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融合治疗A3.1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间38例胸腰段A3.1型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上或下终板骨折相邻节段后外侧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1年后拆除内固定,对手术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随访1~5年,平均2年。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6°,术后5°,椎体前高术前平均丢失48%,术后恢复到94%。随访无椎体前高及后凸矫正角度丢失,38例神经功能2例A级除外,其余均有Frankel(2~3)级改善。[结论]该术式减少了融合节段,简单、安全、合理、疗效好,最大限度保留了脊柱的运动节段,减少了邻椎病,符合现代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辅助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A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A型胸腰段骨折并接受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辅助伤椎置钉治疗的3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1型20例,A2型7例,A3型6例,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辅助伤椎置钉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加强脊柱稳定性,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术后随访2~18个月,观察患者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总体治疗效果良好,术前伤椎前缘平均高度(17.77±4.35) mm,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29.55±4.3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1.52±0.55)分比(7.85±1.08),P<0.05],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情况,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10.66±2.35)。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辅助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A型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段AO分型A2~B3型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完成随访的42例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新鲜胸腰段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手术后均完整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8月。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为75min。术后除1例Frankel分级C级、2例Frankel分级D级的神经功能没有改善外,余39例(92.8%)有至少一级以上的改善;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前压缩平均58.4%,术后平均4.1%,随访时平均丢失2.8%);术后后凸角度基本纠正(术前平均31.5°,术后平均3.6°,并在随访时维持在平均丢失4.3°)。结论 AO分型中A2~B3型有适应症的新鲜胸腰段骨折采用单纯经后方入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杨学成 《中外医疗》2014,(31):74-75
目的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选取100例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段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段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 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6.
ABO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上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BO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应用ABO解剖型股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上段骨折39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7例,合并粗隆间骨折3例,合并股骨颈骨折6例。结果本组39例随访1-2年,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钢板螺丝钉无松动、折断,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ABO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上段骨折,手术时间短,“微创”,稳定性大,较目前应用于骨折的各种(加压)接骨板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一时间段内5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1组、将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2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浆B型钠尿肽表达水平、研究组患者与对照1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及研究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TG、LDL、CRP、FIB、APOB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检测发现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为32.0%,明显高于对照1组患者的12.0%(P<0.05)。研究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TG、LDL、CRP、FIB、APOB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成正相关。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B型钠尿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表达水平与年龄成正相关性,并可对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黄鲁刚  陈绍基 《四川医学》1995,16(5):272-273
短段型尿道下裂的手术矫治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10041)黄鲁刚,陈绍基,王明和我院从1986年以来,分别应用Math-ieu、Mustarde尿道挖出前移术和MAGPI(尿道口前移龟头成形术)矫治短段型尿道下裂7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谢炜星  王刚  万超  晋大祥  丁金勇  梁德 《广东医学》2016,(16):2448-2451
目的:探讨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Magerl A 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行短节段伤椎置钉传统开放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52例 Magerl A 型单一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8.04±5.51)d;依据胸腰椎骨折 Magerl 分型标准:A1型骨折17例,A2型骨折8例,A3型骨折2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手术(开放组),8例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系统下内固定手术(微创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手术并发症,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内、3个月、6个月以上随访时的 Cobb 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69.98±45.7)min,术中出血量(179.62±127.88)mL,术后下地时间(5.98±3)d。开放组中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术口渗液,1例患者出现棒断裂;微创组 8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 Cobb 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患者术后 3个月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指数和末次随访时的所有影像学参数均较术后1周有显著丢失。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显著减少。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较术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 Magerl A 型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后凸畸形和伤椎高度、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虽然在随访过程中,矫正率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仍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微创经皮附加伤椎固定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类似的伤椎畸形矫正效果,且具有术中出血少、下地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流行病学及预防的研究,正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美国西部协作组通过调查研究,把性格分为A、B两型。A型性格的人好胜心强、缺乏耐心、过分的竞争性、节奏性及进取心,好攻击或有敌视情绪,为达到目标而持续奋斗,不计后果。因此,A型性格又被称为冠心病疾患性格。A型性格的人与冠心病的任何重要的危险因子一样有意义。B型性格的人与A型性格的人正相反。  相似文献   

13.
