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温度及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时间、温度及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血标本用中生公司质控血清为标本,测试不同温度、不同放置时间情况下生化结果变化状况。结果除K 、Na 、Cl-及个别酶学血糖检测项目外,血清标本可在4℃冰箱中保存24小时。结论血标本应尽快分离血清及时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应将分离血清置冰箱4℃密封保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离胶促凝管保存血清标本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分离胶促凝管原管保存血清标本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分离胶促凝管对82例血清标本加原配试管盖置(4±2)℃冰箱保存7 d,每天对冷藏血清标本进行21项生化指标测定,观察其变化.结果 绝大部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与第1天测定结果 无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少数生化指标(K+、Glu)随保存时间的增长有不同的变化.结论 分离胶促凝管保存血清标本7 d,绝大部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少数生化指标(K+、Glu)亦有一定时间的稳定性.因此,采用分离胶促凝管原管保存血清标本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时间、温度对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份待测MAO标本,准确记录采集时间并且进行编号,放置30分钟后离心立即检测一次MAO水平。然后按照室温、4℃、-20℃三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保存。其中在24小时和七天时将-20℃保存的标本进行检测一次,在2、4、8、12、24小时时将室温和4℃保存的标本各测定一次。结果在-2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在一周之内MAO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8h和4℃保存12h以内的MAO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保存24h和室温下保存12、24h时的检测水平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进行血清MAO检测的标本,如室温条件下8h内不能完成检测,应将标本放于4℃冰箱保存,且于12h之内检测。4℃冰箱保存的标本在12h之内不能完成检测的,应将标本冷冻于-20℃冰箱,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保存温度、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误差的分析.方法 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别对室温及冰箱冷藏保存的全血标本定时作血常规检测.结果 室温和冰箱两种保存方法中的白细胞(WBC)总数没有很明显的变化;室温保存标本对RBC计数的影响更小,而冰箱冷藏保存的标本则随着时间的延长,RBC计数逐渐降低;冰箱冷藏保存PLT计数结果变化不大,而对室温放置下14小时后,PLT总数即明显上升.结论 抗凝血室温保存应在6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抗凝血冰箱冷藏保存,只要在24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影响血糖测定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及不同保存方式的血清的生化指标,以找到一种简便合理的血清保存方法。方法随机收集40份健康查体者血清标本,分组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保存下测定其常测的生化指标。结果未分离血清标本存放4h后、分离血清标本放置24h后血糖值比即刻测定值低(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及时测定血糖,不能及时测定的要放在4℃冰箱中,必须4h内完成测定;分离血清亦需在24h内测定。  相似文献   

6.
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与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集每例病人空腹静脉血2管,1h后离心血清(A-细胞留于管内,B-分离血清),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27个生化检测项目结果是否有变化。方法使用Bayer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45名门诊病人血液标本的27个生化指标,以及观察标本的不同保存方法与保存一定时间后结果是否有变化。结果离心后不分离血清(A方法)的绝大多数生化结果在实验室允许范围内,但GLU(血糖)必须在6h内测定,K,ALT(谷丙转氨酶),UA(尿酸),CK—MB(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不宜在4℃冰箱保存过夜后测试或复查,其余项目可在4℃冰箱加盖保存,进行测试或复查,最好的方法是采集1h后离心分离血清(B方法)后加盖4℃冰箱保存,可进行测试或复查。结论实验室应对标本保存标准化,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普遍认为全血标本在室温条件下保存葡萄糖含量因糖酵解而降低,平均每小时降低的速度为5%、7%和10%等,说法不一。尽管教科书中对血糖标本实验前的处理都要求分离血清或及时冰箱保存,但存文际工作中则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达到。