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维生素D调节钙和磷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重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在高血压、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VDR)广泛分布于卵巢、子宫、输卵管、宫颈、乳腺、睾丸、精子等生殖器官、组织与细胞中。关于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的生理作用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其在人类生殖中的报道较少。现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对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一防维生素缺乏 春季由于绿叶蔬菜相对缺乏及价格较贵,普通家庭的孕妇易缺乏维生素C及维生素B,维生素C缺乏时可引起牙龈出血、机体抗力下降;维生素B2和B6不足可出现春困、消化不良、口角炎、舌炎、皮炎等症状;由于缺少日光照射。  相似文献   

3.
“钙缺乏”一直是我国儿科领域热议的课题,有关钙缺乏、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的诊断、治疗等方面也一直争论不休。近期随着欧美国家对人群维生素D缺乏研究的兴起,国内相关报道也明显增加。然而,由于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受限及缺少简便、可靠的判断人体钙营养的生物学指标,目前我国总体缺乏有效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全面了解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钙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B12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人体内所需要的量均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B12作为辅酶参与细胞内多种反应,如在哺乳动物体内,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及甲基丙二酸的合成代谢,同型半胱氨酸及甲基丙二酸在人体内蓄积时,会引起机体多系统功能障碍。因此,当维生素B12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影响机体多系统功能。在妊娠期,蛋白质合成代谢及线粒体能量转换会增强,这对维生素B12的需要量会增加,会更易引起维生素B12不足或者缺乏。在妊娠期,维生素B12缺乏可以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产科疾病,同时也能引起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维生素D水平与产后盆底肌肉力量强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孕妇,孕36周时单次采集孕妇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根据维生素D水平及分娩方式分为4组:维生素D水平15ng/ml、阴道分娩为Ⅰ组(n=42),维生素D水平15ng/ml、剖宫产为Ⅱ组(n=48),维生素D水平≥15ng/ml、阴道分娩为Ⅲ组(n=24),维生素D水平≥15ng/ml、剖宫产为Ⅳ组(n=34)。记录所有孕妇的每周妊娠状态,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孕前体质指数(BMI)。产后8~10周,采用排尿困扰量表(UDI-6)评估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测量产妇盆底肌力(PFMS)。结果: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别有63.6%(42/66)和58.5%(48/82)的孕妇患有维生素D缺乏症。Ⅳ组产后PMFS最高,Ⅰ组最低。阴道分娩组中,维生素D缺乏组产妇PFMS显著低于正常产妇(t=3.213,P=0.001)。维生素D水平与肌肉力量耐力相关性分析显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中,维生素D水平均与PMFS呈正相关(r=0.425,P=0.000;r=0.334,P=0.013)。阴道分娩组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和PFMS呈负相关(r=-0.209,P=0.044),而在剖宫产组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剖宫产组中,UDI评分和PMFS呈负相关(r=-0.522,P=0.000),而在阴道分娩组中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组(B=0.451,P=0.001)、阴道分娩组(B=0.311,P=0.001)维生素D水平回归系数均大于0且P0.05,提示维生素D水平与PFMS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维生素D水平升高PFMS也升高。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孕妇产后PMFS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状态对高危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鞍山市千山区妇幼保健所于2006-01-2006-12,对大运动发育落后的高危儿163例确诊后,进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发现异常62例。将其随机分为维生素D治疗训练干预组32例及常规训练干预组30例。比较2组患几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维生素D佐治组在改善大运动落后、肌张力异常方面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90.6%:70.0%,84.6%:60.0%,均P〈O.05),异常姿势的消失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62.5%:50.0%,P〉O.05)。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月龄、喂养方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正确补充维生素D是高危儿保健的重要内容。纠正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提高脑损伤治疗效果,有助于神经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老李近来总感觉两腿无力、走路不稳,家人怀疑是脑梗塞,可吃了一段时间的药也不见好转,还时常感到后背疼。他不明白,自己是一个素食者,很少吃大鱼大肉,怎么会得脑梗塞呢?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2而造成了脊髓病变,所以才会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其实,维生素B12缺乏和脑梗塞的症状区分比较明显,维生素B12缺乏主要导致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 D deficiency,Rickets)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可预防性疾病,与维生素D和钙营养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非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包括癌症、代谢综合征、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维生素D水平不足密切相关[1-3]。由于许多观察性研究证实维生素D不足在世界许多地区普遍存在,包括工业性国家[4-5]。因此,儿童维生素D、钙营养与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再次受到关注,国内外对儿童维生素D、钙营养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判定和评价也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孕妇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在冬季与夏季的差异,为临床医师在不同季节指导孕妇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日至2010年2月2日(冬季)以及2010年7月23日至2010年9月9日(夏季)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保健的妊娠24~27+6周孕妇,排除妊娠期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结缔组织疾病者.冬季组入选孕妇78例,夏季组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25.0 nmol/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25.0~50.0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50.0 nmol/L为维生素D正常.采用t检验比较冬季和夏季25(OH)D水平,x2检验比较不同25(OH)D水平孕妇的构成比.结果 (1)夏季组血清25(OH)D[(26.4±10.7) nmol/L]高于冬季组[(22.7±4.8)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06).(2)冬季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孕妇构成比分别为65.4%(51/78)、30.8%(24/78)和3.8%(3/78),夏季组分别为47.4%(36/76)、48.7%(37/76)和3.9%(3/76).冬季组维生素D缺乏孕妇的比例高于夏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4,P=0.024).结论 南京地区妊娠中期孕妇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冬季维生素D缺乏比夏季更严重,提示孕妇应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并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vitamin D)         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群。