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TACE治疗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另选取80例肝囊肿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AFP、SCC、CYFRA21-1水平.结果 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可知,门脉癌栓、肝内转移、Child-Pugh分级、AFP术后阳性、SCC术后阳性、CYFRA21-1术后阳性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血清AFP、SCC、CYFRA21-1水平及AFP、SCC、CYFRA21-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TACE术后血清AFP、SCC、CYFRA21-1水平及AFP、SCC、CYFRA21-1阳性率低于TACE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术后阳性、SCC术后阳性、CYFRA21-1术后阳性是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浆中抑癌基因RASSF1A与APC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诊断及生存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肝癌、80例肝硬化及100名健康人血浆,提取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RASSF1A与AP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随访其生存期并分析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肝癌诊断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阳性率在肝癌和肝硬化血浆中分别为51.96%(53/102)和15.00%(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77,P=0.000;AP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阳性率在肝癌和肝硬化血浆中分别为47.06%(48/102)和22.50%(1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0,P=0.001。102例肝癌患者中,44例(43.14%)AFP检测为阳性;58例AFP阴性的患者中,RASSF1A基因和AP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53.45%(31/58)和46.55%(27/58)。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APC基因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门静脉瘤栓有无为肝癌独立预后因子,RASSF1A和APC基因同时甲基化是肝癌的独立预后因子,P=0.019。结论:RASSF1A与AP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对肝癌、特别是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有帮助,RASSF1A和APC基因启动子区域同时甲基化可以作为评价肝癌生存期预后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资料,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NLR、PLR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LR、PLR升高均为43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NLR及PLR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癌结节数量、肿瘤长径均无关(均P>0.05),肿瘤与肛门距离<6 cm者治疗后NLR、PLR升高者比例均高于≥6 cm者[60.00%(30/50)比36.11%(13/36),χ^2=4.778,P=0.029;64.00%(32/50)比30.56%(11/36),χ^2=9.364,P=0.002];体质量指数≥28 kg/m2者治疗后NLR、PLR升高者比例均高于<28 kg/m2者[81.82%(9/11)比45.33%(34/75),χ^2=5.108,P=0.024;90.91%(10/11)比44.00%(33/75),χ^2=8.444,P=0.004]。治疗后NLR降低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NLR升高组[72.09%(31/43)比51.16%(31/43),χ^2=3.983,P=0.046],而治疗前后PLR变化与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无关(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NLR变化与其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95例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NLR分为低NLR组(NLR<3)和高NLR组(NLR≥3),分析初诊时NLR与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和总体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高NLR组61例,低NLR组134例.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肌酐、血清钙偏高(均P<0.05).低NLR组初始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2.1%(43/134),高于高NLR组的16.4%(10/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8,P=0.022);低NL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长于高NLR组的2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3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P=0.024),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P=0.064).结论 MM患者的NLR与肌酐、血清钙相关,可以用来评估患者总体生存期以及诱导治疗缓解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首发部位及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表达对于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10月行肝癌手术并长期随访的256例患者,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总体生存率及术后复发率,Logrank检验P值,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后复发高危因素。结果肝癌首发部位不同,其术后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且肝癌首发于全肝或肝左叶组患者较肝右叶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术后复发风险(P=0.002)。分层分析发现,在AFP阴性(AFP<25 ng/ml)亚组中两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P=0.016)、血清AFP(P=0.002)及门脉癌栓(P<0.001)可以作为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肝癌首发部位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P=0.088)。结论肝癌首发部位可以作为一个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DLBCL,并接受CHOP或R-CHOP方案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N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32)和高NLR组(NLR> 2.32),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CR)及总体生存(OS)情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 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低NLR组化疗后CR率为71.4%(20/28),高NLR组为39.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低NLR组1、2、3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4%、90.4%和72.3%,高NLR组分别为63.9%、52.7%和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外周血NLR> 2.3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6).结论 化疗前外周血NLR偏高提示患者疗效不佳,预后不良,是影响DLBCL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分析NLR、PLR对肝硬化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肝癌患者72例作为肝癌组,同期选择单纯肝硬化患者72例作为肝硬化组,检测与计算两组的NLR、PLR值,随访调查患者的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的判断。结果肝癌组NLR、PLR值都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 <0. 05)。随访至2019年1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 44±2. 19)个月,肝癌组中患者死亡10例,存活62例,死亡率为13. 