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超前镇痛是一种在术前应用镇痛药物对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进行预防性干预的措施。该镇痛模式已广泛应用于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展现出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文章对超前镇痛在骨科骨折手术、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手术以及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超前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优势,以期对临床更好地应用超前镇痛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处理一直为临床所关注,部分国内医院已经开展多模式镇痛治疗和其他综合围手术期镇痛措施,并报道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但仍缺乏系统化的围手术期疼痛控制方案。目的:通过比较多模式与非多模式两种镇痛方案在围手术期疼痛控制方面的短期临床效果,探索较为有效、规范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并按照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多模式镇痛组20例及非多模式镇痛组20例。非多模式镇痛组采取常规的持续硬膜外镇痛,并在置换后给予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多模式镇痛组则进行超前镇痛,置换后留置股神经阻滞管进行初期持续、后期负荷剂量镇痛。结果与结论:多模式镇痛组患者置换后6,12,24h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值小于非多模式镇痛组,然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第2天多模式镇痛组活动痛要明显小于非多模式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置换后第3-7天多模式镇痛组患者静息痛及活动痛均小于非多模式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置换后第2-7天多模式镇痛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值大于非多模式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采用多模式疼痛控制方案能够在置换后短期内减少疼痛,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帕他莫联合曲马多在骨科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方法将该院112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丙帕他莫联合曲马多在围手术期进行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镇痛药物。观察2组患者术后围手术期药物的使用剂量。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疗效。结果术后2h、1d和2d的3个时间段,研究组患者VAS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1、2d及整个围手术期的镇痛药物使用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丙帕他莫和曲马多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还可减少因大量应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妇科领域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微创手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若围术期疼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充分治疗,短期内影响术后恢复,增加并发症发生,远期可引起慢性盆腔痛。因此,加强(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与妇科"微创理念"相符合。目前(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更注重患者参与,加强专业疼痛管理人员培训,妇科微创术后镇痛模式也由单一的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术后"自控性镇痛"转变为联合用药的超前镇痛或多模式镇痛,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降低,且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根据不同的妇科微创术式个体化选择镇痛模式,将微创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行为当中,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本文对妇科微创手术(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院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内18地市28家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三级甲等”医院的从事骨科临床的医师共30人进行调查,了解该院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方法和效果。结果所有医院均采用2种以上方式镇痛(2—4种)联合应用来进行围手术期的镇痛,其中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自控镇痛应用最为广泛。且多数临床骨科医师对目前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仍不满意。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已经引起我省骨科医师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仍不足并仍缺乏系统化的围手术期疼痛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多模式镇痛在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围手术期予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传统镇痛,比较两组术后患肢疼痛情况、膝关节恢复不同角度所需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肢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恢复到不同角度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李璟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59-660
目的 回顾性的总结超前镇痛在骨科病房的运用及护理.方法 对218例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超前镇痛,评价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 218例患者术后3d疼痛评分3~4分占72.94%;5~6分占24.77%;7~8分占2.29%;术后当天开始功能锻炼206人,总有效率94.5%.结论 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超前镇痛,进行规范化的疼痛管理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早期开展功能锻炼,更舒适的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多模式镇痛在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收治予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予采用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围手术期予采用传统镇痛,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疼痛改善情况、膝关节恢复不同角度所需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患肢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恢复到不同角度所需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疼痛,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心理支持对开胸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在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2005年1月~2006年1月开胸手术病人126例作为治疗组,同期开胸手术病人9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心理支持加药物镇痛法,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镇痛法.