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其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等,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1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72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1]1.2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患者。其中女57例,男23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2.3岁;蒙医学分型:赫依型失眠35例,希拉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是仅包括情绪因素原发病因的失眠障碍(器质性失眠症不包括在内),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患者以难以入睡为最常见的主诉,其次为维持睡眠困难和早醒,最常见的是失眠发生于生活应激增加的时候,患者就寝时感到紧张、焦虑,担心和抑郁,对睡眠过于专心,导致患者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易复发。2006-06-2007-05,我们采用疏肝养血安神法治疗该病5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00例门诊就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平均年龄(36.6±9)岁;病程平均(4.1±4.9)年。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37.4±9.7)岁;病程平均(4.3±5.0)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诊断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1 w内均未服用任何引起失眠或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及饮品,在嘱其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包括减轻心理压力、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后,仍有失眠等不适症状。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1]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  相似文献   

4.
<正>肿瘤相关性失眠又称为肿瘤相关性睡眠障碍,临床上十分常见,且伴随肿瘤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的各阶段,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加速肿瘤的进展。笔者采用加味归脾汤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患者3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70例患者来自萧山区中医院肿瘤科门诊,诊断符合肿瘤相关性睡眠障  相似文献   

5.
<正>失眠常见表现以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后易醒或不能入睡,全身疲倦乏力为主[1]。中医治疗一般以安神定志,调畅情志,清除脏腑郁热为原则。笔者采用针灸配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失眠32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1-09~2013-09就诊于本院确诊为肝胆湿热型失眠患者64例,年龄28~56岁,平均(42.2±14.4)岁;病程1.2~10.4年,平均(5.8±4.3)年。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全息足底按摩的方法治疗失眠,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0-05~2011-10在本院内科病房住院的失眠患者8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版(CCMD-3)失眠症标准[1]。男31例,女49例;年龄18~60岁;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12.43±3.02)分。排除因躯体不适、瘙痒等引起的失眠;患有符合现代医  相似文献   

7.
孙雪 《新疆中医药》2006,24(6):15-16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宁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它可伴随在疾病中,也可单一发生,其发病原因除与患者自身疾病有关外,也可能由心理、精神情绪、环境因素所致,顽固性失眠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给病人带来长期痛苦。笔者自2005年6月~2006年4月用疏肝解郁的方法,治疗因各种压力、精神情绪因素所致失眠的90例患者,效果明显。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6月~2006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90例失眠患者,其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年龄(44.5±25.5)岁,这些失眠患者的病程最长时间为26年,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失眠患者应用宁心安神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对其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失眠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宁心安神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应用宁心安神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收集时间为2014年6—12月,共收集整理辨证为枢机不利型失眠患者30例。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1])。纳入标准:①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  相似文献   

10.
<正>睡眠障碍指各种因素引发的经常无法正常睡眠的病症~([1])。本文观察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睡眠障碍患者50例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老年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60~81岁,平均(70.2±10.0)岁;病程1~10年,平均(2.3±0.7)年;有饮酒史者25例;有焦虑情况2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心理疗法中的低阻抗意念导入法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入组的24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采用低阻抗状态睡眠调控技术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并对主观与客观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均显示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分别PSQI睡眠质量分别为(2.500±0.589)分、(1.416±0.928)分,入睡时间分别(2.375±0.875)分、(1.416±0.880)分,睡眠时间分别为(2.125±0.947)分、(1.500±0.884)分,睡眠效率分别为(1.625±1.135)分、(0.958±0.954)分,睡眠障碍分别为(1.875±0.536)分、(1.416±0.775)分,日间功能分别为(2.416±0.880)分、(1.833±1.203)分.PSG监测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睡眠效率分别为(0.82±0.11)%、(0.88±0.10)%,觉醒次数分别为(3.92±3.24)次、(2.38±1.21)次,1期睡眠百分比分别为(27.4±11.9)%、(23.5±7.8)%;3期睡眠百分比分别为(10.2±6.8)%、(15.6±5.9)%,REM睡眠百分比分别为(23.89±6.84)%、(16.16±6.36)%.结论 低阻抗状态睡眠调控技术可提高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48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运志  李新立  刘群才 《中国针灸》2005,25(10):728-728
1 一般资料 选择单纯性失眠症患者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18~62岁,平均(41.53±9.41)岁;病程2~12个月,平均(7.05±3.34)月.根据WHO的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检测法,将睡眠质量分为5级(见表1).其中Ⅳ级14例,Ⅴ级34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失眠症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0例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个月。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制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①几乎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应用耳迷走神经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体针针刺治疗失眠症45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从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睡眠障碍门诊患者中筛选9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7.49±12.87岁;平均病程4.1±0.8年;平均入睡时间2.1±0.5h。观察组中男14例,女31例;平均年龄48.49±13.36岁;平均病程4.3±0.9年;平均入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五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纳入"五神穴"治疗观察,完成全程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统计。取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道、神门即"五神穴"。针刺操作方法:神道、神门直刺,神庭、本神、四神聪平刺,针刺深度10-15 mm,均施用平补平泻手法。神道不留针,余穴留针25 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PSQI评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PSQI评分均差10.02±1.75、入睡时间均差(0.7±0.5)h、睡眠时间均差(2.1±1.5)h、催眠药用量均差(10.3±2.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五神穴"治疗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入睡时间缩短,实际睡眠时间延长,催眠药用量减少。用穴少,针刺浅,刺激小,疗效好,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证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患有失眠症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对照组普通安眠药治疗,观察组行针灸加耳穴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睡眠时间为(6.47±0.26)h,长于对照组的(5.85±0.47)h,醒来次数为(1.31±0.33)次少于对照组的(2.83±0.45)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运用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证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失眠患者30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PSQI、SCL-90采集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失眠患者的PSQI总分均值为(12.65±3.04),241例SCL-90筛选阳性。失眠患者SCL-90各因子测评结果除偏执、敌对外均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饮食方面不适的患者211例,伴强迫者144例,伴焦虑者86例。睡眠质量、催眠药物、PSQI总分与SCL-90各因子显著正相关,此外强迫与睡眠障碍呈中度正相关。结论: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差。失眠患者伴有最多的3种自觉症状为睡眠饮食不适感、强迫及焦虑。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药物使用情况及睡眠整体状况与其心理障碍相互影响,强迫与睡眠障碍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睡眠状况的方法,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 thens失眠量表对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应用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影响患者睡眠因素进行调查,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结果:86例患者中处于失眠状态的29例,处于可疑失眠状况的20例,占56.98%;无睡眠障碍的37例,占43.02%。影响患者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噪音(35例)、担心病情(28例)、小便频繁(24例)、疼痛不适(16例)、夜间查房(15例)、担心影响工作(12例)。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是否有住院史其睡眠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存在失眠和可疑失眠的患者较多,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原络背俞配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66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6例顽固性失眠患者来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男26例,女4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平均(53±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8年,平均(9.2±2.1)年.均符合《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20.
王银玲 《光明中医》2003,18(4):53-54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失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 ,影响机体的修复。我们发现有不少骨科住院患者常常被失眠困扰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筛选出 10 0例骨科住院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及睡眠状况 ,找出存在具有共性的问题 ,采取减少患者失眠发生的相应措施 ,为骨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0 0例睡眠障碍患者中 ,4 0岁以下占 5 0例 ,4 1岁~ 6 0岁占 30例 ,6 1岁以上占 2 0例 ,平均住院 2 0天。1 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方法。问卷分 3个部分 :(1)一般资料 ;(2 )入院前后睡眠状况 ,调查重点是入院后失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