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飞行员佩戴不同质量的个体防护装具进行模拟长航飞行时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将10名健康男性高教机停飞学员随机分为有盔显组(受试者佩戴有头盔显示器的保护头盔)和无盔显组(受试者佩戴无头盔显示器的保护头盔).2组受试者佩戴保护头盔及供氧面罩在教八飞行模拟器上进行8 h(飞行与休息各1h交替)的长航模拟飞行.记录模拟飞行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分析心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的变化.结果 模拟长航飞行中,有盔显组的平均心率为(72.1±7.7)次/min,显著高于无盔显组[(66.6±5.8)次/min](P<0.01).整个模拟长航飞行期间,有盔显组5 min内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均值(RMSSD)为(13.90±4.50)ms,显著高于无盔显组[(10.29±3.27ms)(P<0.01)];低频功率(LF)及高频功率(HF)均显著低于无盔显组(P<0.01),而低频高频比值(LF/HF)则显著高于无盔显组(P<0.01).结论 模拟长航飞行时,有盔显组飞行员的心率、RMSSD及LF/HF均显著高于无盔显组,表明飞行员佩戴的个体防护装具由于加装头盔显示器使质量增加,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飞行中心率变异性(HRV)的分析,比较两型运输机飞行人员的职业应激特点。方法以26名A型运输机(专机任务)飞行人员和24名B型运输机(普通任务)飞行人员为对象,采用飞行员飞行状态生理参数记录检测仪记录飞行中的心电图,分析有关HRV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飞行人员上午时段飞行中的平均心率无显著差异(t=1.62,P〉0.05)。但A型运输机飞行人员飞行中的RMSSD、VLF、LF、HF和总功率谱等指标较B型运输机飞行员明显升高(t=9.77~14.66,P〈0.01)。结论 A型运输机飞行人员飞行中的紧张程度明显高于B型运输机飞行人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自主神经功能及昼夜变化。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DCM组31例与正常人31例根据性别、年龄配对,运用动态心电图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心率变异(HRV)长时程时域分析与昼夜6个时点频域分析,观察平均心动周期、24小时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LF)与高频(HF)功率、LF/HF比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DCM患者24小时平均心动周期较对照组短,昼夜平均心动周期差减小(P<0.01);DCM组SDNN为93.78±45.06ms,正常人149.72±31.32m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DCM组患者各时点的LF、HF均较对照组降低。对照组白天LF明显高于HF,DCM组LF稍高于HF,但LF/HF值升高;对照组夜间HF高于LF,但DCM组LF高于HF,LF/HF值升高。结论 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活性降低,昼夜节律异常,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失调。夜间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可能是夜间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噪声对接触工人血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调查三组接触噪声累积剂量分别为40 69.4dB(A)·h·年、2 986.6dB(A)·h·年及 2 14 0 .8dB(A)·h·年的工人及 3年以上不接触噪声的对照组工人的血循环功能和心率变异性 ,并进行分析。 [结果 ]接触噪声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平均动脉压 (MAP)、总外周阻力 (TPR)、心输出量 (CO)、低频功率 /高频功率 (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 (RMSSD)、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 (SDNN)和高频功率 (HF)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的平均收缩压 (MSP)、心率 (HR)、每搏输出量 (SV)、心脏指数(CI)、低频功率 (LF)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的血循环功能和心率变异性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的平均收缩压 (MSP)、平均动脉压 (MAP)、总外周阻力 (TPR)、低频功率 /高频功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而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 (RMSSD)。高频功率 (HF)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CI)、低频功率LF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而全部正常窦性心博间期标准差 (SDNN)显著低于低剂量组。三组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的平均动脉压与低频功率 /高频功率 (LF/HF)呈正相关关系 (r =0 82 3 )。 [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45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HRV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E组总功率(TP)和HRV低频(LF)[(756±535)ms2/Hz和(316±301)ms2/Hz],P组LF、HRV高频(HF)、LF/HF及TP[(187±168)ms2/Hz、(89±48)ms2/Hz、2.3±1.6和(616±462)ms2/Hz]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麻醉诱导后,E组LF、HF、LF/HF及TP均显著高于P组(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LF、HF、LF/HF及TP均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气管插管后两组HRV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时对老年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的抑制作用强于依托咪酯;而对于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而言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药效相似.  相似文献   

6.
