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3年和2004年全国饮水型氟中毒重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目的掌握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防治效果及病情变化动态。为制定饮水型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地氟病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①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仍然呈现增长,改水率增长2.52%;(爹改水降氟工程合格率明显下降,2003年为69.33%,2004年为67.09%,下降了2.24个百分点;⑧居民饮水氟(均值)已有61.29%达到国家标准。〉2.0mg/L的只有4个村电,另一部分虽然超过国家标准,但并不很高,属轻病区水平;④监测点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仍普遍超过30%控制线。但主要集中在30%-70%,而超过70%检出率的仅占19-35%。结论①饮水型地氟病病区的防治措施落实进度虽然仍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地区差别很大,高者甚高,低者甚低;②改水降氟工程呈现增长,改水降氟工程合格率表现为下降。不具同步性,与降氟工程的年久失修、报废或改水工程未达到降氟要求有关;③饮水型病区病情仍然存在,且有些病区病情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2005年全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防治效果及病情变化动态,为制订燃煤污染型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地氟病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监测,监测范围覆盖全国8个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省份的8个病区县、13个病区村.调查监测县降氟改炉改灶措施落实进度、降氟炉灶使用情况;采集监测点居民户主要食物,酸浸-电极法测定含氟量;采集8~12周岁儿童尿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含氟量;以Dean法诊断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 ①2005年全国监测县新改降氟炉灶158 356个,占应改炉灶的18.95%,累计改炉改灶率达43.32%(362 088/835 869),降氟炉灶合格率为92.54%(1688/1824);②监测点玉米、辣椒含氟量普遍超过国家标准(≤1.5 mg/kg),玉米最高含氟量均值超过国家标准14倍,辣椒最高含氟量均值超过国家标准94倍;③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的监测点有3个,>30%~60%的有4个,>60%~80%的有1个,>80%的有5个;儿童尿氟几何均数≤1.4 mr/L的监测点有7个,>1.4mg/L的有6个.结论 2005年全国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监测县防治措施落实进度有较大增长,但部分病区监测点玉米、辣椒氟污染依然严重,部分病区氟中毒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1991-2005年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掌握全国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变化动态,为政府部门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1991-2005年全国地氟病各年度监测数据,全部监测工作按国家地氟病重点监测方案执行。结果①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降氟改水率增长34个百分点,但水氟≤1.0 mg/L改水降氟工程数量则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②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改炉改灶完成率增长了28个百分点,到2005年改炉改灶完成率达到47.22%;降氟炉灶合格率增长了26个百分点,达到92.54%;③饮水氟≤1.0 mg/L的监测点数量呈下降趋势,与水氟≤1.0 mg/L的改水工程数量减少一致;④玉米氟≤1.5 mg/kg的监测点数量总体趋势表现为减少, >1.5 mg/kg的监测点数量总体趋势表现为增加;辣椒氟≤1.0和>1.0 mg/kg的监测点数量增减变化甚微,但92%以上监测点辣椒含氟量超标:⑤饮水型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和>30%~60%的监测点数量增加,而>60%~80%和>80%的监测点数量减少;燃煤污染型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的监测点数量增加,而>80%的监测点数量减少。结论①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降氟改水率增加,但≤1.0 mg/L改水工程减少和水氟回升;②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改炉改灶完成率年度递增,降氟炉灶合格率达到90%以上;玉米和辣椒含氟量下降,但幅度不大;③无论饮水型地氟病还是燃煤型地氟病,其病情被控制的监测点数量均增加,重病区监测点数量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防治效果及病情变化动态,为制定饮水型地氟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地氟病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仍然呈现增长,由2006年的7个村增加为9个村;改水降氟工程合格井与不合格井有交叉使用的情况;监测点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7.09%。结论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呈增长趋势,改水差别比较大;需建立一套长效的管理制度,避免维修不及时或负债运行,导致提前报废;饮水型地氟病病区仍然存在,仍需加大改水力度。  相似文献   

5.
