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地榆实施炮制之前及之后的水提物抗炎效果。方法此文将地榆原材料制备为地榆生药和地榆炮制品,检测鞣质含量,纳入研究的实验动物是50只小鼠,将其按照随机法分组为4组,即参照组(12只)、炮制组(12只)、生药组(12只)、基线组(14只),参照组小鼠灌服30 mg/kg阿司匹林,基线组小鼠灌服30 mg/kg生理盐水,炮制组小鼠灌服30 mg/kg地榆炭煎液,生药组灌服30 mg/kg生地榆煎液,分析并评价地榆生药和地榆炮制品对小鼠耳肿胀的消除效果。结果生药组的鞣质含量(6. 7±0. 4)%比炮制组对应数值(3. 2±0. 2)%更高,P 0. 05,表明数据之间检测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炮制组小鼠的炎症抑制率(32. 3%)、生药组小鼠的炎症抑制率(33. 0%)比参照组小鼠对应数值(20. 1%)更高,P 0. 05,表明数据之间检测后统计学意义,生药组小鼠的炎症抑制率对比于炮制组小鼠对应数值,无显著差异,P 0. 05,表明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榆的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对地榆实施炮制之前及之后的水提物抗炎效果未呈现显著差异,不过对止血效果可能存在一定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地榆炭的止血机制提供更好的炮制方法。方法:取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榆组、炒地榆炭组和烘地榆炭组,每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667 g·kg~(-1)云南白药灌胃,地榆组给予4.000 g·kg~(-1)地榆水煎液灌胃,炒地榆炭组给予4.000 g·kg~(-1)炒地榆炭水煎液灌胃,烘地榆炭组给予4.000 g·kg~(-1)烘地榆炭水煎液灌胃。采用断尾法及玻片法测定地榆、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地榆组、炒地榆炭组和烘地榆炭组都能够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榆组比较较,烘地榆炭组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炒地榆炭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炒地榆组比较,烘地榆炭组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不同方法炮制的地榆炭对其止血作用有影响,烘地榆炭的止血作用明显强于炒地榆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提取百华花楸枝叶中的抗炎成分及抗炎作用。方法:分别以煎煮法、超声法、酶法提取百华花楸枝叶抗炎有效成分,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实验,评价煎煮法、超声法及酶法各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三组提取物抑制小鼠耳郭肿胀度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煎煮法抑制率为33.85%,超声法抑制率为40.59%,酶法抑制率为46.77%。结论:三组提取物均具有良好抗炎效果,酶法提取抗炎效果最好,其次是超声提取法,煎煮法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老龙皮的药效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法研究其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老龙皮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40g生药.kg-1)对小鼠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为45.38%;低剂量组(10g生药.kg-1)对棉球肉芽肿有极显著作用(P<0.01),抑制率为26.28%。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球菌敏感,乙醇提取物作用较水提取物强。结论:老龙皮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下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影响及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取SD大鼠110只,随机选取15只作为正常组(标准饲料);其余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60 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6组,阳性药组每天灌胃100 mg/kg二甲双胍,醋蒸炮制组、酒蒸炮制组、蜜炙炮制组及生药组每天分别灌胃180 mg/kg相应的五味子浸膏液,正常组及模型组则灌胃等量的蒸馏水。每10 d检测1次大鼠血糖值;灌胃30 d后,取血及肝肾,检测血清及肝肾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炮制组及生药组血糖值、氧化应激及血脂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醋蒸炮制组血糖、MDA、TG、TC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余炮制组及生药组(P均<0.05),SOD、GSH-PX及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余炮制组及生药组(P均<0.05),上述各指标与阳性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醋蒸、酒蒸、蜜炙及生药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有明显抗氧化应激作用,而醋蒸炮制下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技术工艺过程,为地榆饮片一体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鞣质、没食子酸、地榆皂苷Ⅰ含量及折干率为评价指标,应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的方法,研究地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结果:最优加工炮制工艺为地榆鲜品切厚片,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9h。地榆干燥过程中温度主要影响鞣质含量。结论:筛选出地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方法,此方法具有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的优点,可提高地榆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透骨香抗炎、镇痛作用及水杨酸甲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肿胀法、热板法比较生品及各炮制品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透骨香生品、盐制品、醋制品、酒制品中水杨酸甲酯苷的含量.结果 透骨香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提高肿胀抑制率(P<0.05),其作用强弱顺序为:醋制组>清炒组>盐制组>生品组>酒制组.生品组、醋制组、清炒组、酒制组均有镇痛作用(P<0.05),生品组作用较强,清炒组在药后1h作用最强.炮制品中水杨酸甲酯苷的含量与生品比较均降低,其中酒制含量较高,盐制含量最低.