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综述近5年来部分关于药物依赖与神经递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阿片类药物产生依赖的机制与神经组织对药物产生适应性有关,目前较多研究集中在与药物依赖的强化效应和奖赏效应相关的递质方面,如单胺类递质、神经肽类递质、一氧化氮等。结论药物依赖与体内神经递质变化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在海洛因依赖发病中的意义,观察舒通安胶囊对海洛因依赖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56例海洛因依赖者(注射组35例、烫吸组21例)治疗前后和23例正常人血浆及血小板5-HT、5-HIAA、DA和NE含量。结果:海洛因依赖者血浆5-HT、5-HIAA、DA和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烫吸组血浆DA、5-HIAA含量低于注射组(P<0.05,P<0.01),经舒通安胶囊治疗后血浆5-HT、5-HIAA、DA和NE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中烫吸组NE高于注射组(P<0.05)。海洛因依赖者血小板5-HT、5-HIAA、DA和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烫吸组血小板5-HT、DA含量低于注射组(P<0.01),经舒通安胶囊治疗后血小板5-HT、5-HIAA、DA和NE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中烫吸组DA、5-HT、NE高于注射组(P<0.01,P<0.05)。结论:单胺类递质在海洛因依赖的病理过程可能有重要意义,舒通安胶囊可调节海洛因依赖者外周单胺类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3.
药物依赖性的神经递质-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系统如多巴胺递质系统、5-HT递质系统、谷氨酸递质系统和信号传递途径如AC-cAMP-PKA-CREB、NO-cGMP、Ca^2 -CaM-CaMK-CREB等参与了药物(特别是吗啡类)依赖性的形成,进一步探讨它们在依赖中的作用,可以为最终阐明药物依赖性的形成机制和研发戒毒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瑞康欣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脑干和脊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sc)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用复方瑞康欣灌胃(ig)5 d后经纳洛酮催瘾,观察戒断症状、脑干和脊髓NA,DA,5-HT和5-HIAA含量的变化。结果:复方瑞康欣能降低纳洛酮催促产生的戒断症状的评分值(P<0.01),能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的体重丢失(P<0.05);降低脑干DA,NA,5-HT及5-HIAA的浓度(P<0.05),而对脊髓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几乎无影响(P>0.05)。结论:复方瑞康欣对吗啡依赖大鼠具有一定治疗作用,能缓解纳洛酮催促产生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QP4对雌激素调节神经递质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性AQP4基因敲除型CD1小鼠与野生型CD1小鼠,给予不同剂量雌激素后测定不同脑区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AQP4基因敲除型雄性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皮层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增加;海马NE、下丘脑DA水平下降。同时,给予雌激素后,野生型雄性CD1小鼠纹状体DA、5-HT含量及海马5-HT含量升高,皮层DA、5-HT水平及下丘脑NE、DA水平下降;而雌激素对AQP4敲除型雄性CD1小鼠单胺类递质无显著影响。结论:AQP4敲除可改变雌激素对单胺类递质水平的调节作用,对纹状体内DA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AQP4参与了雌激素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系统如多巴胺递质系统、5-HT递质系统、谷氨酸递质系统和信号传递途径如AC-cAMP-PKA-CREB、NO-cGMP、Ca^2 -CaM-CaMK-CREB等参与了药物(特别是吗啡类)依赖性的形成,进一步探讨它们在依赖中的作用,可以为最终阐明药物依赖性的形成机制和研发戒毒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edemex对吗啡依赖性大鼠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别测定大鼠腹侧被盖区(VTA)、海马区、大脑皮层和伏隔核(NAe)共4个脑区的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吗啡依赖大鼠脑内各区的DA,NE及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发生紊乱,其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Cedemex能够促进吗啡依赖戒断后脑区内DA,NE及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趋于正常.结论:单胺类递质(DA,NE,5-HT)在吗啡依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edemex改善吗啡依赖性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可能是Cedemex临床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CART肽参与疼痛、镇痛调节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抗精神病药物的研制,主要是建立在精神分裂症的脑神经递质受体功能异常的理论假说之上,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谷氨酸生化假说"和"多巴胺系统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这些传统的假说理论还不能全面诠释精神分裂症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不能精确指导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本研究者在传统的递质受体功能异常的理论假说基础上,结合精神分裂症诊治的临床实践,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多递质受体共病假说":其内容包括: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不一定是由单一的某一种或两种脑神经递质受体功能的异常引发的,有些患者的发病有可能涉及更多种脑神经递质受体功能的异常。②脑的各神经递质受体功能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各递质受体功能间可以通过功能间的相互作用间接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③可以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显精神症状的分析推定出或直接通过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测定出患者脑内实际存在的脑神经递质受体功能的异常的种类,从而去指导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精神分裂症的多递质受体共病假说"较传统的脑神经递质受体功能异常的理论假说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以期能改进和完善传统的递质受体假说理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安口服液对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对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结果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同时可显著提高小鼠脑内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含量。结论静安口服液具有调节上述递质含量的作用,可能是该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吕东 《中国医药》2010,5(10):884-885