樊晓莉 《中外医疗》2010,29(14):187-188
本文从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作用机制及与冠心病A型行为有关的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进展三方面进行整理,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A型行为与冠心病宋京中A型行为的提出及临床意义A型行为(typeAbehavior,TAB),是美国加州心脏病专家MeyerFriedman和RosenmanRH于1970年提出的[1].TAB的特征是:竞争意识强,对他人敌意,过分抱负,易紧张和冲动...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9岁。心肌梗死11个月,心绞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78例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进行心电图(ECG)检查ST段回落(STR)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中牟县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22年5月行PCI术治疗的278例STEMI患者,PCI术后180 min,根据ECG检查结果,分为STR不良组(STR<50%)、STR良好组(STR≥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STR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PCI术后ECG检查结果显示,STR不良组61例,STR良好组217例,STR不良发生率为21.94%(61/278)。单因素结果显示,STR不良组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LAD)、入院时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入院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水平、入院时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术前有心电图碎裂性QRS(fQRS)波与STR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相关血管为LAD、入院时血清NT-pro BNP水平(>2 86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不同形态的机制及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月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212例住院患者,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为凹面抬高组102例和弓背抬高组110例,分析不同ST段抬高形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中医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分布情况。【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ST段弓背抬高组患者多为青中年、男性、无或有短期冠心病病史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狭窄或闭塞血管无侧支循环者;而ST段凹面抬高组患者多为老年人、女性、有冠心病史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多有侧支循环者。(2)凹面抬高组的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为最多,其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热毒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心脉证。弓背抬高组的中医证型以热毒血瘀证为最多,其证型分布依次为:热毒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寒凝心脉证痰瘀互阻证。2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中医虚实证方面,凹面抬高组患者以虚实夹杂证为主,而弓背抬高组患者以实证为主。2组虚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形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不同形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参考,对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挽救生命、改善预后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住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构成比及院内死亡率逐年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且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4 868例患者资料,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法(APC)分析STEMI和NSTEMI构成比和院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4 868例AMI患者中STEMI 患者3 064例(62.9%),NSTEMI患者1 804例(37.1%)。NSTEMI的比例在12年内呈上升趋势(APC值为14.0%,P<0.01),由2007年的15.7%上升至2018年的45.2%;STEMI患者的比例呈下降趋势(APC值为-5.5%,P<0.01),由2007年的84.3%下降至2018年的54.8%。2007-2018年,AMI院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值为-6.6%,P<0.05),由2007年的7.0%下降至2018年的4.3%;NSTEMI院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值为-11.9%,P<0.05),由2007年的13.9%下降至2018年的1.9%;而STEMI的院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APC值为-3.8%,P=0.225)。结论 2007-2018年我院住院AMI患者中,NSTEMI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NSTEMI院内死亡率在12年内呈下降趋势,而STEMI的院内死亡率并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胸腰段脊柱的爆裂型骨折是脊柱损伤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 ,大多合并截瘫 ,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椎体的骨折片、破裂的椎间盘或后纵韧带等直接压迫 ,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本文收集我院 92年 10月 -98年 8月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 34例 ,均获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分两种 :前路减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超短段型巨结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手术确诊的1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直肠肛管测压、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儿均表现为迟发性排便困难,9例钡灌肠表现为阳性结果,3例表现为阴性结果;12例患者行直肠肛管测压时均表现为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肛管压力升高.所有患者均行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术后病理确诊证实,11例恢复良好.结论小儿先天性超短段型巨结肠应尽早确诊,对3~5个月龄时开始出现的排便困难的小儿应考虑本病可能,直肠肛管测压可以确诊本病.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是本病理想的根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