因此,合理补充维生素D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为人们所熟知的,其生理功能是参与钙磷代谢与骨盐沉积.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体在男性生殖器官中广泛表达,相关研究还证实了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与男性生育力下降存在相关性.本文主要从维生素D生物和代谢特点及其在男性生殖各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维生素D在男性生殖中作用的认识,为男性不育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vitamin D)是大家熟知的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对人类健康特别是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钙盐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生长部分,骨骼钙化不良而致骨骼病变,多见于婴幼儿,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临床发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除导致骨骼病变外,同时也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及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此引起了人们对维生素D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对维生素D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与老公走进婚姻半年后,我怀孕了.得知自己要做妈妈了,高兴之余,为了宝宝的安全,我调整了自己的美容习惯,将那些花高价买来的瓶瓶罐罐束之高阁,代之以一些安全绿色的内外调养相结合的美容美肤方法. 女人的美源自由内而外的补养,所以孕期食疗食补调理很重要.柑橘、草莓、蔬菜富含维生素C,牛奶及其制品富含维生素B6,日常饮食我会补充;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镁离子和维生素B,镁离子在人的身体内具有轻度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增加胎盘的血流量,胎盘壮,则宝宝壮,所以日常饮食,我会将玉米变着花样吃,煮、烤、做菜,既让自己解了馋又让腹中的宝宝汲取了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不同季节孕妇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为指导孕妇及时补充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产科及内分泌科就诊的孕妇1255例,将其分为妊娠早期组(≤12周)224例、妊娠中期组(12~28周)642例、妊娠晚期组(≥28周)389例。按抽血测定25(OH)D时间,分为冬春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648例、夏秋季(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607例。通过测定孕妇的25(OH)D,评估不同孕期及不同季节维生素D缺乏[25(OH)D30 nmol/L],维生素D不足[25(OH)D 30~50 nmol/L]、维生素D充足[25(OH)D≥50 nmol/L]状况及其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妊娠早、中、晚期进食鱼虾、鸡蛋、瘦肉量及进食奶制品量逐渐增加(P0.01),妊娠早、中、晚期孕妇25(OH)D水平逐渐增加(31.81±11.71 nmol/L,34.77±15.89 nmol/L,37.19±16.66 nmol/L),妊娠早期25(OH)D水平低于妊娠中期和晚期(P0.05),妊娠中期25(OH)D水平低于妊娠晚期(P0.05)。1255例孕妇中维生素D缺乏511例,占40.7%。妊娠早、中、晚期维生素D缺乏比例分别为43.8%、43.0%、35.2%。在妊娠各时期夏秋季25(OH)D水平均高于冬春季(P0.01)。孕妇的25(OH)D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及出生后即刻、5分钟、10分钟的Apgar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未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的孕妇中比较普遍,尤其是妊娠早期,因此,应及早监测25(OH)D水平,以便尽早补充。孕妇的25(OH)D水平与新生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维生素D缺乏(VDD)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发病率较高。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皮肤暴露在阳光下转化的维生素D3,VDD主要表现为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目前VDD的诊断标准仍存在争议,治疗方案一般分为每日和每周治疗方案,VDD的预防也很重要。本文从流行病学、代谢机制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六个方面就儿童VD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儿童VDD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钙和维生素D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的营养素,饮食中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是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开始考虑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它是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重要一部分,不能达到需要的水平时应该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制剂。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 这类药物能抑制胆固醇的产生,但维生素D合成却需要适量胆固醇。因此,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出现因缺乏维D而导致记忆力丧失、腿抽筋等症状。应对措施:每天补充2000~5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多态性与儿童佝偻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多态性分布,以及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探讨其遗传易感性。方法对象为41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6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均为山西籍汉族儿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等技术测定VDR基因BsmI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用Hardy 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方法进行基因分布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结果佝偻病患儿组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6%和85.4%,健康对照组儿童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9.1%、80.9%。病例组等位基因B、b分布频率分别为7.35%、92.7%,对照组等位基因B、b分布频率分别为9.6%、90.4%,佝偻病组和正常对照组VDR基因型Bb、bb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BsmI多态性分布极不平衡,bb型最多占80.9%,b位点占90.4%,是优势基因。结论VDR基因Bsm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及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96例早产孕妇及139例足月分娩孕妇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检测孕妇外周血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分析维生素D受体与早产的关联。结果:96例早产孕妇胎盘组织中,48例(50%)细胞质中VDR阳性表达,其中12例(12.5%)强阳性表达,16例(16.7%)中度阳性表达,20例(20.8%)弱阳性表达;139例足月分娩胎盘组织中,121例(87%)细胞质中维生素D受体阳性表达,其中67例(48.2%)强阳性表达,42例(30.2%)中度阳性表达,12例(8.6%)弱阳性表达。早产组和足月组胎盘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76,P0.05)。96例早产孕妇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20μg/L者49例(51%),20~30μg/L者37例(38.5%),30μg/L者10例(10.4%)。139例足月孕妇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20μg/L者36例(25.9%),20~30μg/L者58例(41.7%),30μg/L者45例(32.4%)。早产组和足月组的血清维生素D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6,P0.05)。结论:孕期维生素D的缺乏,可导致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低浓度,继而增加早产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认为口腔反复溃疡是身体缺乏维生素B,其实不然,很多因素会引发反复性口腔溃疡。体内缺铁、缺锌,胃肠功能紊乱,精神紧张,劳累或感冒,都会诱发口腔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