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叶产钳在胎头高浮择期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剖宫产中因胎头高浮娩头困难使用单叶产钳娩出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胎头高浮徒手娩胎头患者62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单叶产钳组与徒手娩胎头组相比:娩出胎头时间短、新生儿窒息率低、切口裂伤率低(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胎头高浮造成娩头困难,使用单叶产钳可明显缩短取头时间,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应用压肠板助胎儿娩出的疗效。方法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8例),治疗组术中应用压肠板协助胎头娩出,对照组按常规徒手或使用产钳协助胎头娩出,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产钳使用情况与母婴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胎头娩出困难原因.如头位高浮、巨大儿、麻醉肌不松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产钳使用较对照组少,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及产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中平均出血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为宫缩乏力引起,对照组则主要为子宫切口撕裂出血。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极度胎头高浮,胎头深嵌骨盆底娩出困难行压肠板助娩胎儿,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手术方式可行、安全、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臀牵引术在剖宫产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分娩孕妇中选择头位剖宫产80例,胎头娩出困难,其中40例产妇采用产钳助产(产钳组),40例产妇采用臀牵引助产(臀牵引组),观察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母婴并发症。结果:臀牵引组胎儿娩出时间短于产钳组(t=19.48,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产钳组(χ2=15.12,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产钳组(t=20.6,P〈0.01),新生儿头皮血肿少于产钳组(χ2=15.18,P〈0.05)。结论:头位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时采用臀牵引,胎儿娩出时间短,母婴损伤及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3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登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55-15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及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3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和采取剖宫产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母婴结局,并将其中剖宫产308例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308例进行比较。结果试产90例,成功72例,成功率80%。剖宫产308例,手术率81.05%,其中具有产科指征136例,孕妇及家属心理因素(社会因素)172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与直接剖宫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1);发热率、新生儿体重低于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再次剖宫产组与初次剖宫产组比较: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术中取头困难、新生儿窒息)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或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绝对剖宫产指征,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产钳术在阴道助产中的作用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产钳术行阴道助产迅速结束分娩的效果。方法对峰峰集团第二医院过去11年间产钳术助产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会阴侧切顺娩及第二产程剖宫产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3例产钳术助产者中,成功461例,失败2例。产钳组母体阴道壁裂伤、宫颈裂伤、产后出血、会阴阴道壁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侧切顺娩组(P〈0.05或P〈0.01)。产钳组与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在新生儿窒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缩短第二产程及减少产后出血量(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中正确使用产钳术行阴道助产能迅速结束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产钳术有一定风险,作为一种应急处理方式,产科人员须熟练掌握。提高产钳手术质量可以避免母婴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双叶小产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2月改良新式剖宫产100例进行分析,其中,改良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时直接用双叶小产钳助娩胎头病例50例,改良新式剖宫产徒手助娩胎头的病例50例。结果:50例产钳助娩均成功,取胎时间〈90s,平均45.02s;并发症仅1例产后出血(二次瘢痕子宫,双胎妊娠);无新生儿窒息,无子宫下段切口延裂。结论:在改良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时直接用双叶小产钳助娩胎头,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避免产妇子宫下段切口延裂,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中钳助产术的应用变迁,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产钳助产术。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头位难产99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头位难产处理中,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产钳助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剖宫产术与低位、出口产钳术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产钳较低及出口产钳对母、儿损伤大(P<0.05)。结论:低位及出口产钳术在难产处理中仍具有应用价值。难度较大的中(高)位产钳术应由剖宫产术取代。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条件及操作,对提高产科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278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同期110例枕前位作对照,并采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成枕前位钳出胎儿。结果枕横位、枕后位产程各期平均时间(除第3产程外)、产程异常和胎窘发生率、新生儿lminApgat评分<7分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宫颈撕裂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枕后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表明对产程异常倾向者应警惕枕横位、枕后位的可能;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牵出胎儿对母婴损伤同枕前位产钳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双叶小产钳助产较传统术式的优势。方法:分别通过对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头困难的临床病例采用徒手与剖宫产产钳两种方法娩头,分析在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运用剖宫产产钳娩头的利弊。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娩胎快捷、母婴并发症少、一次成功率高。结论:在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手术中,适时地使用剖宫产产钳可以较好地处理娩头困难,避免因U-DI(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延长所导致的新生儿窒息,也不会因为产钳的使用而造成新生儿面部的损伤和子宫下段的裂伤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叶产钳在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徒手助娩胎头,观察组采用单叶产钳助娩胎头,比较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大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下段裂伤、新生儿产伤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单叶产钳助娩胎头有助于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改善母婴结局,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法剖宫产术式的优点。方法:分析165例新法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新法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差异(P<0.01),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早(P<0.05),术后并发症少、住院天数缩短(P<0.05)。结论:新法剖宫产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8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分为A、B两组,A组46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B组42例行斯塔克剖官产术,观察两组产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组产妇住院时间为(5.6±0.6)d、(8.2±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发生了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盆腔粘连等并发症,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无死亡,A组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数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优于斯塔克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13.
