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诺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诺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的疗效,方法;收集性菌痢132例。并设对照组60例,结果:用药前大便培养生长痢疾杆菌119株,药敏提示108例对甲氧苄氨嘧啶,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用依诺沙星治疗治愈70例(94.6%),无效2例(2.7%)有效率97.3%,用药后多数症状消失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诺沙星可作为治疗急性细菌性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依诺沙星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利用RP-HPLC与紫外检测器,以吡哌酸(PPA)为内标,快速测定人血清中依诺沙星(Enoxacin,ENX)浓度的方法。作者采用Ult yasphere-ODS分析柱,以0.1mol/L柠檬酸溶液(pH=2.5)-甲醇-乙腈(7:2:1)为流动相,波长选择265nm,以内标法定量。实践表明本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特点,适用于依诺沙星血药浓度的监测及临床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中依诺沙星的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选用Shim packCLC ODS柱 (15 0mm× 6mm ,i d ,5 μm) ,0 .1mol L- 1 柠檬酸—甲醇 (78∶2 2 )为流动相 ,流速 1.0ml·min- 1 ,室温 ,检测波长 2 6 6nm ,灵敏度 0 .0 4AUFS。结果 在 0 .0 5~ 10 .0 μg·ml- 1 范围内血药浓度与色谱峰高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9(n =7,P <0 .0 0 1) ,平均回收率为 99.83% ,日内RSD≤ 2 .5 4 % (n =3) ,日间RSD≤ 4 .13% (n =5 )。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经济、重现性好 ,可作为依诺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时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测定兔血清中依诺沙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法,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2.9%,最低检出浓度为1.7μg。研究了急性实验性肝肾损伤家兔口服1次依诺沙星后的药代动力学。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二室模型拟合,肝损伤组消除相指数、消除相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及清除率4个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有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肾损伤组4个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果显示肾损伤组对依诺沙星的清除率明显减慢,故肾损伤时有必要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一患者留置针进行封管时发现,存留在留置针延长管中的葡萄糖依诺沙星一接肝素钠盐水(12 500 U肝素钠2 ml加生理盐水100 ml),即出现乳白色沉淀,5 min后出现乳白色絮状。立即拔出留置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依诺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感染(细菌性)腹泻81例,患者随机分为依诺沙星组(41例观察组),环丙沙星组(40例对照组),每组分别口服依诺沙星片和环丙沙星片治疗,入组患者均分别视病情记录,治疗前后分别作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依诺沙星组的症状体征、血白细胞或分类异常的改善日程较环丙沙星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诺沙星组治愈成人急性感染(细菌性)腹泻改善日程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红艳  朱华彭程 《吉林医学》2006,27(11):1338-1339
目的:考察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将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5%GS)中混合,于25℃、37℃放置,在0、1、2、4、6h对混合液进行外观观察、pH值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及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结果:在0 ̄6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在25℃下有所下降,在37℃下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中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们在给一名患者治疗中发现当将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苏州第一制药有限公司)0.2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后,接换阿洛西林钠注射液(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生产)时(阿洛西林钠注射液溶入0.9%氯化钠100ml),莫菲滴管内的液体立即出现白色混浊,继而出现白色絮状物,堵塞针头,因及时发现,立即拔针、更换输液管未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100ml/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主要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1)泌尿生殖器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感染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3)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孢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4伤寒(5)骨和关节感染;(6)皮肤组织感染.  相似文献   

10.
遵医嘱为一左胫腓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应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100 ml行静脉滴注,滴完后,接着更换0.9%氯化钠溶液100 ml+氟氯西林钠2.0 g,当滴注约5 min时,输液器及茂菲滴管中出现白色絮状浑浊,立即更换输液器后继续静滴,患者未出现不适。验证:  相似文献   

11.
梁泽凡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98-498
注射用头孢匹胺,商品名为迅尔奇,本品为白色和类白色结晶性粉未,其作用是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烧伤、手术切口等继发感染。将本药物加入0.9%氯化钠注射250m、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ml后放置0~8小时后无浑浊、无沉淀。  相似文献   

12.
刘晓荣  张宁 《吉林医学》2010,31(36):6712-6713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依诺沙星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不良反应,两者合用,部分不良反应可加重或出现较早,如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等,应引起临床重视。方法:对31例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的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联合用药导致电解质紊乱13例,镜下血尿6例,消化道症状出现概率明显增高。结论:葡萄糖酸依诺沙星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血尿均较早,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实践中随着许多新的抗生素的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喜讯,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配伍禁忌,这些禁忌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没有出现。比如,在我们的护理中,就发现1例速尿与依诺沙星注射液混合后出现白色絮状物现象,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依诺沙星0.2g,每日静滴2次。25%葡萄糖注射液20ml 速尿40mg入壶静滴。  相似文献   

14.
张喜梅 《当代医学》2009,15(36):142-143
急性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由于致病菌侵袭肠粘膜所致,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同时也减少耐药菌产生的可能。本研究主要评价依诺沙星及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治疗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吸附性。方法依诺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平均吸附率为1.75和2.00。结论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吸附性。方法依诺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平均吸附率为1.75和2.00。结论PVC输液袋对依诺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徐慧  朱华  许建国 《吉林医学》2008,29(21):1848-1849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下,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将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观察6h内配伍液的外观,测定pH值,扫描紫外吸收图谱,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的吸收度,计算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含量。结果: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图谱均无明显变化,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下,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赵井 《大家健康》2003,(5):62-63
人们往往过于关注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忽视其致病作用。倘说某人性格或心理情绪反常是由药物所致,恐不少人会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尤利沙星与4-溴甲基-5-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2-酮(DMDO—Br)反应的条件,提高生成普卢利沙星的选择性。方法考察用作缚酸剂的碱、反应温度、加料方式等因素对反应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有利于选择性生成普卢利沙星的因素为:二异丙胺、三乙胺〉KHCO3〉〉K2CO3,低温〉高温,先滴加DMDO—Br和先滴加碱2种方式效果相当。结论优化工艺可为普卢利沙星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斯巴沙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斯巴沙星第一医院传染科肖永红综述王其南审阅中国分类号R478.11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斯巴沙星(sparlloxacin,AT-4140)为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化学结构为5-氨-1-环丙-7-(间-3.5-二甲基,1一哌嗪)-6.8-二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