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化疗后造成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升高至75×10~9/L及100×10~9/L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次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护理及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血小板单采治疗前患者平均血小板水平为(1398±217)×109/L,单采治疗后为(936±185)×109/L,下降约1/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采治疗护理要点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先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良好的循环压力和流速,术后应观察出血情况。结论:血小板单采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64-2865
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经化疗后造成血小板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白细胞介素-11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和恢复到100×109/L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P0.05)。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后造成血小板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血小板减少,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围产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血小板计数≥50×109/L及3例血小板计数(20~50)×109/L无出血倾向者行常规护理.对3例血小板计数≤20 ~109/L及7例血小板计数(20~50)×lO9/L有出血倾向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无效者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时行输血小板及新鲜全血等支持治疗,主要针对手术、分娩前血小板< 50×109/L、贫血或产时、产后出血者.时产后出血者使用止血药物.本组采用局部麻醉+静脉麻醉,并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于子宫肌壁或肌内注射缩宫素.结果:应用激素治疗者,7例治疗后血小板升高(4~5)×109/L,3例激素治疗无效,血小板持续低于20×109/L,行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好转.随访1~3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病例PT、APTT及INR均正常.行剖宫产21例,异位妊娠自然分娩9例,娩出活新生儿30例,产妇情况良好.结论: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减少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各脏器出血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病死率,使产妇顺利度过国产期,分娩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方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本院进行放化疗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十全大补汤(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等)联合rh G-CSF治疗,对照组单用rh G-CSF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采取2个疗程(每7 d为1个疗程)为1个观察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白细胞数分别为(7.1±3.8)×109/L和(3.8±1.8)×109/L,且治疗组白细胞回升至正常的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联合rh G-CSF比单用rh G-CSF对肿瘤放化疗后结合相应的护理对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地塞米松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地塞米松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PLT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效果,提升PLT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每2周1次大剂量皮下注射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例,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10000U皮下注射1次/2周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依倍)2000U皮下注射 3 次/周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0%,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剂量 EPO每 2 周 1 次治疗肾性贫血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副作用发生率二者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20例进行研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γ)、内皮素及其受体、瘦素及其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后患者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0.05),而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TNF-α、IFN-γ、内皮素及其受体、瘦素及其受体、MMP2和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显著,可能与其调控血清炎症反应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口服来氟米特治疗,20 mg/d×3 d,以后10 mg/d,至血小板正常后4~12周停服来氟米特;记录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3例血小板正常,5例血小板升高数>20×109/L。完成观察治疗12周4例,2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轻微缓解。1例出现轻微恶心症状,1例因白细胞减少退出,1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来氟米特适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易杰灵 《临床荟萃》2013,(12):1385-1387
在肿瘤患者治疗中通常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而放化疗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白细胞计数减少,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不仅会延误化疗,而且易并发严重感染。而血小板减少亦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而死亡。为使放化疗能正常进行,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应当及时治疗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1.
