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型淋球菌培养基及其鉴定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球菌是主要的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体,它可引起人类生殖器、泌尿道化脓性感染.国标规定使用的淋球菌培养基是国产的巧克力培养基和T-M培养基,确定方法是快速糖发酵培养基,淋球菌培养基在T-M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大,T-M培养基是培养分离淋球菌最常用的培养基,但其制作繁琐,价格昂贵,用于人群预防性健康检查受到一定的限制,淋球菌在巧克力培养基虽能生长,但由于营养不足,生长缓慢,同时制作培养基需大量羊血,材料来源有限,也难于广泛应用,淋球菌鉴定初筛用的氧化酶试剂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溶于水后易被氧化而失去作用,不仅造成试剂浪费,还会出现假阴性.因此,为适应性病防治的需要,确保卫生执法的公正、严肃,我们着手进行一种简便、经济、有效、快速的淋球菌培养及鉴定系统的研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经济、准确培养分离结核分支杆菌的方法. [方法]用双向培养基培养不同稀释度标准结核分支杆菌H37Rv,记录出现阳性结果的时间,并与改良罗氏培养基配对比较;将200份肺结核患者痰液标本直接涂片镜检,按涂阳和涂阴标本配对接种在双向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比较两种培养基的阳性率. [结果]标准结核分支杆菌H37Rv在双向培养基上平均(10.3±5.2)d出现阳性结果,而改良罗氏培养基平均(26.0±11.5)d出现阳性结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双向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结核分支杆菌总阳性率分别为37.5%、36.0%.涂阳标本在双向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上阳性率分别为97.14%、95.71%,涂阴标本在两种培养基上阳性率分别为5.38%、3.84%,组组各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向培养基能快速分离培养出结核分支杆菌,结果可靠,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适合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淋球菌卵黄选择培养基分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淋球菌卵黄选择培养基分离效果研究重庆市卫生防疫站(400042)刘琪王豫林贾庆良吴国辉陈代鸿李坤碧曹俊杰刘念一目前国内外认为分离效果较好的淋病双球菌培养基是改良T-M培养基(Thayer-Martin)〔2〕,但其价格昂贵。健康人群进行淋球菌带菌...  相似文献   

4.
国家性病防治中心推荐桂敏培养基用于淋球菌的分离培养[1 ]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用桂敏培养基培养淋球菌时 ,部分患者的标本却培养出念珠菌 (未做菌种鉴定 ) ,经对该部分患者对症治疗 ,均痊愈。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本站性病门诊 ,共 13例 ,其中男 1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4 5岁 ,平均 2 8.6岁。男性患者尿道不适 ,腰骶部坠胀。女性患者白带稍多。外阴灼热 ,宫颈红肿 ,阴道内壁光滑 ,无豆腐渣样分泌物。所有患者均因淋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其它原因于外院经抗生素反复治疗 ,但症状时有时无。本站以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淋球菌阳性与淋球菌阴性患者之间的其他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将患者分为淋球菌阳性组和淋球菌阴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滴虫和念珠菌检测。结果淋球菌阳性组解脲支原体和念珠菌阳性率均高于淋球菌阴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球菌感染可增加解脲支原体和念珠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淋球菌阳性与淋球菌阴性患者之间的其他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将患者分为淋球菌阳性组和淋球菌阴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滴虫和念珠菌检测。结果淋球菌阳性组解脲支原体和念珠菌阳性率均高于淋球菌阴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球菌感染可增加解脲支原体和念珠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自制培养基结核分枝杆菌快速生长及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在自制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建立快速培养方法.[方法]将改良罗氏培养基的成分进行改进自制5种培养基,每种3支,每支接种菌量10-3 mg,观察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生长情况.并以第5号培养基3种成分不同浓度,做正交叉实验,得出最佳浓度.收集临床标本,在自制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5种自制培养基上,菌落开始生长天数及典型菌落出现天数均比改良罗氏培养基短,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第5号培养基以25%牛肉浸液,20%当归浸液,20%党参浸液的浓度最佳,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接种后d 3~5开始生长,d 7~9出现典型的"菜花状"菌落.临床标本接种在改良罗氏及自制培养基上,阳性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两种培养基在典型菌落形成的平均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8,P<0.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自制第5号培养基上生长快,培养时间短,为该菌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培养基,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试验中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原因及改进的对策,研究临床检测解脲(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的方法。方法:对208例泌尿生殖道拭子直接用固体培养分离Uu和Mh,同时接种液体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24 h、48 h、72h固体培养基长出支原体菌落的阳性例数和液体培养阳性例数,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固体培养基直接分离培养结果与液体培养在不同时间段所得到的结果,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99%的菌落于24 h~48 h之间可辨认。结论:固体培养基直接分离Uu和Mh具有鉴别准确,选择性强和菌落特征明显的优点,与液体培养相比更适用于支原体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9.
淋球菌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比较浦城县卫生防疫站(353400)廖水荣,迟建英,吴玉燕本文就检查淋球菌常用的涂片镜检和病原学分离培养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妇产科及性病专科门诊随诊病人。2.取样方法:男性病人用无菌生理...  相似文献   

10.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女性淋球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诊断女性淋球菌(NGH)感染的效果和可行性,试图寻找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淋球菌检测方法。[方法]用革兰染色涂片法、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女性疑诊淋病患者,其中FQ-PCR法采用宫颈拭子、阴道拭子和尿液3种取材方法进行对比。以培养法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并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定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培养法检测淋球菌的检出率为6.7%,涂片法的敏感性为60.00%,阳性预期值为54.55%。宫颈拭子FQ-PCR、阴道拭子FQ-PCR和尿液FQ-PCR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0%、95%和80%,3种FQ-PCR法特异性高达98%。[结论]FQ-PCR法检测女性淋球菌,具有快速、定量准确、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可弥补涂片法较粗糙、培养法耗时长的缺点。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淋球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淋病发病率较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淋病在性传播疾病中约占80%左右.淋病的检查方法较多,有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试纸条快速检测法、免疫血清法等多种.笔认为虽WHO强调人工培养法,但目前我国许多基层医院因条件所限开展此项工作仍有困难,加之淋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不易生长,且费时费事.试纸条快检法虽简单易行,但阳性率偏低,易造成假阳性误诊.免疫血清法试剂昂贵,不易被患接受.因此,现就我科近年来直接涂片检查淋球菌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对172例原发性不育、46例继发性不育共218例男性不育患者(不育组)及8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NG、CT、UU检测。结果不育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17.43%和36.24%,对照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6.25%和12.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育组NG阳性率为0.91%,对照组NG为2.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原发性不育与继发性不育阳性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CT和UU感染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且UU感染明显高于其它2种病原体。因此,在不育症诊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对UU和CT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