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影像学特征联合纹理分析技术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核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cRCC患者的术前肾脏MRI图像,根据WHO/ISUP分级系统,分为低级别组(49例,Ⅰ级2例,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方法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泌尿外科收治的125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患者.根据肾细胞癌(RCC)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2012)组织学分级系统分为低级别组(核Ⅰ~Ⅱ级)66例和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肾脏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0例ccRCC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3例)及测试组(27例)。根据2016版WHO/ISUP分级标准,将Ⅰ、Ⅱ级归为低级别组(53例),Ⅲ、Ⅳ级归为高级别组(37例)。在CT平扫图像上逐层勾画肿瘤ROI,提取93个纹理特征,利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对特征参数进行降维,并建立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以病理分级结果为金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ccRCC病理分级的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经降维和交叉验证后筛选出10个非零系数的纹理特征,根据这10个特征及其对应系数的线性加权形成预测ccRCC新病理分级的影像组学风险评分,并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值为0.933(95%CI 0.862~1.000),其判断WHO/ISUP分级高级别ccRCC的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9.2%,准确度为90.5%,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校准度较好(P=0.257)。在测试组中的AUC值为0.875(95%CI 0.734~1.000),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87.5%,准确度为81.5%,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校准度较好(P=0.125)。结论基于平扫CT纹理分析构建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ccRCC WHO/ISUP病理分级的评估具有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的螺旋CT(spiralCT,SCT)征象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34例行S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RC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SABC法)染色,检测肿瘤中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1)SCT双期增强扫描对34例RCC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100%,分期的准确度为94%。(2)SCT上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者14例,病理检查12例有完整的假包膜(85.7%);细胞核分级在瘤体直径>3.0cm组、瘤周无环状低密度影组、瘤体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组,分别高于瘤体直径≤3.0cm组、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组、瘤体内无坏死区组(P值均<0.01)。(3)34例RCC的平均MVD为(89.5±56.0)条/视野,VEGF阳性表达24例(70.6%)。(4)SCT上,瘤周无环状低密度影组、肿瘤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组,VEGF阳性表达及MVD分别高于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组、肿瘤内无坏死区组(P值均<0.05)。SCT增强早期,肿瘤密度高于或等于肾皮质组,MVD高于肿瘤密度低于肾皮质组(t=3.069,P<0.05);MVD在静脉内有癌栓组高于无癌栓组(t=11.95,P<0.01)。结论(1)SCT双期增强扫描是RCC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学基础。(2)RCC的部分SCT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脏透明细胞癌CT特征与Fuhrman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60例,根据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组(Ⅰ级+Ⅱ级)46例和高级别组(Ⅲ级+Ⅳ级)14例,分析肿瘤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核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肿瘤比较,CT值在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及排泄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肾癌组肿瘤长径大于低级别肾癌组,易于坏死,且假包膜不完整,静脉癌栓和肿瘤累及肾盂的发生率高于低等级肾癌组(P0.05)。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包膜最厚处、包膜最薄处、包膜厚度差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肾脏透明细胞癌各期CT值与Fuhrman核分级无关联,但假包膜特征,静脉癌栓和累及肾盂与核分级有密切关联,可用于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征象与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征象及临床病理资料,观察CT影像学征象,记录GIST患者的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指标如核分裂象(/50HPF)、Ki-67增值指数、CD117、DOG-1、CD34等。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生长方式、形态、轮廓、肿瘤成分、强化方式、肿瘤有无血管、有无周围浸润、有无溃疡、瘤内有无气体、有无钙化、有无坏死、延迟期CT值、Ki-67增值指数、核分裂象(/50HPF)、CD34等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强化程度、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及免疫组化指标CD117、DOG-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根据其CT征象对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S在星形细胞肿瘤瘤周区域评价中的价值。方法:52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其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分级Ⅱ级)20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分级Ⅲ级)14例,胶质母细胞瘤(WHO分级Ⅳ级)18例。采用GE Signa VH/i3.0T成像系统,多体素PRESS序列,体素位置选择在肿瘤实质区、瘤周区域和对侧正常区。结果:WHOⅡ~Ⅳ级星形细胞瘤瘤周区域的Cho/Cr与肿瘤实质区、对侧正常区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HO Ⅱ~Ⅲ级星形细胞瘤瘤周区域的Cho/NAA与对侧正常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HO Ⅳ级星形细胞瘤瘤周区域Cho/NAA与肿瘤实质区、对侧正常区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瘤周区域的Lip0.9/Cr、Lip1.3/Cr、mI/Cr及Glx/Cr与肿瘤实质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S是一种有潜力的方法,可实现对星形细胞肿瘤瘤周区域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与Survivin、VEGF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术前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Survivin、VEGF以及MVD表达情况,将MSCT强化特征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36例HCC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69.4%(25/36),VEGF表达阳性率72.2%(26/36)。