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非感染与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的血淋巴,均测出20种游离氨基酸。经统计处理这些氨基酸的变化为:1.非感染中华按蚊的氨基酸总量于血餐后第5天比刚羽化后来吸血蚊增加37%,以后一直维持在增加水平,但第12天增加量稍减为219%。感染马来丝虫中华按蚊的氨基酸总量于血餐后第5天锐减25.9%,第12天又增加到29.0%。2.两组蚊各种氨基酸变化多与其总量变化一致。而感染蚊与非感染蚊比较,则有15种氨基酸含量具显著性差异(P<0.05),①谷氨酰胺、酪氨酸于血餐后12d前一直明显增加,甘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于血餐后12d量显著增加;天门冬氨酸血餐后5d量减少,12d也增加。②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血餐后12d前量均减少。③鸟氨酸血餐后5d消失,12d又复出现,苯丙氯酸血餐后12d前一直未检出。  相似文献   

2.
感染疟原虫斯氏按蚊血淋巴元素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初羽化及吸正常鼠血或感染约氏症原虫(Phsmodiumyoeliiyoelii)鼠血后5、7、9d的斯氏按蚊(Anophelesstephensi)收集血淋巴,用ICAP-9000型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其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20种元素含量变化作比较分析。初羽化蚊与吸血(正常鼠血和感染疟原虫的鼠血)后5d的蚊相比,均有7种元素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1种元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感染与未感染疟原虫的蚊血淋巴元素含量,显示吸血后5d有12种元素P<0.01.3种元素P<0.05;吸血后7d,7种元素P<0.01,1种元素P<0.05;吸血后9d,6种元素P<0.01,2种元素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蚊虫血淋巴元素含量与其营养代谢及发育有密切关系。提示疟原虫的寄生可影响蚊媒血淋巴元素含量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用食蟹猴疟原虫B株子孢子感染的6只恒河猴,初发期虫血症自然消长曲线2只猴为双峰形、4只猴为多峰形。虫血症显著期(原虫密度≥2‰)最短者为13d,最长者为37d。在虫血症显著期供113批(1批/日)蚊(大劣按蚊或斯氏按蚊)血餐,获得感染好的蚊虫(卵囊均数=5-327.7,胃感染率=65-100%)58批、平均为9.7批。感染好的蚊批分布:双峰形的初峰期为14.29%(2/14),次峰期为85.71%(12/14);多峰形的初峰、次1和次2峰期分别为22.73%(10/44)、45.5%(20/44)和31.82%(14/44)。结果提示对蚊感染性较强的血餐时间主要分布在次1和次2峰期。  相似文献   

4.
用中老龄(羽化后8.75—14.75和24.75日龄)大劣按蚊(海南株)与其4.75日龄蚊(对照)同时在感染B株猴疟的同一供血猴上血餐,饱血蚊饲养至第6—8d解剖检查蚊胃、第12d检查涎腺。结果表明中老龄蚊胃感染率(85—100%)与对照(77—100%)无显著性差异,涎腺感染率中龄蚊(83—100%)与对照(75—100%)无显著性差异,胃与涎腺感染率比值中龄蚊(0.92—1.0)与对照(0.93—1.0)均很高,中老龄蚊的卵囊均数(7.3—115.0)为对照(5.4—83)的1.O3—1.58倍。结果提示B株猴疟配子体对中老龄大劣按蚊的感染性未下降。感染后的半数存活时间(LT50),中龄蚊(11—15)比对照(13—18)少2—3d。  相似文献   

5.
5只恒河猴血传接种食蟹猴疟原虫B株后,在原虫血症显著期(原虫密度≥2‰)供110批大劣按蚊血餐(1批/日),共获最佳感染蚊52批。较好感染蚊10批、不佳感染蚊27批,阴性21批。在各猴上获得好的(最佳和较好)感染蚊的批数和时间与其原虫血症消长类型(可分3型)有关。A型(初峰为最高峰的3峰形):初峰顶前2~4d为蚊媒最佳或较好感染时间,次2峰顶及其前后1-2d为最佳感染时间。B型(初峰非最高峰的3峰形):初峰顶及其前后1-2d为最佳感染时间,次1和欢2峰期各天基本上均为最佳感染时间。C型(双峰形):初峰顶及其前1-3d、次峰顶及其前1-3d和峰顶后1d为最佳或较好感染时间。  相似文献   

