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脂肪抑制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序列对急性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X线及CT检查为阴性的120例骨挫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各序列的检出率.结果 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STIR、T1WI、T2WI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2.8%和43.9%,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骨髓变化具有很高敏感性,尤其是MRI脂肪抑制序列能清晰显示常规X线难以显示的骨髓水肿、出血和骨小梁微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STIR序列在椎体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93处椎体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CT及低场(0.3T)MRI资料,比较各常用MRI序列的信号强度。结果 47例93处椎体骨挫伤病灶,X线平片未见骨折征象,CT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低场MRT1WI病灶显示率为80.65%,表现为小片条带状,线状低信号;T2WI病灶显示率为61.29%,表现为不规则等高信号;STIR表现为高信号,显示率为100.00%。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能有效诊断椎体骨挫伤的方法;在低场MRI中,STIR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3.
岑裕铭 《广西医学》2009,31(8):1132-1133
目的总结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探讨MRI在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X线及CT检查为阴性的骨挫伤患者83例,在低场磁共振常规进行SE序列T,WI、TSE序列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83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及CT未发现病灶,而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地图状、斑片状或不规则),T1WI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改变,STIR序列病变呈高信号。结论MRI对骨髓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是STIR序列的应用对提高骨髓细微病变的检出率有很大帮助,目前MR是诊断骨挫伤的唯一检查方法,可以减少对骨损伤的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骨挫伤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评价X线、CT、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X线平片未见膝关节骨折,而MRI检查显示膝关节骨髓有异常改变的56个外伤病例,进行影像表现分析研究。结果56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而MRI检查显示有骨挫伤,表现为T1WI短TI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病变区呈高信号,T1W1呈稍低信号,有膝关节骨挫伤的部分病例还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等表现。结论MRI能早期显示骨挫伤及隐性骨折,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或CT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并伴有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做MRI检查;脂肪抑制技术STIR及化学位移脂肪成像(Chem—Sat)对显示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能显示细微的骨髓水肿、充血及骨小梁的微骨折,对发现骨外伤的隐性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微细骨折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80例膝关节外伤后微细骨折的MRI表现。使用膝关节专用线圈,检查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T1WI、T2WI、梯度回波(GE)、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80例共发现微细骨折108处,其中股骨髁60处,胫骨平台43处,髌骨5处。包括骨软骨骨折15处,隐性骨折8处,骨挫伤85处。结论:MRI可以准确显示膝关节周围微细骨折的部位、范围及膝关节附属结构的损伤,推断其损伤机制,可以解释临床外伤后持续疼痛,除指导临床积极治疗外,同时还可以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6.
洪振刚  张团委  徐卿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81-82,F0003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急性骨挫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1来我院就诊且MRI检查诊断为骨挫伤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骨挫伤部位、形态、信号以及半月板、韧带、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情况。结果 120例急性骨挫伤患者中共有279处病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腔积液、周围软组织肿胀;T1WI序列上表现为骨皮质下髄质区低或略低信号区,T2WI序列骨挫伤区可见不均匀稍高信号区;31例合并软骨损伤,MRI表现为"对吻"征;合并隐性骨折25例,T1WI和T2WI呈细线状、条带状、网状低信号带;合并韧带损伤5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59例。结论 MRI可以准确显示急性骨挫伤部位、形态、信号及附属结构的损伤情况,对该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中的应用。方法:对88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进行MRI常规矢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轴位T2和冠状位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88例外伤膝关节共检出148处骨挫伤,190处关节其他结构损伤,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为明显高信号。结论:MRI能有效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脂肪抑制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8.
