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并与超声心动图(ECG)及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经64螺旋CT心脏造影检查,显示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6例,法洛四联症7例,右室双出口伴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主动脉弓缩窄1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6例显示冠状动脉发育异常,7例显示外周肺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1例患者房间隔缺损(约3 mm)漏诊,1例患者室间隔缺损(约3 mm)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0.00%.结论 64层螺旋CT心脏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筛查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和诊断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88例孕13~40周胎儿的超声学资料,包括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声像图,以及其新生儿期的超声学资料,分析胎儿期和新生儿期超声检出和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能力.结果:①共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05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34例,包括:肺动脉闭锁3例、重度肺动脉狭窄1例、心内膜垫缺损7例、大动脉转位2例、法洛四联症2例、永存动脉干1例、单心室1例、右位心1例、无心畸形1例、心脏肿瘤1例、室间隔缺损12例(小于5mm室间隔缺损5例,大于5mm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2例.中止妊娠24例,9例分娩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证实,1例失访.②产后7天内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共发现71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24例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17例动脉导管未闭、15例卵圆孔未闭、11例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1例肺动脉闭锁.除去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43例,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检出率为54.8%.③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36例,占先天性心脏病58%.产前检出12例,产后检出24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产前超声检出率33.3%.结论:大部分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可在产前诊断.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常漏诊,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是发病率最高、产前漏诊最多的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儿童时期常见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既往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是惟一方法,近年来,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介入治疗先心病的适应症不断扩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治疗的术前筛查、术中监护及术后效果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84例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并与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8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确诊为室间隔缺损(VSD)37例,占44.05%;房间隔缺损(ASD)12例,占14.29%;动脉导管未闭(PDA)10例,占11.90%;法洛四联症(F4)14例,占16.67%;肺动脉瓣狭窄3例,占3.57%;三尖瓣下移3例,占3.57%;三尖瓣闭锁2例,占2.38%;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占2.38%。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共检出82例,诊断准确率为97.62%(82/84),漏诊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目前有效安全重要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院心脏中心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846例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CHD患者,分别包括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在局麻或全麻下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手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3、6、12、24个月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98.7%(835/846).术后即刻并发症5.8%(49/846),随访24个月迟发并发症3.4%(16/471).结论: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CHD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探讨联合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162例经超声筛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6例、肺动脉狭窄(PS)16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缺损和狭窄处直径,重复超声检查,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其差异;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球囊扩张效果等。结果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均能明确诊断,对其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50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4.93±2.73)mm和(5.66±2.7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96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3.22±1.45)mm和(3.96±1.42)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16例PS瓣环直径,分别为(16.16±4.26)mm和(17.94±5.5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术中超声监测发现封堵器影响瓣膜开闭者9例,并经超声监测下重新调整位置直至正常。VSD及PDA介入术后造影共发现残余细小分流7例,24h后超声检查残余细小分流全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左下肺动脉吊带(left lower-lobe pulmonary artery sling,LLPAS)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LLPAS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心脏CT检查及外科手术证实为LLPAS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 9例患儿中,1例为单纯性LLPAS,8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常见的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6例、室间隔缺损5例、肺动脉高压4例,主动脉瓣狭窄3例,主动脉缩窄3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左上肺动脉发自肺动脉总干,左下肺动脉发自右肺动脉。9例LLPAS患儿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6例,占66.67%;误诊、漏诊共3例,占33.33%;其中2例误诊为左肺动脉发育不良,1例漏诊。9例患者均行心脏CT检查,心脏畸形与外科手术发现均相同,诊断符合率100%;CT诊断气管狭窄3例;气管狭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显示。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LLPAS,但容易漏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意义。方法对5 851例孕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筛查严重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结果经5 851例胎儿超声心动图探查,共检出88例胎儿心血管畸形。5 851例胎儿中漏诊肌部室间隔缺损3例。部分孕妇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得到证实,部分生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测技术,可以早期发现严重先心病胎儿,应用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形态结构改变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对 2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 ,其中房间隔缺损 7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右室双出口 1例 ,心内膜垫缺损 1例 ,法洛四联症 1例 ,法洛五联症 1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4例。检查时采取“实时显示”与“全容积显像”两种方式显示三维图像 ,针对不同部位的病变 ,寻找恰当的观察方位显示病变结构的整体立体形态。在相同的观察剖面上 ,将三维图像与二维图像相对照。部分病例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①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在恰当的观察方位上显示出先天性心脏病解剖结构的整体立体形态及毗邻结构的复杂空间关系 ;②在与二维图像相同的观察剖面上 ,实时三维图像能显示出二维剖面深部的解剖结构 ;③部分手术患者实时三维图像与手术视野观一致 ;④可显示出立体解剖病变在心动周期中的动态变化。