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NLR值、PLR值都为影响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肝硬化肝癌患者的NLR、PLR值比较高,与患者的随访预后显著相关,可应用于肝硬化肝癌辅助诊断与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FP,GPC3,DCP和VEGF4种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将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肝癌组,另外收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45例纳入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浓度,ROC曲线分析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的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VEGF (0.817)、GPC3 (0.812)、DCP(0.724)和AFP(0.534);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GPC3(0.707)、VEGF(0.692)、DCP(0.665)和AFP(0.653).其中GPC3和VEGF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DCP和AFP(P <0.05),但GPC3与VEGF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52和0.800,显著高于任何一种标志物(P<0.05).ROC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18,高于任一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AUC.结论 血清GPC3、DCP和VEGF的检测可协助AFP诊断原发性肝癌,联合4种标志物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总共有150例中期HCC患者连续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总生存(OS)用Kaplan-Meier法进行了评估。根据治疗前GGT值,Log-rank对数秩方法评估显著差异。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用于预后因素的研究。结果中位随访期为18.7个月。正常GGT的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1.6%和38.5%,高GGT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8.8%和16.9%(P=0.002)。高GGT患者的肿瘤偏大,甲胎蛋白(AFP)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偏高,高GGT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0.009),其他预后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和腹腔积液。此外,在小肝癌和正常AFP亚组的血清GGT也与患者OS相关(P=0.013和0.041)。结论 GGT水平是预测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GGT和AFP的联合能更好预测TAC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行HCC根治性切除术的1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NLR值情况,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60,n=52)及低NLR组(NLR﹤2.60,n=109).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161例HC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6%、70.8%、41.1%,中位肿瘤复发时间14.9个月;低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79.6%、48.7%,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20.1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NLR组(P﹤0.05),中位肿瘤复发时间短于低NLR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TNM分期、术前AFP、术前高NLR、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生存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AFP﹤400 ng/ml、术前NLR≥2.60、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10 mm为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术前NLR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术前高NLR者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5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6例肝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miR-15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miR-152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16±0.041及0.768±0.0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与患者的TNM分期(P=0.042)、病理分化(P=0.035)、肿瘤转移(P=0.048)及血管侵犯(P=0.042)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年龄、AFP水平、肿瘤个数、肿瘤直径等无明显相关;miR-152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P=0.035)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12)明显低于miR-152高表达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miR-152低表达、肿瘤复发和病理分化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15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肝癌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转移、有无血管侵犯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行同步放化疗的103例老年中晚期(ⅡB~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高NLR组(NLR≥3.48)和低NLR组(NLR<3.48),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高NLR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低NLR组(57.69% vs 84.31%,χ2=8.840,P=0.004)。NLR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高NLR组中位OS低于低NLR组(24.0个月 vs 46.0个月,χ2=7.187,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3.48是影响老年中晚期宫颈癌鳞状细胞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7,95%CI:1.086~3.456,P=0.025)。结论 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NLR高同步放化疗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局部区域复发为食管癌患者术后主要失败模式,患者一旦出现复发则预示预后不良,目前对于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可选择的治疗不多,其中放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接受调强放(化)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01-01—2011-12-3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单中心符合入组条件的231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复发区域数、复发后治疗疗效和影响其治疗疗效的因素等。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得出预后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应用向前Wald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性影响因素。结果231例患者复发治疗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23.9%和19.6%,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患者出现复发的时间为1.0~91.0个月,中位15.0个月,68.4%(158/231)的患者复发时间≤2年,31.6%(73/231)的复发时间>2年。单个局部区域复发175例(75.8%),≥2个局部区域复发56例(2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χ^2=6.536,P=0.011)、吸烟史(χ^2=5.021,P=0.025)、pT分期(χ^2=4.841,P=0.049)、pN分期(χ^2=8.781,P=0.003)、pTNM分期(χ^2=12.228,P<0.001)、术后复发区域数(χ^2=9.387,P=0.002)、术后复发部位(χ^2=19.206,P<0.001)、放疗剂量(χ^2=14.205,P<0.001)、合并远处转移(χ^2=5.958,P=0.015)和复发时间(χ~2=7.800,P=0.005)等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联性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HR=0.619,95%CI为0.437~0.875)、pTNM分期(HR=1.346,95%CI为1.103~1.642)、放疗处方剂量(HR=0.656,95%CI为0.465~0.926)、复发区域数(HR=1.201,95%CI为1.100~1.312)和复发时间(HR=0.316,95%CI为0.218~0.458)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结论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挽救性调强放(化)疗在其预后有重要意义,并可以改善预后。