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应用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将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使用,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支持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钟雷华 《中外医疗》2008,27(27):53-5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常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阿斯匹林及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奏降脂药,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1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7d).对照组25倒,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连续观察2周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周后两者总体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丰为96%,对照纽为78%,两组均未发生明量不良反应.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的控翻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肝素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天宇 《当代医学》2009,15(9):131-13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LMWH)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给予吸氧、卧床休息、调降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单硝酸异山梨酯及按需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LMWH腹壁皮下注射,12小时1次,连用7d;生脉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心绞痛持续时间减少(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LMWH治疗UA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见效快、疗程短、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何宝玺 《吉林医学》2011,(17):3461-346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小剂量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小剂量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点滴,分别治疗1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改善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小剂量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患者易耐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稳定性心绞痛联合用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2月-200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分为A、B2组,A组26例,B组24例,2组均口服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辛伐他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其中A组每日静点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共10d。结果A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5.8%;B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66.7%,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点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用药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用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抗缺血作用。方法  5 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 :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用药组 (n =2 7) :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UA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甲胺 (心先安 )、门冬氨酸钾镁 ,静滴 ,每d 1次 ,连续 10d ;对照组 (n =30 ) :给予常规UA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所示的心肌缺血改善状况和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 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用药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 ,间隔时间延长 ,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 ,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用药可以改善心肌缺血 ,减轻冠状动脉痉挛 ,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副作用很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体征、缺血心电图改变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许爱莲 《右江医学》2011,39(6):745-747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42例UAP患者在基础治疗不变情况下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UAP发作次数、强度、心电图、心肌耗氧量等情况。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强度、ST段压低总和、硝酸甘油用量、心肌耗氧量均有明显改变(P<0.05或0.01)。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及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疗程7~10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7),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1:3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尼可地尔、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6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结果①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以显著改善UAP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使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同时未增加低血压发生率,因此该方案治疗UAP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沈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53-54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总结并分析本院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亚硝酸酯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嘧达莫。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48.5%,(P0.05)。两组在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度、血小板聚集度,心电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嘧达莫,能更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科室确诊并收治的1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所有患者均予抗血小板凝集、调脂、抗凝等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而观察组则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平板运动持续时间、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ST段下移1mm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平板运动持续的时间、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以及ST段下移1mm时间延长(P<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的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给予口服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斯匹林、盐酸曲点他嗪及普拉固,并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酯及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结果显效率70 % ,总有效率96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人,男性4 3例,女性7例。年龄4 0~70岁。入院前反复发生心绞痛,持续时间最长达30min ,心电图ST段抬高或下移>0 1mV或T波倒置等,无应用上述药物的禁忌证,除外其他疾病所致的胸痛。2 方法治疗方法按常规量应用上述药物。部分病历应用FDP(1 6 -二磷酸果糖) ,泛醌及ATP等营养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谢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棓丙酯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外,加用棓丙酯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棓丙酯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向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877-878,889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单硝酸异山梨酯在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2004年12月-2010年11月间门诊及住院诊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对照组)27例和倍他乐克治疗组(治疗组)37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次/d,口服;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2次/d,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好于对照组;ST段恢复情况及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控制心绞痛症状的效果要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95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加单硝酸异山梨酯组31例,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红注射液为观察组32例,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红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加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血流动力学等变化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加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口服;治疗组37例予常规治疗加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口服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周后对其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评定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9%和89.19%,对照组分别为75.00%和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能明显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治疗组3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 1次/d,治疗组给予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5 mg口服,1次/d。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9.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较硝酸甘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少霞 《中国热带医学》2009,9(4):701-701,722
目的评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典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典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和单用丹参组,分别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及单用丹参治疗并对治疗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联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及丹参组(70%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