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9月—2005年8月间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征)。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1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64例中阴道分娩37例,剖宫产27例;发生产后出血9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4%;无死胎或死产,无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剖宫产非手术绝对适应证或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由妊娠引起29例(5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例(29%,重度子痫前期15例、轻度子痫前期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1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对血小板计数<50×109L-1者在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产科指征决定。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程度及产科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常见的病因是妊娠期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50×109/L而无临床出血表现的病人无须特殊处理,经阴道分娩是安全的.血小板≤50×109/L时应给予综合治疗并在血源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治疗上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转归。方法:对12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52例(占41.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7例(占21.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占19.9%),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1例(占8.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8例(6.3%),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占1.6%),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1例(占0.8%)。经阴道分娩56例,输注血小板后剖宫产70例,无1例死亡。产后4例因血小板持续减少转血液科治疗。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最多见。对于血小板持续50×109/L的孕妇,宜术前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 123 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期血小板 计数(PLT)最低值分为轻度血小板减少组(79 例)和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组(44 例),分析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 减少病因构成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病因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 其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组与轻度血小板 减少组在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中重度组患者的 诊断孕周早于轻度组,更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结局方面,中重 度组平均分娩孕周早于轻度组,中重度组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组,分娩前及产 后第 1 天 PLT 数值低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妊娠期及分娩期血制品使用率、剖宫产率、 椎管内麻醉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随着血小板水平的下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不 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高,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者,特别是中重度患者需尽早明确病因,合理有效干预,个体 化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由于自身抗体覆盖的血小板破坏增加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文献表明,英美每年发病率约203 /10万。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1~7倍。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1,2]。ITP属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数ITP患者特别是成人ITP通常呈缓慢发病,虽然有外周血小板数目减少,但多数可维持在安全水平(>30×109/L),也从未有严重出血的经历。因此,注意监测外周血小板数值的动态变化比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更能够使患者获得临床受益,也比应用免疫球蛋白、脾切除付出的代价要低。目前的临床资料显示,以糖皮质激素类为主体的初始治疗虽然可使50%~80%患者有获益,但减少剂量或停止应用后仅10%~30%病例能够得到持续性缓解;尽管以免疫球蛋白为主体的免疫治疗,能使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安全渡过血小板低谷期(<30×109/L),但该措施不能作为ITP长期维持治疗的有效方法,且经济代价的付出、停用后血小板计数不能有效维持,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免疫抑制治疗和脾切除术带来相关并发症的病死率与疾病本身出血导致的病死率相似。所以,慢性、无出血倾向、血小板在安全水平的患者建议尽量减少治疗与使用脾切除术。而对于有出血倾向的血小板减少症仍需积极治疗,治疗目标仅为在最小治疗相关风险下,获得安全的血小板数量来缓解出血倾向,而并非将血小板数量升至正常[3,4]。  相似文献   

7.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笔者选用驴胶补血冲剂治疗儿童ITP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按照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1.2一般资料选择门诊和住院患儿共50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个月~14岁,平均6.1±2.7(±S)岁;血小板(BPC)<25×109/L(重度)者15例,25~50×109/L(中度)者28例,51~65×109/L(轻度)者7例;病程7个月~5.2年,平均21个月。21例发病前分别有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探讨其发病原因寻求较好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测定其血小板、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监测分娩情况、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妊蛛28周前发现血小板减少症有8例,妊娠28周后58例。其中血小板低于50×10^9/L 21例。自然分娩36例,剖宫产30例。1例产后出血量大于500ml。分娩足月)L61例,早产)L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血小板〈50×10^9/L孕妇的TEG各项指标较其他孕妇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应积极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出血倾向及加强胎儿监护。对于血小板〈50×10^9/L患者可予以糖皮质治疗,为避免大出血可在分娩前后输注血小板悬液;TEG可作为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电阻抗法、二维激光法及镜检法计数血小板(Plt)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选取Plt<50×109 L-1、(50~300)×109 L-1、>300×109 L-1共3组130例患者,分别用CD-3700、ADVIA-2120和镜检法计数Plt,以镜检法Plt计数为参考,比较各方法计数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当Plt<50×109 L-1,CD-3700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DVIA-2120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Plt为(50~300)×109 L-1及>300×109 L-1时,三者计数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二维激光法对异常血小板的识别能力较电阻抗法强,可用于临床上血小板的准确计数。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多种疾病。笔者通过对 5 0例低血小板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 ,PAIgM ,PAIgA)的检测 ,以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对血小板减少患者诊疗的意义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来源及分组 标本来自我院住院患者 ,均有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为 ( 12~ 92 )× 10 9L-1,平均 ( 42 .0 3±2 8.47)× 10 9L-1。