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结合保留齿状线痔切除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间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DG-HAL结合保留齿状线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环形混合痔时,DG-HAL结合保留齿状线痔切除术与传统痔切除术相比,最大限度避免了术中术后出血,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改良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痔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辉  陈俊奎  余辉 《解剖与临床》2006,11(4):285-285,287
目的:介绍一种环状痔一期切除改良术式。方法:将57例环状痔病例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28例。A组采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术式治疗,B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将两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例均一次性治愈。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肛门感染、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采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痔,其操作简便、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既可彻底消除症状,又能恢复肛管的正常结构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方法将4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外切内扎治疗,治疗组行内痔结扎悬吊外痔切除治疗,比较两组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复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疼痛、肛门水肿均好与对照组(P〈0.01及P〈0.05),治疗组随访1年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发生,无复发。结论采用内痔结扎悬吊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严建  袁轶峰 《医学信息》2007,20(2):294-296
目的 观察内痔注射结合痔切除与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1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内痔注射结合痔切除组和Milligan-Morgan手术组各80例.分别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注射止痛剂次数、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病例在术后1周疼痛指数、恢复工作时间、病人满意率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0.01);在手术时间方面有显著差异(<0.05);在术后24h疼痛指数、第一次排便疼痛指数、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0.05).结论 对合并有明显外痔的重度混合痔,内痔注射结合外痔部分切除术疗效要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癌病理分期、手术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59例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evin分期Ⅰ、Ⅱ、Ⅲ、Ⅳ、Ⅴ期分别为2、12、22、12、11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对其病理分期、手术方法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例中4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5~126个月,平均20.4个月。48例手术治疗的胆囊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35.6个月。Ⅰ+Ⅱ期、Ⅲ+Ⅳ期、Ⅴ期胆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2.4个月、16.9个月和3.5个月,Ⅰ+Ⅱ期、Ⅲ+Ⅳ期胆囊癌患者生存率均高于Ⅴ期患者(P<0.05),Ⅰ+Ⅱ期胆囊癌患者生存率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单纯胆囊切除组、根治性手术组、姑息性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5.8个月、45.8个月和3.6个月,单纯胆囊切除组、根治性手术组患者生存率均高于姑息性手术组患者(P<0.05),而单纯胆囊切除组与根治性手术组患者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胆囊癌患者Nevin分期越早,预后越好。依据病理分期选择相应的术式,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均可获得长期生存。单纯胆囊切除、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优于姑息性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成年人中痔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对于严重的Ⅲ~Ⅳ度内痔,需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外剥内扎术,但该治疗方法具有术后肛门部位疼痛时间长、创面愈合慢、术后肛门失禁及肛管狭窄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raves’Disease(GD)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GD患者治疗前40例,治疗后35例和3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结果:GD患者血清中Ⅳ—C、PCⅢ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Ⅳ—C、PCⅢ含量也随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HA、LN在以上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时,Ⅳ-C、PCⅢ含量也增高,在判断肝纤维化时应注意有无合并GD。  相似文献   

8.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缺血衰老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任国华  许有乐  李鲁杨 《中国微循环》2006,10(3):188-189,201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的影响,并据此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高剂量组、治疗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用0.5%的D-半乳糖(D-gal)生理盐水按50mg/kg颈背部皮下注射,共6周,诱导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一个月后,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以复制老年慢性脑缺血模型:治疗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和尼莫地平片配制的混悬液灌胃;6周后,下腔静脉取血,处死动物,检测血样中的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 治疗高剂量组SOD、NO均升高(P〈0.05),ET、TNF、MDA显著降低(P〈0.01);治疗低剂量组NO升高(P〈0.01),ET、TNF降低(P〈0.01,P〈0.05);对照组NO升高、TNF降低(P〈0.05),其他指标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D-gal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可以制备老年慢性脑缺血模型。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有效治疗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降低脑缺血后MDA、TNF、ET,升高SOD、NO。  相似文献   

9.
