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人上了年纪,都会发白齿落,腰弯背驼,这是生理进行性衰老表现。人一老,五脏六腑功能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退化,新陈代谢能力日益下降,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疾病,就会服用多种药物。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衰弱会影响药物从肾脏排泄,使药物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延长,所以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大。因此,老年患者使用药物时,应当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
人上了年纪,各个脏器也随之老化。肝肾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药物的解毒与代谢,所以老年人应当谨慎用药,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在逐渐减退,调节机制下降,因此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在逐渐减退[1].故要注意老年人使用药物的正确方法,这是关系老年患者健康长寿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现对卫生社区老年人用药提几点注意事项. 1 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可导致老年人低血钾.老年人服用的一些药物,如利尿药呋塞米(速尿),抗高血压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有排钾作用.加之很多老年人由于疾病关系而偏食或忌口,都可影响钾的摄入和吸收,而激素则可引起水盐代谢异常,促使原有的血清钾进一步降低,严重时可引起肌无力、瘫痪,还可引起缺钾肾病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总结药物致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为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使用Medline和维普、万方资源系统检索药物致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并进行综述。结果:降脂药、喹诺酮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抗凝药、抗惊厥药以及部分中药等临床常见药物均可能引起肌肉骨骼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与其他系统不良反应相比,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并不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当存在高危因素时,例如老年人、妇女、肝肾功能损害、合用多种药物的人群以及严重感染、休克或围手术期患者,应当仔细考虑发生此类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人到老年 ,伴随着神经、内分泌和脏器生理功能的减退及体内代偿机制的减弱 ,免疫功能下降 ,故患病的机会必然增加。由于老年人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改变 ,从而引起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的变化。而且老年人肾脏排泄功能降低 ,使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 ,导致相应器官药物浓度过高 ,造成体内药物蓄积 ,出现毒性反应。另一方面 ,老年人对药物副作用的对抗作用有所减退 ,用药不当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情况比较严重。所以 ,老年人切忌滥用药物 ,尤其对以下几类药物应注意合理应用 ,以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1 抗生素类药物老年人常见的咽峡炎、咽痛以及上…  相似文献   

6.
合理应用老年人心血管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心血管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老年人的自然衰老过程和疾病的发展过程,使老年人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易发生副反应。临床医生应该对人的自然衰老过程、疾病发展过程和老年人用药的药理学改变,有清楚的理解,以便对老年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1老年人心血管药物的使用心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心血管药物成为老年人的常用药,因此老年人合理应用心血管药物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由于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因此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使药物的相互作用变得复杂,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和副反应。了解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和心血管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对于合理用药是很有必要的。2老年人药理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依赖于药物的化学成分,摄入途径、吸收、肝脏的首关代谢和排泄。老年人胃内PH值下降,黏膜细胞减少,内脏血流减少,降低了吸收表面积,延长了排空时间,导致药物吸收缓慢。由衰老引起的体内脂肪的增加,水分的降低,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药物清除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肾功能下降与年龄相关,40岁后肾功能每年下降1%。肾血流下降和体积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小管排泌和重吸收...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牙齿也会“衰老”,相比中青年人。老年人的牙齿更常出现冷热酸痛的症状,常使人寝食难安。引起老年人牙齿冷热酸痛等症状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合理用药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要做到合理、安全用药,不仅需要医生严格掌握适应症,而且要了解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老年人用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远高于青年人。主要原因有:衰老引起机体结构退变功能下降,老年人多病,大约2/5老年人同时用3~5种药物。经临床观察表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的数量成正比,其不良反应多属药物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少数属于药物效应学方面。因此,有必要了解老年人动力学特点,合理应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的炎症疾病及缓解各种疼痛症状,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1]。在我国,NSAIDs的销售量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2]。但该类药物若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肾毒性等。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该类  相似文献   

