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免疫法测定30例急性白血病患白细胞介素-2及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AL患IL-2含量显低于对照组(P<0.01),T细胞亚群中CD3^ 、CD4^ 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CD8^ 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经治疗缓解患IL-2、CD3^ 、CD4^ 、CD8^+达正常水平。结论 IL-2和T细胞亚群可作为AL辅助诊断指标,为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白血病病情检测及预后判定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90例白血病患者及19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其中白血病又分为急性白血病(AL)125例和慢性白血病(CL)65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白血病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对各分组的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CL组的CD3+、CD4+水平低于AL组和对照组,AL组的CD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和CL组,AL组和CL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CD3+水平高于对照组,ALL组的CD4+水平低于AML组和对照组,ALL组、AML组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ALL组、AML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组的CD3+水平低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和对照组,CLL组和CML组的CD4+水平低于对照组,CML组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和CLL组,CLL组和CML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预后良好组的CD3+、CD8+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CD4+/CD8+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预后良好组的CD3+、CD4+水平、CD4+/CD8+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异常,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患者病情检测判断及预后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方法选取SAP 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胀、腹痛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7(IL-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而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CD3+、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7、TNF-α水平及CD4+/CD8+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及CD3+、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可提高治疗效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提高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癌症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为研究癌症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方法分离癌症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 和CD8 细胞,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癌症患者组的CD4 细胞比例偏低(P<0·05),CD8 细胞比例明显偏高(P<0·01),CD4 /CD8 比值倒置,低于对照组(P<0·01)。IFN-γ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无差异。T细胞亚群Th1/Th2比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下。  相似文献   

5.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sIL-2R及IL-6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改变及其与免疫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检测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slL-2R及IL-6的含量.结果除Ⅰ期NHL患者外,余各期患者CD3 、CD4 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减低,Ⅳ期患者CD8 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B细胞型NHL与T细胞型NHL T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除Ⅰ期NHL患者外,余各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sIL-2R含量均明显增高,各期NHL患者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细胞型NHL与T细胞型NHL sIL-2R及IL-6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B细胞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抑制,抑制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免疫学类型无关.NHL患者sIL-2R及IL-6含量增高,与免疫学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r(IFN-r)、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8(IL-8)、IL-12等造血细胞因子水平,旨在探讨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25例再障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造血相关因子采用ELISA法。CD3、CD4、CD5荧光标记均用直接免疫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SAA组患者CD3、CD4、C08细胞平均值分别为(69.41±6.30)%(、31.88±7.07)%、(35.17±6.2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l,P<0.01)。SAP,组IL-2、IFN-T、IFN-a、IL-8、IL-12中,除TNF-a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IFN-T、IL-8显著高于CM组(P<0.05);CAA组IL-2、IFN-T、IL-12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P(0.01),TNF-a、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AI组及SM组IL-12(P7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SAP,组IL-12(P70)水平高于CI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2(P70)与CD8 细胞%、IFN-T、IL-2呈正相关,与CD,细胞%呈负相关。结论大部分再障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以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及多种造血负调控因子异常增高为特征,与AA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ITP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免疫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ITP患者CD3、CD4、IL-2、IFN-γ的水平明显减少,IL-4、CD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即CD4/CD8比例降低,IFN-γ和IL-2降低,IL-4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抗血小板抗体(PAIg)增多,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90例体检健康的同龄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及CD4/CD8)及血清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上述血液指标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及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血清IL-2、IFN-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919~-0.762,P0.05),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85~0.923,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迁延慢性腹泻儿童机体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探讨免疫功能检测在慢性腹泻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4例急性腹泻患儿(急性腹泻组)、76例迁延慢性腹泻患儿(慢性腹泻组)和20例健康婴幼儿(对照组),分别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亚群(CD19~+)、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细胞亚群(CD3~-CD16~+CD56~+)及白细胞介素(IL)-2、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腹泻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及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腹泻组患儿CD3~+、CD4~+、NK细胞亚群及CD4~+/CD8~+与急性腹泻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CD8~+、CD19~+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腹泻组IL-2水平低于急性腹泻组,IL-6水平高于急性腹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腹泻患儿免疫功能受损不明显,而迁延慢性腹泻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受损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本院体检的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对照组免疫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变化,依据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预后情况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后与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CD3~+、CD4~+、CD4~+/CD8~+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CD8~+、IL-8、IFN-γ、TNF-α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IL-8、IFN-γ、TNF-α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CD3~+、CD4~+、CD4~+/CD8~+高于未缓解组,CD8~+、IL-8、IFN-γ、TNF-α低于未缓解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后与CD3~+、CD4~+呈正相关(P0.05),与CD8~+、IL-8、IFN-γ、TNF-α呈负相关(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后可有效调节其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且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变化与其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白三烯B4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AL患儿(观察组)及4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方法检测上述AL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白三烯B4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AL患儿CD3+T细胞[(49.51±6.53)%]、CD4+T细胞[(22.15±4.87)%]及CD8+T细胞[(23.41±3.96)%]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63±5.23)%、(34.43±5.07)%(28.17±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8、t=11.047、t=4.953,P<0.01);AL患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5.41±4.25)%]明显低于对照组[(13.10±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8,P<0.01);而AL患儿血清白三烯B4含量[(25.23±6.2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8.28±2.