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在唐山市某综合医院心内科住院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采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进行测评。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护理维持得分为60.41±8.61、自我护理管理得分为64.00±10.57、自我护理信心得分为61.99±9.6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内科健康教育相比,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于患者出院前、干预12周后分别调查其健康行为、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有助于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某院的抑郁症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本院治疗冠心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评分和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与GSE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遵医行为评分与GSES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并提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教育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对干预组进行护理教育干预,对照组未进行干预,时长为9个月,在第1个月和第8个月应用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维持、护理管理、护理信心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教育干预能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院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有利于消化性溃疡的康复,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提高遵医行为的成效。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东莞市樟木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建立健康档案、个性化指导、优化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和生活习惯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自我检测、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化脓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60例化脓性胸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抑郁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脓性胸膜炎在常规护理上,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预后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改善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在干预前、干预10 d、30 d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健康相关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10 d及干预后30 d,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101.82±18.29,105.06±16.32)及健康相关行为得分(114.1±13.20,116.43±12.30)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相关行为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而升高。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以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8月间收治的120例伴有癌性疼痛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癌性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该次实验将该院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书写规范、护士沟通能力、操作技术熟练、护理责任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保证患者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组间恶心呕吐情况对比,Ⅱ度、Ⅲ度、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18.5±1.3)分、HAMA评分为(19.1±1.4)分,低于对照组;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在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观察组评分更高,在疼痛维度方面,观察组评分更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胃癌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胃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化疗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及约束带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治疗性沟通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激越行为量表(CMAI)评分及约束带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躯体攻击行为、语言攻击行为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躯体攻击行为、语言攻击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约束带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性沟通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激越行为,减少约束带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样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及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值水平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性护理可有效将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提升,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生理痛苦。  相似文献   

18.
彭晓岚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23-132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13例抑郁症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97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和观察组(116例,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8周后对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抑郁症患者中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功能失调性状况及社会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即刻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及总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两组的DAS、 SD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的DAS、 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其功能失调性状况,减轻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0.
黄慧敏 《现代保健》2014,(11):128-13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效用性,为今后康复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社区卫生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等。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评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组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t=6.84,P=0.000;t=5.99,P=0.000);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