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5例热性惊厥患儿的转归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相关因素、转归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0月-2007年10月本科收住的95例首次发作FC患儿的首发年龄、发作时体温、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病季节、原发疾病、脑电图改变、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FC患儿首次发病多见于6月龄~3岁;以7~9月份发病率最高,63.16%的患儿发作一次,复发率为36.84%;FC的复发与首次发作时的年龄、体温、持续时间和FC分型、脑电图表现以及FC或癫痫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FC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有遗传倾向性,伴有危险因素者易复发且易转为癫痫,对首次发作患儿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冬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发生在每年的10月至来年4月份。发病年龄为2岁以下。1岁以内占半数。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黄色水样便,不腥臭,常伴有呕吐,发热,严重者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对小儿健康危害很大。我院儿科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共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8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丁兴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67-567
我院于2008年10月-2009年1月,用更昔洛韦联合肠炎宁糖浆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潘生丁、思密达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范淑渊(广西梧州地区医院儿科梧州市543001)关键词病毒性肠炎;小儿;潘生丁;思密达我科于1994年以来用潘生丁与思密达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结果1.1临床资料选择1994年10月...  相似文献   

5.
小儿反复肺炎危险因素与治疗对策的探讨(附31例临床分析)莫运涛(广西蒙山县人民医院内儿科)关键词反复肺炎;危险因素;治疗对策小儿反复肺炎目前仍是危害小儿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为了探讨小儿反复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治疗对策,现将我科1990年1月~1995年6...  相似文献   

6.
思密达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120例黎月华李颖邱真(山东煤矿总医院,济南市250022)关键词思密达;病毒性肠炎;治疗;小儿我科1996年以来应用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生产的思密达(Smecta)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7.
聚肌胞潘生丁联合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盖志兵(山东省博兴县医院儿科,256500)关键词病毒性肠炎;婴儿;聚肌胞;潘生丁;轮状病毒病毒性肠炎是小儿期常见病,尤其是婴幼儿,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生长。我科1993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共收治婴幼儿病毒性...  相似文献   