26例VEGF表达阳性的HCC中,20例Survivin表达阳性,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②HCC的MSCT征象中肿瘤大小及瘤体中心有无坏死与Survivin、VEGF的表达无关(P>0.05)。有静脉癌栓组的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无癌栓组(P<0.05)。边缘不清、有静脉癌栓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边缘清楚、无静脉癌栓组(P<0.05)。MVD值表达与VEGF表达相同。结论:Survivin、VEGF及MVD在HCC呈高表达且三者密切相关,HCC的MSCT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Survivin、VEGF的表达以及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分子水平判断HCC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低危组胸腺上皮肿瘤7例(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3例,B1型胸腺瘤3例),高危组胸腺上皮肿瘤10例(B2型2例,B3型1例,胸腺鳞癌7例)。WHO组织学分型与目测分级、T/L和T/M高度相关(r分别为0.697,0.811和0.815,P值为0.002,0.000和0.000),与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无明显相关。以目测肿块放射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准确率为88.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100%。低危与高危胸腺上皮肿瘤组之间的CT表现包括肿块长径、短径、肿块有无坏死、钙化、分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肺内转移、是否均匀强化和肿块内肿瘤血管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而低危和高危组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上肿块的目测分级(2.0 vs 3.7,P=0.001)、T/L(5.4 vs 16.3,P=0.002)和T/M(1.2 vs 10.4,P=0.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与肿块糖代谢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以~(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块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准确性高,为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肿瘤边缘分割策略对基于CT的机器学习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ccRCC患者三期CT图像数据及临床病理学资料共546例,分为建模及内部验证集(n=311)、独立外部验证集(n=235)。按以下肿瘤图像分割策略进行分组:聚焦肿瘤边缘分割(MF组);边缘范围分别扩大1 mm(E1组)、3 mm(E3组);边缘范围分别缩小1 mm(S1组)、3 mm(S3组)。基于三期CT图像并利用CatBoost建立ccRCC病理分级(高/低级别)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组所提取的纹理特征及权重因子、预测模型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C)、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率(AC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分割边缘范围与所提取的纹理特征权重因子大小成正比,权重因子随着肿瘤图像分割边缘收缩而减小。采用如上述肿瘤图像分割策略的ccRCC病理分级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MF 0.8037、E1 0.8161、E3 0.8165、S1 0.8010、S3 0.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双源CT大肠癌组织及癌周脂肪碘浓度,探讨碘浓度值与癌组织中CD31标记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相关性及癌周脂肪碘浓度对大肠癌局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平扫和双源CT增强扫描,分析所得数据。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大肠癌病理组织采用S-P免疫组化法行CD31表达的检测,并计数MVD,测定大肠癌组织及癌周脂肪碘浓度值,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30例患者分别按有、无浆膜侵犯及转移进行分组,分析各组间碘浓度与MVD计数的相关性,与肿瘤浆膜侵犯及转移能力及癌周脂肪碘浓度与脂肪受侵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浆膜侵犯组与无浆膜侵犯组碘浓度分别为(2.40±0.44)、(1.97±0.34)mg/m L,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碘浓度分别为(2.56±0.38)、(2.07±0.39)mg/m L,癌周脂肪受侵与无癌周脂肪侵犯碘浓度分别为(0.75±0.28)、(0.11±0.11)m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病灶碘浓度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双源CT大肠癌碘浓度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癌周脂肪碘浓度对大肠癌局部侵犯判定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能谱CT碘定量多参数分析鉴别肾细胞癌(RCC)常见亚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02例单肾单发RCC病人的影像和病理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75例,非ccRCC 27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15例,乳头状肾癌(pRCC)12例]。所有病人行平扫及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肿瘤最大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对每个病灶进行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亚型RCC的病理分期分级;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最大径及其他碘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计算诊断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ccRCC与非ccRCC、cRCC与pRCC间病理学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NIC值均高于非ccRCC(P0.05),pRCC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NIC值均高于cRCC(P0.05)。NIC值为0.35时,鉴别ccRCC和非ccRCC的AUC为0.99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7%、92.59%。NIC值为0.17时,鉴别c RCC和pRCC的AUC为0.9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1.67%。结论根据能谱CT碘定量参数可以鉴别ccRCC与非ccRCC、cRCC与pRCC,NIC值有助于鉴别不同RCC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胶质瘤瘤内静脉,探讨SWI显示瘤内静脉对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39例,包括低级别胶质瘤18例(WHOⅠ~Ⅱ级)、高级别胶质瘤21例(WHOⅢ~Ⅳ级).