不同剖宫产术式的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 《解剖与临床》2005,10(3):234-235
目的:探讨3种剖宫产术式的优缺点,寻找安全性大、优越性强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50例足月妊娠具有手术指诊的产妇随机分3组,分别采用新式(Ⅰ组)、腹膜外(Ⅱ组)及子宫下段(Ⅲ组)剖宫产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病率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Ⅰ组与Ⅲ组相比,手术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与Ⅱ组相比有差异(P〈0.05);排气时间Ⅰ组与Ⅱ组相比无差异(P〉0.05),Ⅰ组与Ⅲ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病人疼痛轻,排气快,术后病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一12月行TURP术的患者100例,按其麻醉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EA组于L3/4间隙穿刺、CSEA组于L3/4间隙穿刺,注药后向头置管。观察患者的BP、HR、SPO:和ECG变化及患者的术中不适反应。并记录两组从麻醉到手术结束的时间。结果:EA组手术开始后,HR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SPB、DBP均有所下降,CSEA组麻醉后5min较术前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低于EA组(P〈0.05);EA组在手术开始后15min明显下降(P〈0.05)。EA组出现的不适反应明显高于CSEA组(P〈0.05)。从麻醉到手术结束时间EA组约60rain,CSEA组约40min。结论:CSEA用于TURP麻醉效果好,起效快,不适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新鲜羊膜移植术在重度眼热烧伤重建眼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急性重度眼热烧伤47例55眼,手术组28例28眼(Ⅲ度10眼,Ⅳ度18眼)早期(伤后3周内)行新鲜羊膜移植术,对照组27例27眼(Ⅲ度19眼,Ⅳ度8眼)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眼表重建效果。结果手术组Ⅲ度10眼术后眼表重建成功;手术组Ⅳ度18眼及对照组24眼丧失正常眼表结构,发生睑球粘连,5眼角膜穿孔,所有眼视力均下降,手术组眼表上皮化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新鲜羊膜移植术可作为重度眼热烧伤后重建眼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远端肺血管发育的评估手段及指标。方法:对47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A组)进行3DCE—MRA及超声心动和术中测量,将MRA测量结果与术前心动超声及术中测量值进行组内比较;选择其中15例(B组)和另外5例同年龄组原发病为非心源性且对心脏及肺血管发育无直接影响的开胸手术患者(C组)进行肺组织活检,形态半定量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APSC)、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MAN)、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肺细小动脉数(AAR)。将B组与C组病理学检测数据进行比对研究。在B组中将MRA可显示的肺血管分枝级数与病理学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内比较,3DCE-MRA测量值与术中测量值及超声心动测得值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MT%和M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SC、MAN、AAR差异明显(P〈0.01);B组内肺动脉分枝级数与APSC、MAN呈正相关(P〈0.01),与AAR呈负相关(P〈0.01),与Mc Goon比值和PAI呈正相关(P〈0.05)。结论.3DCE—MRA对于肺血管发育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基本可以替代有创的心导管检查,其所测量的Mc Goon比值和PAI指数和显示的肺动脉分枝级数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围术期并发症的预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S)和孤独症儿童(AC)在脑干听觉反应(ABR)检测中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2例AS和30例孤独症(AC)和40名健康儿童(NC)的ABR。结果:AS组、AC组及NC组在绝对潜伏期波Ⅲ(Oz脑区),绝对波幅波Ⅲ(Oz脑区),波V(Oz脑区)上有差异极显著性(P〈0.01)。与NC组和AS组相比,绝对潜伏期波Ⅲ(Oz脑区)上,AC组延迟于NC组和AS组(P〈0.01)。波幅分析所见,绝对波幅Ⅲ(Oz脑区)AC组低于NC组和AS组(P〈0.01);绝对波幅波V(Oz脑区)AC组也低于NC组和AS组。AS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未达显著性(P〉0.05)。结论:ABR对临床辅助诊断AC和AS有初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CP患者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及相关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炎性细胞因子及相关酶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2例CP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法分为三组:即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炎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ⅢA)组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炎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ⅢB)组。EPSIL-1β、IL-2、IL-10水平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LDH5/LDH1测定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结果:本文三组患者测定结果显示,CBP组EPSIL-1β、IL-2及LDH5/LDH1三项测定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均非常显著(P均〈0.01);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非常显著(P〈0.01);CPPSⅢA组IL-1β、IL-2及LDH5/LDH1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非常显著(P〈0.01);CPPSⅢB组则IL-1β、IL-2及LDH5/LDH1三项测定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仍显著(P〈0.05)。