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方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方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5年至2010年86例保脾手术,按保脾体积大小分为A组(>50%)、B组(30%~50%)和C组(<30%),分别抽取周围静脉血测定各组手术前、术后3个月的IgG、IgA、IgM、CD3+、CD4+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手术方式均取得成功,保脾体积≥30%术后临床免疫功能无明显下降,而保脾体积<30%则临床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结论: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以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脾脏部分切除术式,保脾体积应≥30%,以保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牟财国  罗文  沈洁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76-177,180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白体脾组织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情况。方法55例脾破裂患者分别行单纯脾切除手术(25例,单纯组)和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30例,移植组),术后半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定期复查B超,监测移植脾组织的状况,并监测两组免疫球蛋白(IgG、IgM及IgA抗体)水平。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监测到脾片大小形态,脾移植组IgG、IgM及IgA高于单纯脾切除组(P〈0.05)。结论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优于单纯脾切除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行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2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术后切口Ⅰ/甲愈合,经B型超声检查患者保留脾组织大小及结构与出院前无明显变化,免疫5项(IgA、IgG、IgM、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查结果与正常人群无差异.结论: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保留了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了切脾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32例外伤性脾破裂的处理,提高对外伤性脾破裂处理的应变能力。方法:回顾分析32例外伤性脾破裂所采用的手术疗法。结果:32例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2月随访,血象检查、红细胞形态全部正常,免疫功能检查血清IgA、IgG、IgM及补体C3也均在正常范围,提示脾功能正常。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时,若病人全身情况及外伤脾局部情况允许时,应尽可能行各种保存脾的手术,尤其首选保留正常血供的保脾性手术,若这些方法不可能时,则选用自体脾组织移植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不同保脾方法。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脾破裂采用各种保脾术治疗,取得成功。其中2例采用保守治疗,9例行脾修补术,10例行脾部分切除术,5例行脾切除脾片移植术。结果26例全部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白细胞、血小板、IgG、IgM和IgA数值均恢复正常。结论根据脾损伤程度分级标准选择适当的保脾方法,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不同保脾方法。方法 1998年10月~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脾破裂采用各种保脾术治疗,取得成功。其中2例采用保守治疗,9例行脾修补术,10例行脾部分切除术,5例行脾切除脾片移植术。结果26例全部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白细胞、血小板、IgG、IgM和IgA数值均恢复正常。结论 根据脾损伤程度分级标准选择适当的保脾方法,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脾动脉抑肽酶灌注、明胶海绵栓塞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灌注栓塞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先进行脾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进行Gall分级,然后用抑肽酶50万U行脾动脉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脾动脉主干或出血区脾动脉分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测定患者淋巴细胞计数、C3、C4、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 48例脾破裂患者47例止血效果确切,保脾成功。1例因脾动脉扭曲插管失败而行开腹手术治疗。47例急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淋巴细胞计数、C3、C4、IgG、IgM、CD3、CD4、CD8,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无差异(P值均>0.05)。结论 用抑肽酶行脾动脉灌注、明胶海绵栓塞是治疗脾破裂Gall分级Ⅰ一Ⅲ级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脾破裂切除加自体脾移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采取脾破裂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资料,并与同期采取单纯脾破裂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IgG、IgM、C3、C4、CD3、CD4、CD4/CD8/分别为(6.62±2.48) g/L、(0.27±0.24) g/L、(0.47±0.30) g/L、(0.07±0.07) g/L、(1 133.81±131.23)μl、(646.19±43.53) μl,(0.56±0.32)μl;观察组则分别为(9.43±3.56) g/L、(1.58±0.69) g/L、(0.83±0.21) g/L、(0.19±0.10) g/L、(1 309.79±150.39)μl、(767.18±75.40)μl、(1.07±0.28) μl;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免疫力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报告,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暴发性感染(OPSI)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破裂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是一种良好的保脾手术方式,对不符合行单纯脾切除手术的患者应尽量采取此种术式,以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非手术治疗(non?operative management,NOM)的优势,为制定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开腹脾切除患者38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患者45例,收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快速康复、术后免疫、术后疲劳综合征)等进行综合比较。结果:①开腹脾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禁食水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脾动脉栓塞组;②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免疫指标(IgA、IgM、IgG、IL?6、IL?10、Tuftsin)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③脾动脉栓塞组术后疲劳综合征指标(优势手握力、睡眠时间)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结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NOM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体现出多方面优势,可以在基层医院创伤中心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1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脾切除组(LS组)和开腹脾切除组(OS组),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两组IgM、IgA、C4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脾切除术后第1天IgG、C3较术前有所下降,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开腹组IgG、C3术后第1天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的特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腹腔镜保脾术对交通意外致脾破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交通意外致脾破裂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保脾术治疗,观察组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血常规、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IgM、IgG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2%,对照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血IgM与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与腹腔镜保脾手术对交通意外致脾破裂患者疗效相当,均可稳定患者血常规、血沉及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体脾片大网膜移植对成人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1993年1月至2001年3月收治的成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半随机地分为A、B 2组,每组40例。