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蒙荷 《当代医师》2014,(6):843-845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对学龄期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观察。方法选择临床确诊CVA患儿6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氨溴特罗。测定患儿肺功能,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问卷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测评,随访观察患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均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81.8%,高于对照组的66.7%;复发率11.1%,低于对照组的36.4%。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问卷显示治疗组的自我满意度、躯体感受、运动能力、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活动机会性和总体评价、生理心理功能评分明显较高( P <0.05)。结论氨溴特罗辅助治疗学龄期咳嗽CVA患儿疗效确切,且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抽动障儿童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儿少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31 例抽动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查评定, 并与正常学龄儿童进行对比.结果患儿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遗尿症儿童的个性特征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儿少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30例遗尿症儿童及32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患儿组的E量表分、N量表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分及总体满意度患儿组与对照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遗尿症儿童个性特征倾向于内向性,有忧虑、抑郁及自卑感,生活质量受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气质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癫痫患儿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专用量表(QOLIE-31)和儿童智商测试仪,对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癫痫患儿和56例正常儿童进行生活质量、气质类型评估。结果:癫痫组儿童的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tQOL总分=3.585,P<0.01);癫痫组儿童与正常组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不同,癫痫组难养型的儿童为40.5%,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9.6%(χ2=6.417,P<0.05);癫痫组在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坚持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等气质纬度的得分上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气质类型的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难养型与中间型、易养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难养型生活质量评分较低,其他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与正常儿童相比有明显差别,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差;癫痫对儿童的气质特点有显著的影响,使患儿的气质偏向消极;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与气质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难养型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癫痫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癫痫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对60例癫痫大发作患儿进行心理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癫痫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障碍,其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就诊年龄、起病年龄、病程等均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结论 癫痫儿童存在心理障碍.对癫痫儿童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发作,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72-75
目的 对影响先天性膈疝患儿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先天性膈疝患儿(CDH)43 例,年龄1.5~4.0 岁,平均(2.0±0.5)岁;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年龄相近的正常儿童43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状况问卷、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4.0 及健康卫生服务满意度量表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并对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H 患儿的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4.0 及健康卫生服务满意度量表评分分别为(47.21±2.85)分和(43.12±3.67)分,与健康儿童(77.52±3.15)分和(76.25±2.98)分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收入CDH 患儿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CDH 患儿生活质量的高危因素是家庭收入。结论 CDH 患儿的整体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家庭收入与此现象密切相关,进而为有针对性地对CDH 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癫痫儿童的相关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1)对49例癫痫患儿进行评估。对49例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9个月分别进行生活质量量表-31的评估。结果 干预治疗后癫痫儿童的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综合干预治疗后癫痫儿童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能促进癫痫儿童相关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过敏性鼻炎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鼻炎儿童共93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入组患儿分为对照组( n=42)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实施干预6个月后,分别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调查问卷评价患儿生活质量和居家自我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可显著提高过敏性鼻炎儿童居家自我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改善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宝洪  张海雁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82-238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女儿童科收治的6岁以上自闭症患儿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防治依从性明显改善20例,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与同班同学友好相处4例.对照组患儿无明显改善.