将所观察的患者分为 4组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组 2 2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组 1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组 9例 ,肝硬化组 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 10例 ,为体检正常者。1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斑饮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消斑饮治疗ITP 119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象变化、出血症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消斑饮治疗同时,停用其他治疗方案情况,包括糖皮质激素。结果 119例ITP经6~18个月的治疗,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都比治疗前升高。完全缓解(血小板≥100×109/L)57例,有效(血小板≥50×109/L)27例,无效(血小板50×109/L)35例,总有效率70.6%。治疗1个月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消斑饮治疗前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有70例,快速撤除激素后未出现激素撤除危象。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不良反应。期间,7例怀孕,生产顺利。结论消斑饮是一种不需要配合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改善出血症状,稳步升高血小板中医治疗ITP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4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治疗措施: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输新鲜血及血小板,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49例均母婴平安,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恰当合理的治疗、适宜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平安渡过妊娠期及分娩期。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经传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仍小于(30~50)×109 L-1,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者.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200 4年1月-20 06年6月我院对18例难治性ITP患者予干扰素联合美卓乐(甲泼尼龙)、达那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半随机组合的方法将43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用常规剂量激素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组治疗前为36.29±9.70,治疗后为95.14±18.26(P<0.01);对照组治疗前为37.31±9.29,治疗后为77.73±21.96(P<0.01),升高血小板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TP副反应少,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部分患者的病情较重,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aplastic anemia,SAA),具有以下特点:骨髓活检中的细胞成分少于25%,并且具有以下3项中的2项:中性粒细胞少于0.5×109L-1,血小板少于20×109L-1,网织红细胞的绝对数少于20×109L-1,当中性粒细胞少于0.2×109L-1时称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VSAA)。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A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的长期缓解率仅为50%,最近的报道为60%~90%[1],日本报道部分HLA完全相合的同胞供者移植的存活率达97%[2]…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阳春市妇幼保健院 2015 年 8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HIV 阳性孕妇共 20 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开展 HAART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洛匹那韦 / 利托那韦)治疗,比较孕妇治疗前后病毒载量变化,同时对新生儿体质量、出生 1 min 时 Apgar 评分、血常规检验结果、HIV 检测阳性率以及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等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孕妇治疗后病毒 载量相比治疗前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06 ± 0.45)kg,出生 1 min 时 Apgar 评分 (9.58 ± 1.07)分;血常规检验结果:白细胞计数(14.12 ± 2.56)×109·L-1,中性粒细胞计数(6.48 ± 2.15)×109·L-1 , 红细胞计数(3.71 ± 0.36)×109·L-1,血小板计数(238.65 ± 25.42)×109·L-1,淋巴细胞计数(5.58 ± 1.64)×109·L-1 , 新生儿 HIV 检测阳性率为 0.00 %;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 15.00 %。结论:HAART 的应用可以降低 HIV 阳性孕妇 病毒载量,阻断 HIV 的母婴传播,保证母婴健康及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种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近期疗效。方法选择5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亚剂量组28例,标准剂量组27例,分别给予免疫球蛋白400 mg/(kg.d)×3 d及400 mg/(kg.d)×5 d,2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d)静滴,第8天开始改为泼尼松1 mg/(kg.d)口服。结果2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相近,治疗开始后亚剂量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数的上升与标准剂量组血小板数的上升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剂量免疫球蛋白也可迅速提高ITP患者血小板水平,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且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林干  李敏  朱军  董幼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0):2842-2842,2867
1病历介绍患者,27岁,G1P0,于2005年6月16日因停经37周,发现血小板减少、贫血、蛋白尿13 d而入院。末次月经2004年10月1日。停经4个月测尿常规提示尿蛋白阴性。基础血压不详。停经后产检4次,血压正常,无头晕、视物模糊。停经6个月开始下肢水肿(+)~()。孕期无呕血、便血,无牙龈出血,无血尿,无腹痛。孕期家中有油漆使用史。13 d前产检发现血小板减少、贫血、蛋白尿。血常规示:WBC 3.32×109L-1,RBC 1.7×1012L-1,Hb 68.0 g/L,Plt 21.0×109L-1。尿常规示:尿胆红素(+)、尿蛋白()。患者既往体健。平素月经量中等,3 d净。一姐有再生障碍性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的因素。方法:由于血小板计数和出血表现等因素的不同,所以把血小板输注分为预防性输注和治疗性输注,对比不同性质、病因之间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别。结果: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率97.7%,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0.2%;血液肿瘤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92.7%,平均血小板升高值为15.03×109/L,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6.7%,平均血小板升高值为6.27×109/L,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出血的有效措施,对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疗效显著,预防性输注的疗效比治疗性输注更好,血液肿瘤病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输注疗效优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应该要做到个性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HD-IVIG)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名PT患者的病因,比较分别用HD-IVIG、地塞米松治疗后PT患者的血小板变化.结果:HD-IVIG较地塞米松可显著升高血小板数量,输注血小板例数减少.结论:HD-IVIG治疗PT可使患者血小板快速升高,可减少血小板次数,是值得推广的治疗PT患者血小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