朱玲 《临床医学》2008,28(11):82-83
目的为评价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胎龄≤36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以国产rhEPO,750 IU/(kg.周)分3次皮下注射,用药6周;对照组未用rhEPO;两组早产儿均口服铁剂,3 mg/(kg.d)。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铁蛋白水平在用药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输血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体重增长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rh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且用药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合一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12/2005-0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20例。移植病种:急性白血病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3例,霍奇金淋巴瘤5例,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移植种类: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5例。移植后24h即给予静脉营养治疗,营养液组成为:200g/L的中长链脂肪乳剂250mL,乐凡命500~750mL、安达美10mL,水乐维他30mL,维他利匹特10mL,100g/L氯化钾40mL,普通胰岛素12U,100g/L葡萄糖液1000~1500mL。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移植前后体质量变化、白蛋白变化、骨髓造血恢复时间。移植后造血恢复时间以不依赖输血和造血刺激因子治疗,白细胞>0.5×109L-1,血小板>20×109L-1为标准。结果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造血功能重建结果:移植后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白细胞最低为(0~0.2)×109L-1,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时间为9~15d,血小板>20×109L-1的时间为12~17d。②患者移植前后营养状况变化:移植前后体质量变化<2kg,总蛋白较移植前略有下降,但均在正常水平,肌酐移植前后无明显变化。造血恢复时间12~17d。③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移植后合理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可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减少移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周杨  张宏 《临床荟萃》2007,22(16):1216-1216,F0003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首选药物,目前全球有数百万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正在接受rhEPO治疗,在rhEPO开始使用的10年间,全球仅报道3例因rhEPO导致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以后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已报道PRCA患者200余例[1]。促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持续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症(prolonged isolated thrombocytopenia,PT)或继发性血小板恢复失败(secondary failure of platelet recovery,SFPR)。PT最早在1985年被提出[1],后被定义为HSCT后3个月以上PLT≤80×109/L,其余血细胞均恢复正常,并且没有明确的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植入失败、潜在恶性肿瘤复发、药物等)[2]。SFPR指移植后血小板重建后再次出现PLT<20×109/L连续7 d或需要血小板输注维持PLT>20×109/L[3]。以往多项研究显示,HLA全相合allo-HSCT后血小板减少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的危险因素[3-4]。为分析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血小板减少的预后意义,我们对92例haplo-HSC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总结31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同时做好皮肤、黏膜出血及颅内出血的观察与预防,避免加重出血,顺利完成治疗。31例均完成1疗程的治疗,显效15例,良效13例,进步3例,总有效2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5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感染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缺氧、免疫及遗传等也占一定比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肺出血等。65例患儿中58例治愈,治愈率为89.2%。3例死亡(肺出血合并DIC),4例经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激素及输血小板等治疗血小板计数反复下降难以上升超过50×109L-1,其中1例因严重颅内出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母孕期有高危因素者、宫内发育迟缓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要动态监测血常规,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甚至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恶性肿瘤本身及相关治疗(主要是放、化疗)是引起贫血的常见原因,它影响肿瘤患者放化疗的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和预后。重视并积极治疗它,对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有一定的意义。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和更改放化疗方案。其中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目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输血需求。有关输血和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安全性问题仍有争议。本文综述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危重病人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7例危重病人随机分成2组。EPO组(35例)于入院后即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150U/kg皮下注射,连续10d;对照组(32例)不给予rhEPO,其它处理同EPO组。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RET计数及Hb恢复有显著差异(P<0.05),而RBC计数及HCT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rhEPO治疗危重病人贫血,能提高RET计数,增加Hb含量,改善患者贫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 IL-11)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1997~2015年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2015年1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5年1月),收集rh TPO和rh IL-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所有平行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与rh IL-11组相比,rh TPO能增加白血病患者恢复血小板的最高值,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均P0.00001);rh TPO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 0.19,95%CI(0.12~0.31),P0.00001]。但rh TPO组和rh IL-11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及rh TPO组和rh IL-11组恢复至血小板≥100×109/L的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方面,与rh IL-11组相比,rh TPO能够增加血小板恢复的最高值、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和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二者对改善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和使患者恢复至血小板≥100×109/L的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目前的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不足,需要设计完善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并发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上尿路结石并发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血小板计数平均(49.4±36.5)×109/L。全组术前予抗炎治疗和应用糖皮质激素,12例予连续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8例予输注机器单采血小板1~2人份,1例未予HD-IVIG及输血小板,血小板均上升至80×109/L以上。10例随后行输尿管镜逆行插管术,7例行输尿管镜碎石置管术(URL),4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造瘘术(MPCN)。结果 19例通过上述处理肾功能好转,并作二期手术清除结石;1例在URL后出现严重血尿和肾周血肿;1例合并前列腺癌骨髓转移,术后因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而死亡。结论上尿路结石并发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处理措施包括术前输注糖皮质激素、HD-IVIG或输注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计数,使用输尿管镜逆行插管术、URL或MPCN作紧急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