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哮喘患儿血清ECP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23例哮喘缓解期患及17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标本以PharmaciaCAP系统检测血清中ECP的含量,外周血Eos按常规法记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相互之间呈正相关性,而三组的Fos计数无显性差异。结论 ECP是哮酸粒细胞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监测血清ECP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的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是以活化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管非特异性炎症.一些学者认为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反映了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可以判定哮喘炎症的程度及预后,直接监测和指导抗炎治疗[1,2].我们测定了发作期哮喘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试验组(急性发作期38例和缓解期42例),根据哮喘症状评分分为轻度25例、中度28例和重度27例;同期收治的80例肺部病变者(非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检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对照组、非哮喘组、试验组及试验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气道炎症指标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重度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轻、中度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缓解期患者(P 0.05)。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与哮喘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对气道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效果及评价指标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重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引起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递质。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息者脱散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外周血EOS、血清ECP的变化,探讨脱敏治疗对气道炎症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1997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66例,按就诊先后均衡随机原则分为脱敏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级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脱效组30岁以下24例,30岁以上14例。支气管哮喘病例选择符合中华医学会…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其变应性炎症与多种免疫细胞有关,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1]。其中嗜酸粒细胞及其所释放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以及与嗜酸粒细胞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的ECP和IL-5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  相似文献   

6.
检测哮喘患者泼尼松治疗前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 (EOS)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的变化 ,并和健康人群 ECP作比较 ,评价诱导痰液分析在哮喘气道炎症研究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哮喘发作期患者 3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 ;年龄 13~ 6 5岁 ,平均41.0岁 ;其中轻度 12例 ,中、重度 2 6例。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 ;6周内无用皮质激素史 ;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白内障及青光眼病史。患者均口服泼尼松 0 .5 mg· kg- 1· d- 1 ,疗程 6日。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 2 5例 ,男 13例 ,女12例 ;年龄 15~ 6 3岁 ,平均 39…  相似文献   

7.
目的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前后气道炎性细胞、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收集急性哮喘发作患者38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进行诱导痰和肺功能检测,哮喘患者采用上述联合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嗜酸细胞趋低因子(eotaxin)、ECP水平以及肺功能。结果哮喘组治疗前的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和EC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和E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Eos比例、eotaxin浓度和ECP水平呈负相关(P〈0.001);eotaxin浓度与ECP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Eos的选择性趋化作用使其释放ECP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参与了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气流阻塞的发生机制。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者气道分泌物内Eos数量及eotaxin、ECP水平。  相似文献   

8.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反映嗜酸细胞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公认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密切关系而日益受到重视。我们通过对门诊32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血清和/或泪液ECP水平测定,探讨ECP在过敏性结膜炎中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32例,包括变应性结膜炎24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8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5~55岁,平均27岁。所有病例均不伴其它变态反应性疾病,都处于急性发作期,且未接受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受检当天抽静脉血2ml,其中随机抽16例同时取泪痕100~200ul送检。健康正常人血清30份、泪液10份。1.2…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 (哮喘 )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长期发作可使气道 (包括胶原纤维、平滑肌 )重建 ,导致气道增厚与狭窄 ,成为阻塞性肺气肿。加强哮喘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降低支气管哮喘复发率的重要措施。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院共收治支气管哮喘 3 6例 ,男 2 2例 ,女14例 ,18~ 5 8岁 ,单纯支气管哮喘 2 7例 ,哮…  相似文献   

10.
哮喘持续状态机械通气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严密监护是抢救哮喘持续状态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哮喘持续状态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呼吸内科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 15 3例 ,其中发生哮喘持续状态 4 7例 ,占 3 0 .7%。行机械通气3 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61岁 ,平均年龄3 4± 8.7岁。 3 6例机械通气患者中自动出院 4例 ,死亡 3例 ,治愈 2 9例 ,治愈率 80 .6%,…  相似文献   

11.
哮喘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中有许多细胞和细胞成分起作用 ,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是嗜酸性粒细胞被活化释放的一种强碱性颗粒蛋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哮喘患者的血清及气道分泌物中存在 ECP。我们于 2 0 0 1- 10~ 2 0 0 2 - 11检测哮喘 36例的血清 ECP及肺功能 ,并作吸入皮质激素 (丙酸倍氯米松 )治疗的前后比较 ,旨在探讨测定哮喘患者血清 ECP的临床意义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哮喘组 :36例均为我院呼吸内科轻中度发…  相似文献   