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形态与结构的立体图像 ,提供比二维图像更丰富的空间解剖结构信息 ,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五切面(UAT、4C、LVOT、RVOT和3VT)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五切面对9237例孕16~41周胎儿进行心脏超声筛查,发现心血管异常或可疑异常,即进行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后尸解结果和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237例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38例,其中4例(10.53%,4/38)合并其它心内畸形,11例(28.95%,11/38)合并心外畸形。胎儿心脏畸形在五切面上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腹部大血管位置异常、心尖指向异常、非四腔心结构、四腔心不对称、室间隔缺损、冠状静脉窦扩张、室壁增厚、心腔占位、胸部大血管连接、数目、位置、瓣膜和内径比例异常、房室瓣反流、穿隔血流、主、肺动脉弓血流反向。38例胎儿心脏畸形均经病理解剖或产后随访验证,其中36例与产前诊断结果符合,1例法洛四联症误诊为永存动脉干,1例主动脉弓缩窄胎儿经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正常。漏诊3例,包括2例室间隔缺损和1例房间隔缺损。超声五切面筛查胎儿先心病的敏感度为90.24%,特异度为100%。结论超声五切面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筛查出大多数的先心病,但对部分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易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67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着重观察胎儿腹部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长轴或大动脉短轴切面、胎儿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结果:67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39例,单纯室间隔缺损20例、房间隔缺损8例.产后超声心动图随访或引产尸检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比较准确和安全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吊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吊带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心导管及手术证实为肺动脉吊带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6例肺动脉吊带患者中,超声诊断3例,诊断正确率50%;漏诊3例,漏诊率50%。6例肺动脉吊带患者中,2例合并四联症,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左心发育不育综合症。结论:肺动脉吊带是极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在正常左肺动脉起源处若未发现左肺动脉,提示可能存在肺动脉吊带。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和评价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Amplatzer堵闭器对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经导管进行堵闭术,其中室间隔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结果:12例患者堵闭1次成功,心脏杂音消失,术后6~12h下床活动,4~6d痊愈出院。结论: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堵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五平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340例产前超声检查者常规观察胎儿心脏五个平面,即胃泡、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平面,发现异常者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我院超声检查结果与分娩后尸检和新生儿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五平面法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心脏畸形12例,其中7例查胎儿心动图并引产尸检证实,另5例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复查证实。误诊1例,将法洛四联症误诊为单心室合并永存动脉干畸形。漏诊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结论:超声五平面法可以筛查绝大部分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包括大血管畸形,但对于室间隔或房间隔上小的缺损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血管环(vascular ring,VR)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V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经心外科手术诊断为VR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双主动脉弓127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及左侧动脉导管未闭/韧带88例、肺动脉吊带29例、左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及右侧动脉导管未闭/韧带2例、无名动脉压迫1例。本组单纯性血管环68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畸形179例,常见的合并畸形有室间隔缺损88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64例、左侧上腔静脉残存29例、动脉导管未闭21例、肺动脉瓣狭窄15例、法洛四联症14例、Kommerell憩室12例。247例患者中,超声诊断符合201例(81. 38%);漏误诊46例(18. 62%),其中41例漏诊,5例误诊。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VR,但容易漏、误诊,必要时需行心脏CTA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崔振田  姚建民  赵向东  陆龙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2):321-321,F0004
病人,男,9岁.患儿出生后3个月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经当地医院体检和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但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17.
MRI快速扫描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SE(HASTE)序列、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和并行采集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大血管MRI检查,其中26例行DSA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扫描序列包括HASTE、TrueFISP序列以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血管电影成像,并加用并行采集技术.分析各序列MRI图像质量,并将MRI检查结果与超声心动图、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共检出10种复杂先心共181处心血管畸形.26例行DSA检查共检出畸形120个并均与手术结果吻合,MRI显示畸形114个(95.00%),超声心动图检出畸形110个(92.67%).TrueFISP序列和HASTE序列利于显示血管畸形,电影序列有助于检出心内外分流.结论:HASTE黑血技术、TrueFISP亮血技术结合快速电影序列进行心脏MRI检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以及较高的病变检出率,适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对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武警湖南总队医院李小林张殿堂①马大波①黄斌张楚武②(长沙410006)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M型超声心导管本文报告经手术证实的35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与术前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颤的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6年3-9月收治的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并同期行房间交通封堵术。术后即刻评价封堵疗效,并于术后30、90 d随访观察左心耳和房间隔封堵器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耳封堵器,其中,6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检查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无心包填塞、血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显示,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封堵器形态稳定,未见血栓形成,封堵器边缘未见残余血流束。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颤的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短、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5例PMVSD患儿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 ;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PMVSD ;术后 2 4h、1、3、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电图及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 2 .5~ 8.3mm ,平均 (5 .0± 2 .4 )mm ;选用 4~ 10mm ,平均 (7.4± 3.2 )mmAmplatzer封堵器堵闭PMVSD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全部患儿术后即刻造影检查无残余分流 ;术后 2 4h、1、3及 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器位置良好 ,无残余分流 ,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心律失常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