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面神经颅外段属于周围神经,是由神经元轴突部分所构成,由神经内膜、束膜、外膜、系膜等分隔包绕,面神经运动纤维起源于脑桥下部面神经核,进入内耳门,在面神经管内行走,从前外转向后外构成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出茎乳孔后穿过腮腺分布于表情肌。颌面部损伤、腮腺肿瘤手术等均可损伤神经并造成面神经颅外段周围形成瘢痕,神经周围的瘢痕组织对于神经损伤修复及功能恢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腮腺切除术中腮腺导管与面神经颊支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研究腮腺导管与面神经颊支之间的解剖关系,为手术中以腮腺导管为标记寻找面神经提供指 导。方法:通过138例腮腺切除手术,观察、测量腮腺导管与面神经上、下颊支的距离与走向。结果:面神经上颊 支位于腮腺导管上0.2-1cm范围内;下颊支位于导管下0.2~1.5cm内。结论:面神经上、下颊支与腮腺导管的 关系恒定,以导管为标志,寻找解剖面神经较为安全、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3.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6例患者均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结果:6例中2例术时神经保存完好,术后无面瘫,2例施行神经切除。结论:腮腺区肿瘤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应考虑此病。肿瘤起自面神经干式主要分支,手术须保留面神经主干而将肿瘤切除;在恶性肿瘤患者当肿瘤广泛切除后,应立即进行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4.
腮腺手术与面神经主要分支损伤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分析腮腺切除手术后面神经下颌缘支,颊支和颧支和损伤与病理诊断及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101例经病理诊断为腮腺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腮腺恶性肿瘤术后面神经下颌缘支,颊支和颧支损伤发生机率分别是良性肿瘤的2.5,2.4,5.4倍;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下颌缘支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 面神经主要分支损伤与手术方式、肿瘤性质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16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解剖面神经,肿瘤加腮腺区域性切除23例,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94例,肿瘤加腮腺全叶切除46例.结果 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31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7例,积液5例,涎漏1例.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原则是彻底切除,防止复发,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分析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腮腺切除的范围、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 16 4例腮腺区病损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 4例治疗手术中 ,有 85例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损害 ,约占 5 1.8%。良性病损术后多为暂时性面神经损伤 ;恶性病损 ,由于采用切除受累神经分支术式 ,术后面神经损伤多为永久性的。结论 面神经受损的危险性与手术切除范围、疾病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牺牲面神经会后遗严重的颜面畸形,但在处理某些腮腺恶性肿瘤时,仍然是必要的。Mayo医院在22年中,共有1600例腮腺肿瘤患者就诊,296例为腮腺恶性肿瘤,其中有102例患者的面神经部分或全部破坏。以往曾做过腮腺肿瘤手术,或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的病人,更需要切除神经。中度恶性的肿瘤,面神经可以保留。部分或全部切除面神  相似文献   

8.
腮腺肿瘤手术致面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相关因素与面神经损伤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995~2005年间腮腺肿瘤手术96例,在肿瘤性质、神经游离和腮腺切除范围等方面对面神经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术中不游离面神经较完全或部分游离面神经损伤机率小,腮腺部分切除较全切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结论:腮腺区肿瘤在不影响愈后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切除范围,尽可能保护面神经在筋膜间的位置而不将其分离出来,可减少面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腮腺浅叶切除术中保留腮腺主导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面神经和腮腺主导管之间解剖关系。以利腮腺区的手术。方法 在行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时,解剖面神经和腮腺主志管,观察其相互关系。结果 在38例中,腮腺主导管位于面神经深面或同一平面者25例(65.8%),位于浅面者13例(34.2%)。结论 在手术中对位于面神经深面的腮腺主导管予以保留,没有切断或结扎,术后观察有以下优点:1.保留腮腺的部分功能。2.避免了因腺浅叶被切除及深叶腺体萎  相似文献   