10.
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中重度疼痛的首选药,但是由于其严重的成瘾性,大大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目前认为,阿片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导致脑内多个脑区代谢,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海马是参与空间学习与记忆的关键脑区,在中枢信息传递和整合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实验证据表明,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会引起海马组织内多个神经递质系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以60岁为界,将60岁以上人群划定为老年人。因衰老产生的生理改变,使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服用药物后机体处理的过程,秭为药物代谢。每种药在特定指标(如年龄、性别、体重、体质指数、肝肾功能)下对应一条药动学的曲线,由此确定适宜剂量并了解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关于特殊人群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秀 《海峡药学》2006,18(5):222-223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一代新型的抗菌药,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对老年病人、小儿、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癫痫病人、肝肾功能异常病人等特殊人群使用此类药物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保证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治疗高脂血症的新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中风及股动脉狭窄等病症息息相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他汀类药物因确切的疗效,已成为大多数临床医生的首选。但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会产生肌毒和肝转氨酶升高,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心血管类疾病。此外贝特类和烟酸类药物会产生胃肠道不适和肝肾损伤。因此寻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调血脂药一直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综述基于Pubmed上关于人高脂血症(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L)主要治疗药物的相关研究,对近年来调血脂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由于体质虚弱,器官功能和新陈代谢衰退,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也与正常人不同,可出现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发生特殊不良反应的药物有: 1.镇静、催眠、安定药 老年人对这类药物敏感,部分老年人用巴比妥类药物后出现异常现象,如兴奋不安、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15.
张金枝 《医药导报》2008,27(2):121-122
研究表明,老年人脉压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大动脉缓冲功能减退是高血压发生发展及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血压升高和年龄增加是影响大动脉缓冲功能的两个主要原因。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升高的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肽受体拮抗药、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药、利尿药、他汀类药物、醛甾酮拮抗药。此外,戒烟、减少压力、有氧锻炼和适当的饮食控制也有利于治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升高。  相似文献   

16.
张金枝 《医药导报》2008,27(2):121-123
研究表明,老年人脉压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大动脉缓冲功能减退是高血压发生发展及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血压升高和年龄增加是影响大动脉缓冲功能的两个主要原因。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升高的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肽受体拮抗药、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药、利尿药、他汀类药物、醛甾酮拮抗药。此外,戒烟、减少压力、有氧锻炼和适当的饮食控制也有利于治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升高。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社会中人口结构的不断老龄化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日益突出 ,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机体衰老导致老年人出现了各种健康方面的问题 ,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机体衰老及多种慢性疾病的存在使药物的体内过程复杂化。另外 ,多种疾病的并存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 ,由此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老年人药物治疗的不利因素。药学监护 (pharmaceuticalcare)是医院药学实践中的一项全新、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它是解决传统药物治疗中所存在缺陷、使患者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身体衰老,骨代谢功能减退,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钙吸收能力逐渐降低,老年人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另外,长期高盐、高蛋白饮食,嗜烟、嗜酒,缺少运动、少晒太阳,长期患肝肾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都会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引起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骨折,称之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部位常见于股骨近端、脊椎和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19.
郭琼 《云南医药》2015,(2):189-190
骨关节炎(OA)是一种最常见的中老年多发关节病。是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本病发生与衰老、肥胖、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降低及遗传等因素有关[1],而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常见,是导致老年人行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OA的各版本治疗指南中对于轻中度的骨OA患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主,但长期服用会引起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倪向明 《海峡药学》2001,13(2):86-87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 ,其胃肠道组织与功能也随之变化 ,直接影响着某些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 胃酸减少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 ,胃壁细胞功能减低 ,胃酸分泌减少 ,胃内 p H相对升高。p H对药物的解离程度有很大影响 :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以及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的解离度低 ,药物的非解离部分占多数 ,因而脂溶性较高 ,较易扩散通过膜被吸收 ;反之 ,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或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的解离程度高 ,因而脂溶性较低 ,扩散通过膜的能力差 ,吸收减少。例如 ,水杨酸类药物在酸性环境的吸收较好。此外 ,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