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参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评价NT-proBNP、超声心动参数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160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的CHF患者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行超声心动检查。检验不同中医证型与NT-proBNP及超声心动参数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心功能分级越高,NT-proBNP值越大(r=0.498,P〈0.05);NT-proBNP水平与中医证型亦有相关性,即NT-proBNP水平按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顺序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416,P〈0.05)。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EF)在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与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的患者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56.2%)〉气虚血瘀水停证(37.0%)〉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9%);心功能Ⅲ级患者中气虚血瘀水停证(52.5%)〉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34.4%)〉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13.1%);心功能Ⅳ级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5.4%)〉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19.2%)〉气虚血瘀水停证(15.4%)。结论NT-proBNP、超声心动EF值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能反映中医证型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医证型由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转化,心功能呈现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方面探讨客观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的证候规律。方法:符合Framingham的心衰诊断标准患者3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NT-proBNP水平;检测心超指标;应用SPSS16.0统计,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采用R×C列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Ⅱ级多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心功能Ⅲ级、Ⅳ级多为心肾阳虚、气滞血瘀、阳虚水泛证。随NT-proBNP水平增加及EF、FS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呈现心肺气虚、气阴两亏、心肾阳虚到气虚血瘀或阳虚水泛趋势。结论: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EF、FS等指标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100例患者分为心功能II~IV级,随后对此100例慢性左心心功能不全患者做中医的辨证分型,依次分为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心肾阳虚型。比较心功能分级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无相互关系。结果:心功能分级与中医的辨证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心功能II级患者以气阴两虚型为主,比例比较为气阴两虚型(78.00%)气虚血瘀型(14.00%)心肾阳虚型(8.00%)。心功能III级患者以气虚血瘀型为主,比例比较为气虚血瘀型(76.67%)气阴两虚型(10.00%)心肾阳虚型(13.33%)。心功能IV级患者以心肾阳虚型为主,其中心肾阳虚型(80.00%)气虚血瘀型(15.00%)气阴两虚型(5.00%)。结论: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辨证分型中心肾阳虚型患者心功能最差,其次为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指标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CHF患者辨证分型为心肺气虚组(35例)、气阴两虚组(30例)、气虚血瘀组(29例)、阳虚水泛(26例),对4组患者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对LVEF、CO、CI、NT-pro BNP值进行检测,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对比不同证型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4组患者的NT-pro BNP、LVEF、CO、CI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及生存质量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心肺气虚组与气阴两虚组的NT-pro BNP、CO、CI、LVEF值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阳虚水泛和气虚血瘀组(P均0.05)。结论 CHF的中医证型与各项心功能指标有着密切联系,心功能指标监测对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心动所测心功能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患者116例,辨证分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和阳虚水泛3个证型组,采用超声心动仪分别检测各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BNP。结果 LVEF值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顺序次第减低,而BNP次第升高,且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和阳虚水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辨证分型与LVEDs、LVEDd、LVEF和BNP均有相关性,其中与BNP和EF相关性(r=0.71,r=-0.34,P均0.05)最强。结论 BNP和EF可以反应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也可以作为辅助心力衰竭辨证分型的一个有益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贺泽龙  郭振球 《中医杂志》2004,45(3):212-21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变化的关系.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和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受体的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方法对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结果:(1)在心功能变化方面,气虚血瘀证和心气阴两虚证患者以心脏舒张功能损害为主,心阳气虚证、心肾阳虚证和阳虚水泛证患者以收缩功能受损为主,而阴阳两虚证患者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同时受损,其程度介于以上两类证型之间;(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各证型β受体最大结合率(Bmax)下降程度按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心阳气虚、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递增.结论:心脏舒缩功能受损和β受体下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客观表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辨证时可根据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损害和β受体下调等客观指标变化,结合临床表现确定其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衰超声指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评价心衰超声指数、血浆N端B型钠尿肽(NT-pro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167例CHF患者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心衰超声指数,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T-proBNP与心衰超声指数呈正向相关关系,心衰超声指数升高,NT-proBNP也会升高(r=0.634,P0.01)。NT-proBNP按心肺气虚、血瘀饮停→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肾气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型转化递增,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82,P0.01)。心衰超声指数也按心肺气虚、血瘀饮停→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肾气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顺序递增,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658,P0.01)。