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低场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可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12-113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行骨关节检查并诊断为骨挫伤的36例病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骨挫伤的MRI表现为在T1WI上均表现为斑片状、地图样低信号,在T2WI上多数表现不明显,仅5例表现为不均匀略高信号,病变以在STIR序列表现最为明显。在MRI上同时发现的其他异常征象有:半月板损伤1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关节软骨损伤11例。结论骨挫伤在x线平片和CT扫描上均无异常改变。由于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病变敏感性,故对松质骨内发生的早期挫伤极为敏感,能很好地突出显示病变区内地异常高信号,尤其STIR是诊断骨挫伤的非常理想的检查序列。MRI检查可避免漏诊和严重后果。引起骨髓内信号异常的病因较多,MRI诊断时应该注意排除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原发或继发性骨肿瘤、炎症、结核等所引起的松质骨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方法 对 5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行MRI检查 ,回顾性分析其表现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RI诊断 6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 ,3个游离骨块 ,5处位于股骨外髁 ,1处位于髌骨 ,MRI能清晰地显示骨软骨骨折的部位、大小和程度 ,并能分辨骨折块的软骨成分和软骨下骨质成分 ,T2 WI、STIR、FFE -T2 WI显示骨软骨骨折最为清楚。X线检查可见 2例关节内游离骨块 ,但不能明确其来源。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地显示并诊断膝关节外伤骨软骨骨折 ,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对隐匿性骨折的发生部位、类型、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3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发生在一侧平台8例(34.8%),二侧平台14例(60.9%),同时累及两侧平台和髁间嵴1例(4.3%);同侧胫骨股骨关节面相邻两端同时发生骨折(对吻骨折)6例.Ⅰ型隐匿性骨内骨折5例(21.7%),MRI表现为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型隐匿创伤性骨折18例(78.3%),MRI表现为T1WI有线样低信号18例(100%),T2WI有线样低信号14例(77.8%),不伴有线样低信号4例(22.2%),Ⅱ型在STIR上均为高信号.合并韧带损伤11例(47.8%),半月板损伤3例(13.0%),关节软骨损伤2例(8.7%),关节腔积液23例(100%).结论:MRI检查尤其是STIR序列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具有高度敏感性,同时MRI检查还能发现韧带和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的损伤,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采用关节镜检查探讨3.0T MRI在膝关节股骨远端外伤性骨挫伤致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关节镜对2010年10月~2013年3月共收治经3.0 T MRI影像检查,MRI图像后期三维重建处理,显示股骨远端外伤性骨挫伤致膝关节软骨损伤22例,其中合并胫骨近端骨挫伤3例,合并外、内侧膝半月板损伤7例,12例确诊膝前交叉韧带断裂,4例膝前交叉韧带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在手术中与MRI对比观察关节软骨损伤情况。结果:膝关节股骨远端骨挫伤患者关节镜下见到膝关节软骨损伤与3.0T MRI所显示基本一致,脂肪抑制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fat-saturated three-dimensional fast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procession,FS-3D-FISP)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6.8%,Kappa值为0.812,S E-T1WI敏感度为71.7%,特异度为97.9%,Kappa值为0.514。结论:F S-3 D-FISP序列对膝关节股骨远端骨挫伤致关节软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明显优于S E-T1WI,3.0T MRI与关节镜对软骨损伤病变诊断的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3.0T MRI扫描时间更短,成像更清晰,但<1.0 cm2的软骨损伤区MRI表现与关节镜间的诊断有差别,软骨损伤面积与MRI信号改变的范围呈正相关,关节镜下Ⅰ度膝软骨损伤无阳性发现,由于MRI机身容积效应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关节软骨致伤的严重程度不能真实反映,主要是通过软骨下骨及骨髓内的异常信号等间接征象表现关节软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彭俊玲  彭湘晖 《中外医疗》2009,28(22):39-40
目的评价STIR序列对骨挫伤的效果与意义。方法通过126例膝外伤病人,进行常规FSET1WI.FSET2WI,STIR扫描,比较各序列对病灶的检测率。结果29例膝部骨挫伤病例.有38个病灶,其中T1WI发现35个,T2WI发现19个,STIR显示38个。STIR序列与T2WI序列相比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STIR序列与T1WI序列相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IR序列对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能增强骨髓病变T1和T2组织信号对比,显示细微的骨髓水肿、充血及骨小梁的微骨折,对膝关节外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膝关节外伤检查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中STR序列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评价影像学表现诊断膝关节骨挫伤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进行X线、CT、MRI检查,对三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2例患者X线平片及CT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MRI有异常信号改变。结论M刚能较早显示隐性骨折或骨挫伤。患者外伤后×线平片或CT未见明显骨折,外伤部位不能承受重力,持续疼痛伴有软组织肿胀,应行ME/检查;脂肪抑制技术STIR及化学位移脂肪成像(them—sat)对显示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对提高骨外伤的隐性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许正纪  范泛  康银平 《安徽医学》2011,32(5):653-654
