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肢体淋巴水肿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两大类,目的均是改善淋巴液生成与回流之间的平衡,促进或恢复淋巴回流,减小周径。随着对淋巴水肿发病机理的不断阐明,外科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改变,现对其外科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回顾与探讨。1病变组织切除1.1负压抽吸法负压抽吸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用于临床。Brorson等[1~4]对该方法进行了系列报道,认为抽吸法与压迫疗法相结合治疗乳癌术后淋巴水肿非常有效,患肢水肿在术后3个月、12个月分别减少87%和97%,患…  相似文献   

2.
皮瓣转移结合负压抽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1~2002年我们采用侧胸壁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转移结合上肢负压抽吸治疗10例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上肢周径均有不同程度减小,核素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回流有显著改善。术后随访3~18个月,疗效稳定。结论 皮瓣转移结合负压抽吸可以有效地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3.
皮下组织抽吸加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6月~2003年9月选择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年以上的患者11例,患侧上肢明显水肿,外观增粗,前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4.4cm,上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6.6cm,活动受限,其中2例有丹毒反复发作。利用肿胀吸脂技术,对其水肿的上肢进行皮下组织抽吸去除,术后弹力加压3个月后,改为每晚弹力加压,观察疗效。结果 经6~15个月随访,11例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明显减轻,外观缩小,平均上臂周径较术前减小4cm,无丹毒发生。结论 皮下组织抽吸加适时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法简便,近期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应用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9例,在上肢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0.8~1.0MPa负压下将瘀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弹力压迫疗法.结果:随访6~15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方法 应用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 35例 ,在肢体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 ,插入吸引管 ,在负 0 .8~ 0 .9个大气压下将淤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 ,术后配合压迫疗法。结果 随访 3~ 6个月 ,肢体明显缩小 ,质地变软 ,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 负压吸引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 ,切口小 ,创伤轻 ,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其近期效果明显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方法 应用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35例,在肢体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负0.8~0.9个大气压下将淤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压迫疗法。结果 随访3~6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 负压吸引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其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方法 应用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35例,在肢体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负0.8-0.9个大气压下将淤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压迫疗法。结果 随访3-6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 负压吸引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负压抽吸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预后及防止复发的措施。方法:利用脂肪负压吸引器,负压控制在0.08~0.1MPa,抽吸治疗28例患者共42例侧肢体淋巴水肿。抽吸方向尽量和肢体的纵轴平行,避免较多地损伤肢体浅部的皮神经和血管。结果:42例侧肢体淋巴水肿术后疗效较佳,上臂中段周径平均减少7cm,上举功能改善;小腿中段周径平均减少9~12cm,大腿中段周径平均减少10~14cm。随访2年效果基本稳定,在此期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负压抽吸治疗肢体淋巴水肿有较好的疗效,为淋巴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方法在宫颈癌术后Ⅰ期外阴淋巴水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单纯外阴Ⅰ期淋巴水肿患者10例,采用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进行干预,20次为1个疗程,为期28d。结果治疗的0、5、10、15、20次患者外阴的Ⅰ期淋巴水肿逐渐好转,1个疗程结束后9例患者外阴Ⅰ期淋巴水肿完全消退,1例部分消退。结论重视、早期识别和治疗外阴Ⅰ期淋巴水肿至关重要;徒手淋巴引流联合凯格尔训练方法对宫颈癌术后外阴Ⅰ期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后外阴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动负压抽吸联合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治疗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联合治疗的1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肢大腿采用手动负压抽吸减容,同时取锁骨上血管化淋巴结移植至患侧小腿.比较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丹毒发作情况及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肢体慢性淋巴水肿CDT(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治疗后低弹绷带使用时长对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至今,对57例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结束后自我使用低弹绷带包扎时长(t)分为A(>1年)、B(0.5~1年)、C(<0.5年)3组。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组织水分,卷尺测量肢体周径。比较3组患者复诊时与治疗结束时水分和周径的变化。结果A组在维持肢体周径、水分方面明显优于B组和C组,B组则优于C组(P<0.05)。3组治疗后的丹毒发作频率均有改善,A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在CDT治疗结束后应继续使用低弹绷带包扎患肢,坚持使用越久的患者长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薄层血管化腹股沟淋巴结皮瓣移植联合反向淋巴显影在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应用吲哚菁绿、美蓝双染法引导的反向淋巴显影术,制备薄层游离血管化腹股沟淋巴结皮瓣,切取后移植于患侧上肢,治疗乳腺癌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5例.皮瓣约10 cm×5 cm大小,平均厚度约0....  相似文献   

