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目的:比较观察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LMWH)联合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单侧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倒单纯使用LMWH和治疗组21倒使用LMWH联合(IPC)。对照组从术前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0.2ml/d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预防方法的同时,联合应用IPC治疗。结果:对照组发生5例DVT,发生率为23.8%,治疗组发生1例DVT,发生率为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较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对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约为40-60%,约0.5~2.6%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因此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十分重要。但应用肝素可能因为其抗凝血功能在关键部位形成血肿或增加出血量后可引起严重后果。现将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并发硬膜外血肿一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后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术口引流量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延长PT、APTT,减少术后出血、升高血小板计数;对照组有2例发生DVT,治疗组均未发生DVT。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性贵 《光明中医》2010,25(7):1264-1266
目的观察顾步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随机为A、B、C三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中药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A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B组),未使用中药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预防(C组)。结果 A、B、C三组术前各随机因素无差异,A组DVT的发生率为12.9%,B组DVT的发生率为21.9%,C组DVT的发生率为53.3%。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顾频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高凝、高黏、状态,可以更有效降低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川芎嗪结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下肢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随访3个月,根据静脉造影判断DVT的发生情况,根据出凝血情况和肝肾功能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191例完成随访,53例发...  相似文献   

6.
中药内服配合推拿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内服配合推拿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8,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8 h开始单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术后6 h开始中药内服配合推拿按摩,两组均治疗14 d后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术后引流袋引流血量。结果:术后第14 d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组有3例发生DVT,对照组有4例发生DVT,经χ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生DVT患者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引流血量(280.3±150.4)mL,对照组引流血量(320.2±195.4)mL,两组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相比,髋关节置换术后运用中药内服配合推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DVT。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4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28例,予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预防处理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26例,仅予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围手术期出血情况与术后DVT的发病情况.结果 术后DVT的发生率预防组为3.57%,对照组为2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对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效果明显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杜景文 《光明中医》2015,30(2):290-29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予桃红四物汤口服结合低分子肝素钙4000iu qd皮下注射预防DVT形成,对照组则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iuqd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术后DVT发生率及引流量。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小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DVT形成1例,对照组发生DVT 3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桃红四物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的形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自拟化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21例、自拟化瘀方组25例、低分子肝素组25例和自拟化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组25例。疗程10d,比较治疗前后4组下肢DVT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96例均获随访,13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3.5%,其中有症状的DVT为4例,发生率为0.04%;空白组5例、自拟化瘀方组4例、低分子肝素组3例和自拟化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组1例,发生率分别为23.8%、16.0%、12.0%和4.0%;自拟化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可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较好地改善了血液高凝状态。结论:自拟化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实验组患者则在术后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有1例(2.4%)发生DVT,对照组6例(14.3%)发生DVT,实验组DVT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薰洗对外伤性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方法:102例外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薰洗配合手法治疗,并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进行手法治疗和功能锻炼。2个疗程后采用HS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5.646 9,P=0.017 2)。结论:中药薰洗配合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外伤性肘关节僵硬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内服配合针灸熏蒸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针灸以及熏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外敷,2组治疗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治愈率80.9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内服配合针灸熏蒸治疗方案优于针灸熏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蜡疗联合西药治疗手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手骨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接受中药熏蒸、蜡疗及西药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西药治疗,记录2组患者0、4、8、12周关节疼痛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第2周开始各指标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8周、12周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蜡疗联合西药能够有效改善手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injuries of the ankle joint by Chinese massage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drugs and functional exercises.Methods: Totally, 36 cases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soft tissue injury, chronic soft tissue injury and post-fracture sequelae of the ankle joint were treated by Chinese massage therapy, external application or external wash of Chinese herbal drugs, and exercises of dorsal flex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ankle joint, to observe the restoration of the ankle functions.Results: In 36 cases of the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remarkable effect in 18 cases, effect in 16 cases, failure in 2 cases and the effective rate in 94.4%.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Chinese massage therapy,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drugs and functional exercises can produce precis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injury of the ankle joint. Author: CHEN Ming-xia (1971-), female, physician Translator: HUANG Guo-qi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筋洗薰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舒筋洗薰洗膝关节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从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疗效3个方面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4,P=0.631);实验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t=3.092,P=0.003).②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6,P=0.558);治疗后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Z=-2.000,P=0.036).③临床疗效.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Z=-2.337,P=0.019).结论:舒筋洗薰洗配合功能锻炼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许多方法,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非甾体类及昔布类药制剂缓解症状为主。常会给患者带来胃肠反应。再则可以做关节内灌洗,注射玻璃质酸钠,严重者做关节镜治疗,或置换人工关节。中医治疗则多以针灸治疗为主。中药内服及外敷,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近年来,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价值逐步凸显,望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配合中药口服、外洗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采用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配合中药口服、外洗治疗,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9.5±15.4)分提高到术后(85.3±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01)。术后疗效评定,本组优30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配合中药口服、外洗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76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59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有效率100%。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同时用量角器测量踝关节各项生理运动活动度的大小进行踝关节运动功能的治疗效应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踝关节各生理运动ROM测量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治疗组四项生理运动ROM测量度数总和增加率为59.65%,对照组为2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在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方面见效时间比针刺疗法快,且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的雷公藤与中医的辨证施治治疗RA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RA患者应用复方的雷公藤片进行口服治疗,同时配合以中药的辨证论治。1个月为1疗程。6个疗程后评价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24例,显效29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75%;RF转阴率为60%;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及关节肿胀度评分、CRP、ESR及RF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复方雷公藤与中医的辨证施治联合治疗RA,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