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1,P<0.01).结论 AL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三烯B4发生明显改变,对揭示AL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 lymphocyte subtype levels and serum levels of leukotriene B4 ( LTB4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eukemia (AL). Methods The activity of T lymphocyte subsets:CD3+ T cells,CD4+ T cells,CD8 + T cell levels and NK cell were detected in 40 cases of AL and 40 control by Flow Cytometry(FCM). The serum level of LTB4 was measured by ELISA in all subjec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 the percentages of CD3 + T cells ( [ 49.51 ± 6.53 ] % vs [ 67.63 ± 5.23 ] % ), CD4 + T cells ([22.15±4.87]% vs [34.43 ±5.07]%),CD8+ T cell ([23.41 ±3.96]% vs [28. 17 ±4.61]%),NK cell ( [5.41 ± 4.25 ] % vs [ 13.10 ± 4.91 ] % )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ildren AL patients, ( Ps <0.01 ). However,the serum levels of LTB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 [ 25.23 ± 6.24 ] ng/L vs [ 8.28 ± 2.53 ] ng/L, P < 0.01 ). Conclusion T lymphocyte subtype and serum level of LTB4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hildren AL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which revealed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to AL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IL-12、γ-干扰素(IFN-γ)、IL-4因子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及CD3^+、CD4^+、CD8^+、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IL-2、IL-12、IFN-γ、Th1/Th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吴寒 《医学临床研究》2016,(9):1764-176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结肠癌手术患者160例,按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半小时(T1)、切皮后2 h(T2)、手术结束时(T 3)、手术后 d1(T4)、手术后 d3(T5)体内细胞免疫指标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 CD4+、CD4+/CD8+水平于 T2开始下降,其中对照组 T1时 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 T 2~ T5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患者 CD4+、CD4+/CD8+水平于 T1时显著高于 T3~ T5时( P <0.05);对照组患者 CD4+水平于 T4时, CD4+/CD8+水平于 T5时显著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患者 CD8+水平、NK 细胞水平于不同时期变化不明显,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 T2时患者 IL‐6水平均开始上升,T1时两组 IL‐6水平显著低于 T2~ T5时,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患者 T2~ T4时 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和IL‐6水平影响较单纯全身麻醉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指标,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对67例毛支组患儿、40例健康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定时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补体。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毛支组CD3^+(%)与CD8^+(%)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CD4^+(%)与CD4^+/CD8^+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IgA降低、IgM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IgG降低(P〈0.05);血清C3、C4降低(P〈0.01)。结论婴幼儿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后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和异常,其细胞免疫在感染后可能发挥主要的抗病毒作用,从细胞免疫角度进行研究可能更有利于疾病的严重性判断和更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浓度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及本院体检中心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变化情况、血清浓度IL-6、IL-10、TGF-β1以及二尖瓣置换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观察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D4+T细胞以及CD4+CD25+细胞/淋巴细胞的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浓度IL-6、IL-10、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二尖瓣MMP-2、MMP-9和TIMP-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细胞水平明显的下降,血清浓度IL-6、IL-10、TGF-β1也相应地出现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l6^+/56^+-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肠道手术术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5kU/kg,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术后常规处理,比较术前及术后1、3d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3d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组术后1、3d的IL-6、IL-8、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d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研究组CD4~+/CD8~+逐渐上升,对照组CD4~+/CD8~+先下降、后上升;研究组术后1、3dCD4~+与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手术应激状态时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手术造成功能性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T细胞亚型和CD3zeta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介导的骨髓抑制和(或)造血异常被认为是导致MDS患者血细胞减少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zeta的表达,以进一步评价MDS患者的免疫状态,探讨MDS患者血细胞减少可能的原因。对11例诊断明确的MDS患者,用流式细胞术计数外周血表达IFNγ^ CD4^ 细胞(Th1)、IL4^ CD4^ 细胞(Th2)、IFNγ^ CD8^ 细胞(Tc1)及IL4^ CD8^ 细胞(Tc2),同时分析CD3zeta在T细胞亚群中的表达。结果显示:CD8^ 细胞在MDS患者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升高;T细胞亚群Th1/Th2、Tc1/Tc2比值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T细胞活化信号传导通路上的功能蛋白CD3zeta在CD8^ 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以CD8^ 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CD3zeta在CD8^ 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在CD4^ 细胞中变化不大,提示MDS患者细胞免疫的过度活化主要与CD8^ 细胞有关;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过度活化是MDS患者外周血细胞减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变化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MPP患儿120例(观察组)及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miR-223、miR-2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较高,且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及胸腺肽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胸腺肽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在术前第3天、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5个时点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3 、CD4 、CD8 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 T细胞比值,免疫化学分析法测定血清IgG、IgA、IgM浓度,将术中及术后测定结果与术前比较,并进行每个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结果体外循环后,2组CD3 、CD4 、CD8 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 T细胞比值均较术前下降,血清IgG、IgA、IgM浓度也明显低于术前水平。组间比较: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CD3 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3、7天CD4 T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术后第3、7天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3、7天CD4 /CD8 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IgA、Ig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循环能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损害,胸腺肽能减轻上述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