空降兵跳伞心理应激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空降兵跳伞心理应激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评价跳伞心理应激强度提供方法和生理学依据。方法参加跳伞训练的空降兵30名,跳伞当天佩戴飞行员飞行生理参数记录检测仪,连续动态记录跳伞前安静状态下30 min的心电信号,采用与记录检测仪配套的数据分析系统对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并与跳伞后1个月平时状态下的测量结果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跳伞前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MSSD、HRVI、SDNNindex、SDANN分别降低了32.1%、41.2%、15.0%、14.2%、46.2%,差异有显著性(P0.05);频域指标HF、HFNU、TP分别降低了66.7%、60.1%、25.8%,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FNU、LF/HF则分别升高了40.3%、335.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是反映空降兵跳伞心理应激的一个较灵敏指标,可用于评价跳伞应激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探索预防减少心率失常发生的可行方法.[方法]采用临床试验,将ASA Ⅰ~Ⅱ级老年患者40例(43-79岁)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针灸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针灸组加针刺"内关穴".记录各组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LF/HF).[结果]针灸组LF、HF、LF/HF3项指标均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1.70%、10.79%、34.96%;LF、LF/H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对照组则下降幅度分别为1.72%、2.06%、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内关穴)能够降低交感活性,增高HRV,预防减少心率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有或无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孝智  南云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72-4272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有或无心脏症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96例更年期女性按照有无心脏症状分为无症状组(46例)和有症状组(50例),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HRV的对比分析。结果:有症状组SDNN、SDNN Index、rMSSD、PNN50、TP、LF及HF较无症状组明显降低(P<0.01),LF/HF比值增高(P<0.01)。结论:更年期女性有心脏症状者HRV降低,表现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两者协调作用失衡。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学生在焦虑状态下心率变化的特点,为开展大学生心理测量及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在校园招募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共收集有效样本245例,从中随机抽取焦虑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各53名,采集静息状态下心率变异性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时域指标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高于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1),对照组时域指标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于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1);焦虑组频域指标低频与高频功率比(LF/H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1);焦虑组频域指标H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在频域指标VLF中,焦虑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结论 心率变异性指标在焦虑组和对照组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可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对20名受试者进行音乐疗法实验,用3种方法分析治疗前、中、后心率变异性各种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受试者主观感觉明显放松。心率变异性的VLF、LF、HF成分在音乐治疗后明显增加,而LF/HF无明显变化规律。音乐治疗后的近似熵也普遍低于音乐治疗前。结论:轻松的音乐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45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HRV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E组总功率(11P)和HRV低频(LF)[(756±535)ms^2/Hz和(316±301)ms^2/Hz],P组LF、HRV高频(HF)、LF/HF及TP[(187±168)ms^2]Hz、(89±48)ms^2/Hz、2.3±1.6和(616±462)ms^2/Hz]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麻醉诱导后,E组LF、HF、LF/HF及11P均显著高于P组(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LF、HF、LF/HF及11P均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气管插管后两组HRV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时对老年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的抑制作用强于依托咪酯;而对于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而言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药效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白内障患者50例,择期于局部麻醉下行超声乳化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在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后局部麻醉,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0.3μg/(kg·h)]维持麻醉深度.对照组静脉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后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方法:2%利多卡因及0.75%布比卡因各3ml等量混合行球后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术前(T0)、开始手术(T1)、术中10 min(T2)、术中30 min(T3)、术毕(T4)的HRV变化,并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T1、T2、T3低频(LF)标准化值(LFnu)、LF与高频(HF)比值(LF/HF)均高于T0[(73.9±9.2)%、(74.5±9.0)%、(75.8±8.5)%比(61.3±7.5)%和2.4±1.1、2.6±1.3、2.7±0.9比1.6±0.5],总频(TP)均低于T0[(1372±419)、(915±243)、(1389±142) Hz比(2351±608)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 LFnu、LF/HF均较T0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T1、T2、LTP均低于T0[(1458±325)、(983±272)、(1497±210) Hz比(2235±513)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HF标准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 LFnu、LF/HF、TP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要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HRV影响较小,可显著降低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系统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岩 《现代保健》2010,(36):8-11
目的 通过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探讨肥胖、糖尿病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2型糖尿病组(52例)和非肥胖2型糖尿病组(76例),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技术检测HRV,与正常组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总频谱功率、低频段功率、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均显著低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P〈0.05,P〈0.01);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SDNN与病程、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下降,与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汪凛  蒲鹏  李芬 《职业与健康》2013,(24):3368-337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比较。方法将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52例)与厄贝沙坦组(37例)。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并随访至半年。记录2组治疗前后常规诊疗指标[血压、心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心室重构指标[超声参数(ESVI,EDVI,LVE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心率变异性(SDNN,SDANN,LF,HF,LF/HF)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后,2组均降低血清hs-CRP、BNP浓度(P〈0.01),但美托洛尔组心率降低更为明显(P〈0.01);2组LVEF均明显升高,血清MMP-2水平显著降低(P〈0.05),厄贝沙坦组尤为明显(P〈0.05);2组均改善了心率变异性,但美托洛尔对SDNN、SDANN的改善作用较厄贝沙坦更为明显(P〈0.05);半年内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见差异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不劣于美托洛尔;厄贝沙坦可能能更好地改善心室重构,而美托洛尔对心率变异性的改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健康青年志愿者自身对照的研究探讨进食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2名志愿者分别在不同日期接受对照组干预和试验组(高热量/低热量)干预。期间对志愿者进行EEG监测以辨别其睡眠状态、ECG监测以获取其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分别将试验组(高热量/低热量)和对照组的餐前餐后HRV指标的差值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高热量组心率的差值[(5.8±4.5)vs(-1.89±6.4)]、LF/HF的差值[(0.4±0.8)vs(-0.2±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者餐前餐后HF的变异系数的差值[(0.044±0.088)vs(-0.023±0.09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低热量组只有心率餐前餐后的差值[(2.9±4.3)vs(-1.89±6.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指标在两组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进食不同热量的食物对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不同,摄入高热量的食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HCY、脑钠肽(BNP),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力衰竭(HF)组(63例)和无HF组(29例)。HF组又分为3个亚组:HFⅡ级组、HFⅢ级组、HFⅣ级组。结果 HF组患者HCY(19.5±8.0)μmol/L,显著高于无HF组(12.6±4.1)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F组患者随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HCY水平逐步增高。HCY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49,P<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变量后,HCY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仍呈正相关(r=0.46,P<0.01)。HCY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30,P<0.05)。HCY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39,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心功能恶化,HCY水平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与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体外反搏组,其他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另选择3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TIB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组间比较体外反搏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不仅能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而且有改善其心率变异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