所有患者均在GE 3.0T MRI成像系统下行基本和SWI序列扫描,图像在GE ADW 4.2工作站经最小密度投影重建获得SWI图像,逐层观察SWI图像上胶质瘤瘤内静脉的分布情况,并按静脉数量进行评分,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然后对瘤内静脉评分与肿瘤级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WI图像上,低级别胶质瘤组静脉检出率为28%,高级别胶质瘤组静脉检出率为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50,P<0.01);低级别胶质瘤组静脉评分:0分13例(72%)、1分5例(28%);高级别胶质瘤组静脉评分:1分4例(19%)、2分17例(81%),二者静脉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11,P<0.01);瘤内静脉评分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78,P<0.01).结论 SWI显示瘤内静脉对胶质瘤分级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收治的94例肾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94例患者的肾细胞癌组织标本(肾细胞癌组)及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组织中PTEN及HIF-1α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组PTEN高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HIF-1α高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HIF-1α的高表达率在不同肾细胞癌的病理类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Robson分期、Fuhrman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的肾细胞癌组织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肾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HIF-1α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16,P<0.05)。结论 PTEN、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肾细胞癌及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24例肾透明细胞癌的生长方式、楔形征、是否含脂肪、钙化、假包膜、平扫密度、强化特征及粗大瘤内血管等CT征象对两组病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间如生长方式、楔形征、平扫密度、强化特征及粗大瘤内血管等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如性别、边界、皮质掀起征、强化是否均匀及钙化灶等征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观察病灶的生长方式、平扫密度差异、强化特征、粗大瘤内血管等CT特征,对于鉴别EAML与ccRCC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MPR)特征,并探讨其与WHO简化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ET患者术前MSCT及MPR图像,并与WHO简化病理分型[低危型胸腺瘤(A、AB、B1)、高危型胸腺瘤(B2、B3)与胸腺癌]进行比较。结果:高危型胸腺瘤与胸腺癌MSCT及MPR征象表现为肿瘤边缘不光整或分叶、形态不规则且强化后瘤内密度不均,以及对邻近结构侵犯,与低危型胸腺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胸腺癌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远处转移较两组胸腺瘤更为常见,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体积以及瘤内钙化在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MSCT扫描及MPR技术对TET的WHO简化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特征对预测乳腺癌有关淋巴血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选取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导管癌的患者80例,按照是否发生LVI分成发生组22例和未发生组5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肿瘤背景实质强度程度、肿瘤最大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有无腋窝中淋巴结肿大、有无瘤周水肿、ADC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出腋窝中淋巴结肿大、瘤周水肿、ADC值均是影响乳腺癌LVI的主要因素,OR值>1。结论腋窝中淋巴结肿大、瘤周水肿、ADC值是乳腺癌LVI的影响因素,MRI有关影像组学特征对乳腺癌LVI均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对前纵隔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治疗前18F-FDG符合线路图像及CT资料。记录肿块最大径、目测分级、术后病理及胸腺肿瘤的Masaoka分期。结果前纵隔肿瘤平均最大径为6.61cm(3.0~14.0cm)。前纵隔肿瘤术后病理证实:霍奇金淋巴瘤5例,胸腺癌6例,胸腺瘤2例,其他良性病变7例(囊性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脂肪瘤1例,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病变目测分级0级4例,1级3例,2级2例,3级11例。肿块最大径与目测分级的相关系数r=0.467,为低度相关。良性病变组目测分级低于霍奇金淋巴瘤及胸腺癌(P<0.01),良性病变与胸腺瘤的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21),胸腺癌目测分级高于胸腺瘤(P=0.03),胸腺癌与淋巴瘤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36)。以目测放射性摄取低于纵隔为标准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为95%,仅1例假阳性病例为巨淋巴结增生症。目测分级1级的胸腺瘤为MasaokaⅠ期胸腺瘤。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较高,当前纵隔肿瘤FDG摄取程度低于纵隔时提示为良性病变或可以直接手术切除的低危胸腺瘤;胸腺癌与淋巴瘤均为高FDG摄取病变,因此当前纵隔病变FDG摄取程度明显高于纵隔,结合CT鉴别胸腺癌与淋巴瘤有困难时,需要穿刺活检以取得病理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I)与常规对比增强T1WI成像(CE-T1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分析脑转移瘤内出现对比剂诱导相移(CIPS)与原发性肺癌病理类型间的关联性。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7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腺癌组40例,鳞癌组18例,小细胞癌组21例,均行颅脑MR常规平扫、SWI、CE-T1WI及CE-SWI检查,比较CE-SWI与CE-T1WI检出的脑转移瘤数目及转移瘤内是否存在CIPS,转移灶经3个月后随访证实。结果:CE-T1WI与CE-SWI对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25),对鳞癌(χ2=0.00,P=1.000)与小细胞癌(χ2=0.27,P=0.603)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组、鳞癌组、小细胞癌组三组间CIP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P=0.004),其中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宽体探测器低kVp CT扫描对全肾脏灌注参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搜集全肾CT灌注成像(CTP)患者80例,其中包括肾脏无病变者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患者24例。按照灌注扫描参数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Vp(n=40,含12例ccRCC),B组采用管电压80 kVp(n=40,含12例ccRCC),其余参数、灌注期相均一致。采用AW4.6工作站CT perfusion 4D软件进行分析,输入动脉选取左右肾动脉分支水平主动脉,生成肾脏及病变灌注图像。两名观察者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正常双肾皮髓质和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到达脉冲剩余函数峰值通过时间(Tmax)、表面通透性(PS)及肿瘤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比较两组组间双侧肾脏皮髓质和肿瘤各灌注参数及组内肿瘤与健侧肾脏皮质各灌注参数的差异。记录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B组间肾脏无病变者与ccRCC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