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透骨香抗炎、镇痛作用及水杨酸甲酯苷含量有显著影响,透骨香用于镇痛抗炎宜采用清炒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榆炭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地榆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地榆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50℃炒制7.5min,该炮制品的鞣质含量及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升高,且具有明显的止血、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大丁草2种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水和75%乙醇2种溶剂分别对大丁草进行提取,所得水提物和醇提物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小鼠腹腔通透性实验评价大丁草的抗炎效果。结果抗炎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丁草水和醇提取物低(3.2 g/kg)、高剂量组(6.4 g/kg)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高剂量组(6.4 g/kg)对小鼠腹腔通透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大丁草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水提物的效果略优于醇提物。  相似文献   

10.
茅莓正丁醇组分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茅莓正丁醇组分的抗炎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白鼠及SD大白鼠,茅莓正丁醇组分高、低剂量组分别按提取物量1.0,0.5 g·kg-1 ig给药,共7 d。应用二甲苯和角叉菜胶致炎法分别建立小鼠耳肿胀模型和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和茅莓正丁醇组分组。计算各组小鼠耳廓炎症肿胀度及抑制率,采用容积测量法观察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茅莓正丁醇组分作用后的小白鼠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81.76%,76.79%;明显减轻大鼠足跖肿胀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茅莓正丁醇组分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与作用影响。方法:选取葛根饮片若干份,将其分为1号组与2号组。2号组中葛根饮片采用水处理前分档和炮制前分档。1号组不炮制。对炮制前后葛根总黄酮、葛根素成分进行分析,对Zn、Cu、Fe三种无机成分含量进行对比。结果:水浸后葛根素、总黄酮成分增加,炮制前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醇浸后葛根素、浸出物、葛根素成分降低,炮制前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颜色无变化,没有可比性。炮制后葛根化学成分中Fe含量明显降低,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u、Zn含量降低极少,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炮制之后,葛根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炮制后的葛根能够降低中药毒性,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番红花球茎醇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白番红花球茎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白番红花球茎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白番红花球茎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番红花球茎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番红花球茎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高剂量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藏药3种巴夏嘎对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法,观察3种巴夏嘎及不同剂量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率和肿胀抑制率的影响。结果:鸭嘴花提取物能显著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程度(P0.01),毛果婆婆纳组、塞北紫堇中剂量组、鸭嘴花中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低于模型组(P0.01);鸭嘴花中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低于塞北紫堇中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果婆婆纳组、塞北紫堇中剂量组、鸭嘴花中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15.04%、27.26%、35.15%,可达阿司匹林组的27.87%、50.51%、65.13%。结论:巴夏嘎作为抗炎药材使用时,首选鸭嘴花,其次为塞北紫堇。在资源缺乏前提下,作为抗炎用药时塞北紫堇可代替鸭嘴花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炮制过程中的附子成品的抗炎、镇痛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方法将不同炮制过程制出的炒附片、黑顺片、淡附片以及蒸附片进行试验,对大鼠使用鸡蛋清以及对小鼠使用二甲苯分别观察附子对足肿胀度和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使用环磷酰胺使其免疫低下观察附子对脏器指标的影响,对小鼠采用热板致痛试验观察附子对痛阈值的影响,从而对比不同炮制过程中的附子的镇痛、抗炎以及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结果不同附子组相比对照组的耳肿胀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附子组在用药6 h相比对照组,除蒸附片组外,足肿胀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在用药1 h炒附片组以及黑顺片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不同附子组相比对照组的痛阂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附子组相比对照组的痛阂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不同炮制过程中的附子均具有镇痛、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的作用,同时各种附子的效果根据炮制方式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东魁杨梅树皮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体内外抗肿瘤药效。方法:3H-TdR掺入法分别观察东魁杨梅树皮水提取物及其醇提取物体外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采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将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成东魁杨梅树皮水、醇提物高剂量组(13.2 g生药/kg),水、醇提物中剂量组(6.6 g生药/kg),水、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3 g生药/kg)及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0天。停药次日称各组小鼠体质量及瘤重,计算各组抑瘤率。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东魁杨梅树皮醇提物(6.25~200 mg/L)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5%~87.0%),而东魁杨梅树皮水提物无明显作用。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东魁杨梅树皮醇提物(13.2 g生药/kg、6.6 g生药/kg、3.3 g生药/kg)能有效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P0.05~0.01),抑瘤率在35.6%~46.8%;东魁杨梅树皮水煎液低剂量组(3.3g生药/kg)对S180肉瘤有显著抑瘤作用(P0.05),抑瘤率为39.4%。结论:东魁杨梅树皮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东魁杨梅树皮醇提物(13.2 g生药/kg)效果最佳,与体外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6.