尤其是住院病人及少数门诊病人测血糖的标本都由夜班护士在早晨病人起床前随着大批生化检验标本一起抽血,然后放置室温保存,待上班后送检,检验科工作量大时,又不能马上分离测定,这样抽血时间过早,放置室温时间过长,使血糖浓度明显降低,即使检验人员通过质控血清控制了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也纠正不了分析前标本存采取、转送、保存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因而就不能保证血糖值的准确性。笔者通过对15例病人血标本用不同方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的血糖值变化,说明血糖测定标本存分析前质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准确测定D-二聚体,根据标本采集、运输等实际情况,在标本不同保存时间及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检测,明确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D-二聚体检测标本20份,离心后即刻测定,然后分别置于-20℃、4℃和室温保存。-20℃保存的标本仅在24小时测定,其余温度保存标本分别在1h、2h、4h、6h、24h进行各测定一次。结果:-2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测定结果7天内无显著性差异,4℃条件下保存6小时标本和室温下保存4小时的标本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标本在室温下保存6小时和在4℃保存24小时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的结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以对于检测D一二聚体的标本最好在4小时内出报告,如不能及时出报告,应将血浆放置4℃冰箱保存但不宜超过24小时,24小时之内不能检测的标本须放在-20℃冷冻保存,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择Ig检测标本的最适保存方法和了解标本的最长保存时间,我们将标本分别保存室温与冰箱,做不同时间的测定,现报告如下:1 测定方法免疫单扩散定量法1.1 购置上海生物所的标准制品,按要求浇板,并做了标准曲线。1.2 将待检血清稀释:IgG1:50稀释;IgA1:10稀释...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投诉院方时,院方必须举证血液标本作为临床实验室报告结果的准确与否,血标本的保存越来越受到院方的重视.血标本能否或怎样长期稳定保存,是目前急需搞清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旨在通过了解血液标本置于2℃-8℃冰箱中保存后,血清中各化学物质的含量能够稳定的时间期限,从而为检验科提供保存标本的可靠参数,以利于检验科提高检验质量和出现疑问时查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负压管中血糖酵解试验,以便了解放置时间对检验血糖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抽取20份血液,分离出血清后直接放在生化仪上测定血糖,然后放于室温和冰箱内分别保存,在6h内同时测定,收集20例患者的双份血液标本,在全血状态下于室温中保存1h和2h,分别测定。结果:分离出血清在6h时的血糖酵解率,冰箱保存为1.8%,室温保存为3.6%;全血时血糖酵解率在1h为3.9%,2h为4.0%。结论:使用负压管可减少血糖酵解,全血时酵解速率已低于以前的6%/h,但仍比血清样本高得多,所以标本应尽早分离血清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普遍认为全血标本在室温条件下保存葡萄糖含量因糖酵解而降低 ,平均每小时降低的速度为 5 %、7%和 10 %等 ,说法不一。尽管教科书中对血糖标本实验前的处理都要求分离血清或及时冰箱保存 ,但在实际工作中则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达到。尤其是住院病人及少数门诊病人测血糖的标本都由夜班护士在早晨病人起床前随着大批生化检验标本一起抽血 ,然后放置室温保存 ,待上班后送检 ,检验科工作量大时 ,又不能马上分离测定 ,这样抽血时间过早 ,放置室温时间过长 ,使血糖浓度明显降低 ,既使检验人员通过质控血清控制了分析过程中的质量 ,也纠正不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志勇  楼继先 《浙江医学》2002,24(3):152-153
目的 探讨不同保存期自体血清滴眼液细胞因子及维生素A(VitA)浓度的稳定性和病原体生长情况。 方法 分别于抽血当时 ,4℃冰箱保存1、4、8周 ,-36℃冰柜中保存4、8周时检测自体血清的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 β 1、胰岛素生长因子Ⅱ、VitA浓度。同时将20 %浓度的自体血清在4°C冰箱及-36℃冰柜保存8周后 ,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 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期血清各种细胞因子和VitA浓度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长期保存的自体血清滴眼液各种细胞因子和VitA浓度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温度及不同保存方式的血清的生化指标,以找到一种简便合理的血清保存方法.方法 随机收集40份健康查体者血清标本,分组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保存下测定其常测的生化指标.结果 未分离血清标本存放4 h后、分离血清标本放置24h后血糖值比即刻测定值低(P<0.05).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后及时测定血糖,不能及时测定的要放在4℃冰箱中,必须4 h内完成测定;分离血清亦需在24 h内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本前处理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及第2、4、6、8次循环冻融后的HBV-DNA含量变化和各循环冻融提取核酸后置4℃冰箱24 h后检测其HBV-DNA含量变化。结果112份血清标本中,65例冻融后HBV-DNA含量较未冻融标本轻度升高(P0.05),占58.04%。