目的 研究2002至2008年我院收治的各年龄段肺癌患者的发病及病理类型情况.方法 采用前3年(2002年9月至2005年8月)和后3年(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两个时间段作对比,并将患者分为20~35、36~50、51~65、66~80岁年龄段,对其性别、吸烟情况及肺癌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前3年性别比为1.59:1;后3年性别比为1.3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肺癌高发年龄段均在51~65岁.前3年吸烟有144例(占59.02%),其中男94例(占38.52%),女50例(占20.49%);后3年吸烟有138例(占56.56%),其中男92例(占37.70%),女46例(占18.85%),大部分患者有吸烟史.前3年51~65岁年龄段鳞癌占首位,为48例(占19.67%),其次为小细胞癌32例(占13.11%);后3年51~65岁年龄段鳞癌亦占首位,为54例(占22.13%),其次为腺癌28例(占11.48%).结论 前、后3年肺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癌占多数,多在51~65岁年龄段发生,考虑原因主要是与吸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44例子宫肉瘤诊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974-976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肉瘤的临床手术资料,了解其预后因素,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收治的44例子宫肉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结果:总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4.1%和70.1%:3年复发率为38.6%,5年复发率为47.7%。手术分期对3年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复发有明显影响(P〈0.01)。绝经前患者5年生存率为83.3%,绝经后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1.5%(P〈0.05)。不同手术方式与3年及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其它手术方式对复发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肉瘤的预后与临床和手术病理分期、绝经前后有明显关系。子宫肉瘤的盆腔复发率高,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虽不一定能改善其5年生存率,但能减少子宫肉瘤的复发。术后加放疗或化疗不能提高其5年生存率。采用手术加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其对中位复发时间有明显影响(P〈0.01),其5年生存率比手术加放疗或加化疗有明显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3.
穆兰  肖盟  刘伟色  刘苗  王欣△ 《天津医药》2016,44(2):205-209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 年 10 月- 2010 年 5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 827 例行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诊断乳腺癌时年龄不同分 3 组, 比较 3 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 827 例患者中, ≤35 岁组 129 例、 36~54 岁组 530 例、 ≥55 岁组 168 例。≤35 岁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4 的患者比例较大, 且激素受体阴性率也较高。≤35 岁组、 36~54 岁组、 ≥55 岁组 5 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86.0%、 93.6%、 94.0%(P < 0.01), 5 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 88.4%、 91.3%、 94.6% (P > 0.05),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1.5%、 94.3%、 95.2% (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35 岁组的患者 5 年局部复发风险较 36~54 岁组及≥55 岁组患者显著增高, 5 年远处转移风险高于≥55 岁组的患者 (P < 0.05), 但 5 年死亡风险并未增加 (P > 0.05)。结论 ≤35 岁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 5 年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 5 年死亡风险并未增加, 仍可接受保乳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方法住院T2DM患者197例,按病程分为新诊断组、≤5年组、5~10年组和≥10年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查5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或感觉传导速度(SCV)、H反射和交感皮肤反应(SSR)。结果 <5年组、5~10年组、≥10年组H反射和SSR积分明显高于新诊断组(P<0.05或P<0.01),正中神经MCV和SCV、尺神经MCV低于新诊断组(P<0.05或P<0.01)。其他各条神经的MCV和SCV的降低在病程≥5年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反射>10年组、SSR≥5年2组与<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以上各组的SSR均较≤0.5年组积分增高(P<0.05或P<0.01),2.0~3.0年组SSR较0.5~1.0年组积分增高(P<0.05)。正中神经SCV在1.0~2.0年组和2.0~3.0年组较≤0.5年组降低(P<0.05或P<0.01)。在腓浅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胫神经中,MCV降低较SCV明显(P<0.01),下肢SCV和MCV较上肢SCV和MCV下降明显(P<0.01)。结论 T2DM患者周围神经受损可能发生于更早的糖尿病前期,H反射受损出现最早,MCV较SCV严重,下肢较上肢严重,SSR受损最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年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变化及其与常见上消化道良性疾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均接受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和胃镜检查的所有病例,共计15644例。观察Hp感染与年代、常见上消化道良性疾病—消化性溃疡(PU),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反流性食管炎(RE)以及年龄的关系。结果7年来Hp的平均检出率为60%,2002和2007年检出率最高,均为63%,而2004年检出率最低,为52%。常见上消化道良性疾病当中Pu、CSG、CAG、RE的Hp检出率分别为,70%、59%、55%和42%。各年龄段中,〈10、11-19、20-29、30-39、40-49、50-59和〉60岁的Hp检出率分别为,52%、60%、64%、56%、55%、41%和40%。