结论:CP患者EPS中炎性细胞因子及相关酶学指标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测定对于CP的诊断及两种前列腺炎的分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型钠尿肽(C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116例CH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CNP水平,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CHD组血清CNP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t=6.368,P<0.01),Ⅰ、Ⅱ、Ⅲ及Ⅳ级心功能组血清CNP水平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t=8.452,P<0.01)。结论:CHD组血清CNP显著升高,并随心功能分级递增,死亡者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加卡铂一线治疗ⅢB~Ⅳ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病理学确诊的ⅢB~Ⅳ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病例31例,其中12例接受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加卡铂方案治疗6个周期,并单药贝伐单抗进行维持治疗直至病情进展(研究组);19例接受紫杉醇加卡铂方案治疗6个周期(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4个月和5.9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2个月和16.6个月(P〉O.05);研究组较对照组增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结论: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加卡铂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耐受性较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为对象,分为应用抗病毒药有效抑制组10例与未进行抗病毒药治疗组10例,跟踪调查治疗情况5年(2002~2007年),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20例慢性乙肝患者检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5年来,抗病毒药有效抑制组10例患者平均HBV-DNA病毒载量对数水平3.56±1.12,未进行抗病毒药治疗组10例平均HBV-DNA病毒载量对数水平7.76±1.23,有显著差异(P〈0.05)。2002年抗病毒药有效抑制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别为HA(82.72±30.62)μg/ml、LN(71.18±26.71)μg/ml、Ⅳ-C(93.77±69.87)μg/ml、PCⅢ(91.4±18.64)μg/ml,2002年未进行抗病毒药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别为HA(79.32±31.34)μg/ml、LN(70.25±28.23)μg/ml、Ⅳ-C(90.35±67.81)μg/ml、PCⅢ(85.77±20.56)μg/ml,两组间各项指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2007年抗病毒药有效抑制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别为HA(85.72±29.52)μg/ml、LN(70.18±25.4)μg/ml、Ⅳ-C(94.2±70.92)μg/ml、PCⅢ(93.4±19.32)μg/ml,2007年未进行抗病毒药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别为HA(105.67±28.54)μg/ml、LN(97.75±26.25)μg/ml、Ⅳ-C(132±72.13)μg/ml、PCⅢ(120.72±19.87)μg/ml,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效控制慢性乙肝患者HBV-DNA病毒载量可能是控制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血浆Hcy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NAFL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257例非酒精脂肪肝患者进行Hcy、HA、PCⅢ、CⅣ、LN检测,并以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单纯性NAFLD患者Hcy、HA、PCⅢ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Ⅳ、LN结果虽高于对照组,但增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Hcy、HA、PCⅢ、CⅣ、LN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NAFLD患者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之间Hcy、HA、PCⅢ、CⅣ、L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度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之间Hcy、HA、PCⅢ、CⅣ、LN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NAFL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Hcy、HA、PCⅢ、CⅣ、LN结果是NAFLD筛查的实验室重要指标,可作为NAFLD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Livin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组为鼻咽癌患者56例,其中TNM分期早期患者(Ⅰ期+Ⅱ期)39例,晚期(Ⅲ期+Ⅳ期)17例 伴有淋巴结转移36例,无淋巴结转移20例.对照组为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30例.采用半定量RT - PCR法分析两组之间Livin mRNA的表达情况,以及研究组内不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下Liv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RT- PCR显示鼻咽癌组织中Livin mRNA呈阳性表达(阳性率91.1% ),而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无表达,两组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淋巴结转移组Livi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 不同TNM分期患者的Livin mRNA相对表达量,早期患者(Ⅰ期+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9.7%,明显低于晚期患者(Ⅲ期+ Ⅳ期)阳性率9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vin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