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加限制酶分析检测母婴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评价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加限制酶分析在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母婴宫内传播检测中的应用,采用套式PCR加限制酶分析,病毒分离、电镜观察和特异性抗体测定,对各孕期孕妇外周血,脐血及死胎组织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检测。结果:367名孕妇HCMV阳性检出率为5.5%,其中,套式PCR检出率(4.9%)高于病毒分离(3.0%,P<0.05)。6份HCMVDNA阳性母血中,3份配对脐血HCMVDNA也阳性,母-脐传播率为3/6。3对被证实为母-婴宫内传播HCMV的标本中,2对套式PCR,病毒分离及特异性IgM、IgA均阳性,1对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A阳性,IgM阴性。提示:套式PCR能提高诊断HCMV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孕妇及胎儿/新生儿HCMV感染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与先天性感染的关系,采用ELISA酶标法检测母婴双方囊肿组与对照组各70例血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弓形虫的抗体,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病原DNA(风疹病毒除外),同时作尿CMV的PCR检测。结果:囊肿组新生儿血CMV-IgM抗体和CMV-PCR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1%、5.7%和12.9%、2.9%);且尿CMV-PCR的阳性率达40.0%(28/70),高于对照组的17.1%(12/70);分别进行两组自身对照,尿CMV-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CMV-PCR阳性率(P<0.05)。囊肿组母亲的尿CMV-PCR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0%、10%、P<0.01)。提示新生儿SEC是宫内感染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之一,与先天性CMV感染有关,尿CMV-PCR检查可作为宫内CMV感染的首选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胆道闭锁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先天性胆道闭锁(CBA)的原因,分析肝脏病理变化、临床预后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取14例CBA患儿术中肝脏及肝门淋巴结标本,一份进行多聚酶链反应巨细胞病毒基因(PCR-CMV-DNA)检测,另一份肝脏标本做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14例中CMV阳性占8例。肝脏病理检查表明随手术时日龄增加,胆管增生明显。比较CMV阳性组与CMV阴性组肝细胞病变、淤胆无差异,肝纤维化CMV阴性组重于阳性组;肝细胞坏死CMV阳性组重于阴性组。随访8~20个月,生存6例,其中CMV阳性5例,死亡8例。CMV感染可能是CBA的病因之一,肝纤维化程度、术后胆管炎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与预后关系密切。从临床归转看CMV感染阳性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立PCR单管法快速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临床价值,本文对18例经临床、EEG,MRI或CT诊断的单疱病毒脑炎(HSE)患者24份SCF标本,先经解偶联裂解吸附预处理,抽提模板DNA,然后进行PCR一次性扩增研究。首次扩增18份CSF标本,其中17份PCR阳性,1份阳性,但6天后复查转为阳性。5例PCR阳性患儿经正规抗病毒治疗后均转为阴性。对照组30例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阴性。结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法检测骨髓细胞HCMV-DNA及间接发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细胞HCMV早期抗原(EA)。71例AL患儿,其中初诊组39例,阳性4例,感染率10.25%;化疗后完全缓解组32例,阳性12例,感染率37.5%,后者与对照组及初诊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阴性的17例随访观察2~14个月后,10例转为阳性  相似文献   

6.
用聚合酶以应技术(PCR)检测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HCMV0DNA在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同时做尿HCMV病毒分离。结果表明:HCMV DNA阳性47例,阳性率78.3%,而HCMV分离阳性30例,阳性率50.0%。HBV DNA阳性12例,阳性一率20%。提示婴儿肝炎综合征与HCMV和HBV感染有关。PCR技术特异,敏感,快速及简便,可协助临床医生对婴儿肝炎综合征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检测方法。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64例无菌性脑膜炎及27例无菌性脑炎患儿脑脊液(CSF)中肠道病毒(EV)RNA。结果急性期CSF中EVRNA阳性检出率为:无菌性脑膜炎609%,脑炎481%;阳性患儿恢复期CSF仅个别阳性;对照组全部阴性。起病5天以内阳性率明显高于5天以后(P<005);5~10月份较11~4月份发病率高(P<005)。25例病毒分离阳性者中24例RT-PCR阳性,53例病毒分离阴性者中19例RT-PCR阳性,RT-PCR敏感性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的敏感性(P<001)。结论EV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T-PCR技术是诊断E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与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D)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对19例2~18个月的HD患儿(经病理证实)的血清、尿和组织块用病毒分离和DNA探针杂交方法进行CMV检测。结果:19例HD患儿分离CMV的19份尿标本中2份污染,在17份尿标本中7份阳性,阳性率为41.2%;正常儿尿标本阳性率为14.4%(P<0.05)。19例HD血清中,CMVIgM抗体2例阳性,阳性率为10.5%;正常儿阳性率为8.0%(P>0.05)。19例HD痉挛段组织块中无一例CMV阳性,但6例HD痉挛段组织块CMV-DNA探针杂交全部阳性,其中2例强阳性,阳性率为100%。说明婴儿HD与CMV感染关系密切,CMV感染可能是包括HD在内的一些先天性畸形的重要致畸因素。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包涵体病的临床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1992年9月至1994年3月我科收治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34例。部分阳性患儿同时检测母亲PCR-HCMV-DNA阳性率为80%,说明患儿HCMV感染与母亲有明显关系。