男性患者、pTNM分期为Ⅲ/Ⅳ期、放疗处方剂量<60Gy、复发区域数>1个和复发时间<2年术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应该予以重视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潘群雄  苏子剑  王聪仁  庄建良 《肿瘤》2012,32(8):628-633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和CD13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肝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人肝癌组织中EpCAM和CD133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和生存分析,研究EpCAM、CD133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133和EpCAM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癌旁组织中CD133未见表达.CD133在有血管浸润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浸润血管组(P<0.05),而术前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400 ng/mL、低分化和肿瘤浸润血管的癌组织中EpCAM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肝癌EpCAM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CD133表达强阳性的肝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CD133表达强度较低组.如果将EpCAM表达强阳性和中等阳性的肝癌患者合为一组,可见EpCAM中-强阳性表达的肝癌患者生存期短于EpCAM低表达者.通过术前AFP水平分层分析可见,术前AFP水平>400 ng/mL组中EpCAM中-强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期与低度阳性表达患者相比明显缩短.肿瘤数目、术前AFP水平、有无肿瘤包膜和CD133表达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D133和EpCAM可能参与肝癌发展的恶性进程,其高表达提示肝癌患者预后不良,因此推测EpCAM+ AFP+可能是肝癌恶性程度更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并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显色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健康人、47例急性肝炎、41例肝硬化和38例原发性肝癌血清中TSGF、AFP、SF的含量.结果 TSGF与AFP、S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98.4%,特异性达99.0%,阳性预测值为100%,TSGF、AFP和 SF的阳性似然比依次为8.1、10.7和5.1,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21、0.22和0.28.结论 TSGF与AFP、SF指标联用,可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其生长较局限,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研究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TSC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01-01-2014-12-31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6例TS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NLR≤1.94,28例)和高NLR组(NLR>1.94,28例),分析两组患者NL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结果 NLR升高与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嗜好、肿瘤生长部位、临床分期、复发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3)、淋巴结转移(P=0.035)密切相关;低NLR组患者的1、3、5年OS分别为96.4%、85.7%和85.7%,高NLR组分别为78.6%、57.1%和53.6%;两组5年DFS分别为82.1%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中低分化、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复发和术前NLR(NLR>1.94)与患者OS、DFS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中低分化、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复发术前NLR(NLR> 1.94)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高NLR(NLR> 1.94)是影响T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NLR升高提示TSC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价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放疗疗效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初治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行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分析放疗前外周血NLR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OS)的因素。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放疗前NLR的最佳截断值为3.13。根据3.13将128例患者分为低NLR组(n=75)和高NLR组(n=53)。放疗前NLR水平与年龄、性别、TNM分期和治疗方式均无关(P>0.05)。低NLR组放疗有效率为96.0%,高NLR组有效率为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LR、N分期、TNM分期是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O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LR、N分期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  高NLR水平提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放疗疗效、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8.
It has been postulated that analysis of alpha-fetoprotein (AFP) glycosylation heterogeneity in cancer patients whose AFP levels are elevated (e.g., 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 ovarian germ cell tumors an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ight provide useful clinical information. We undertook a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 scrutiny of AFP glycosylation heterogeneity in patients with 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 w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useful in diagnosis, staging, prognosis, or monitoring for recurrence of disease following therapy. While an analysis of AFP glycosylation heterogeneity using Concanavalin A lectin chromatography did not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in regard to staging or prognosis, it does supply unique information useful i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benign liver dysfunction (e.g. alcoholic hepatitis, chemotherapy-related liver damage) and that due to nonsemin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 It was also concluded that an analysis of Concanavalin A binding patterns is not sufficient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recurrent 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 an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elevated serum AF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