线性回归显示HBV-DNA含量在每次冻融后较基线水平升高约8.91%,血清标本冻融对不同水平的HBV-DNA拷贝数影响不显著;血清标本提取核酸后4℃冰箱静置24 h后上机检测,其HBV-DNA含量较直接上机法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血清标本经过2~8次冻融后,其HBV-DNA水平基本稳定;血清HBV-DNA提取核酸后4℃冰箱长时间保存会导致DNA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血标本放置时间和方式对9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清标本在相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时检测得9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方法 对在-18~-22 ℃冰箱保存1周、2周、1个月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葡萄糖(GLU)、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测定,并将各时间点的测定值与即刻测定值比较.结果 血清标本保存1周起ALT、TBIL、BUN检测值开始下降,除AST、ALB、GLU、CR外,其余指标的检测值与即刻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放置2周时,除UA外其余指标的检测值与即刻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放置1个月时,除TBIL外其余指标的检测值与即刻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1周的血标本检测的ALT、TBIL、BUN值与即刻的检测值比较,已超出实验室允许的误差范围;而冰冻2周的血标本检测的AST、TP、ALB、GLU、CR、UA值仍在实验室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血标本冷冻1个月时除AST、TBIL外,其余指标的检测结果均超出实验室允许的误差范围.结论 经-18~-22 ℃相同温度冰箱中冷冻保存的血清标本其生化检测值会发生改变,测定酶类和BUN的血清标本不适宜冰冻保存,而TBIL标本应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4℃下保存时间的长短对血细胞参数的测定结果的影响,为日后标本的复查和校对提供必要的证据。方法选取140例体检健康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2小时内全部测定后分成7个组,每组20份标本,编号为1~7组,全部放入4℃冰箱内保存,分别于第2、3、4、5、6、7、8天,每天检测1组20例标本,将测定结果与新鲜标本结果进行比对,血细胞参数包括:WBC、RBC、Hb、PL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嗜中性粒细胞比率(N%)、淋巴细胞比率(L%)、单核细胞比率(M%)及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结果 WBC、RBC、Hb、PLT、MCH、RDW,N%、L%、M%及E%经7天4℃冰箱保存后,仍可保持稳定,测定数据与新鲜标本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CV及由此MCV与RBC及Hb计算所得的MCHC在标本保存3天后结果出现不稳定,所测结果与新鲜标本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V在保存2天后,所测数据即与新鲜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4℃冰箱保存1周,血常规主要分析指标结果仍可保持稳定,有利于标本的复查和核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放置方式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血液标本60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即刻对血液标本实施离心处理,取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之后将剩余的血液标本分放在4个试管内,1号管放置在20摄氏度的室温中,2号管放置在4摄氏度的冰箱内,3号管放置离心处理的血清于4摄氏度的冰箱内,4号管则放置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冻存,1号管、2号管、3号管存在的血液标本均在放置2小时、12小时、24小时后进行生化检测,4号管血液标本放置1周后进行生化检测。对比4种存放方式生化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1号管、2号管、3号管、4号管血液标本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中,均存在部分生化指标较即刻血液标本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升高或者减低的情况,且升高或降低情况与即刻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方式存放血液标本会对生化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对疾病诊断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血清标本中的C_3C_4不稳定,常因被蛋白酶激活而产生裂解产物(C_3SP)。(C_3SP)分子量较小,单向(环状)扩散时,常使沉淀的直径偏大,所得结果偏高,而影响临床诊断。作者采用草酸钾盐水溶液稀释血清,可使血清标本于4℃冰箱保存一周而测定结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人在实验准备工作中,对两种常用的教学形态片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良,现介绍如下: 一、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染色标本制作:白喉杆菌在吕氏血清斜面培养18小时后,异染颗粒常会脱落,致使形态不够典型。本人采用95%酒精加入24小时培养物中,浸泡菌苔,紧塞管口,冰箱保存,需染色时摇匀,取菌悬液涂片,自然干燥,不用火焰固定,染色镜检,可见典型的异染颗粒。此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