本文采用了聚合链式反应(PCR)检测患儿血HCMV-DNA的方法,并与血清免疫学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反应周期短,不存在交叉反应,是目前临床检测HCMV感染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PCR技术诊断CMV孕期及先天性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本地区巨细胞病毒孕期先天性感染的现状,用PCR技术对156例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114例分别进行了CMV-DNA检测。结果显示孕妇CMV-DNA检出率为7.05%,有异常妊娠史的孕妇,CMV-DNA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孕妇CMV-DNA阳性者,其新生儿检出率为44.4%。因此我们认为,该地区CMV孕妇及新生儿感染仍然常见。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新生儿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20例12~28天高胆新生儿的血、尿进行HCMV-DNA序列测定。结果:因出生有窒息史、感染致高胆的新生儿中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3.1%(1/32),8.1%(3/37)。因高胆入院而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数生儿占120例高胆新生儿的19.2%,与高胆低出生体重儿的HCMY-DNA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彩更加敏感的半重叠式TCRγ特异性引物的PCR方法,对28例ALL初治、CR及BMT患儿进行检测,并用消化煮沸及酚抽提法分别对所有骨髓标本进行DNA提取,将P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消化煮沸法用于微量标本的DNA提取优于酚抽提法,28例ALL患儿中16例检出TCRγ特异性条带,MRD组18例,阳性检出12例,其中免疫分型标记为B细胞型的4例,占25%,免疫标记为T细胞型者全部出现TCRγ阳性条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4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DNA,同时作病毒分离及HCMV-IgG、IgM测定。结果表明:HCMV-DNA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32%;而病毒分离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18%;HCMV-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9%和23%。提示:(1)部分ITP患儿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2)PCR技术特异、敏感、快速,对ITP患儿的H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与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0例JBA患儿血清、26例JRA患儿骨髓、4例JRA患儿关节液标本进行B19-DNA检测。结果 ⑴30例JRA患儿血清B19-DNA阳性12例(40%),10例对照组阳性1例(1/1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⑵26例骨髓B19-DNA阳性12例(46%),25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探讨弓形体(TOXO)人巨细胞病毒(HCMV)及人微小病毒B19(HP-VB19)对新生儿畸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2例畸形新生儿进行了TOXO-DNA,HCMV-DNA和HPVB19-DNA的检测,并对检测阳性与阴性畸形新生儿,用标准差记分法(SDS)衡量生长发育。PCR检测阳性率为18/42(42.88%),中枢及心血管系统畸形阳性率为12/18(66.67%),其他系统畸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核糖体DNA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16SrDNA高度保守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与血培养及非特异性诊断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1例拟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细菌DNA检测。结果131例中,PCR检测阳性56例,阳性率为43%,明显高于血培养的阳性率(血培养阳性23例,阳性率18%)。131例拟诊败血症中,发现23例确诊败血症及31例临床败血症,对这54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23例+临床败血症31例)作PCR检查,结果阳性48例,阴性6例;对131例中的77例“非败血症”病例,PCR检测阴性69例,阳性8例。对血培养阳性的23例进行PCR,结果阳性22例。以血培养作为确诊标准,PCR检测的敏感性为96%,并不受抗生素治疗的影响。30例阴性对照组DNA的PCR分析均为阴性。结论在严格控制污染的条件下,细菌共同引物PCR技术能为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可靠的病原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柯萨奇B组病毒(CBV)进行检测并探讨与临床症病的关系。研究方法对我院298例疑似CBV感染的患儿,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CBV。结果检出CBV阳性127人,阳性率42.6%。感染与年龄有关,夏秋季多见。80例健康儿童中,阳性5人,占6.25%。20例RT-PCR检测阳性标本用ELISA法检测,17例阳性。结论RT-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检出标本中的CBV。此病毒可侵犯多种器官,引起各种临床症病,有较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儿童S基因变异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S-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 106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儿童血清为研究标本,从中提取DNA,经PCR扩增乙肝病毒(HBV)S区基因片段,Southernblot转移至尼龙膜,与S区标准序列探针杂交,选择PCR阳性与寡核苷酸探针不杂交的标本作序列分析。结果 免疫失败儿童中HBVDNA阳性率为93.4%(99/106),99份样本中有20份与与探针不杂交,占30.3%  相似文献   

20.
血液病患儿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B19,HPVB19)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可通过接触和使用血液制品等在人群中传播^[1],本文采用聚合酰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5例血液病患儿血清HPVB19-DNA,结果总阳性率为26.6%,其中急性白血病占38.8%(7/18),ITP占40.0%(4/10),过敏性紫瘢占8.3%(1/12),再障5例均为阴性;同时检测对照组10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