痰浊或/和血瘀舌象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自拟调脂饮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舌象辨证中痰浊舌象及血瘀舌象组占多数(73%)。一般资料痰浊舌象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病程最短;而虚证舌象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血瘀舌象组在两者之间。进一步实验室指标观察痰浊舌象组以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尤以TG升高为主(P0.01);血瘀舌象组表现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TC升高为主(P0.01);而虚证舌象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降低(P0.01),血瘀舌象组和虚证舌象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5)。对83例具有痰浊或/和血瘀舌象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自拟调脂饮治疗,患者TC、LDL-C、TG均明显下降(P0.01),但HDL-C无明显变化。结论:痰瘀舌象在高脂血症中医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许岚  宓余强 《新中医》2013,(11):120-121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作为现阶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中医辨证治疗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观察舌象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方法与手段,是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肝病临床症状多变,病情复杂,而舌象变化则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研究舌象,对肝病的辨证和治疗有很高价值。笔者通过分析近5年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象的文献报道,研究舌诊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眼病舌象观察———附234例病案分析聂天祥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医院(214000)眼科文献中,眼病与舌象关系的报告极少[1]。本文通过234例眼病患者的舌象观察,分析眼病与异常舌象的发生率及其特点,以研究舌诊在眼病辨证施治中的价值。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20.
独处藏奸是中医重要辨证思想,指在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中观察某些独特的指针,进而揭示疾病的本质。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有着直接、客观的特点,对临床诊察疾病有着不可替代作用。该文将"独处藏奸思想"运用到舌诊中去,一是通过察舌本身之"独",把握疾病的本质,观察某些独特的舌象以诊断和预防疾病,二是在特殊情况下独重舌诊,包括:①辨证无所参可从舌象考虑;②症候复杂,舌症矛盾当舍症从舌,并结合三则医案加以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