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对普外科患者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对120例患者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实验组),与开展人体力学前的12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出院时压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潮红消退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体力学广泛运用于压疮的预防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而科学地采取措施,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同时又有助于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及家属掌握预防压疮措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120例住院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主要是护理人员采取预防措施。干预组患者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运用口头讲解、书面形式、示范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结果:两组之间通过比较在掌握压疮预防措施、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家中压疮发生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及家属提高预防压疮的意识,主动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压疮发生率,特别是在家中治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制防压疮垫对髋部骨折患者骶尾部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防压疮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自制防压疮垫。3d更换一次,连用30d。观察治疗期间压疮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观察期间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防压疮垫对预防髋部骨折卧床患者骶尾部压疮的发生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赛肤润预防下肢骨折患者牵引所致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前进行皮套牵引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天3次在有受压部位的皮肤用赛肤润喷雾1次,再用指尖轻轻按摩局部1min;对照组对受压部位采取一般性预防压疮护理,两组均定时翻身。15d后统计压疮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中发生压疮1例(2.5%),对照组40例患者发生压疮7例(1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赛肤润喷雾剂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患者牵引所致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韦素惠 《广西医学》2012,34(9):1247-1248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皮牵引患者足跟部压疮的预防护理方法 和效果.方法 采用阶段性对比方法,将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皮牵引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使用自制小长枕等预防护理措施,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现足跟部压疮1例(3.3%),足跟部损伤1例(3.3%),对照组分别为9例(28.1%)、8例(25.0%),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自制小长枕等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足跟部损伤及足跟部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抗痉挛体位摆放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采取抗痉挛体位摆放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4.76%,少于对照组的28.57%(P<0.05);护理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痉挛体位摆放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有可靠效果,能够减小压疮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优质护理用于神经内科预防患者压疮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80例压疮高危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采取随机的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随后对神经内科两组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进行优质护理之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有了非常显著的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在神经内科,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对患者进行压疮教育以及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防范,就促使院内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也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对诊断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次主要对预防性压疮护理对重症老年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老年重症患者5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防性压疮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后压疮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的次数和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老年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性的抽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疾病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临床实验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照平均性原则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应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45%),且实验组患者的压疮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压疮严重程度,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入住ICU的危重症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ICU危重症患者68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9.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7%(P<0.01);干预组患者压疮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压疮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与肺血栓栓塞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并发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并术后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40例患者,观察住院期间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情况,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情况、吸烟、体重指数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住院期间99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股骨骨折组48例、胫腓骨骨折组51例,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69)。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年龄、女性、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18例发生肺血栓栓塞,其中股骨骨折组8例,胫腓骨骨折组1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有肺血栓栓塞和无肺血栓栓塞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股骨及胫腓骨骨折在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例数相似,年龄、女性、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体重指数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代谢异常是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钟俊 《中外医疗》2010,29(10):1-1,3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皮肤破损及压疮发生。方法选外科压疮患者8例,平均年龄71岁。主要采用高流量吹氧治疗压疮。对照组内科压疮患者8例,平均年龄68岁,主要采用传统换药、红外线照射等方法。结果实验组,第1天,即"吹氧"2~3次后,创面逐步干结,周围有少许渗液,无新脓渍产生。第1天,即"吹氧"4~6次后,疮面完全干结,痂结形成,并且逐步缩小。对照组需要时间为2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大大降低。结论高流量吹氧可以有效治疗压疮。  相似文献   

13.
袁英  魏晓冬  张淑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80-4281
目的:观察芪参黄连膏治疗重度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I期以上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芪参黄连膏外用局部换药。对照组30例,采用地塞米松等药物组换药。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芪参黄连膏治疗重度压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邹明  张峰  池继敏  徐文 《四川医学》2010,31(11):1691-169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机体的凝血状态变化及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患者1958例,及其他无创伤住院患者956例,于入院后第二天早晨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凝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对照组结果比较,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PT、INR、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处于高凝状态,有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尤其应警惕Fib的持续升高,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吴宇嫦  谢丽行 《当代医学》2009,15(18):127-12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对45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5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16~72d,均为一期愈合。随访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特点康复时间长,护理难度大。对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真正体现了现代护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优势,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下肢骨折患者3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6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的特点,在围术期采用舒适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满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运用足部塌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行股骨干骨折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1例,将入选患者根据SPSS 17.0自动生成的随机分组号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入院后接受相同的一般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自术后第1天开始至术后第7天,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足部塌渍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肢肿胀消退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下肢骨折患者经常规护理及足部塌渍治疗后第5天起,术后肿胀消退率显著加快。结论足部塌渍有效的促使了肿胀消退,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的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生活护理,药物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2组手术指标及2组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的时间、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效果较好,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