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与生活因素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老年体质调查量表,收集555名北京地区三家医院脑卒中患者相关生活因素及体质评分,分析体质分布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常见偏颇体质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整理数据,进入数据集的病例合计489例,其中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热质为常见体质,而气郁质、阳虚质为少见体质。中风患者超重为最多见,在超重患者中居前三位的体质分别为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Logisitic回归显示气虚质与体重指数(BMI)相关(OR=1.091,95%CI=1.028~1.157),痰热质与年龄(OR=0.966,95%CI=0.943~0.989)、BMI(OR=0.919,95%CI=0.850~0.994)相关。以年龄分层,中年人气虚质和痰热质均与BMI相关,其OR分别为1.199(95%CI=1.059~1.356)、0.859(95%CI=0.746~0.990);老年人中痰湿质与饮酒(OR=1.878,95%CI=1.032~3.416)相关。结论年龄、BMI、饮酒与部分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相关性,可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分别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2.
Zhu YB  Wang Q  Wu CY  Pang GM  Zhao JX  Shen SL  Xia ZY  Yan X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1023-1028
目的: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为调整体质偏颇、防治肥胖提供依据。方法:汇集我国9省市(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中医体质横断面调查18岁以上人群的数据18 805例。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判定应用判别分析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结果:与平和质相比,痰湿质者超重(OR,2.05;95%CI,1.79-2.35)和肥胖(OR,4.34;95%CI,3.52-5.36)的危险度均显著增高,气虚质者肥胖(OR,1.60;95%CI,1.30-1.98)危险度显著增高,而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度显著降低。结论:痰湿质、气虚质是超重和肥胖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为体质与疾病相关理论提供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方法:汇集我国9省市(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横断面中医体质调查数据7782例。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实施,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判定应用判别分析法。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有意义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结果: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因素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入选了3个中医体质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9/6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2.00[1.58,2.553、1.66[1.33,2.083和1.37[1.13,1.66]。以性别分层分析,男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痰湿质、阴虚质,其0R值和95%C1分别为1.61[1.22,2.14]、1.60[1.17,2.19];女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其OR值和95%C1分别为2.80[1.79,4.39]、1.55[1.13,2.14]和1.39[1.05,1.84],痰湿质对女性高血压的影响更显著。结论: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中医体质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各代谢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及相关生物学指标进行临床调查,采用合适的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资料的构成比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10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平和质比例最高(24例,22.6%);偏颇体质中以痰湿质、气虚质为多,占近1/3。男女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P=0.934)。痰湿质与甘油三酯水平相关(P=0.048,OR=0.088,95%可信区间:0.008~0.975);湿热质与腰围大小相关(P=0.047,OR=1.106,95%可信区间:1.001~1.222);气郁质与血压高低相关(P=0.022,OR=8.392,95%可信区间:1.355~51.962)。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且个别体质类型与代谢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9,(8):1740-174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通过中医药调理体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指导高血压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前期服用降压宝系列方药的高血压病患者1 000例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的基础上,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队列中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问卷调查,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OR=0.397,95%CI:0.223~0.705)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气虚质(OR=4.605,95%CI:1.987~10.672)、阴虚质(OR=2.667,95%CI:1.266 4~5.625)、阳虚质(OR=3.091,95%CI:1.159~8.241)、痰湿质(OR=2.984,95%CI:1.483~6.004)、血瘀质(OR=4.561,95%CI:1.767~11.774)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偏颇体质中的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警惕这几种体质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防治,减少高血压病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崔伟锋  韩颖萍  刘萧萧 《中医学报》2019,34(8):1740-174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通过中医药调理体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指导高血压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前期服用降压宝系列方药的高血压病患者1 000例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的基础上,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队列中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问卷调查,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OR=0.397,95%CI:0.223~0.705)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气虚质(OR=4.605,95%CI:1.987~10.672)、阴虚质(OR=2.667,95%CI:1.266 4~5.625)、阳虚质(OR=3.091,95%CI:1.159~8.241)、痰湿质(OR=2.984,95%CI:1.483~6.004)、血瘀质(OR=4.561,95%CI:1.767~11.774)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偏颇体质中的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警惕这几种体质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防治,减少高血压病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甘肃中医学院2012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探讨该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及兼夹体质情况.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偏颇体质中,1人带有1种体质的占26.95%,1人带有2种或2种以上体质的占73.05%;1人3种体质的居于前4位的分别是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男生中居于前3位的分别是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女生中居于前3位的分别是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结论 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偏颇体质比例较高,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129-132+136
目的 探讨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不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 对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杭州市中医院睡眠障碍门诊的584例不寐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调查,采用中医临床调查表及中医体质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不寐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175例、气郁质141例、阴虚质83例。常见中医证型为痰热扰心证149例、心胆气虚证132例、气郁化火证106例、肝郁气滞证73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057)、心胆气虚证(P0.001,OR=3.140)有关;气郁质与气郁化火证(P=0.003,OR=6.638)、肝郁气滞证(P=0.004,OR=6.504)有关;阴虚质与阴虚火旺证(P0.001,OR=3.868)有关;湿热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480)、心肝火旺证(P=0.046,OR=4.837)有关。结论 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中医体质易转化为某种中医证型,为临床辨证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背景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效果与中医偏颇体质有所关联。但在此方面,目前国内主要集中于一般人群的研究,且多为单一偏颇体质的分析。目的 辨识分析社区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及兼夹情况,探索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型及组合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珠三角某社区体检科进行常规健康体检且居住于该社区的1 60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采集血液,检测空腹血糖(FPG)。对比分析中医体质分型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以因子分析法探索单一偏颇体质的兼夹组合。结果 在样本筛选中排除60例体检资料不完整者,有效样本1 540例,有效率为96.25%。1 540例社区老年人糖尿病检出率为21.49%(331/1 540);中医体质分型平和质878例(57.01%),偏颇体质主要为痰湿质197例(12.79%)、阳虚质192例(12.47%)、气虚质182例(11.82%)、阴虚质170例(11.04%)。经因子分析,8种偏颇体质共提取3个公因子,其中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为淤湿组合;阳虚质与阴虚质为体虚组合;气虚质独为一类。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P<0.05),其OR值排序依次为:特禀质(OR=4.482)、气郁质(OR=3.129)、湿热质(OR=2.871)、阳虚质(OR=2.201)、血瘀质(OR=1.936)、阴虚质(OR=1.668)、痰湿质(OR=1.588)。淤湿组合体质、体虚组合体质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P<0.05),其中淤湿组合体质OR值为1.360,体虚组合体质OR值为1.729。结论 辨识为特禀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兼夹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阳虚质、阴虚质的社区老年人更易发生2型糖尿病。在社区预防与干预中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体质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采取中西医综合保健策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身心状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将763例更年期女性分为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组580例及无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组183例(以下简称更年期组、无更年期组),应用《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定》量表作为评判标准,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及焦虑抑郁状况调查。结果:(1)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焦虑患者中以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所占比例居多;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9种体质中阳虚质、气郁质是影响更年期综合症焦虑发病的主要体质,平和质为其保护体质。(2)更年期综合征妇女抑郁患者中以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9种体质中气郁质是影响更年期综合症抑郁发病的主要体质。结论: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焦虑、抑郁体质分布以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为主;阳虚质、气郁质是影响更年期综合症焦虑发病的主要相关体质,平和质为其保护体质;气郁质是影响更年期综合症抑郁发病的主要相关体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