A组行脾切除联合自体脾片大网膜移植术;B组行单纯脾切除术。观测2组术后的临床结果(包括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并于术后3周、6个月和12个月检测血清促吞噬肽(Tuftsin)和IgM水平以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 A组发生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各1例,感染发生率为5%;B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隔下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凶险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22.5%(X~2=5.165,P=0.023)。2组均无手术后死亡。术后3周、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Tuftsin水平,A组分别为189.36±12.36 mg/L、283.14±10.12 mg/L和286.36±11.36 mg/L;B组分别为102.55±11.36mg/L、105.36±15.26 mg/L和103.36±12.26 mg/L(P<0.05)。术后3周、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IgM水平,A组分别为1.86±0.36 g/L、2.14±0.12 g/L和2.26±0.26 g/L;B组分别为1.55±0.36 g/L、1.36±0.26 g/L、1.46±0.36 g/L(P<0.05)。结论 自体脾片大网膜移植有利于成人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对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姑息性全胃切除术中行脾脏保留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中脾脏是否保留分为保脾组52例和切脾组46例。保脾组给予姑息性全胃切除术,切脾组给予姑息性全胃切除术+脾脏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变化情况;术后随访并记录2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保脾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流质饮食时间明显短于/少于切脾组(P<0.05);术后10 d,2组患者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保脾组较术后10 d 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切脾组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脾组术后1个月IgA、IgG、IgM和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切脾组(t=3.206,6.243,3.809,3./05,2.707,2.342,P<0.05);2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保脾组1年生存率为42.1%,切脾组为39.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4,P=0.773)。结论晚期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姑息性全胃切除术中应尽量保留脾脏,有利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于术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脾术治疗儿童外伤性脾破裂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治疗儿童外伤性脾破裂中保脾手术的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儿童外伤性脾破裂39例。其中修补术治疗Ⅰ、Ⅱ级脾破裂21例,脾部分切除术,或加脾动脉干结扎术治疗Ⅱ、Ⅲ级脾破裂14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治疗Ⅳ级脾破裂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28例术后随访0.5—2年,经彩色多普勒B超和血清检查,提示脾均存活,具有免疫功能。结论选择适当术式,保脾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常汉峰  张治武 《吉林医学》2014,(23):5192-5192
目的:为外伤性脾破裂探寻一种快速的止血、又能保存部分脾脏功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因外伤性脾破裂接受保留脾结肠韧带脾下极的脾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术后进行B超复查、免疫指标(C3、C4、IgM、IgA、IgG)的测定。结果:脾破裂保脾手术后的2~4周,80例患者保留脾下极血供良好,全部存活;术后半年~1年内,65例患者的B超复查结果为脾下极呈代偿增大,脾脏大小(3~4.6 cm)×(4.3~7.4 cm);术后2年后,31例患者B超结果为脾下极呈代偿增大,脾脏大小(4.2~7.2 cm)×(6.3~9.2cm);免疫检测指标变化情况均在可控范围内。结论:保留脾结肠韧带脾下极的脾切除术治疗脾外伤手术不影响抢救止血,保留脾功能效果确切且手术安全可行,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行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保脾手术治疗的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既往采用脾切除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率为92.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住院时间(13.6±4.7)d、并发症发生率(7.5%)均小于对照组(21.4±6.9)d和25.0%。结论采用选择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有效确保患者安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联合脾肾静脉桥式分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联合脾肾静脉桥式分流术(联合组)和切除脾脏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数量。结果术后4周联合组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G和IgA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CD4+和CD4+/CD8+术后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CD4+、CD4+/CD8+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联合脾肾静脉桥式分流术治疗PHT可有效改善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潘留勇 《广西医学》2012,34(9):1274-127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保脾治疗的手术方式,以提高脾破裂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3例,施行单纯缝合修补术23例,缝合修补联合大网膜填塞15例,脾动脉结扎缝合修补术13例,肠线捆绑保脾术8例,脾脏部分切除10例,脾切除同时行脾片移植12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8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保脾手术安全有效,为外伤性脾破裂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脾损伤程度及部位选择相应保脾术式是提高保脾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宫钰 《当代医学》2021,27(12):29-31
目的 分析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治疗组(接受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和常规组(脾切除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CD4+/CD8+、CD4+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CD4+/CD8+、CD4+水平均较高(P<0.05);治疗14 d、1个月后,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效果显著,且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临床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经治疗的6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60例,其中脾修复2例,脾部分切除手术1例,脾切除手术57例(其中脾切除后行自体脾片大网膜移植术10例)。结果:2例脾破裂患者术后因合并严重颅脑损伤和严重复合伤死亡,其余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脾破裂的治疗应根据脾脏解剖生理特点、患者个体情况及脾破裂的类型而定,必要时采取联合多种方式保脾。在临床手术时,应根据术中脾损伤探查情况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去选择手术方式,如果伤情允许术中尽量保留脾脏。对不能保脾的伤者可行脾片移植术以保术后患者有良好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