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IGF-Ⅰ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进行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并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进行对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GF-Ⅰ含量.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IGF-Ⅰ的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尼尔雌醇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抗疏健骨颗粒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尼尔雌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抗疏健骨颗粒是通过升高血清IGF-Ⅰ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改善骨代谢而达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IGF—I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进行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并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进行对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GF—I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中IGF—I的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尼尔雌醇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抗疏健骨颗粒小刺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尼尔雌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抗疏健骨颗粒是通过升高血清IGF—I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改善骨代谢而达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鹿茸健骨胶囊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 采用去卵巢或 ig 给予维甲酸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ig 给予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观察其对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骨长、骨密度、骨强度、骨钙、血钙、骨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复方鹿茸健骨胶囊 3.2、1.6、0.8 g/kg ig 给药可明显增加去卵巢或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骨长、骨密度、骨强度;对去卵巢大鼠血钙及骨钙水平有明显增加作用;肱骨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给予复方鹿茸健骨胶囊大鼠骨小梁增粗,骨皮质厚度增加,软骨细胞增生活跃,骺板变宽,成骨细胞明显活跃,破骨细胞减少。结论 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有明显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健骨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鼠整合素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切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药物干预,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模型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整合素β1(Itgβ1)和粘着斑激酶(FAK)mRNA表达. 结果 切除卵巢后12周,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模型成立.Ⅰ型胶原、整合素β1和FAK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经过健骨颗粒治疗后12周,骨密度虽然未能达到正常,但与生理盐水组对比明显回升;Ⅰ型胶原、Itgβ1和FAK的mRNA表达则显著增加. 结论 健骨颗粒可通过整合素信号转导通路作用于成骨细胞,提高成骨细胞的功能活性,从而改善骨质量,控制骨密度的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大鼠灌服抗疏健骨颗粒后骨密度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使用抗疏健骨颗粒对糖皮质激素所致SD大鼠骨质疏松进行不同剂量的治疗,并与模型对照组、骨康治疗组进行对比,用SPA单光子骨密度仪对大鼠右股骨进行骨密度(BMD)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IL-6含量。结果抗疏健骨颗粒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右股骨骨密度;可明显降低血清IL-6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且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抗疏健骨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6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达到治疗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骨形成、骨吸收偶联的破坏,使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所导致。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关键细胞,而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功能活性与骨形成密切相关。前期在体、体外实验表明.补肾健脾中药健骨颗粒能明显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活动。为进一步探讨健骨颗粒的作用机制,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成骨细胞分化的角度切入。旨在观察健骨颗粒对成骨分化的敏感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N)、核心结合因子(core binding factor apha 1,Cbfa 1)的影响,探讨健骨颗粒对成骨细胞的分化作用,以揭示健骨颗粒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健骨颗粒对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模型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防治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病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取10只将其颅骨骨片作为供体,其余30只制备植骨气囊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健骨颗粒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和健骨颗粒组建立肽颗粒诱导的骨溶解病理模型。造模后健骨颗粒组予健骨颗粒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2周。灌胃结束后取出完整气囊,HE染色观察植骨气囊壁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OPG、RANKL 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中对照组气囊壁炎症反应较轻、无明显骨溶解,模型组气囊壁厚度增加、炎细胞浸润以及骨溶解,健骨颗粒组炎细胞浸润、骨溶解程度较模型组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及RANKL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OPG mRNA表达及OPG/RANKL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骨颗粒组IL-1β、TNF-α含量及RANKL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OPG mRNA表达及OPG/RANKL明显升高(P<0.05)。结论健骨颗粒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反应、上调OPG/RANKL mRNA比值来抑制钛颗粒诱导骨溶解,这可能是其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降钙素和骨钙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降钙素和骨钙素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使用不同剂量的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大鼠进行治疗,并与正常组、模型组、双磷酸盐组进行对比。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清中降钙素、骨钙素的含量。结果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可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CT、BGP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CT、BGP含量增加是抗疏健骨颗粒防治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切除大鼠双侧卵巢诱发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2 W,各组动物于处死前15 d和前5 d分别进行四环素荧光标记,处死动物后取右侧胫骨,制作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小梁形态;采用图象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参数计量,并与手术组、模型组和尼尔雌醇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剂量组骨小梁显著增加,骨小梁排列较紧密,骨小粱间可见网状连接,骨小梁厚度增加;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较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明显下降(P<0.01);尼尔雌醇组、抗疏健骨颗粒大、中与模型组比较,TBV明显增加(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骨吸收参数(TRS)、骨形成参数(TFS)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均能降低骨吸收参数TRS、骨形成参数(TFS)、MAR、mAR和osw(P<0.01或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能改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治疗组服药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作对比,观察壮骨颗粒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改善其骨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壮骨颗粒+迪巧,对照组只服用迪巧。结果壮骨颗粒组治疗后血清中的PINP、β-Crosslaps及N-MID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腰椎(L2-L4)BMD提高(P<0.05);壮骨颗粒能改善绝经后女性骨代谢及提高骨密度的效果优于迪巧组。