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洁毅  吴一平  邓芝禾 《河北医学》2006,12(11):1128-113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肽(PⅢNP)、Ⅳ型胶原(CIV)、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9例肝病患者的PⅢNP、CIV、LN、HA,同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型组和肝硬化组中表达最高,以PⅢNP和HA升高最为显著。结论:PⅢNP、CIV、LN、HA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慢性肝炎重型和肝硬化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放免法(RIA)测定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8例肝硬化(L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gG、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1);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组HA、PCⅢ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组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各指标水平均以肝硬化为最高。肝硬化Ⅲ、Ⅳ期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0、Ⅰ、Ⅱ期(P<0.05或P<0.01),Ⅳ期 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Ⅲ期(P<0.01),0~Ⅱ期各组L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随肝纤维化分级升高而增高 (P<0.01或P<0.05)。结论:IgG水平及HA、LN、PCⅢ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可作为肝纤维化动态观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及与肝硬化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119例设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19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两组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经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IMP-1水平.统计两组及不同肝硬化程度(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TIMP-1水平,并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TIMP-1诊断效能及其与肝硬化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CⅣ、PⅢP、LN、HA、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CⅣ、PⅢP、LN、HA、TIMP-1水平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CⅣ(r=0.793)、PⅢP(r=0.783)、LN(r=0.765)、HA(r=0.812)、TIMP-1(r=0.803)水平与肝硬化程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TIMP-1诊断肝硬化灵敏度97.48%、准确度96.22%,高于肝纤维化指标(87.39%、92.44%)、TIMP-1(83.19%、89.50%)单独诊断(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94.96%)与肝纤维化指标(97.48%)、TIMP-1(95.80%)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纤维化指标、T I MP-1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不影响诊断特异度,且与肝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LT、AST与GGT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的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及CⅣ)水平。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ALT、AST、GGT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P〈O.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ALT、AST、GGT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HA、LN及CⅣ作为肝硬化分期的指标,动态监测其变化很重要。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有利于临床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感染科住院的11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指标。方法在对住院11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4项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检测,同时结合B超检查,根据肝病史进行分类,将所检测的各项指标用SPSS 13.0统计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轻度肝炎组HA、LN、PⅢNP、ⅣC轻度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重度肝炎及肝硬化组HA、LN、PⅢNP、Ⅳ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纤维4项诊断价值结果提示,HA是诊断肝纤维化最敏感的指标,但特异性指标较高的是PⅢNP。结论血清肝纤维化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可作为判断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6.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及层粘连蛋白(LN)的测定值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计数法检测128例慢性旰病,18例急性乙型肝炎及22例健康人血清HA、PCⅢ、CIV、LN4项指标定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旰炎轻度(P<0.01),但静止性肝硬化该4项指标定量反而降低甚至正常。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PCⅢ、CIV、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大意义,其中HA的敏感性最高,动态监测其变化情况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黏连蛋白(LN)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52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HA、PC—Ⅲ、Ⅳ—C、LN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并与病程发展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检测是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株洲市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均有代偿期患者20例和失代偿期患者10例。恩替卡韦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HBVDNA水平、血生化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肽(PC III)、Ⅳ型胶原(Ⅳ-C)水平,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和Ⅳ-C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均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恩替卡韦组降低[LN:(76.01±38.76)ng/mL比(102.75±23.01)ng/mL;HA:(151.28±80.71)ng/mL比(236.12±92.12)ng/mL;PC III:(15.69±7.02)ng/mL比(26.88±8.44)ng/mL;IV-C:(88.25±31.92)ng/mL比(129.71±29.10)ng/mL,均P〈0.05]。2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均优于失代偿期患者(均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组(P〈0.05),而失代偿期患者中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包括三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水平,评价四项指标鉴别诊断肝炎及肝硬化的价值。结果乙型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血清中的四项指标依次升高,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PⅢNP、CIV、LN、H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0.825、0.716、0.825,灵敏度分别为39.1%、87.0%、87.0%、82.6%,特异性分别为89.8%、69.3%、53.4%、86.4%,准确性分别为79.09%、72.73%、78.18%、85.45%。在联合检测中,HA+PⅢNP组合的灵敏度为83.0%,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80.1%。结论单个指标检测,HA是四项指标中鉴别诊断肝炎与肝硬化最有价值的一项,通过HA联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其中HA+PⅢNP组合特异性、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 (PⅢNP)、Ⅳ型胶原 (CⅣ )、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3例慢性乙型肝炎、1 8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对其中 64例进行肝活检并进行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期 ,分析患者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分型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相一致 ,随肝脏损伤程度呈上升趋势 ,其中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肝病理组织学分期 (S0~S4)中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S2~S4与S0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检测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是判断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增生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IA测定血清中PⅢP、CⅣ、LN、HA含量,结果表明4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组,5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46例肝炎后肝硬化(LC)组血清中PⅢP、CⅣ、LN、HA含量与40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增高。