结论:心衰超声指数、NT-proBNP与CHF中医证型存在明显相关性,可用于指导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脑钠肽、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疑诊心衰的患者,按Framingham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对符合心衰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型且除外排除标准后的患者纳入心衰组,排除心衰患者纳入非心衰组;对所有疑诊心衰的患者均进行脑钠肽(BNP)和甲状腺功能方面的检测。结果共纳入心衰患者116例,其中包括气阴两虚证30例,气虚血瘀证44例,阳虚水泛证42例;非心衰患者30例。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BNP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患者中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BNP值依次逐渐升高,T3、FT3逐渐减低,气阴两虚与阳虚水泛、气虚血瘀与阳虚水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辨证分型与BNP、T3、FT3均有相关性,其中与BNP相关性最强。结论BNP可以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也可以作为辅助心衰辨证分型的一个有益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脑钠肽、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疑诊心衰的患者,按Framingham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对符合心衰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型且除外排除标准后的患者纳入心衰组,排除心衰患者纳入非心衰组;对所有疑诊心衰的患者均进行脑钠肽(BNP)和甲状腺功能方面的检测。结果共纳入心衰患者116例,其中包括气阴两虚证30例,气虚血瘀证44例,阳虚水泛证42例;非心衰患者30例。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BNP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患者中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BNP值依次逐渐升高,T3、FT3逐渐减低,气阴两虚与阳虚水泛、气虚血瘀与阳虚水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辨证分型与BNP、T3、FT3均有相关性,其中与BNP相关性最强。结论BNP可以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也可以作为辅助心衰辨证分型的一个有益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指数(I)、左室质量指数(LV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7例CHF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心脏彩超相关结果,计算CI、LVMI。结果:按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CI呈递减趋势、而LVMI呈递增趋势。结论:CI和LVMI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及考量病情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分布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患者8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格检查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瘀组18例、气阴两虚兼血瘀组23例、心脾阳虚水停兼血瘀组21例、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组18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血清H-FABP及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FABP、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而呈增高趋势;血清H-FABP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观察组各中医证型间血清H-FABP及BNP水平不同,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组心脾阳虚水停兼血瘀组心气阴两虚兼血瘀组心气虚血瘀组。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FABP水平较高,在各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性,可作为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甲状腺激素、肌钙蛋白I、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将93例CHF患者分为6个证型组,检测各组甲状腺激素、肌钙蛋白I、血尿酸水平,并与对照组(22例)相同指标相比较。结果:TT3、FT3水平CHF心肾阳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阳虚水泛证组、痰饮阻肺证组均明显降低;肌钙蛋白I水平心肾阳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阳虚水泛证组、痰饮阻肺证组均明显升高。尿酸水平阳虚水泛证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痰饮阻肺证组较对照组、心肺气虚证组、气阴两亏证组、心肾阳虚证组明显升高。结论:甲状腺激素、肌钙蛋白I、血尿酸水平可以作为老年CHF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10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以期能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中慢性心衰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规范处理,得到文献中辨证分型等相关原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各类型数据的分布规律。结果:①中医证型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水停。②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③心功能等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中证型分布最多是心肺气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病性类证候要素则以气虚和血瘀为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病位以心为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证候要素以气虚和血瘀为主。初步反映出了慢性心衰常见证型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证侯分型与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亏(25例)、气虚血瘀(60例)、阳虚水泛(15例)3组。另取老年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比较慢性心衰各组及健康者NT-proBNP有无差异。结果:NT-proBNP数值在慢性心衰各组中按照阳虚水泛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亏证递减,慢性心衰各组间NT-proBNP较健康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T-proBNP与慢性心衰各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结合临床参考辨证。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和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HFrEF)超声心动图 相关参数与心力衰竭(HF)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心血管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 HF 患者共 115 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或≥ 45 % 将患者分为 HFpEF 组 (LVEF ≥ 45 %)55 例和 HFrEF 组(LVEF < 45 %)60 例。按照 HF 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 阳虚水泛证。采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组织多普勒二尖瓣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和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 流速度与二尖瓣环速度比(E/e''),观察不同辨证分型与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所有 HF 患者中,心肾 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的 LVEDVI、E/e'' 依次升高,e'' 依次下降;HFpEF 患者中,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 阳虚水泛证的 LVGLS 依次下降;HFrEF 患者中,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的 LVEDVI、LVESVI 和 E/e'' 依次升高,e'' 依次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FpEF 组心肾阳虚证患者的 LVGLS 明显高于 HFrEF 组,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P < 0.05);HFpEF 组气虚血瘀证患者的 LVGLS 和 e'' 明显高于 HFrEF 组,LVEDVI 和 LVESVI 明显低于 HFrEF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FpEF 组阳虚水泛证患者的 LVGLS 明显高于 HFrEF 组,LVEDVI 和 LVESVI 明显低于 HFrEF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HFpEF、HFrEF 的 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心动图不同参数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及规律性,两者之间存在量化的关系。