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4小时平均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240例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男性124例、女性116例,年龄45-75(60.5±8.5)岁.均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分析24小时平均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与24小时平均脉压<60mmHg的患者相比,24小时平均脉压≥60mmHg患者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升高(P<0.01),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24小时平均脉压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妍妍 《中外医疗》2008,27(27):1-3
目的 撂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忘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PP1组(脉压<51mmHg),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按照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 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消失,为非杓形组,共60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存在,为杓形组,测量颈动脉弗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 随着脉压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越严重,PP3>PP2>PP1(P<0.05);非杓形组夜间收墙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形组,非杓形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级明显高于杓形组(P<1<0.05). 结论 脉压增大及昼夜节律异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按照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 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消失,为非杓形组,共60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存在,为杓形组,测量颈动脉弗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 随着脉压增高,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越严重,PP3>PP2>PP1(P<0.05);非杓形组夜间 墙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形组,非杓形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级明显高于杓形组(P<1<0.05). 结论 脉压增大及昼夜节律异常是颈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24hPP)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338例高血压(EH)患者均行动态血压(ABP)监测、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根据24hPP水平分为〈60mmHg组和≥60mmHg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和非冠脉狭窄组,比较2组的冠脉狭窄积分及狭窄率。结果:PP≥60mmHg组的冠脉狭窄记分、冠脉狭窄率高于PP〈60mmHg组。结论:PP增大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冠状动脉的狭窄率、狭窄程度、累及的血管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患者248例,男161例,女87例,平均年龄65.7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压122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126例,作为二个大组,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分为低脉压组(PP<60mmHg)和高脉压组(PP≥60mmHg),每一组60例左右。在每一个大组内和大组之间,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脉狭窄支数、狭窄程度)、血压参数(SBP、DBP、MBP、PP)、心功能参数(EF、E/A值)、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ⅣSD)、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比较。结果①PP≥60mmHg组病人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高(P<0.05)。②随着PP增大,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的降低,PP与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P高的冠心病病人较PP低的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PP与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PP是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的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且随着PP增大,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EH组)8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EH+DM组)78例;根据24h动态脉压(24hPP)水平将EH+DM患者分为:24hPP<60mmHg组(40例)和24hPP≥60mmHg组(38例);根据24h脉压指数(PPI)将EH+DM患者分为PPI<0.5组(36例)和PPI≥0.5组(42例)。测量所有研究对象24h动态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各组指标,分析PP、PPI与MAU,尿β2-MG之间的关系。结果 EH+DM组24hPP、PPI、MAU,尿β2-MG明显高于EH组(P<0.05);24hPP≥60mmHg组MAU、β2-MG水平明显高于24hPP<60mmHg组(P<0.05);PPI≥0.5组MAU,尿β2-MG水平明显高于PPI<0.5组(P<0.05);PP、PPI与MAU、尿β2-MG成正相关。结论 PP、PPI是预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徐丰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141-14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病人中脉压(PP)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CHD)病人分为PP<65mmHg组(78例)和PP≥65mmHg组(82例),分析两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 糖耐量异常、吸烟、肥胖、遗传因素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①PP≥65mmHg组病人的危险因素明显多于PP<65mmHg组(P<0.05),其中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病人在PP≥65mmHg组中高达95%(<0.01);②PP≥65mmHg组病人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时,PP高的(CHD)病人其危险因素多于PP低者,且冠状动脉病变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曹芳英  朱智明 《广东医学》2012,(21):3265-3266
目的比较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pulse pressure)、血尿酸(uricacid)水平。方法收集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及24 h动态血压检查资料,根据脉压差水平分为两组:脉压差<60 mmHg组(n=46)和脉压差≥60 mmHg组(n=48);根据患者疾病谱分4组:单纯高血压组(A)、高血压+冠心病组(B)、高血压+糖尿病组(C)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组(D)。通过24 h动态血压计算脉压差: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1)脉压差≥60 mmHg组较脉压差<60 mmHg组尿酸水平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60 mmHg组与脉压差<60 mmHg组比较,平均年龄增加(P<0.01),合并症明显增加(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组尿酸水平最高,B组次之,D组尿酸水平最低,A组与B、C组,C组与B、D组之间比较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组两组间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脉压差最大,A组次之,B组最低,A、B与C组3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C组之间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差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尿酸水平与脉压差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非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老年高血压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将13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 PP1组(脉压<51 mmHg ) , PP2组(脉压51~65 mm Hg) , PP3组(脉压>65 mm Hg) ,分别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结果 随着脉压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提高, PP3>PP2>PP1 (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脉压高低密切相关, 严格控制脉压可能有助于减缓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郭艳萍  陆民  郭牧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0):691-69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脉压(PP)对冠心病(CAD)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65例EH患者,男46例,女19例,年龄41-74岁,平均(62.3±10.57)岁,合并有CAD者19例,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将所有病历按PP值65mmHg分成2组进行比较。