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陈晞 《新中医》2011,(5):111-112
目的:针刺颈夹脊配合腕骨、束骨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双侧C3~C7夹脊穴及双侧腕骨、柬骨穴治疗,对照组予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2组止痛起效的时间、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止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腕骨、束骨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四天穴方治疗组46例、颈夹脊穴对照组22例,治疗2个疗程后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症状量表分析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四天穴方组显效率为78.3%,颈夹脊穴组为5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四天穴方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缓解疼痛方面较针刺颈夹脊穴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学余  余绍清 《中医药导报》2006,12(10):53-54,56
目的:对比针刺颈椎病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颈椎病穴组应用针刺疗法,以颈椎穴为主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作对照;每组各40例。结果:针刺颈椎病穴组痊愈18例,总有效率95%,针刺颈夹脊穴组分别为6例、72.5%;且止痛效果针刺颈椎病穴组更好。结论:针刺颈椎病穴治疗颈椎病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4.
罗莎  勾芳 《四川中医》2013,(2):123-124
目的:扣刺双上肢三阳经配合颈部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双上肢三阳经扣刺,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对照组予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2组镇痛效果、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镇痛效果、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循经扣刺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方法:将9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穴位注射组采用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方法,同时设立单纯针刺组和电针组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的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针刺和电针治疗方法相比,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具有良好的即时和远期镇痛效应,且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针刺治疗,取风池、颈夹脊穴、肩中俞、曲池、肩井穴;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进行客观量化.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在改善肌力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颈臂疼痛、压顶试验、臂手麻木、颈部活动度方面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8.
极泉穴不同操作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极泉穴不同手法操作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上肢感觉异常的改善程度.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提插组37例采用极泉穴提插手法操作;捻转组36例采用极泉穴捻转手法操作;常规针刺组34例,穴取C4-T1夹脊、曲池等.结果:提插组总有效率达91.9%,显著优于捻转组的58.3%(P<0.005)和常规针刺组的76.5%(P<0.05),而捻转组和常规针刺组临床疗效接近(P>0.05).结论:极泉穴配合提插手法量学操作可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上肢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9.
庄子齐  陈戈  孙光华 《新中医》2012,(11):95-97
目的:观察郄夹配穴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会宗、养老、温溜穴配合TDP照射患侧颈肩部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与常规取穴电针配合TDP照射患侧颈肩部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周。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疗效,并自拟颈椎病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能力量化积分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总显效率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总显效率40.00%,2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VAS评分、症状体征量化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在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体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郄夹配穴电针治疗能较好地减轻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对其生活质量方面也有较好的改善。郄夹配穴电针法优于常规电针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症状量表法、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作为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标准.与传统的针刺颈夹脊穴方法进行对照比较,并进行红外热像学的客观评价,同时通过测定针刺前后血清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白细胞介素1(IL-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初步探讨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作用机理.结果 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明显优于颈夹脊穴针刺法.治疗后两组患者项背部皮肤温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但四天穴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颈夹脊穴对照组,肯定了四天穴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项背部病理高温的改善作用优于传统颈夹脊穴.针刺后患者血清IL-1、ET、TXB2、MDA含量降低(P<0.05),6-Keto-PGF1α含量及SOD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 四天穴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颈夹脊穴.该针法可减低或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神经根痛有明显干预作用:可舒张颈部神经根周围微小血管,减轻血液凝聚状态,调节微循环:可干预自由基代谢紊乱,提高机体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从而对颈椎病动力失衡状态发挥综合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晶  马德元 《光明中医》2016,(13):1932-193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针刺配合热敏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组(92例)和针刺组(62例),热敏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夹脊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针刺组选用风池、天柱、大椎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14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热敏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热敏组治愈58例,显效32例,无效2例,针刺组分别为26例、28例、8例,热敏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热敏灸结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由于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有病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参与疗效评价者分别为28例、29例、28例。三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悬钟、手三里、少海;对照1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以上两组。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01)和对照2组(P=0.042)。三组患者治疗后的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36,P<0.001);对照1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10)。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47,P<0.001)。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CSR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NDI,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5.00%,观察组有效率93.2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麻木、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椎间孔挤压试验、颈项活动功能、PRI感觉评分、PRI情绪评分、VAS评分、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VAS评分。结果:一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69-772
目的 :观察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治疗。2周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变化,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及典型症状缓解时间,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观察组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颈肩疼痛评分、颈肩疼痛分级指数、颈肩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典型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减轻,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颈肩疼痛,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克  林晓辉 《中国针灸》2012,32(3):211-214
目的:比较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与针刺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穴位,如天柱、风池、曲垣、巨骨、阿是穴,对照组针刺颈部夹脊穴,均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运用国际简化McGill量表,对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进行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PRI感觉项评分、PRI情感项评分和总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VAS、PP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能起到肯定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针刺颈部夹脊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每5天治疗1次,一般治疗1~3次,同时每天配合中医导引治疗3次,连续2周。对照组采用针刺双侧风池、C4~C6颈夹脊穴及肩井穴,配合颈部一指禅推、捏拿、(?)揉、点按、拍打等常规推拿治疗,隔日1次,每次40 min。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颈项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牵引治疗。治疗14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疼痛及综合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颈椎功能综合评分均有改善(P<0.01),而且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改善颈椎疼痛及症状优于单纯牵引治疗(P<0.01)。结论: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问卷调查表评分(DHI)、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椎动脉血管相关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为(50.97±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4±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眩晕、耳鸣、颈痛、视物模糊及旋颈试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椎动脉PI、R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效果较明显,不仅可改善双椎动脉血流状态,缓解头痛、眩晕、耳鸣、颈痛及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还有利于颈部动力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客观评价法推拿对颈型颈椎病近期VAS及CASCS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方法。对照组给予外擦寻痛酊治疗:1次/d,6次/周。试验组给予法推拿治疗:1次/2d,3次/周。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本实验共入组72例受试者,脱落1例,剔除1例,纳入统计分析70例(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法推拿在改善颈型颈椎病近期VAS及CASCS方面与单纯使用寻痛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推拿可快速、明显缓解颈型颈椎病颈部疼痛,改善肩颈部功能活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