6.
将10%福尔马林150~200μl注入大鼠一侧后肢足底,用注入等量0.9%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刺激后5、15、30、60、90、120min和12、24、48h取材,进行免疫组化反应(ABC法),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角浅层及后连合核区的SP、CGRP、L-ENK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福尔马林刺激后,脊髓后角浅层和后连合核区的SP、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在5~60min明显减少,而到1.5~12h却呈增加趋势,12h后逐渐恢复正常.而L-ENK样纤维和终末始终无明显变化.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了上述变化与痛与镇痛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重组的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HCVNS5)抗原建立了酶免疫试验(EIA),对25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不同区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动态研究,同时对1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和抗-NS5平行检测,两者符合率为64.1%。抗-NS5抗体首次检出时间为30~575天(182.9±168.5),晚于ALT异常和其他区抗体的出现时间。在感染后1,3,6,12和24个月后抗-NS5的阳性率分别为28%,40%,52%,68%和76%。抗-NS5的动态变化类型为四种:一过性阳性、间歇性阳性、持续性阳性和2年内持续阴性  相似文献   

8.
将10%福尔马林150~200μl注入大鼠一侧后肢足底,用注入等量0.9%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刺激后5、15、30、60、90、120min和12、24、48h取材,进行免疫组化反应(ABC法),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角浅层及后连合核区的SP、CGRP、L-ENK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福尔马林刺激后,脊髓后角浅层和后连合核区的SP、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在5~60min明显减少,而到1.5~12h却呈增加趋势,12h后逐渐恢复正常.而L-ENK样纤维和终末始终无明显变化.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了上述变化与痛与镇痛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二氯苯醚菊酯浸泡蚊帐防制蚊虫的实验小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纱蚊帐浸泡二氯苯醚菊酯500mgai/m2在实验小屋试验,浸帐后1年内对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的平均毒杀死亡率分别为78.9%和80.2%,吸血率为0.27%和0.23%,在蚊帐穿孔条件下,即蚊帐每个穿孔的面积为10×10cm,所有孔的面积之和占蚊帐面积的5%,浸帐后7个月内对中华接蚊和三带喙库蚊的平均死亡率为84.5%和94.5%,且可降低吸血率,中华按蚊为44.9%,三带喙库蚊为66.9%。同时发现二氯苯醚菊酯浸帐有明显阻止蚊虫飞入屋内的现象,阻止入屋率,中华按蚊77.4%,三带喙库蚊76.7%;而以溴氰菊酯25mgai/m2浸帐作比较则无此现象。研究结果证明,二氯苯醚菊酯浸泡蚊帐具有毒杀、接触兴奋驱避和降低吸血率及阻止蚊虫入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5b的变异及与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合酶链反应直接序列分析方法测定了4例无症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与9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非结构基因5b(NS5b)cDNA的序列。发现,与已发表的Ⅱ/1b型HCV序列相比,无症状慢性HCV感染者的HCV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高于干扰素治疗有效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5.65%±2.61%比94.35%±2.29%),后者又高于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2.70%±1.90%)。还发现在干扰素治疗后,治疗无效者血清中HCVNS5bcDNA序列发生明显变化,在所测定的380个核苷酸中有9~48个发生碱基替换,从而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中有6~20个发生突变。结果提示,HCVNS5b基因变异与病情及干扰素治疗有一定关系。变异较大者常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且干扰素治疗可能趋势于失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87年从广西分离的登革2型病毒43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革2型病毒43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含有1056核苷酸编码352个氨基酸,并就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我国1985年海南流行高峰期分离的D2-04株、国际参考株新几内亚C株(NGC)、牙买加株(JAM)、候选疫苗株(S1)和马来西亚流行株M1(登革出血热)、M2(登革休克综合征)、M3(登革热)进行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2%,93.7%,93.3%,90.7%,89.9%,89.5%,89.3%,氨基酸的类似性分别为89.8%,92.6%,93.3%,91.2%,90.6%,90.1%,89;9%,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两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氨基酸残基的130和207位,一个可能的蛋白裂解位点350~352和10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抗不同表位单抗组合,首次用于夹心斑点-ELISA检测血吸由感染。对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5%,12例急性患者均阳性,10例晚血病人4例阳性,非疫区正常人的假阳性率为2.2%。用单盲法检测的-组血清其符合率亦较满意。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检测了1100人,用夹心斑点-ELISA测抗原,阳性率为6.5%,以IHA测抗体阳性率为25.2%。在低年龄组人群,斑点ELISA与COPT符合率为88.9%,明显高于IHA与COPT的符合率(35.7%),P<0.05。动物实验中,组合单抗夹心班点ELISA对低感染兔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个单抗直接斑点-ELISA。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登革热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1978~1995年广东省多次发生登革热Ⅰ~Ⅳ型流行的病原学。方法在流行区捕捉9种蚊媒,进行病毒分离。结果阳性率白纹伊蚊为20.69%,埃及伊蚊为18.95%,致乏库蚊为10.29%,其余6种蚊媒为阴性。这三种蚊媒间的病毒分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77,P>0.05)。在海南岛和湛江地区,埃及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其他的流行区是白纹伊蚊。患者发病3天内病毒分离的阳性率在73.58%~82.05%之间,发病第8天仍可分离到病毒。患者双相血清检测抗体的阳性率最高为93.89%,最低为33.71%;发病第5天后可检测到1gM抗体,最长可维持至病后第33天。结论发病1~4天可采血进行病毒分离,5天后可检测IgM抗体,进行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4.
补肾生血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确诊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7-17岁。重型β地中海贫血10例,中间型10例,中药方剂由生地、熟地、太子参及阿胶等11味中药组成,制成胶囊剂,按年龄不同分别服用。20例中15例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精神振奋,食欲增加,不易患感染性疾患,Hb增加3-30g/L,平均9.9g/L,RBC增加(0.1-1.5)×10(12)/L,平均0.46×10(12)/L,网织红细胞增加0.01-0.1,平均0.028,抗碱Hb增加0.02-0.21,平均0.07,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选用生育力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行一侧输精管HFMC注射术,剂量为10%HFMC20μl,沉淀剂20μl;另一侧输精管注射生理盐水40μl对照,于注射时和注射后1、3、6、9和12月分别测定双侧输精管pH值,其结果为注射HFMC侧输精管pH明显降低,为5.18-5.82,生理盐水对照侧为7.04-7.64,并随推移,注射HFMC侧输精管pH值逐渐升高,于术后12月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酶切分型及其在干扰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广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对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应用逆转录-聚会酶链反应(RT-PCR)对133例丙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5’端非编码区基因片段扩增,对11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并观察了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对其中51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HCVⅡ型感染101例(87.1%),D型感染15例(12.9%),在干扰素治疗的病例中,Ⅱ型感染(41例)的应答率为43.9%(18例),其中完全应答与部分应答分别为26.8%(11例)和17.1%(7例);Ⅲ型感染(10例)的应答率为80%(8例),其中完全应答与部分应答分别为60%(6例)和20%(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HCVⅡ型感染是广州地区的优势株,Ⅲ型感染对干扰素应答较Ⅱ型敏感。  相似文献   