结论壮骨颗粒是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提高骨量、改善骨代谢情况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类中药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用切除卵巢的方法复制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检测灌服高、中、低3种剂量的补肾壮骨颗粒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尿生化指标、骨矿含量及骨密度指标的变化,并与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剂量组的血清雌二醇(E2)和骨钙素(BGP)水平增高,尿钙/肌酐(Ca/Cr)、脱氧吡啶酚(DPD)和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降低,股骨钙(Ca)、磷(P)和骨密度亦增加.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卵巢造成的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疏丹对糖皮质激素强的松龙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骨疏丹大、中、小剂量(3、1、0.3 g/kg)组及骨疏康组。观察骨疏丹对强的松龙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液、骨组织指标及骨密度,骨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8周后,骨疏丹可明显增加强的松龙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以及血骨钙素,骨钙、磷的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骨疏丹可使强的松龙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钙、骨磷,血骨钙素的量提高,骨密度增加,骨生物力学提高,有明显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骨新康对卵巢切除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用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一组切去腹腔中少量脂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3个月后各组干预给药,8周后测定各组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指标、骨显微结构,以及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骨新康具有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指标以及具有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样作用。结论 该药物具有抗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二仙汤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雌激素治疗组、加味二仙汤剂治疗组、加味二仙汤颗粒剂治疗组,采取切除双侧卵巢进行骨质疏松症造模,分别给药喂养,在4、13周后每组各取10只大鼠处死,摘取第五腰椎经处理后,分别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变化。结果:给药4、13周后,雌激素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出一定骨保护作用。给药4周、13周后加味二仙汤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均有统计学意义,颗粒剂治疗组与汤剂治疗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加味二仙汤能明显改善去势大鼠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其机理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生长,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抑制高转换型骨代谢趋势来实现。加味二仙汤颗粒剂防治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桑寄生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桑寄生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8只)、桑寄生组(10只).模型组和桑寄生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 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观察服用桑寄生水煎剂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 E2 )、骨钙素(BGP)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E2和BMD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BGP和TRACP水平明显升高(P<0.01).桑寄生组大鼠BMD水平增加,而 TRACP水平得到恢复.结论:桑寄生能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具有调节骨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前期实验研究证实了精骨补骨颗粒对地塞米松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验证该药的临床价值,进一步观察精骨补骨颗粒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就诊的80例肝肾阴虚型PMOP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组)和观察组(精骨补骨颗粒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作为对照观察。2组均给予骨化三醇0.50 μg/d,分2次口服,观察组同时予"精骨补骨颗粒"每日一剂口服,共治疗6个月。目测疼痛分数法观察骨痛积分,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化学发光法测量雌二醇,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数值变化,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以判定证候疗效。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包建立统计数据库,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结果 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脱落2例。2组患者骨痛积分均明显下降,骨密度数值均明显上升,观察组38例骨痛积分、骨密度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雌二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对照组雌二醇改善不明显;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骨补骨颗粒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良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豆膳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观察大豆膳食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结果大豆膳食可增加去卵巢大鼠骨密度(P<0.05)和子宫重量(P<0.05),骨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大豆膳食组骨小梁粗壮、饱满、结构基本完整.结论大豆膳食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咬合力丧失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HTK〗通过手术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咬合力丧失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HTW〗方法〓〖HTK〗40只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应力缺失组(LS组)、去势组(OVX组)、去势+应力缺失组(OVX+LS组)。手术制备实验大鼠卵巢切除及一侧磨牙缺失动物模型。术后8周、12周测定大鼠血清中ALP、Ca、P含量及子宫重量系数变化;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颌骨密度。〖HTW〗结果〓〖HTK〗12周后,OVX组大鼠血清中ALP升高,牙槽骨密度降低,OVX+LS组牙槽骨骨密度降低明显。〖HTW〗结论〓〖HTK〗咬合力丧失明显加重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的牙槽骨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仙鹿壮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血清降钙素的影响,探讨仙鹿壮骨方治疗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仙鹿壮骨方大剂量组、仙鹿壮骨方中剂量组、仙鹿壮骨方小剂量组6组,通过手术去除双侧卵巢复制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12周,灌胃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骨密度及血清降钙素(CT)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密度及血清降钙素含量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了仙鹿壮骨方小剂量组的骨密度改善不显著外,其余给药组的两项指标及仙鹿壮骨方小剂量组的降钙素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仙鹿壮骨方各剂量组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尼尔雌醇组(P0.05),仙鹿壮骨方各剂量组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但各剂量组的降钙素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呈显著的量效关系。结论仙鹿壮骨方可能通过升高CT含量,减缓伴随去卵巢所致的骨量丢失,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复方碳酸钙片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毒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  陈霞  徐济良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2):124-125,137
目的:观察复方碳酸钙片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初步评价该制剂的毒性。方法:(1)肌注氢化可的松制备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组分分别灌胃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3、复方碳酸钙片、生理盐水,并设立正常大鼠生理盐水对照组。测定一般情况及血钙、骨钙、股骨密度等指标。(2)观察各给药组小鼠的耐疲劳能力及耐缺氧能力。(3)观察该制剂的急性毒性。结果:(1)复方碳酸钙片可使骨钙、血钙水平升高,骨密度增加,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减小,动物体重亦有所增加,其作用强于碳酸钙及维生素D3给药组;(2)复方碳酸钙片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提高小鼠耐疲劳能力;(3)小鼠口服复方碳酸钙片的LD50值大于8400mg(CaCO3 5000mg)/kg。结论:复方碳酸钙片对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改变具有明显的治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