超声心动图参数可反 映 HF 病情进展,对其中医辩证分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有关资料。1)通过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NYHA分级、EF值、心肌重构(心房重构、心室重构、房室重构)、心律失常及NT-proBNP、SCR、BUN、hs-CRP等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2)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NYHA分级、EF值、心肌重构(心房重构、心室重构、房室重构)、心律失常及NT-proBNP、SCR、BUN、Hs-CRP等因素对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易出现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随着心功能的下降,患者易出现阳虚水泛证;随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升高,患者易出现痰浊闭阻证;随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升高,患者易出现痰瘀互结证。结论高血压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和痰瘀互结证。年龄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病程为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泛证的危险因素; NT-proBNP为阳虚水泛证的危险因素; SCR、BUN为痰浊闭阻证的危险因素; hs-CRP为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心功能为阳虚水泛证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有关资料。1)通过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NYHA分级、EF值、心肌重构(心房重构、心室重构、房室重构)、心律失常及NT-proBNP、SCR、BUN、hs-CRP等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2)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NYHA分级、EF值、心肌重构(心房重构、心室重构、房室重构)、心律失常及NT-proBNP、SCR、BUN、Hs-CRP等因素对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易出现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随着心功能的下降,患者易出现阳虚水泛证;随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升高,患者易出现痰浊闭阻证;随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升高,患者易出现痰瘀互结证。结论高血压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和痰瘀互结证。年龄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病程为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泛证的危险因素;NT-proBNP为阳虚水泛证的危险因素;SCR、BUN为痰浊闭阻证的危险因素;hs-CRP为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心功能为阳虚水泛证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新型标志物和肽素(Copeptin)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采集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230例,参照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82例,Ⅲ级76例,Ⅳ级72例,采集同期健康体检心功能正常者51例作为对照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临床常见证型相结合,将心衰患者分为心气虚型42例,气阴两虚型64例,气虚痰瘀型77例,心肾阳虚型47例。所有入组患者于住院次日,正常组于体检日清晨空腹,肘静脉采血,检测氨基未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opeptin,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对照组与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血清NT-proBNP、Copeptin水平,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Copeptin水平与NT-proBNP及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的相关性。比较各中医分型间血清NT-proBNP、Copeptin水平的变化。[结果]心衰患者血清Copeptin水平的变化与NT-pro BNP水平的变化相一致,随着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痰瘀证→心肾阳虚证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增,Copeptin的水平在心肾阳虚组明显高于气虚痰瘀组、气阴两虚组及心气虚组[pmol/L:27.40(21.92,39.01)、18.80(16.23,21.94)、14.19(12.10,16.23)、8.93(7.35,11.75),P0.05]。在心功能Ⅱ级患者中以心气虚型、气阴两虚型为主,在心功能Ⅲ级患者中以气虚痰瘀型为主,在心功能Ⅳ级患者中以心肾阳虚型为主。[结论]血清NT-pro BNP与Copeptin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着中医分型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希望能够为中医分型提供辨证依据,从而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CHF患者64例,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按NYHA分级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及心肾阳虚证3种证型.用ELISA染色法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组中医证型组NT-proBNP的水平不同,心肾阳虚证组高于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以(P<0.01).发生终点事件组(心源性死亡,因心功能恶化、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再入院)NT-proBNP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其中死亡组的NT-proBNP较再入院组升高,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标记物NT-proBNP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可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人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蛋白2 (sST2)水平与中医证型、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纳入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16例(试验组),体检健康者26例(对照组)。将试验组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血瘀证4种证型,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分别检测不同证型、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sST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1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气虚血瘀证11例,痰瘀互结证30例,气阴两虚血瘀证43例,阳虚水泛血瘀证32例;心功能Ⅱ级21例,心功能Ⅲ级55例,心功能Ⅳ级40例。试验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为1790. 25(1238. 27,2168. 96)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 32 (592. 23,854. 60) pg/ml (P 0. 01)。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sST2水平低于气阴两虚血瘀证和阳虚水泛血瘀证患者(P 0. 05);阳虚水泛血瘀证患者血清sST2水平高于痰瘀互结证及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P 0. 05);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sST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各中医证型间心功能分级分布存在差异(χ~2=33. 466,P 0. 05)。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者血清sST2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者(P 0. 05);心功能Ⅳ级者血清sST2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者(P 0. 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清sST2水平越高,且血清sST2水平随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水泛血瘀的演变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