2006年全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掌握2006年全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防治效果及病情变化,为制订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在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的8个省份,选择病情严重的9个县为监测县和其中的15个村为监测点.调查监测县改炉改灶进度及降氟炉灶质量.采集监测点室内空气、玉米、辣椒及儿童尿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含氟量;检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和缺损型氟斑牙,诊断标准采用Dean法;在更换的8个监测点中,调查成人氟骨症,诊断按<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GB 16396-1996)进行.结果 ①2006年监测县新改降氟炉灶99 331个,累计改炉改灶430 409个,改炉改灶率增长了9.86个百分点,累计改炉改灶率为42.74%(430 409/1 007 058);降氟炉灶合格率为86.66%(2118/2444).②有7个监测点开展了室内空气含氟量监测,有5个监测点日平均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0.007 mg/m3),含氟量在0.0172~0.6003 mg/m3.③大部分监测点玉米、辣椒含氟量都超过国家标准(玉米:1.5 mg/kg,辣椒:1.0 mg/kg).尤以云南、贵州、四川省的监测点为重(玉米12.68~49.50 mg/kg,辣椒202.33~1879.56 mg/kg).④15个监测点中,儿章氟斑牙检出率<30%的有1个,30%~60%的有3个,>60%~80%的有4个,>80%的有7个;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20%的有10个,20%~40%的有4个,>40%的有1个.14个监测点测定了儿童尿氟,几何均数≤1.40 mg/L有9个,>1.40 mg/L的有5个.⑤ 8个更换的监测点,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在4.86%~60.03%,Ⅲ度氟骨症检出率存0~4.86%.结论 H2006年,全国地氟病监测县改炉改灶率以平均近10%的速度增长,降氟炉灶总体合格率较高;室内空气、玉米、辣椒仍存在氟污染;老监测点病情得到控制或有所减轻,新监测点病情以中度为主.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国家。2004年全国地方病防治报表表明,我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在13个省(市、自治区),病区村人口超过3千万,氟斑牙患者超过1800万,氟骨症患者150多万。实施《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以后,国家加快了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到2012年,全国病区基本完成改炉改灶工作,实现了防治措施全覆盖。目前,越来越多的病区达到控制和消除目标。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本文对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初期防治历程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7.
镇雄县燃煤型氟中毒重点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云南省地氟病重病区的病情实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选择云南省镇雄县罗坎镇、以勒镇、乌峰镇进行儿童氟斑牙检查和儿童尿氟测定及环境氟含量测定.结果 3个病区8~12岁在校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是75.3%,氟斑牙指数为1.79,其中乌峰、以勒、罗坎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86.9%,84.4%,51.9%;玉米和辣椒样品含氟量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儿童尿氟含量也普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结论镇雄县地方性氟中毒范围广、病情重,改炉改灶进程慢而且范围局限,地氟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2005年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情及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为全国地砷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规定方法进行。结果①饮水型病区总改水率为36.23%(96/265),最低为0,最高为100%,改水工程水含砷量合格率为72.44%(113/156);燃煤污染型病区总改炉率为73.69%(7424/9719),总改灶率为63.71%(2582/4053),铁炉总合格率为66.58%(245/368),烧煤台灶总合格率为73.75%(118/160)。(2)13个落实改水措施的监测点中有4个监测点改水工程水含砷量〉0.05mg/L:燃煤污染型病区3个监测点,改炉改灶并正常使用的居民户和改炉改灶但不正常使用的居民户辣椒含砷量中位数,均有2个监测点超过国家标准,兴仁县监测点单份样品最高超标近72倍。有1个监测点的改炉改灶但不正常使用的居民户玉米含砷量中位数超过国家标准。③饮水型地砷病病区14个监测点中患病率〉30%的有1个,在10%一30%的有5个,〈10%的有8个;燃煤污染型病区3个监测点患病率在20%~25%。结论①饮水型病区改水率很不平衡,改水后水含砷量依然超标的工程达25%以上;②燃煤污染型病区粮食砷污染以辣椒为重;③饮水型病区以轻病区为主,燃煤污染型病区病情重于饮水型病区。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长顺县是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之一,为了掌握长顺县各地氟病病区的煤、土壤、饮水和部分居民家中受煤烟污染的大米、辣椒的含氟量,为今后通过改炉改灶降氟防治地氟病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2006年11月对长顺县各地氟病病区进行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及时、准确、系统地了解与掌握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及动态;了解防治措施落实的进度及防治效果,为科学地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燃煤污染型病区两年度平均改炉、改灶率在36%左右,饮水型病区平均改水率在63%左右.