李冬梅 《大家健康》2014,(9):296-296
目的:对阴道助产技术在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胎头吸引术治疗)与对照组(产钳术辅助分娩治疗)各为50例,观察两组产妇操作时间、母婴结局及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分娩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母婴结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及新生儿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头操作时间与产钳术辅助分娩比较时间稍长,然而对母婴预后的改善作用显著,对产妇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刘学容 《四川医学》2014,(6):690-691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第二产程剖宫产206例(观察组),同期随机第一产程剖宫产术206例(对照组)。结果第二产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3%,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其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21.8%),其次为子宫收缩乏力(15.5%),子宫切口裂伤(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9.2%),娩头困难(7.3%),术后感染率(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符凤晖  钟宜 《当代医师》2014,(7):951-953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268例第二产程异常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对第二产程异常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组(142例)和低位产钳组(126例),分析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剖宫产组产妇住院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后出血及产褥病高于低位产钳组(P<0.ol或P<0.05),但两组软产道损伤、切口感染及羊水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新生儿头皮血肿及重度窒息率高于低位产钳组(P<0.05),两组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无低位产钳助产禁忌证者选择低位产钳术,其助产安全可靠,可降低产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1600例剖宫产随机分为两组,新式剖宫产800例为观察组:下腹部Pfannenstial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800例为对照组。结果: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快,术后病率低。术后7天、30天B超检查,两组病例子宫各径线大小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30天子宫切口回声区域的纵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子宫切口A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30天宫腔积液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因子宫切口局部缝线少,异物反应小,吸收快,是有利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的手术方式。且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少,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产钳应用36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36 8例剖宫产术中剖宫产产钳应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 ,分析胎儿在不同宫内状况下 (有胎窘与无胎窘时 )应用剖宫产产钳协助娩头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应用剖宫产产钳与徒手娩头对新生儿异常 (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徒手娩头失败后再改用剖宫产产钳要比直接使用剖宫产产钳的新生儿异常发生率高 (P <0 .0 5 ) ;在已有胎儿宫内窘迫情况时其差异更显著 (P <0 .0 1)。直接使用剖宫产产钳不增加下段切口裂伤的发生率。认为剖宫产产钳是剖宫产术中解决娩头困难的重要辅助器械 ,产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之 ;凡估计到有娩头困难 ,尤其在胎窘存在时果断、熟练地应用剖宫产产钳对减少新生儿异常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适时使用剖宫产产钳并适当放宽使用指征不增加子宫下段切口裂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三种剖宫产术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109例前次剖宫产的妊娠妇女随机分为A组38例(前次术式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B组36例(前次术式为新式剖宫产术)和C组35例(前次术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对三组进行多项指标对照。结果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娩胎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导致的粘连最重,子宫下段剖宫产次之,改良新式剖宫产最轻,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玲娜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56-3357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S拉钩助娩胎头对于预防子宫切口撕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产妇意愿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6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8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S拉钩助娩胎头,参考组产妇采用徒手助娩。比较2组母体子宫切口撕裂、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中采用S拉钩助娩胎头,能够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术中出血、子宫撕裂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指征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284例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与同期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指征前两位均为胎儿宫内窘迫和头盆不称,但是第二产程组中头盆不称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组产妇子宫切口撕裂,产后出血和产褥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两组相比无差异(P〈0.01)。娩出胎头困难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并发症发生高于其他时期剖宫产术,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在于对,临产后的产妇头盆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正确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