目的 提高低场强MRI骨髓挫伤的诊断.方法 分析62例X线平片或CT扫描未见异常表现的骨髓挫伤患者低场强MRI征象.结果 62例共有74处骨髓挫伤的病灶,T1WI发现52处病灶(70.2%),T2WI发现36处病灶(48.6%),STIR序列全部病灶显示(100%).结论 低场强MRI选择SE序列与STIR序列组合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膝部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膝部外伤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结果x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经MRI检查,10例(10/26)显示骨折线,其中胫骨平台骨折伴塌陷7例,股骨髁骨折3例;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以T1WI更明显。16例(16/26)骨挫伤,MRI呈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WI 脂肪抑制呈明显高信号。MRI检查还同时发现膝关节其他异常征象:半月板损伤10例,内侧副韧带挫伤5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膝关节积液24例。结论MRI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及骨挫伤。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作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腕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例严重腕关节外伤患者,其中5例伴有腕管综合征,对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0例中,X线平片明确骨折20例25处(占74%),脱位7处,显示碎骨片5块,5例见骨端明显掌侧移位;全组显示腕部软组织轮廓肿胀。CT明确骨折20例34处(占100%),局部骨质密度增高12处,脱位10处,显示碎骨片17块,5例移位的骨端压迫正中神经走行区域;全组腕部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伴结构模糊,但损伤范围不能明确。MRI明确骨折20例31处(占91老),隐匿性骨折6处,骨挫伤14处,软骨损伤10处,脱位10处,对碎骨片显示不清;20例均见腕部软组织损伤肿胀,5例移位的骨端致腕管变形,相应区域正中神经受压;MRI信号在骨折、脱位、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损伤和软组织肿胀的部位均显示异常信号,于T2WI、STIR、PDWI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在T1WI上呈低信号,可较明确判断损伤范围。结论:X线平片对判断有无明显骨折起筛选作用;薄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观察明显骨折细致情况,对软组织结构显示较好,对隐匿性骨折显示欠佳,不能诊断骨挫伤及软骨损伤;MRI对明显骨折显示较好,对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及软组织损伤显示敏感性高,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对碎骨片显示不如CT;对正中神经损伤情况三种影像学检查仍为间接提示。  相似文献   

17.
杜红  杨雷振  张伟 《中外医疗》2010,29(2):160-160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MRI检查的序列选用。方法对66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分别行STIR和FSET2序列扫描,比较STIR序列和FSET2WI显示骨挫伤的差异。结果66例膝关节骨挫伤共发现Ⅰ型骨挫伤48例62处,约占72%,Ⅱ型骨挫伤18例24处,约占27%。STIR序列能明确显示位于股骨内外侧髁、干骺端、胫骨内外侧平台、胫骨后部、胫骨干、腓骨、髌骨等处的小片状或半环形,大小在2cm以下的骨挫伤48例共62处。FSET2WI能够显示的31例42处。结论STIR序列是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外伤后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外伤性膝关节骨挫伤病例42例,X线平片检查均为阴性结果。均于外伤后5d内使用东芝TOSHIBAExcelART1.5T超导磁共振机,膝关节四通道正交线圈,分别进行10°~15°斜矢状面扫描及冠状面T2WI、T1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42例中,单发骨挫伤22例,多发骨挫伤20例。16例合并韧带损伤,39例有膝关节腔积液,合并隐匿性骨折4例。MRI共显示108处病灶,其MRI表现为斑片状、地图状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模糊,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边界清。出现MRI对吻征表现者6例。4例隐匿性骨折病例可见T2WI脂肪抑制序列中清晰锐利的细线状高信号,达关节下软骨面。结论MRI对于膝关节外伤后骨挫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132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成像序列对脊柱病变的显示效果。结果:STIR序列在椎体骨折、骨挫伤,脊髓、软组织损伤、肿胀等脊椎损伤性病变中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低场强磁共振采用FSE序列能够显示脊髓,脊柱损伤性病变。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内脂肪高信号的干扰能够被STIR序列所抑制,从而能够发现和明确对X线,CT及FSE序列成像上没有或可疑的病灶。特别是能够鉴别椎体骨折为新鲜或陈旧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椎骨髓病变的MRI最佳成像序列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1FLAIR序列T1WI和FRFSE序列T2WI,结合STIR和脂肪抑制技术的T1WI增强,在1.5T的MRI机上对26例对照组和24例脊椎骨髓病变(观察组)行MRI成像,观察各种序列对病变显示的情况。将能特征性显示病变的MRI序列作为评价标准。结果T1WI显示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24/24)和92%(24/26),T2WI为54%(13/24)和88%(23/26),STIR为96%(23/24)和92%(22/24),增强为68%(13/19)和94%(15/16)。以上4种序列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分别是96%(48/50)、72%(36/50)、94%(45/48)和80%(28/35)。结论T1WI、T2WI、STIR和MRI增强扫描在显示脊椎骨髓病变上都有较高的敏感性,T1WI是显示脊椎骨髓病变最敏感的序列,与T2WI或STIR和增强联合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评价脊椎骨髓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