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晕厥是临床较常见症状,晕厥的病因诊断是现代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难点。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晕厥类型中的常见类型,在各种形式的神经介导性的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或称血管减压型晕厥最为常见[1],多发生于青年人,临床上诊断无特殊方法。国外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倾斜试验来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2],本文主要研究倾斜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不明原因晕厥组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7±13岁(18—52岁),病史中均有2次以上晕厥发作,病程为2周-15年。经仔细询问病史、体检及心电图、脑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颈…  相似文献   

2.
晕厥是一种突发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伴自主体位失控,并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的临床病症。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之一,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良所致,表现为外周血管阻力和心率的调节异常,约占全部晕厥的58.4%。它与神经介导的、反射性的、短暂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有关,又称为神经心脏性晕厥。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行直立倾斜试验协助诊断。倾斜试验是通过被动改变受试者的体位,激发神经反射,用以诊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项技术。目前,倾斜试验已成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金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胡淑琴  冯启高 《医学综述》2001,7(5):291-292
晕厥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据国内外统计 ,人群中最少有2 0 %的人发生过一次晕厥 ,占急诊患者的 3%~ 4 % [1 ] ,其中不明原因的晕厥占 70 % [2 ] 。在儿童的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亦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手段之一 ,更有助于了解此类晕厥发生的机制。新近直立倾斜试验也被广泛用于研究评价儿童及青少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与治疗 ,发现该人群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率高达 15 % [3] 。现将近年来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1 晕厥的定义和临床特点晕厥是…  相似文献   

4.
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学林  乔海英 《医学综述》2007,13(20):1570-1572
晕厥是小儿常见急症。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小儿晕厥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晕厥患儿的80%,发病时表现为低血压和短暂的意识丧失,可导致意外伤害。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并不困难,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治疗方面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现对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神经介导性晕厥诱因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所有患者发病因素的特点。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引起神经介导性晕厥的主要原因;晕血是血管迷走性晕厥中最主要的原因;排尿是情境性晕厥最主要的原因;颈部按摩是颈动脉窦晕厥最主要的原因。结论不同类型神经介导性晕厥,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也各不相同,在针对神经介导性晕厥的临床治疗时,应针对病症的起因,寻求对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预防与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晕厥儿童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在我院儿科以晕厥为主诉就诊的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是晕厥患儿最常见的病因占50%,其中最多者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所有晕厥患儿的39.29%。其次为神经源性晕厥,占17.86%,心源性晕厥占10.71%。直立倾斜试验(HUTT)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常用的方法。结论导致儿童晕厥的病因众多,以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常见,心源性晕厥最危险,仔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诊断晕厥患儿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对77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进行两个阶段的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结果77例晕厥患者中60例阳性,17例阴性,阳性率占77.9%。结论倾斜试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比较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确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特别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晕厥患者。倾斜试验对诊断本病较敏感且特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进行倾斜试验,并与健康受试者12例作对照观察。结果:健康对照组12例均为阴性,病例组53例中23例阳性,阳性率为43%。其中基础试验阳性率占阳性病例的13%,药物倾斜试验阳性率占阳性病例的87%。结论: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 ,过去是在排除其它类型晕厥的基础上诊断的 ,故诊断步骤复杂、费时、费资金。本文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产生的病因或诱因、机制、晕厥特点、伴随症状与体征、协助诊断方法及护理要点的分析 ,从而提高该实验的效率 ,有助于确诊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倾斜试验是确诊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项特殊性检查 ,我院新近开展此项新的检查项目 ,做好配合护理是此项检查开展顺利和提高试验效率的关键。1 血管迷走性 (血管抑制性 )晕厥 又称普通晕厥 ,最为常见。多发生于体弱的年青女性 ,…  相似文献   

11.
常规倾斜试验加消心痛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或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6):423-424
倾斜试验是临床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单纯的或增加药物的体位倾斜试验诱发晕厥的均能帮助诊断。近年来,临床多采用加异丙肾上腺素的常规倾斜试验进行诱发试验,由于异丙肾上腺素的副作用影响诊断的特异性,我们在常规倾斜试验的基础上加用消心痛,以期能提高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1)试验组:选择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80例,经病史、体检及常规心电图、脑血流图、经颅B超、颈椎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临床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其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  相似文献   

12.
倾斜试验加消心痛舌下含化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消心痛舌下含化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 41例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及10例无晕厥史的健康人分为晕厥组和正常组对照组,舌下含化消心痛10mg后做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晕厥组直立倾斜试验敏感性70.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直立倾斜试验加消心痛舌下含化是一种敏感性高、安全、简单的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TTT)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直立倾斜试验对24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作为实验组,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进行两个阶段的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18例无晕厥病史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方法与前者相一致.结果 实验组中19 例阳性,5 例阴性,阳性率占79.2%,对照组1例阳性,其余阴性,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倾斜试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是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较好的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确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4 新的起搏适应证[10 ]4 .1 神经心源性晕厥 神经心源性晕厥是由于不恰当的自主神经反射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周围血管阻力和心率的调节异常。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晕厥由此引起。最常见的类型是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和血管迷走性晕厥 ,其他相关综合征包括 :咳嗽性、吞咽性及排尿性晕厥。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但颈动脉窦刺激和倾斜试验分别是颈动脉高敏综合征及血管迷走晕厥的非常有用的诊断方法 ,异常的反射反应分为心脏抑制型 (停搏超过 3s ,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 )、血管抑制型 (收缩压下降超过 6 .7Kpa)或混合型。主要表…  相似文献   

15.
直立倾斜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永日 《中国医刊》2006,41(12):34-35
晕厥是儿科的常见病症,大约有15% 的儿童有过晕厥的经历.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约占所有晕厥的80%[1].自Kenny等首先开创性将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 ,HUT)运用于临床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来,经过各国学者20多年的研究,其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诊断率也明显提高,现已被国内外公认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神经介导性晕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8):18-19
神经介导性晕厥,又称反射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约占所有晕厥病例的35%--38%,分布于各个年龄组,包话血管迷走性晕厥、情境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疼痛性晕厥等多个综合征。这些类型晕厥的共同特点是由突然发生的神经反射介导的血管张力和心率变化引起,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些情况如情绪悲伤而晕倒,可能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另外的病例中,心室壁或膀胱,食道、呼吸道、颈动脉窦等器官的感受器激活反射性增加迷走神经而减低交感神经活性。  相似文献   

17.
许岭平  王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88-188
4例晕厥患者行倾斜试验,结果阳性,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抑制型,心脏挣搏时间较长,遂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口服足量美托洛尔,晕厥不再出现。再次行倾斜试验,结果阴性提示:β受体阻滞剂+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有可靠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疾病的直接诊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科研教学,国内外学术交流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根据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方法和要求,设计了实时数据处理的直立倾斜实验诊断分析系统,为医学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蒋国敏 《当代医学》2008,(10):129-130
目的 探讨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方法 对23例患儿倾斜试验,其中14岁以下患儿23例.结果 完成基础倾斜17例,其中阴性者6例进行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结论 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安全,有效,检查中保持畅通的静脉通路、保证异丙肾上腺素用量准确及加强检查试验中的观察护理,是此项检查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40例不明原因晕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20%阳性,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滴注后倾斜阳性率提高至42.5%。提示本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机制的了解及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