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变体位及缩短卧床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行CAG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术肢平卧制动12 h,卧床24 h;观察组6 h内,取术侧卧位或取45°的半卧位排尿,术后6 h下床排尿,12 h后下床活动。结果: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酸疼、腹胀、烦躁失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调整体位并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减少CAG患者并发症和不适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卧床时间对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后缩短卧床及患肢制动时间,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时间卧床及患肢制动.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短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卧床患者及患肢制动时间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因卧床和患肢制动时间长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探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实验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两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护理观察.结果经统计处理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今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患肢制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因卧床和患肢制动时间长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探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实验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2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护理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2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今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患肢制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目的 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因卧床和患肢制动时间长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探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 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实验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2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护理观察。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显示2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今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患肢制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殷玉华 《现代护理》2002,8(6):418-419
目的 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因卧床和患肢制动时间长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探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 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实验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两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护理观察。结果 经统计处理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今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患肢制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与制动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20例行脑血管造影的住院患者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观察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卧床12h和24h两种不同时间、不同制动方式进行术后指导。结果:观察组术后腰背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宜采用沙袋压迫局部4~6h,6h后患肢可以左右移动,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12h后即可下床行走。  相似文献   

8.
肝癌介入术后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海凤  周元林 《中国临床护理》2009,1(3):178-179,182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低过敏性弹力绷带压迫穿刺部位,患肢制动6h后,患者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12h后行床旁活动。对照组术后常规采用低过敏性弹力绷带压迫穿刺部位,患肢制动8h,静卧24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失眠等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卧床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会霞 《护理研究》2004,18(11):2034-2035
为了防止术后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在拔除动脉鞘管后须常规绝对卧床24h,同时患肢制动12h。多数病人在卧床时间出现腰酸背痛、尿潴留、焦虑、失眠等症状。为此,我们试行缩短病人术后卧床时间为12h,同时改变了患肢制动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缩短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丰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23-824
目的:探讨缩短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卧床时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在加强术前准备、术后宣教,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同时,通过改进拔管,固定,包扎方法,对213例CAG患者卧床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使CAG术后卧床时间缩短至6h,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缩短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住院天数和经费开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卧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增进患者的舒适程度,是护理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表现。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其具有创伤性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的特点[1]。PCI术后常规需绝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经股动脉无肝素化和经桡动脉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术后,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患者217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小剂量肝素CAG患者198例(桡动脉组),对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术后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组高,股动脉组术后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疼痛、术肢肿胀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桡动脉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排尿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穿刺成功率高,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transradial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TAI)后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二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行TAI。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干预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术前24 h内无创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干预3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外周血管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TAI术后12 h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两组患者桡动脉闭塞、局部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桡动脉狭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少TAI诊疗患者术后桡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步骤方法单支架治疗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真性分叉病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真性分叉病变,并且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介入手术步骤分为球囊对吻扩张组(A组)和无球囊对吻扩张组(B组);A组又分为支架前球囊对吻扩张组(A1组)、支架后球囊对吻扩张组(A2组)。观察介入并发症发生率、X线暴露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 A2组比A1组术中并发症慢血流、心绞痛及术后1年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流不达TIMI3级发生率更低(P<0.05)。A组较B组术中并发症慢血流、心绞痛及术后1年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流不达TIMI3级发生率更低(P<0.05)。各组介入X线暴露时间及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支架治疗右冠后三叉真性分叉病变时采取球囊对吻扩张较无球囊对吻扩张治疗术后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其中支架后球囊对吻扩张较支架前球囊对吻扩张的介入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进行脑血管造影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联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联合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脑血管造影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ZXD-2加压包扎的效果。方法将300例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ZXD-2加压包扎法,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法,比较两组加压包扎止血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未出现手部缺血;观察组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指发绀或肿胀、手部胀痛、患者舒适度及SpO:值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ZXD-2加压包扎止血效果好、并发症低,患者痛苦少、舒适度高,临床应用安全,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24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如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等4个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住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应用止血器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50例则采用传统人工按压沙袋加压的方法止血。比较2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的差异,并观察2组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明显缩短,既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缓解了患者的身心不适,是一种医师愿意采用,患者乐于接受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使用桡动脉止血气囊的患者首次减压的适宜时间。 方法 将30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使用桡动脉止血气囊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分别在术后2h、1.5h、1h进行首次减压。观察三组的止血成功率、术侧手指肿胀程度及患者的舒适度。 结果 C组止血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A组术侧手指肿胀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三组患者的舒适度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结论 冠脉造影术后宜在1.5h开始首次减压,既保证止血效果,又能减轻患者术侧手指肿胀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未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600例经股动脉行未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结果98.5%的病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手术时间(从穿刺动脉到造影结束)8min至1h,平均(17.9±6.3)min。冠心病阳性率为38.8%,多支血管病变占20.3%。心室纤颤发生率0.5%,造影剂过敏发生率0.17%,造影导管内血栓形成0.83%;鞘管内血栓形成0.5%;皮下血肿,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未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以在经验丰富的临床介入医生中使用,但不宜盲目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