桂郁金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桂郁金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体重(22±2)g,每个实验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醇提物、水提物低、高剂量组(按生药量计8,16 g.kg-1)。各组小鼠分别连续ig 7 d,用小鼠醋酸致痛、热致痛、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渗出及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桂郁金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桂郁金醇提物、水提物低、高剂量对小鼠痛阈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59%,67%,59%,76%(P<0.01);桂郁金醇提物大剂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肿胀抑制率49%(P<0.05);桂郁金醇提物、水提物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均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桂郁金提取物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刺五加多糖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实验,观察刺五加多糖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刺五加多糖高、中剂量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肿胀抑制率分别达46.18%和12.41%。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刺五加多糖高、中、低剂量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在致炎后1h、2h及3h小鼠足趾肿胀度明显下降,肿胀抑制率分别达44.31%、23.50%和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刺五加多糖高、中、低剂量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刺五加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肉芽湿重和干重均明显降低,肉芽湿重抑制率分别为51.62%、42.69%和34.99%,肉芽干重抑制率分别为51.08%、36.67%和20.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刺五加多糖高、中、低剂量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剂量刺五加多糖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棉球致小鼠肉芽肿等模型炎症状况的改善,自身免疫能力的增强均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药效与灰化2个角度阐释“炒炭存性”原理,并优选地榆炒炭工艺及探讨炮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与灰化临界点参数。方法 考察炒炭温度、时间对地榆炮制品外观性状、提取物得率、指标性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炮制工艺。结果 随炒炭程度增加,地榆炭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含量先增后减,鞣花酸一直增加。地榆在抗菌效果方面炮制增效,从而阐释“炒炭存性”;地榆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呈较强正向相关性。地榆炭提取物得率与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呈极强的反向相关性(r=-0.964 03),地榆炭提取物得率突然下降时,饮片质地开始出现脆化、灰化现象。获得的最优地榆炒炭工艺:在250℃温度条件下炒炭6 min,此时提取物得率约30%,没食子酸在提取物[(46.41±0.06)μg/mg]和饮片中[(14.20±0.02)μg/mg]含量相较于其他炮制条件最高。结论 提出用没食子酸含量指导地榆炒炭工艺,用提取物得率控制灰化临界点的研究思路,并优化了基于抑菌效应的地榆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地榆中鞣质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中总鞣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次数等四个因素对总鞣质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地榆总鞣质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地榆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的40%的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75min。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9.113%。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地榆鞣质的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20.
紫苏叶提取物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紫苏叶提取物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高脂高胆固醇条件、正常条件及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条件喂养家兔各10只,测定各组家兔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观察其动脉情况。结果:实验前,各组家兔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8周,正常组家兔的各项指标与实验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四组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紫苏高剂量组家兔各项指标与紫苏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脂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脂组各项指标值波动范围最大,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苏叶提取物可对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