13.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慢性淋巴水肿的新方法.方法 50例慢性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接受了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对体表(包括躯干和肢体)淋巴系统沿淋巴回流方向和途径做轻柔的按压和按摩.50例中原发性淋巴水肿29例,继发性21例;下肢患病42例,上肢患病8例.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组织水肿和测量肢体周径检验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50例患病肢体的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为患肢组织水肿程度显著减轻(P<0.05)和患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肢体周径与组织水肿变化的相关性检验表明两者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s=0.774,P<0.01).结论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治疗的有效地促进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改善患肢的外形,是治疗慢性淋巴水肿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icacy of early prevention of 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for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lower limb extremity lymphedema for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 cancer.Methods109 femal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ho only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CDT group who received both CDT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For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atients received additional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strategy includ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full range exercise of hip joint.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was recorded. A simple scale for patients’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was designed. The diameter of low limbs (both thighs and calves) was also measured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EORTC QLQ-C30) and the Brief Fatigue Inventory (BFI) was used for measurement of quality of life.Results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was 15.09% cases of CDT group and 32.14% in the control group. K-M curve showed the lymphedema free time in CD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e subjective scores for heaviness of lower limbs, pain, numbness and dysfunction, as well as the diameters of both thighs and calves were lower in the CDT group. In both groups, the values of EORTC QLQ-C30-GHS and EORTC QLQ-C30-F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EORTC QLQ-C30-SS scores and BFI scores were remarkably lower.ConclusionEarly prevention of CDT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reduced incidence of lower limb extremity lymphedema and improved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s well as reduced the cancer-related fatigu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运用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 Drainage,MLD)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至2012年,10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前患肢与健肢的周径(d)差值分3组:A组(d5 cm)。3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15 d)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CDT):手法淋巴引流+低弹性绷带包扎。通过检测引流前后健患侧的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计算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手法引流及绷带使用情况的主观感受,以观察并评价患者对治疗的适应性和接受度。组织水分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101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均呈显著下降(PB组>A组(P<0.01),即治疗效果与水肿严重程度成正比。几乎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CDT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淋巴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改善患肢外形,帮助功能恢复,并且该治疗对水肿程度较重的患者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的能够反映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的淋巴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皮内注射钆贝葡胺注射液后采用Philip 3.0T MR成像仪进行扫描,观察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形态改变和功能状况,包括淋巴液在管内的流速和腹股沟淋巴结内造影剂充盈的动态性改变.结果 30例门诊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接受了检查,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27例,继发性淋巴水肿3例.注射造影剂后所有的患肢淋巴管均显影,原发性淋巴水肿肢体的淋巴管形态变异较大.测得的淋巴的流速为0.30~1.48 cm/min.患侧腹股沟淋巴结造影剂浓度显著低于健侧.造影剂在患侧淋巴结内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排除的时间均明显较健侧延迟.此外,患侧淋巴结内有造影剂部分充盈和髓质区先充盈等异常发现.结论 采用钆贝葡胺造影剂的MR淋巴造影是形态和功能兼备的肢体淋巴循环障碍疾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的能够反映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的淋巴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皮内注射钆贝葡胺注射液后采用Philip 3.0T MR成像仪进行扫描,观察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形态改变和功能状况,包括淋巴液在管内的流速和腹股沟淋巴结内造影剂充盈的动态性改变.结果 30例门诊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接受了检查,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27例,继发性淋巴水肿3例.注射造影剂后所有的患肢淋巴管均显影,原发性淋巴水肿肢体的淋巴管形态变异较大.测得的淋巴的流速为0.30~1.48 cm/min.患侧腹股沟淋巴结造影剂浓度显著低于健侧.造影剂在患侧淋巴结内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排除的时间均明显较健侧延迟.此外,患侧淋巴结内有造影剂部分充盈和髓质区先充盈等异常发现.结论 采用钆贝葡胺造影剂的MR淋巴造影是形态和功能兼备的肢体淋巴循环障碍疾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的能够反映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的淋巴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皮内注射钆贝葡胺注射液后采用Philip 3.0T MR成像仪进行扫描,观察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形态改变和功能状况,包括淋巴液在管内的流速和腹股沟淋巴结内造影剂充盈的动态性改变.结果 30例门诊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接受了检查,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27例,继发性淋巴水肿3例.注射造影剂后所有的患肢淋巴管均显影,原发性淋巴水肿肢体的淋巴管形态变异较大.测得的淋巴的流速为0.30~1.48 cm/min.患侧腹股沟淋巴结造影剂浓度显著低于健侧.造影剂在患侧淋巴结内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排除的时间均明显较健侧延迟.此外,患侧淋巴结内有造影剂部分充盈和髓质区先充盈等异常发现.结论 采用钆贝葡胺造影剂的MR淋巴造影是形态和功能兼备的肢体淋巴循环障碍疾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