12.
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哮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过敏原是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临床疗效、肺功能、嗜酸粒细胞、气道反应性及血IgE为指标 ,评价脱敏疗法在治疗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系 1995~ 1997年我院哮喘科收治的门诊病人 :男 13例 ,女 2 2例 ,年龄 7~ 6 3岁 (其中7~ 18岁组 2例 ,19~ 5 9岁组 30例 ,6 0~ 6 3岁组 3例 ) ,病程 1~ 30年 ,间歇发作哮喘 10例 ,轻度哮喘 2 1例 ,中度哮喘 4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符合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所订的标准[1] 。所有患者变应原皮试均阳性 ,观察项目检测均在急性症状…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嗜酸粒细胞增多,由嗜酸粒细胞及其活性分泌产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等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本文检测嗜酸粒细胞数、IL5、ECP以及IgE和IL4含量,以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轻、中度哮喘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8~58(平均37)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检查均在发作期,无寄生虫病史。试验前1月内未用过皮质激素,1周内停服介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低浓度(5~10mg/L)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主要炎症细胞。我们测定哮喘患者口服小剂量茶碱治疗前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的变化,了解小剂量茶碱对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中度哮喘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46岁。哮喘的诊断均符合第2届全国哮喘会议所制订的标准〔2〕。进入试验时所有患者哮喘症状缓解,1个月内未…  相似文献   

17.
哮喘患者血清ECP与相关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有关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浓度变化,以探讨其与哮喘发病的作用。方法观察哮喘发作期患者55名,缓解期患者70名,测定血清中ECP,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与40名健康者比较。结果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中3项指标均明显升高,而缓解期患者的ECP浓度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其它2项仍升高。结论哮喘患者的发病与ECP,IL-4,TNFα有明显相关,ECP可作为急性发作、疗效判定及预后指标,而IL-4和TNFα可能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IgE)表达水平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的值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变态反应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儿和30例健康儿血清中ECP、IgE的表达水平和FEV1的值。结果 哮喘发作期血清ECP、Ig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但缓解期与稳定期差异无显著性,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发作期FEV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但缓解期与稳定期差异无显著性,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ECP、IgE在哮喘的急性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同时气道阻塞越重,病情也越明显。联合测定血清ECP、IgE水平和FEV1水平有助于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念认为哮喘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所致,近年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有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过程.以往用于哮喘气道炎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支气管粘膜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但因其痛苦、安全性低,短期内难以重复等缺点而不能成为常规的检查手段.本研究应用双盲对照法检测一组哮喘患者强的松治疗前后血清和诱导痰嗜酸粒细胞阳离蛋白(ECP)水平的变化以及它们和健康人群血清、诱导痰ECP的比较,目的在于寻求检测哮喘气道炎症切实可行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1)观察组:哮喘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与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总IgE(Total IgE,TIgE)、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水平的关系;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常见过敏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据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95例哮喘患儿分为间歇发作组(n=23)、轻度组(n=29)、中度组(n=23)、重度组(n=20)四个组,选取2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采用ImmunoCAP100E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定量测定血清ECP、TIgE、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的水平,Sysmex XT-2000i血球分析仪进行EOS计数。结果95例患儿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71.58%,以户尘螨、粉尘螨、屋尘为主,分别占69.47%、68.42%、32.63%;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22.11%,以虾、螃蟹为主,分别占21.05%、18.95%。血清ECP在哮喘各组与对照组;轻、中、重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最高值出现在重度组。血清TIgE在轻度组、间歇发作组、对照组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OS在哮喘各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在重度与中度,中度与轻度,轻度与间歇发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ECP水平与TIgE、EOS水平呈正相关(r=0.615,P<0.01;r=0.533,P<0.01);TIgE水平与EOS水平呈正相关(r=0.239,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更能准确地反映气道炎症的程度,较TIgE和EOS更为敏感,可作为临床检测气道炎症的客观指标。户尘螨、粉尘螨和屋尘是导致3岁以上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发作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