10.
腮腺切除术对面神经损伤和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占 《口腔医学研究》2005,21(3):300-301
目的:分析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腮腺切除的范围,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62例腮腺混合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治疗手术中,面神经损伤22例,占35.48%。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32例,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6.3%),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3例(9.4%),1个月后自行恢复。腮腺浅叶摘除20例中,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10%),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5例(25%)。腮腺全切解剖面神经的10例,术后全部即刻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面瘫(100%),所有麻痹均在1~2个月恢复。结论: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瘤体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手术及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并保存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解剖并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125I组织间植入靶区设计,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定期随诊,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面神经功能恢复及放射性损伤.结果 32例患者随访12~44个月,未及肿瘤复发;未见明显放射性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患者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通过术中或术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面神经受侵的腮腺恶性肿瘤,可以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腮腺良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因其位置关系,手术时容易造成面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会对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探讨面神经损伤与腮腺切除手术方式的关系,为治疗腮腺良性肿瘤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腮腺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对抗肿瘤药物效果不明显,唯一治疗方法是根治性手术。而腮腺肿瘤有多种组织类型,术前诊断困难,即使同一组织型亦有不同的恶性度,所以全部腮腺肿瘤都应作广泛切除;但是,由于面神经分支走行于腮腺实质内,牺牲面神经术后可出现面瘫。所以,一般良性肿瘤可做保留面神经的浅叶或深叶切除,恶性度高的肿瘤应做包括面神经的广泛切除,根据不同情况可切除部份嚼肌和下颌骨。腺样囊性癌有侵犯面神经周围淋巴的危险,为了安全可切除面神经走行部分的颞骨。低度恶性肿瘤一般是根据肿瘤距离面神经的远近来决定是否切除面神经。因此,腮腺肿瘤术前诊断时对恶性度的判断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 6 0例腮腺切除术病人的面神经损伤原因。方法 对 6 0例病人从手术方式、肿瘤类型、面神经解剖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行浅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比行全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机会较恶性肿瘤低。结论 手术方式、切除范围、肿瘤性质、面神经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腮腺摘除术寻找面神经主干标志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以来,对于腮腺浅叶和位于面神经表面的腮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一般采取解剖面神经的方法,将肿瘤连同腮腺浅叶一并切除。在上述手术中,常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和移动性,通常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来解剖面神经:即先找面神经主干,然后再循面神经主干向远端分离分支;或先找面神经分支,再循此而至主干。因此,在腮腺摘除术  相似文献   

16.
婴儿面神经颅外段的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32具(64侧)婴儿新鲜尸体的面神经颅外段观测结果与成人及幼儿比较,主要差异是:①面神经主干出颅后与乳突的位置关系:婴儿多数位于乳突尖下或平乳突尖,相对较成人及幼童低;②婴儿面神经主干长度短、深度浅、直径细,表面投影于耳垂下缘水平;③主干分叉点定位各项数据均较成人小;④其它方面与成人及幼童相似,但也有一定差异。根据婴儿面神经颅外段解剖学特点对与其有关的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侵袭到茎乳孔及周围骨质的腮腺深叶癌切除面神经后,即刻功能性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93例腮腺癌患者分为A,B,C 3组。①A组34例采用开放面神经管,去除周围骨质,将肿瘤连同腮腺及面神经扩大切除,同时行面神经移植的治疗方法;②B组35例采用未开放面神经管,仅将癌瘤连同腮腺及受累的面神经切除;③C组24例采用癌瘤与粘连的面神经干分离,保留面神经连续性的癌瘤切除。结果 A组术前有面瘫的12例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仅2例恢复;术前无面瘫的22例患者术后有15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术前无面瘫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术前有面瘫的患者(P<0·05)。B组35例患者术后均造成永久性面瘫。C组24例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术前无面瘫的患者中A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都显著高于B组和C 组(P<0·05);术前有面瘫的患者中A组和B组的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开放面神经管即刻修复面神经功能的方法,既达到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又符合功能外科的发展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腮腺多形性腺瘤行浅叶切除术后,复发率为1~3%。肿瘤复发后在有面神经的疤痕术区再行手术往往有一定困难。对累及面神经的复发肿瘤的手术治疗,目前意见尚未统一。有些学者主张切除全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包括受累的面神经分支;另一些学者则建议作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部切除术,术后追加放疗。以防止邻近面神经鞘的残余肿瘤复发。作者复习21例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多形性腺瘤病例,全部病例均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肿瘤次全切除,术后追加放疗(50~67Gy,平均50.5Gy)。21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7~53岁(平均33.7岁)。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期5.9年)。4例患者在手术结束时面神经周围仍有可见肿瘤,治疗后有3例复发;17例患者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腮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即刻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腮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即刻修复重建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腮腺恶性肿瘤依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选择腮腺全部切除并面神经部分切除6例,全部切除5例,广泛切除3例,联合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9例。术后即刻行皮瓣、肌皮瓣、复合组织瓣移植或游离移植15例,同时行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4例,面部表情肌的动、静态功能重建16例。结果:术后患者面部对称或基本对称,功能满意。5年病死率17.4%(4/23),10年病死率52.2%(12/23)。结论:切除肿瘤及即刻修复重建手术符合整形美容外科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最大程度保留面神经连续性。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5~2011年收治的21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21例患者中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共18例,确诊为神经鞘瘤者仅1例。2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18例患者瘤体完整切除,3例患者瘤体部分切除。共19例患者术后随访,随访期为1~5年,所有随访病例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早期诊断较困难,影像学检查虽有辅助价值,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诊断,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应尽量保护面神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