结果PP≥65mmHg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眼底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眼底小血管的变化,以探讨脉压与小血管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2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计算PP水平.根据PP水平分为两组:PP<50 mmHg组和PP≥50 mmHg组.用TOPCON 50 EX眼底照相机检查眼底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 PP<50 mmHg组和PP≥50 mmHg组比较年龄、收缩压、脉压及眼底病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P不仅可以反映大动脉的硬化的程度,也是反映眼底小动脉硬化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患者按动态脉压分为3组:A组动态脉压<50mmHg;B组50rnmHg<动态脉压<60mmHg;C组动态脉压>60mmHg。比较各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脉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期充盈率。结果A组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压呈轻度增高,LVMI无明显改变,左室舒张功能有下降(P<0.01);B组24小时收缩压、平均脉压与A组比较有增高(P<0.05),24小时舒张压与A组较接近,LVMI与A组比较明显增高,左室舒张功能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1);C组的24小时收缩压与A、B组比较增高明显(P<0.01),舒张压急剧下降,脉压急剧上升,LVMI与A、B组比较增高明显,左室舒张功能与A、B组比较降低亦更明显(均P<0.01)。A、B两组的白昼、夜间平均脉压没有明显差异,而C组的夜间平均脉压较白昼平均脉压增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关系密切,夜间脉压增大在左室肥厚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根据患者脉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PP<60mmHg组(n=77)和PP≥60mmHg组(n=79),比较两组患者晨起尿微量白蛋白。结果:PP≥60 mmHg组患者LDL-C、空腹血糖显著高于PP<60mmHg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P≥60 mmHg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PP<60mmHg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67,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脉压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233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EH)组、2型糖尿病(DM)组和代谢综合征(MS)组,检测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PR)、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比值(E/A值)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结果:(1)进餐前后SBP和PP差值≥10mmHg的高血压病患者,其CAPR、IMT、LVMI、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2)进餐前后PP差值≥10mmHg代谢综合征患者,其CAPR、IMT、LVMI和MA均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而其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者,其MA显著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5);(3)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的糖尿病患者,其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1);(4)与靶器官损害相关分析显示:早餐后1小时血压变化与心脏、颈动脉及肾脏病变呈显著相关.结论:餐后血压和脉压是预测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PP)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对5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24h动脉血压检查,并根据心功能情况分组,对各组平均脉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功能≥Ⅲ级平均脉压情况与Ⅰ、Ⅱ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水平与平均脉压情况相互关联,脉压差可反映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朱宏燕  甘舜进 《当代医学》2009,15(27):38-3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脉压(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a)的高血压病患者283例,男183例,女100例,所有患者造影同时测量中心动脉血压参数,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根据脉压水平分为PP〉40mmHg组及PP≤40mmHg组。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冠心病组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脉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P〉40mmHg组有患者215例,有冠心病患者172例(80.0%),PP≤40mmHg组有患者68例,其中冠心病28例(4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PP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脉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增大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24 h PP分为A组和B组,A组24h PP≥60 mmHg,B组24h PP<60 mmHg,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A组的PP、24h PP、24 h收缩压(SBP)、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4 h PP与LVMI密切相关(P<0.01);A组LVH发生率(60.0%)高于B组(21.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P增大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LVH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 2 4h脉压的相关性。方法 将 15 3例住院患者分两组 ,A组为单纯高血压病 110例 ;B组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4 3例。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各组患者 2 4h血压及脉压 (PP)。结果 A组的MSBP ,MDBP和PP分别为 (136 72± 13 95 ) ,(79 37± 8 84 )和 (5 7 35± 11 74 )mmHg ,且PP≥ 5 0mmHg百分率 6 8 2 % ;B组的MSBP ,MDBP和PP分别为 (136 38± 12 36 ) ,(76 5 6± 10 13)和 (6 1 83± 8 75 )mmHg ,且PP≥ 5 0mmHg百分率 90 7% ,两组比较 ,MSBP和MDBP差异无显著性 ,但B组PP大于A组 ,且PP≥ 5 0mmHg百分率均高于A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PP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大 ,冠心病合并症发生与PP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与左室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24h PP≥60 mmHg的患者62例列为甲组,24 h PP<80 mmHg的患者68例列为乙组.结果甲、乙两组LVH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24h Pp、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呈密切正相关(r分别为0.49、0.44,P<0.01),与脉压(PP)呈弱相关(r分别为0.27、0.21,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对左室结构及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脉压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按脉压(PP)水平分为两组:即PP≥60mmHg组和PP〈60mmHg组;对入选者做以下检查: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部CT、尿常规、血肌酐、尿D2微球蛋白(D2-MG)。结果PP≥60mmHg组与PP〈60mmHg组比较,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脑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缩小脉压。  相似文献   

20.
崔英  刘畅  赵阳 《黑龙江医学》2007,31(9):653-654
目的 观察脉压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及左心室大小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10例冠心病患者,排除合并有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分别测定每例患者的24 h的动态血压.根据24 h平均脉压分为3组,A组:脉压≤5.98 kPa(45 mmHg),B组:7.32 kPa(55 mmHg)≥脉压>5.98 kPa(45 mmHg),C组:脉压>7.32 kPa(55 mmHg),比较3组的24 h平均动脉压,心电图中Rv5 Sv1,心脏彩色超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射血分数(EF).结果 脉压明显增高的C组较A组及B组LVMI、LVPWT明显增加,Rv5 Sv1也明显增加,但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脉压增高使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更加明显,心功能明显下降,控制脉压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