8.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不发达国家儿童和成人腹泻的主要原因。有关ETEC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等资料,国内外报道较少,我省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不多。为了了解ETEC肠炎的流行规律,探讨有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工作提出相应措施,我们在路南县进行了现场流行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总结门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57例高热惊厥患儿资料,归纳总结危险因素,并给予患儿综合门诊护理。结果:原发病感染(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肠炎、肺炎)、高热惊厥初发年龄(≤3岁)等是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对患儿实施综合门诊护理后,患儿退烧所用时间为(49.24±18.65)min,并发症发生几率1.75%,较2014年临床数据[(71.35±21.43)min、8.77%]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为患儿提供预见性的门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退烧时间与并发症发生,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0.
1327例急性腹泻患儿检出肠道致病菌646例,细菌检出率48.7%,其中志贺氏茵属238例(36.8%),沙门氏菌属322例(49.8%),致病性大肠杆菌48例(7.4%),空肠弯曲菌38例(5.9%)。338例肠炎患儿检出病毒99例,检出率为29.3%,其中轮状病毒51例,腺病毒32例,小圆病毒16例。检测结果证实,细菌性肠炎多发生在5—10月份,是西宁地区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病毒性肠炎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常与呼吸道感染并存,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近年来,其肠道外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尤其是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较高,是影响小儿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则是缩短病程、降低预后风险的重要步骤。我们对2003年10月-2005年3月我院确诊的心肌损害患者76例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住院的RV肠炎患儿的年龄、发病日期、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发症及院内感染情况。同期住院的非RV肠炎作为对照,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小儿RV肠炎大多数发病于11月-次年2月,主要侵犯6~24m的婴幼儿。院内获得的RV肠炎占全部RV肠炎的24.8%。RV肠炎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的发生率67.6%,为非RV肠炎组的1.7倍;呕吐的发生率80.7%,为非RV肠炎组的2.2倍;呕吐发生于腹泻前56.6%,为非RV肠炎组的3.9倍。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具有极显意义(P<0.001)。两组比较,发病年龄、发热情况、呼吸道症状及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差异无显意义(P>0.05)。【结论】RV肠炎构成本组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院内感染是RV肠炎值得重视的感染途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呕吐发生率高、特别是呕吐常发生于腹泻前是小儿RV肠炎的临床症状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组3年间观察386例住院急性腹泻病患儿四季均有发病,但呈两次发病高峰,一是6~9月份;二是10月至次年1月份。有病原学资料的135例中,第1个高峰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其中痢疾杆菌感染为46.3%;第2个高峰以轮状病毒(HRV)感染为主。以6月龄以上至2岁以下小儿为发病的多发年龄,占同期腹泻患儿的71%。病原学与病情分析提示,有无脱水和发热不是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腹泻的可靠依据;发病季节有助于细菌性还是非细菌性感染的判断。在6~9月份肉眼大便无脓血,不能作为排除细菌性痢疾的依据。细菌性腹泻检出病原菌痢疾杆菌占首位,其次为大肠杆菌、沙门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等,真菌性肠炎的发生率为0.75%;发现肠道滴虫1例。迁延性腹泻患儿大使细菌培养阳性8/17(39%)例,其中福氏痢疾杆菌6(33%)例,提示1岁以上患儿细菌感染为引起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而1岁以下患儿则HRV感染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张蕾  吕健  谢雁鸣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4):1765-1771
背景 小儿消化不良(即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复发率较高,严重的小儿消化不良会影响儿童营养摄入,进而影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乃至心理健康。 目的 对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外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a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21年5月,筛选出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使用肠炎宁颗粒或肠炎宁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金双歧或吗丁啉);对照组为中成药常规治疗(小儿喜食片)或西医常规治疗(金双歧或吗丁啉),且不含肠炎宁颗粒,用药剂量、给药方式和疗程不限;主要结局指标为显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应用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和RevMan 5.3评价软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包含1 150例患儿,试验组575例,对照组5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显效率高于中成药常规治疗〔RR=1.57,95%CI(1.27,1.94),P<0.000 1〕;肠炎宁颗粒+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显效率高于西医常规治疗〔RR=1.60,95%CI(1.13,2.26),P=0.008〕;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中成药常规治疗〔RR=0.18,95%CI(0.09,0.37),P<0.000 01〕;肠炎宁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炎宁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P<0.05)。 结论 基于现有数据和方法,肠炎宁颗粒单用或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显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欲得到更有力的证据,还需采用大样本、设计严谨、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试验方案提高证据质量级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病毒唑)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大便次数、性状以及大肠镜检病毒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效果、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止吐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有效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共计7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临床中电解质紊乱是导致患儿出现疾病的主要因素,参与研究患儿最后均痊愈出院,随访调查显示患儿无疾病复发情况出现。结论在临床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导致疾病出现的因素较多,在临床中需要对患儿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然后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保证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与湿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小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下载广州市的气候信息,包括月平均湿度、月平均温度。结果当湿度低于60%时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率明显升高,并且湿度对住院率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温度对住院率的影响程度。结论湿度是影响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国辉 《海南医学》2007,18(8):111-111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腹泻病常见类型.起病急,危害大,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院于2004年10月~2005年2月应用肿节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4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脑瘫的可能致病因素。方法:1998年10月至11月在浙江省15个市县66个乡镇,进行了1-6岁小儿脑瘫的现况调查暨病例对照调查。调查儿童总人数为62949人,确诊脑瘫92例。根据1:2配比原则,以同时、同居民区(或邻村、邻居民区)、同性别、同岁为每1个病例选择2名正常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小儿脑瘫发病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新生儿期疾病史;母亲过去疾病史;低出生体重;母亲月经周期不规则、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营养差;父亲年龄偏大。围产期保健作为保护因素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积极预防和消除脑瘫发病的各种致病可疑危险因素,可望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热毒宁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3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松  皇甫占 《当代医学》2010,16(25):141-141
目的探讨热毒宁与蒙脱石散剂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对2007~2009年住院的328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高,每年的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男女比例为1.9:l。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部分患儿可合并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心肌等肠外损害。结论热毒宁与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同时需注意减少院内感染及做好高发季节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