药物镇痛采用静脉镇痛泵持续输注,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心理支持疗法有助于减轻手术患者的疼痛,结合药物治疗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质量评分、睡眠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质量、睡眠时间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无痛病房,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肩关节镜是治疗肩部损伤微创外科手术。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人口基数大,有效处理围术期疼痛具有重要意义。多模式镇痛理念倡导降低单一药物消耗、减少药物副作用来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并缩短住院时间。本文就围术期不同镇痛方式在肩关节镜中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患者安全良好的围术期镇痛及住院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日间手术在国内发展迅猛,但与国际日间手术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全流程围手术期镇痛管理规范是保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顺利出院的必要因素之一,也是推进国内日间手术向国际日间手术接轨的有效动力。该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日间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管理临床经验,从日间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实施策略、镇痛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无痛日间手术病房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了日间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规范,以期为全国日间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结合超前镇痛模式在骨科手术疼痛管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收治的163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行超前镇痛模式,对照组行常规镇痛模式,且2组均行术前疼痛护理干预.统计2组的疼痛评分及曲马多的使用量,对照组帕瑞昔布的使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最高疼痛评分及平均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曲马多的平均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护理干预结合超前镇痛模式于骨科手术疼痛管理,可以显著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围术期镇痛的必要性及椎管阻滞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pediatric patient,analgesia,perioperat"为检索词,检索1990-01/2004-12PubMed数据库关于儿童围术期镇痛的文献,选取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的文献,对其中14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疼痛的并发症:儿童围术期的疼痛不但与成人一样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还可导致慢性疼痛综合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并发症。②多模式镇痛:疼痛治疗可在形成疼痛的转化、传导、整合、认知4个水平采取措施。复合使用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减少副作用,取得更好的疗效。采用超前镇痛,在伤害性刺激之前施行疼痛治疗,只有当伤害性刺激完全被阻断时,超前镇痛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而且阻断时效应该比术后急性疼痛时间长。③疼痛的评价:目前临床常用评分方法是NIPS(neonatalinjurypainscale)评分系统,包括面部表情、哭吵、呼吸形式、上下肢运动和觉醒状态5个指标。评分越低说明疼痛越轻。④围术期椎管阻滞镇痛治疗:重点介绍硬膜外技术、硬膜外常用药物及剂量、适应证、并发症等。结论:有必要对儿童施行围术期镇痛,椎管阻滞是儿童围术期镇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任宝珠  许岩  李宏  郝玉洁 《全科护理》2016,(18):1886-1887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冰袋冷敷术眼在翼状胬肉术后的镇痛效果和止疼药物的使用率。[方法]将100例翼状胬肉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围术期给予相同的眼科常规护理,同时术后给予冰袋冷敷术眼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实验组采用冰袋给予术眼局部持续冷敷4h,对照组采用冷敷2h镇痛,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和止疼药物的使用率。[结果]实验组病人疼痛镇痛效果较对照组疼痛镇痛效果明显,且止痛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术后早期持续冷敷4h可达到有效镇痛,并减少止疼药物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TKA术后常伴有中度至重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患者满意度和总体疗效。多模式镇痛被认为是缓解TKA术后疼痛的理想方案。目前尚无TKA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指南。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外科学组批准及专家讨论,采用推荐意见的分级评估、制定及评价方法及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遴选出最为关注的20个临床问题,通过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及确立推荐意见和强度,采用德尔菲法进行4轮函询,最终形成2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的制定旨在提高TKA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制疼痛评估表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 对15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使用疼痛评估表进行镇痛护理。 结果 疼痛评估表较好的反映了围术期疼痛的变化。 结论 疼痛评估表对准确了解患者围术期疼痛、及时给予镇痛处理可以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超前镇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行PCNL治疗的103例肾结石患者,其中49例为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超前镇痛护理;54例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比较2组患者术后3d疼痛情况、术后睡眠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围手术期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可有效缓解PCNL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超前镇痛是脊髓发生疼痛传递前给予一定剂量镇痛药以达到增强术后镇痛,已成为疼痛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1].帕瑞昔布钠是伐地昔布的前体药物,可高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在妇科和骨科等术后镇痛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2,3],但对胃癌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文献报道不一致[4].为此,作者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胃癌手术中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忆梅  王琦  郑捷  姚军  胡艳艳  宁波 《全科护理》2020,18(23):3024-3028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在儿童膝关节镜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观察组在围术期加强疼痛知识宣教、给予超前镇痛、术后早期反应的控制等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东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VAS及CHEO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用于儿童膝关节镜围术期护理中可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速患儿康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