西部地区低于中、东部地区.环境氟含量2001年中部地区玉米平均含氟量2.81 mg/kg,辣椒为6.94 mg/kg,西部地区玉米为10.33 mg/kg,辣椒为394.15 mg/kg.水氟含量东部地区已达到1.0 mg/L以下,而中、西部地区仍超过1.0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燃煤型病区,中部地区2000年为50.23%,2001年为44.58%,西部地区,2000年为56.29%,2001年为70.15%.饮水型病区,东部地区2000年为29.86%,2001年为29.01%,中部地区2000年54.50%,2001年47.36%,西部地区2000年70.80%,2001年67.69%.成人氟骨症临床检出率燃煤型病区,中部23.55%,西部28.37%.饮水型病区,东部18.37%,中部21.12%,西部54.67%.饮水型病区成人氟骨症X线阳性检出率东部20.50%,中部29.76%,西部46.54%.结论预防措施落实进度较慢,各地区不平衡,西部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设施使用与管理不尽人意,有些地区环境氟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燃煤型病区辣椒氟含量很高,病情仍很严重,尤其西部.必须加大防治力度,把防治工作重点放到西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2006年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情及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为全国地砷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选择14个饮水型和3个燃煤污染型地砷病病区监测点,调查监测点所在县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监测点的病情及预防措施效果,采用银盐法(DDC-Ag法)或原子荧光法测定饮水、玉米、辣椒、煤、尿含砷量.结果 ①饮水型病区监测县改水率为42.00%(126/300),改水工程报废率为1.04%(3/288),水砷合格(≤0.05 mg/L)率为86.67%(247/285).燃煤污染型病区监测县8746个应改炉灶均已完成.高砷煤使用率为51.08%(355/695),铁炉使用合格率为75.05%(358/477),烧煤台灶使用合格牢为58.13%(286/492).②17个监测点中,有4个监测点地砷病患病率(不包括可疑患者)在10%~30%,5个监测点在4%-10%.8个监测点<3%.③14个饮水型病区监测点中,饮水含砷量≤0.05 mg/L的有6个,占监测点总数的42.86%;3个燃煤污染型病区监测点中,安龙石丫口村有部分煤样含砷量>100 mg/kg.3个监测点辣椒含砷量(均数)均超过国家标准(≤0.50 mg/kg),玉米含砷量(均数)均符合国家标准(≤0.7 mg/kg).结论 ①监测点地砷病病情无显著变化;②饮水型病区监测县,2006年改水措施落实无进展,但有新的报废工程出现;监测点居民高砷暴露依然严重;③燃煤污染型病区监测县,仍有一半的病区户在使用高砷煤,炉灶使用合格率有下降趋势;粮食砷污染与2005年比有所减轻.仍以辣椒为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炉灶使用及其燃煤方式对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3个历史重病区村、2个病区对照村进行炉灶使用、燃煤方式、病情等状况的现况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前,历史重病区村所有住户使用没有烟囱的烧煤台灶或简易炉灶,采取村民组集中方式烘炕干燥玉米,玉米和室内空气氟污染严重.90年代后各户自行用敞煤火烘炕干燥玉米,但逐渐使用台灶和铁炉,燃煤氟释放量显著减少,粮食和室内空气污染减轻,病情得以控制.但是.在重病区联合与吉丰村,住户基本上还是使用简易敞煤火炉灶,冬季取暖铁炉烟囱出屋率较低,分别为51.3%(41/80)、41.7%(35/84),室内空气和粮食氟污染较重,与病情结果一致.2006年荷花村8岁以上人群氟斑牙总检出率[96.08%(392/408)]较1979年[90.51%(248/274)]明显增高(χ2=7.85,P<0.01).结论 炉灶燃煤方式对贵州省燃煤型地氟病病区形成有显著影响,炉灶类型与使用不当是贵州省地氟病重病区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1-2003年陕西省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掌握陕西省燃煤型氟中毒病情动态,评价防氟改灶效果。方法在监测点紫阳县柳良村测查8-12岁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测定居室空气、玉米、辣椒含氟量和儿童尿氟水平。结果 2001-2003年儿童氟斑牙病情呈下降趋势,氟斑牙总检出率依次为87.93%、86.54%和78.79%,巾度以上氟斑牙检出率依次为58.62%、50.00%和39.39%,中度以上氟斑牙构成比依次为66.67%、57.78%和50.00%。儿童尿氟呈波动式下降(F=16.565,P<0.01)。3年来辣椒氟污染程度有所下降,室内空气、玉米氟污染未见减轻。结论防氟改灶是预防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和炉灶管理工作是促使防氟改灶取得更好成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陕西省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防治现状,为今后工作提供思路.方法 对病区各年度上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陕西省陕南秦巴山区属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共存病区,主要分布于9县(区)124乡(镇)1 635个行政村,暴露人口约百余万.近十年来开展了以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累计改灶25.26万户,改灶率达到86.62%,病情及各项指标虽有下降,但未能完全控制.结论 在病区,领导重视是落实防治措施的重要保障,持续、反复开展健康教育是地氟、砷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进一步证实陕南环境砷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之间的关系,查清陕南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病区范围、病情程度和受危害人口。