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进补7忌     
《科学健身》2011,(9):170-171
<正>1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2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  相似文献   

2.
《药物与人》2008,(9):15-15
忠告1:秋季不可乱进补进入秋季,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吃些补品,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寒冬来临,众多中老年人开始进补。有关专家提醒大家,中老年人冬季进补,要遵循“虚者补之”的原则。“虚则补之”,这是运用补药的最根本原则,若是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即无虚则不用补。倘若一见补药,以为对人体皆有好处,贸然进补,很容易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4.
秋季养生经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忌无病乱补、忌多多益善、忌以药代食。  相似文献   

5.
冬季进补是祖国医学养生益寿的方法之一。中医认为,冬季进补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养精蓄锐之功效。 由于冬季天寒,进补应做到易被机体吸收利用,改变虚弱状态,增进身体健康。因此冬季进补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忌无病滥补。冬令进补并非每个人冬天都要吃补药。年轻力壮和体质强健的人,就不必要进补,即使身体虚弱、适宜进补的人,也应该根据体质状况,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补虚扶正,补益强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冬季进补,很多人都想到中药,各种人参、灵芝鹿茸等,认为名贵的就是好的。但其实,中药作为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选择时也是需要掌握一些原则的。不盲目进补中药补益调养,多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虚",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中药。切不可认为补药有益无害,贸然进补,这可能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进补应辨明虚  相似文献   

7.
继东 《药物与人》2013,(9):48-49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功能的最佳时机。有人认为,补就是吃补药补品,不管自己身体情况,把许多补药补品,如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活动减少,服补药后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改变虚弱状态,增进身体健康。但是,进补必须得当,否则,不但达不到强身的目的,而且还会使身体反受其害,为此奉劝欲进补的人们: 一、忌无病进补。不要因为生活富裕了就对补药产生兴趣,也不要把生理上的一些变化误认为是病理变化,无病进补,这样做,一来浪费钱财,二是贻害其身,如过量服用鱼肝油  相似文献   

9.
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等。所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等.所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章秀 《健康博览》2008,(10):48-49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有人认为,补就是吃补药、补品,不管自己身体情况如何,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肉、猪肉等集中,突击食用,称之为“大补”。还有人认为,夏天天气热,不想吃,现在应该好好地吃几顿,把夏天的损失补回来,称之为“贴秋膘”。其实,这些补法不科学,不但对健康无益,而且浪费财力物力,甚至可能有损身体。  相似文献   

12.
乾隆皇帝偏爱人参 乾隆皇帝的长寿因素之一与其在中晚年经常服用一些补益中药有关。乾隆皇帝的药物养生十分讲究,懂得中药进补要适当,而不乱用补药。其喜欢的保健药物——人参。  相似文献   

13.
朗轩 《食品与健康》2009,(10):40-41
秋季气候凉爽.正是进补的好季节。中医讲“虚者补之”,故素体不是虚候者,无需进食补品。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相似文献   

14.
刘英君 《长寿》2006,(12):6-6
正如我们多次说过的,补药并非人人相宜,老年人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来确定是否需用滋补药,在需要进补的前提下对症用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将补药或补品——律拿来,饕餮服下,不但不能起到进补的作用,可能还会适得其反,给健康带来危害。如燥热内盛、肝阳上克的老人,如果服用了人参等大补的药品后会使内热更盛,容易引起黏膜微血管出血、咽喉肿痛、肠燥便秘、头痛目赤等病症;体质过虚的人也切忌随意大补,否则补的脏器不对或时间不对,反而会补出乱子来。另外,最重要的一点,补药也是药,而“是药三分毒”,岂可乱补。  相似文献   

15.
正如我们多次说过的,补药并非人人相宜,老年人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来确定是否需用滋补药,在需要进补的前提下对症用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将补药或补品一律拿来,饕餮服下,不但不能起到进补的作用,可能还会适得其反,给健康带来危害。如燥热内盛、肝阳上亢的老人,如果服用了人参等大补的药品后会使内热更盛,容易引起黏膜微血管出血、咽喉肿痛、肠燥便秘、头痛目赤等病症;体质过虚的人也切忌随意大补,否则补的脏器不对或时间不对,反而会补出乱子来。另外,最重要的一点,补药也是药,而“是药三分毒”,岂可乱补。所以,老年人在进补之前,最好…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北京民间素有“秋补”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冬令进补是祖国医学中一种养生益寿的方法,也是我国人民的一种传统习俗。它对调养机体,恢复体力,抵抗疾病能起到良好的作用。1补药的分类要选择适宜的补药,补药一般可分为以下五类。单味补药:如人参、银耳、鹿茸、冬虫夏草等。这些补药功效较强,单独服用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传统补方:如十全大补汤、参附汤等,或者由中医根据各人的体质,随证加减。这些方剂是针对服药者身体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辨证给药,针对性较强,对体质情况比较复杂的人更为适宜。滋补成药:如市上有售的各种补膏、丸等。这些补药虽然也各有特点,但因设计处方时…  相似文献   

18.
陈大夫:我的身体一向比较虚弱,爸爸妈妈经常炖一些种药给我吃。可是我并没有感到身体变得强壮.而且大便干结,经常流鼻血,消化也不好,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惠州殷秀殷秀朋友:h(这是补出来的病。中医主张辨证施治一中药补剂主要用f治疗中川一,虚证义b气虚、血虚、阴虚、mj,R之计,脏腑人问,用药又不一样,只有N抗卜的,科学进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W中r理论中还有"虚不受补"的说法,华人服用补药后.出现口干舌燥、失眠、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就是因为"虚不受补"。病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而许多补药具有滞腻的特点,服用后滞…  相似文献   

19.
秋冬时节,是人们习惯上进补的季节。王先生想补一补,就从药店买来一支人参,清炖服用。不料第二天刚起床就流起了鼻血。生活中,像王先生这样为了补身体服食人参而产生不良后果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人参进补非百无禁忌,更不能因为它大补元气而服用过量以至发生人参综合征。所以,秋补人参不能乱吃。  相似文献   

20.
吃补药时能不能喝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它能与补药中含有的皂甙、生物碱结合,产生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因而会降低补品的补益作用.常用的补品如人参、黄芪、首乌、熟地等,都含有较多的生物碱和其他活性物质,因此在服用补药时,不宜同时喝茶,更不能以茶代水,送服补剂.对于素有喝茶习惯而又需进补的人,必须在服用补益药物2~3小时后才能喝茶,而且不宜喝浓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