结论:对自闭症患儿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合理护理,能有效增强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婴幼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al hypothyroidism, CH)的社会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筛查确诊且经过规范治疗的CH患儿41例及与之相配的正常同龄儿童5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及1~3岁儿童气质评估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能力及气质特征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独立生活、运动及集体活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儿童在心境、注意分散度及反应强度3个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初筛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气质及家庭环境是影响CH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结论:CH患儿尽管在新生儿期间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其婴幼儿期的社会生活能力仍受影响,治疗时应根据其心理发育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首诊于眼科的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以“眨眼或斜眼、翻白眼”为主诉的患儿618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后,根据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对于抽动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对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并且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对疑似患儿进行有诊断性的诊断处理。结果618例入选儿童中152例经临床诊断为抽动障碍,疑似抽动患儿54例,在随访过程中54例疑似患儿中有35例确诊。最终的诊断结果为抽动障碍患儿187例,占30.3%。外院就诊漏诊或误诊的患儿63例,占外院就诊患儿的23.9%。结论眼科医生需对小儿抽动障碍疾病有全面的认识,对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深入的了解,对首诊于眼科的患儿,在进行眼部检查的同时,要注重对患儿进行是否伴发抽动情况的问诊,结合患儿以往的病史情况,对首诊于眼科的小儿抽动障碍进行准确诊断,避免出现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障碍、学习障碍、运动及精神发育障碍等行为异常,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以来95名2-16岁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儿(癫痫组)及同时期入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95名,采用conners行为问卷方式进行评估,观察患儿行为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①癫痫组患儿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影响行为障碍的因素与患儿家庭类型、患病持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的对照, 值分别为:42.0,20.09 ,33.69( =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癫痫患儿行为发育存在多种异常表现,其心理及行为状况与家庭类型、患病持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有密切关联,临床中医师在积极控制痫样发作的同时,采用心理支持、行为矫正等方式干预也是一门必修的功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依恋特点及其相关性,为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Ⅱ-CV)和儿童依恋量表(Kems Security Scale)评定53名抽动障碍儿童和85名正常对照儿童.结果 病例组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评分[分别为(66.87 ±12.53)分,(44.19±9.70)分,(52.38±9.10)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14±11.05)分,(49.01±9.19)分,(57.10 ±8.60)分].家庭分型:病例组"松散型"(25.5%)高于对照组(5.9%),"僵硬型"(55.3%)高于对照组(25.9%),"灵活型"(12.8%)低于对照组(30.6%),"极端型"(40.4%)高于对照组(23.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父亲依赖度、母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病例组父亲依赖度、母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均与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均成正相关相关(0.291≤r亲密度≤0.445,0.301≤r适应性≤0.504);对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多元回归分析示母子依恋水平影响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安全性依恋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家庭,且家庭功能和安全性依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在基层医院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38例儿童抽动障碍误诊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选取的时间段内,抽动障碍误诊率为48.1%,误诊的病种多样,以多动症、局部炎性疾病为主。误诊的原因主要与医师的认识不足、疾病表现的不确定性、患儿一定的抑制力、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有关。结论:由于多种原因,儿童抽动障碍容易发生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医师全面掌握其临床特点,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国元  黄杰  黄毅  张小娟 《西部医学》2013,25(3):412-413
目的分析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患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表现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76例TD患儿及90例健康儿童脑电图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不同临床类型抽动障碍患儿脑电图的差异。结果76例TD患儿中EEG正常39例,占51.3%,异常35例,占48.7%;短暂抽动症(TransientTicDisorders,TTD)惠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慢性抽动症患儿(ChronicTicDisorders,CTD)及多发性抽动症患儿(TouretteSyndrome,TS)(Pd0.os),此外,尖波,尖慢综合波多见于慢性抽动症患儿。结论TD患儿有较高EEG异常率,脑电图异常率与临床类型有一定关系,可作为TD诊断及提示病程及临床类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抽动障碍临床常见中医诊断、辨证、治疗,对《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一致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选取了不同地域的17个三甲等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收集了近1年内共200例小儿抽动障碍病例,数据资料采用频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儿抽动障碍临床常见中医诊断、辨证、治疗的使用与指南内容有较高一致率。[结论]说明了指南的修订符合临床情况,对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Tics are purposeless and repetitive involuntary movements and vocalizations with variable and complex means of expression. Since up to 24 per cent of children can manifest tics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ves, growing interest has developed in the genetics, etiology, cour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tic disorders.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ics and tic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抽动障碍与链球菌感染、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小儿抽动障碍患儿共60例为观察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链球菌感染情况、血清抗DNA酶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对两组进行相关家庭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小儿抽动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链球菌感染率为41.67%,高于对照组的18.00%(P<0.05).观察组抗DNA酶B滴度、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存在打骂体罚、孕期营养不良、任性发脾气、注意力分散、压力大、近期有感染症状者的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打骂体罚、孕期营养不良、高抗DNA酶B滴度、压力大和任性发脾气是小儿抽动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抽动障碍与链球菌感染相关,而父母打骂、母亲孕期营养不良以及家庭环境和个性也是小儿抽动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研究等综述了儿童抽动障碍疾病。指出抽动障碍病位主要在肝,与肺、脾、心、肾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治疗上表现出一定优势,机理研究也取得相应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研究等综述了儿童抽动障碍疾病。指出抽动障碍病位主要在肝,与肺、脾、心、肾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治疗上表现出一定优势,机理研究也取得相应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