方法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把调查范围扩大到整个石煤产区和燃用石煤的地区。分析石煤、玉米、辣椒和头发含砷量与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8个县、区均有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分布,病区范围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叠。砷中毒患者总检出率达19.26%,病例以轻度为主,男性多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P<0.0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其次为皮肤色素沉着(P<0.01),掌跖角化的检出率仅为0.75%。石煤砷与玉米、头发砷呈正相关(P<0.05),与辣椒砷的相关性不明显。石煤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呈相关关系(P<0.05),辣椒、头发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相关性极为明显(P<0.01)。玉米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调查的8个县、区均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且为“氟砷联合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玉米、辣椒含氟量的影响作用,筛选符合粮食干燥质量要求并能有效降低人群总氟摄入量的食物干燥加工方法.方法 将贵州省毕节市地氟病病区农户分为3组:日晒干燥组、密闭烘烤组和敞火烘烤组,每组10户.采集玉米、辣椒鲜品和干燥2周,1、3、6个月的样品,按照<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3-2003)和<食品中氟的测定>(GB/T 5009.18-2003)进行水分和含氟量检测,并计算各组成人每人每日总氟摄入量.结果 鲜品及干燥2周,1、3、6个月的玉米日晒干燥组含氟量分别为(1.40±0.16)、(1.56±0.14)、(2.15±0.47)、(2.70±0.64)、(4.06±1.75)mg/kg,密闭烘烤组含氟量分别为(1.41±0.16)、(2.39±0.56)、(4.60±0.97)、(8.46±5.55)、(11.36±3.60)mg/kg,敞火烘烤组含氟量分别为(1.40±0.13)、(4.69±3.97)、(4.47±2.77)、(9.65±6.47)、(26.12±14.52)mg/kg,而辣椒日晒干燥组含氟量分别为(5.41±1.61)、(16.60±7.62)、(32.60±7.88)、(50.26±17.60)、(240.20±272.49)mg/kg,密闭烘烤组含氟量分别为(7.54±2.95)、(32.38±11.50)、(119.18±156.45)、(224.00±196.58)、(495.70±417.29)mg/kg,敞火烘烤组含氟量分别为(4.82±1.25)、(44.30±13.48)、(122.89±66.43)、(334.23±166.05)、(531.01±397.40)mg/kg,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3种干燥方式的玉米、辣椒含氟量均递增,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77、128.71、126.87,41.61、53.63、170.63,P均<0.05),以敞火烘烤组增幅最大,日晒干燥组增幅最低.样品淘洗后含氟量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7.93、63.07、5.36,11.98、55.76、7.45,P均<0.05).病区成人食用经日晒干燥并淘洗后的玉米、辣椒,每人每日总摄氟量为2.57 mg,食用另两种干燥方法并经淘洗的玉米、辣椒,总摄氟量分别为5.92、8.14 mg.结论 在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指导病区群众利用日晒干燥供人食用的玉米和辣椒,并养成烹调前淘洗玉米和辣椒的习惯,能有效降低人群总氟摄入量,达到控制地氟病流行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陕南农村居室空气氟砷污染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燃用石煤地区居民居室空气氟砷污染现状,为防治病区居民居室空气氟砷污染提供理论根据。方法对使用石煤的分布范围进行调查,测定石煤及使用石煤户居室空气中的氟砷含量。结果使用石煤的分布范围广泛,且有不断扩大趋势,石煤中的氟砷含量超标,燃用石煤地区居民居室空气中的氟、砷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采取改炉改灶防治措施后居室空气中的氟浓度已大幅下降,但还未达到国家标准。结论燃用石煤地区居民居室空气受到氟、砷的污染,已造成地方性氟、砷中毒流行。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掌握河南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现状,为地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7年对河南省13个县(市、区)的1832个历史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村燃煤情况、生活习惯、主食、住房结构、水氟等因素进行普查,对仍使用高氟煤的216个村进行重点抽样调查,每村对8~12岁全部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并采集30份即时尿样检测尿氟.结果 所有历史病区村饮水含氟量<1.0 mg/L;有独立厨房的居民户占93.7%(241 281/257 393),炉灶有排烟设施的占41.9%(107 917/257 393),使用当地高氟煤做饭的户数占28.6%(73 686/257 393);使用当地高氟煤取暖的户数占24.1%(61 924/257 393);主食来源为自产,占病区村的95.7%(1753/1832),均采用自然晾晒的方式干燥粮食;16.2%(35/216)的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0%,全部集中在洛阳市;77.8%(168/216)的病区村儿童尿氟≤1.50 mg/L.结论 河南省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范围已大大缩小,危害程度明显减轻.其中8个县(市、区)历史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已经达到了病区控制标准,有5个县(市、区)未达到控制标准,集中分布在洛阳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