17.
妊娠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调查本地区孕妇CMV感染率及影响因素。了解母婴传播发生的情况。及早干预,实现优生。方法: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CMV-IgM,KPCR检测母血、羊水或脐血、新生儿血CMV-DNA。结果:孕妇活动感染率为5.65%。妊娠次数≥2的孕妇CMV感染明显高于初孕妇(P〈0.01)。CMV-DNA检测;IgM阳性孕发百水、脐血、新生儿血检出率分别为83.91%、32.65%、12.12%、12.62  相似文献   

18.
以抗CA19-9单克隆抗体C241为捕捉抗体,以C192为标记抗体建立了CA19-9免疫放射分析(IRMA)和CA19-9免疫酶标分析(IEMA),CA19-9IRMA的标准曲线斜率B300u/B0为37.1倍,可测定下限在4U/ml以下,批内CV5.1%,批间CV9.4%,平均回收率98.6%。CA19-9IEMA的标准曲线斜率B150u/B0为88.2倍,批内CV为2.47%,批间CV为5.4%,回收率99.5%。以IRMA方法检测正常血清99例,CA19.9为12.9±8.5U/ml;胰腺癌患者30例,血清CA19-9为165.3±117.2U/ml。以30U/ml为正常上限,则对胰腺癌检测的灵敏度为86.6%,特异性96.97%,说明该方法在胰腺癌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中的CA19-9IRMA已成为第一个国产CA19-9试剂盒,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陷所致高氨血症的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OTC缺陷的临床、生化与遗传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OTC缺陷患儿血氨基酸、有机酸分析、临床经过及家系调查。结果:先证者为第四胎,4 个月出现惊厥及进行性智力损害,1 岁5 个月时感冒出现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生化检查显示:血氨,尿乳清酸异常增高- 肌酐,血、尿瓜氨酸浓度为0,符合OTC缺陷,2 日后死亡。3 例同胞均为男性,经过类似,分别于生后12天、7 天、1 岁7 个月时死亡。其父母表型正常。结论:本家系4 例患儿均为OTC缺陷死于高氨血急性发作。血氨基酸、有机酸分析是确诊的关键。如能早期诊断,低蛋白饮食可有效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蛹的蛋白质等生化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脂、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IEF区带在嗜人按蚊分别为17、8、29和18条;中华按蚊16、8、30和20条。两者绝大部分区带分布在pH5-8范围,尤以pH5-6区域主带为多。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分别显示多肽斑点266和268个,其大多数为小分子量的酸性蛋白,两者差异斑点分别为74和76个,平均差异2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