结论7年间Hp检出率出现双高峰,第一高峰出现于2002年,而第二高峰出现于2007年,2001年到2004年期间呈下降趋势;常见上消化道良性疾病当中,PU患者Hp检出率最高,RE检出率最低,而CSG、CAG患者居中。从年龄结构,青少年Hp检出率最高,而老年人相对较低,中年人和儿童居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我院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常见的21种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和因宫颈疾病、外阴湿疣就诊的患者43 575例,取颈管及宫颈口分泌物标本,在我院PCR室用导流杂交方法进行HPV基因分型.结果 43 575例患者中检出HPV阳性者9526例,检出率为21.86%.年龄在15~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五组患者中分别有HPV感染4642、3065、1387、344、88例.HPV感染率分别为23.8%、19.8%、20.7%、22.7%和25.6%,15~29岁年龄组HPV感染率同30~39岁和40~49岁年龄组的感染率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9526例HPV感染患者中以上各年龄组高危型HPV所占比例分别为77.3%、80.4%、81.4%、81.1%和85.2%,30~39岁和40~49岁年龄组HPV感染患者中高危型HPV型感染率较13-29岁年龄组明显升高(P<0.01);感染率最高的前6种HPV基因亚型从高到底依次为52、16、58、8304、18、33型.结论 30岁以下年轻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增高,30岁以上的HPV感染患者中高危型HPV所占比例明显增高.感染排前6位的HPV基因亚型依次为52、、16、58、8304、18、33型,HPV52型感染率最高,已经超过HPV16型.  相似文献   

17.
The survival rates in 200 patients with terminal renal failure treated by maintenance haemodialysis and renal transplantation were analysed.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 SE) was 81-4 +/- 3% at two years, 68-4 +/- 4% at five years, and 60-8 +/- 4-8% at eight years. Survival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age: in those aged 15-34 years overall survival was 89-7 +/- 3-7% at two years, 87-8 +/- 4-1% at five years, and 83-9 +/- 5-5% at eight years. Eighty per cent of the surviving patients were able to work full time. The survival rate in patients returned to dialysis after graft rejection was 87-5% +/- 8-3 at three yea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80岁及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病历调查方式,收集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且入院前半年无明确低血糖发作的6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本次入院一般情况、生化指标、降糖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病历资料,按年龄是否≥80岁分为老年组及高龄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531人(77.9±9.6岁)。相比于老年组,高龄组代谢紊乱更严重,肾功能进一步下降(P<0.05)。高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老年组(P<0.01)。研究人群中使用最多的降糖药物为α-糖苷酶抑制剂,其次为二甲双胍及胰岛素。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磺脲类、双胍类及格列酮类降糖药使用比例较低,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及胰岛素使用比例增高(P<0.01)。治疗方式上以口服降糖药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单独使用胰岛素及采用生活干预方式的所占比例均较小。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比例较低,而胰岛素治疗比例明显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8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在选择降糖治疗方案和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应充分考虑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做到降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CaEDTA 20 mg/kg was administered weekly for 3.5 years after termina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two lead workers. The diminution half-lives for lead in blood and urine lead mobilized by CaEDTA were 4.8 and 3.3 years respectively for subject 1 following 28 years exposure and 3.3 and 2.0 years respectively for subject 2 following 26 years exposure. The difference in the diminution rate between lead in blood and lead mobilized by CaEDTA was significant in subject 2 (p less than 0.05).  相似文献   

20.
Epidemiology of the menopau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ofound changes in birth and mortality rates in this century are resulting in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of Britai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enormous decline in maternal mortality, in particular, has meant that increasing proportions of women are surviving to the menopause and years of active life beyond it. Women aged 55 years and over now comprise 15% of the population of Britain.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for wome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around 75 years; approximately 90% of women reach the age of 65 years, and 30% reach 80 years. If the average age of menopause is 50 years, most women will spend approximately one third of their lifetime in postmenopausal life; one in every two women will experience about 30 years of postmenopausal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