肝纤维化时CⅣ出现最早,肝硬化时CⅣ增高更明显。并在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价值。PⅢP是反映肝纤维化发展较特异的指标。HA是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是预测肝硬化的重要指标,四项联检临床符合率达80%以上。结果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55例慢性肝病患者分为慢性肝炎轻度14例(慢性肝炎轻度组),中度14例(慢性肝炎中度组),重度8例(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硬化代偿期11例(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8例(肝硬化代偿期组),另取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六组血清PDGF含量,并与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前胶原肽(PIII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慢性肝炎患者的PDG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PIIIP、CⅣ、LN含量除轻度患者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各指标升高(P〈0.05或P〈0.01)。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PDGF含量与PIIIP、CⅣ、LN含量呈正相关。结论PDGF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联合血清学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11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5例,应用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LSM),测定ALT、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ⅢNP)〕,并计算AST/ALT、APRI、FIB-4。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FibroTouch和上述血清学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筛选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求出预测概率,并结合双正态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联合诊断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结果 LSM、AST/ALT、HA、LN、CⅣ、PⅢNP、APRI、FIB-4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TBIL、PT、PLT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AST/ALT、HA、APRI、FIB-4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735、0.246、0.560、0.238、0.378,P<0.05)。LSM、AST/ALT、HA、APRI、FIB-4对肝纤维化S≥2期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602、0.798、0.647、0.693;对肝纤维化S≥3期评估的AUC分别为0.881、0.637、0.819、0.654、0.702;对肝纤维化S4期评估的AUC分别为0.876、0.647、0.735、0.609、0.73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M、HA是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P<0.05)。由此得出的预测概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s=0.890,P<0.05),且其对肝纤维化S≥2期、S≥3期及S4期评估的AUC分别为0.934、0.938、0.981。 结论 FibroTouch联合HA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是一种简便、无创、高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瞬时弹性记录仪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明  刘兴祥 《重庆医学》2011,40(13):1285-1286,1288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S)测定肝脏硬度值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入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行肝穿刺,诊断肝脏纤维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LN、PCⅢ、ⅣC的水平;用FS诊断仪探测CHB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并与肝脏的组织学纤维化分期(S)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2例CHB患者LSM均值为(14.23±8.11)kPa,肝纤维化S3期的LSM值(13.41±5.94)kPa,肝纤维化S4期的LSM值(16.25±8.09)kPa,且LSM值随纤维化分期从S0~S4期逐步升高,LSM及HA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96,P<0.01;r=0.724,P<0.01);患者血清C-Ⅳ、LN、PⅢNP 3项与肝脏纤维化分期也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稳定性良好,是一种无创、无痛、快速、客观定量检测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LSM值可以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抗纤维化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IFN-γ联合复方丹参(治疗组)或单用复方丹参(对照组)均为30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程半年。结果: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HINP)及Ⅳ胶原(Ⅳ-C)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明显改变.治疗组肝脏超声指标得以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英辉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03-1804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2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HA、LN、Ⅳ—C、PCⅢ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病患者轻、中、重度病人血清中HA、LN、Ⅳ—C、PCⅢ4项指标含量随着病情发展而升高,肝硬化病人的4项指标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结论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上述4项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评分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均常规超声扫查后行RTE检查,图像根据弹性程度分为0~4分,将RTE评分与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TE评分随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不同评分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E评分与纤维化指标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RTE技术为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了新手段,有望成为客观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3例为肝硬化静止期,23例为肝硬化活动期。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肝硬化活动期患者血清HA和LN均明显高于肝硬化静止期患者(P0.01),血清PⅢNP和CⅣ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A、LN、PⅢNP及CⅣ与ALT、A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血清HA、LN、PⅢNP及CⅣ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其变化很重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静止期较活动期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有利于临床对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单一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48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IV C)、Ⅲ型前胶原(PC 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治疗抗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的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复乐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血清PCI.II、CIV、HA、LN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复乐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